卢中南主编的《行书集字创作指南(集王羲之圣 教序)》以传世碑帖《集王羲之圣教序》为蓝本,精 选其范字集成完整作品,对行书的创作有较大的指导 作用。涵盖二字、四字、十字、十四字、二十字、二 十八字和四十字作品,其幅式涉及横披、斗方、中堂 、条幅、对联、扇面等基本形式,以期在*大程度上 满足读者们多样化、差异化的书法创作需求。能够对 您的书法学习有所助益。
书法作品的常见幅式
二字作品
归真旷达书道
四字作品
志在四海含弘光大浩然正气
十字作品门
云霞生异彩,山水有清音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风竹引天乐,林亭集古香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十四字作品
文章幻作云霞色,雨露何私造化工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二十字作品
《夜泊九江》
《远山钟》
《登鹤雀楼》
《送陆判官往琵琶峡》
《沣上对月》
《长安秋望》
《风》
《宿建德江》
二十八字作品
《山行留客》
《夜坐》
《望天门山》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芙蓉楼送辛渐》
《江上》
《抱琴归去图》
四十字作品
《听蜀僧口弹琴》
我是一名书法初学者,对行书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模糊的阶段,看到市面上有很多关于临帖的书籍,但总觉得缺少一些指导性的内容,让人无从下手。这本书的书名,特别是“创作指南”这几个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直希望能够写出一些有自己风格的作品,而不是单纯的模仿。而“集字创作”恰好提供了一条捷径,通过学习和借鉴前人的优秀字迹,来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而且,选择《圣教序》作为集字的范本,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性和学习价值的事情。王羲之的《圣教序》字体优美,结构严谨,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精妙的笔法和结字规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从易到难,引导初学者逐步掌握集字创作的技巧,最终能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满意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我预感会是一场书法艺术的盛宴。王羲之的《圣教序》,本身就是一座无法逾越的艺术高峰,而将这高峰上的每一块宝石,通过“集字”的方式,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景观,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惊叹的事情。我一直在思考,书法不仅仅是写字,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意境的创造。而集字创作,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书写者可以将自己的情感、思想,通过对古人笔法的提炼和重塑,融入到作品之中,从而赋予作品独特的生命力。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指导我们去理解《圣教序》的每一个字,如何去捕捉其神韵,又如何在新的组合中,保持原有的艺术气息,同时又能展现出新的活力。这其中涉及到的审美判断、技法运用,都将是我非常期待学习的内容。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行书爱好者,多年来一直在探索行书的奥秘,尝试过各种临帖方法,也阅读了大量的书法理论书籍。尽管如此,在创作实践中,我仍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总觉得作品缺少一丝灵气,或者说,难以找到自己独立的风格。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集字创作”这个概念,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但我认为,真正能够将其阐释清楚,并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选择《圣教序》作为集字素材,更是考验功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例如《圣教序》中各个字的点画特征、结构安排、笔势变化等,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进行巧妙的组合,形成新的整体。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教导我们如何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有生命力的行书作品,而不是简单的拼凑。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集字创作”这一概念所吸引。以往的书法学习,更多的是对原作的模仿和临摹,虽然也能学习到笔法和结构,但总感觉缺乏一种“再创作”的乐趣。而“集字创作”,则提供了一个将古人精华融入自身情感与创意的可能性。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能有所创新,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解决方案。而选择《圣教序》作为集字的基础,更是高明之举。《圣教序》不仅是王羲之行书的代表作,其内容本身也富有深意,将这样的经典文字进行拆解、重组,再赋予新的生命,这其中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不言而喻。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集字的具体方法,例如字形的选择、字与字之间的呼应、整体的章法布局等等,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古朴典雅的韵味,特别是那副行书字体,虽然隔着封面,也能感受到笔锋的遒劲与灵动。我一直对书法,尤其是行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临帖的过程枯燥乏味,而且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下手,才能真正领会到书法的精髓。这本书的出现,似乎正是为我这样的书法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集字创作”的讲解,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书法表现形式,能够将名家名帖的精华为我所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这对于提升书法技巧和审美情趣都大有裨益。王羲之的《圣教序》更是书法史上的瑰宝,光是想到能从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就让我心潮澎湃。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学习和实践平台,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一定能更深入地理解行书的魅力,并在创作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