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200首(1-4)

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200首(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乔治·巴拉 编,杨燕宜 译
图书标签:
  • 古典音乐
  • 钢琴曲
  • 斯卡拉蒂
  • 奏鸣曲
  • 键盘乐器
  • 巴洛克音乐
  • 音乐
  • 乐谱
  • 古典钢琴
  • 意大利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ISBN:9787807512431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2874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8-05-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有趣的巧合,1685年出生了三位巴洛克时期Z伟大的作曲家:
  亨德尔(1685-1759)、巴赫(1685-1750)和斯卡拉蒂(1685一1757)
  这三位巨人在三个不同的领域各达到了(自己想想吧,反正广告法不允许写) 的高峰:
  亨德尔的主要贡献在歌剧的创作上;
  巴赫把复调的创作,尤其是赋格艺术,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
  而斯卡拉蒂则在羽管键琴(clavicembalo)的创作和演奏上
  达到了一个你想不到的的高峰。
  ——李名强

内容简介

《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200首(共4册)(原版引进)》乐谱收集了斯卡拉蒂Z经典的钢琴奏鸣曲,展示了斯卡拉蒂在不同时期的创作特征和几种重要类型的奏鸣曲。同时,通过选编的斯卡拉蒂从1738年创作的“练习”(Essercizi)直至其生命晚期的作品,使大家了解斯卡拉蒂的音乐创作的发展过程,从而更全面的认识他的奏鸣曲。
  人们在演奏会上听到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的机会均等不多,学生也较少弹奏练习他的钢琴鸣曲。这是因为以往出版的斯卡拉蒂的作品中,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曲目很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出版这套奏鸣典集的的要目的是扩大可以广受欢迎的曲目数量。

前言/序言

这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有趣的巧合,1685年出生了三位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亨德尔(Georg Fr4edrichHandel,1685-1759)、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和斯卡拉蒂(Domenico Scalilatti,1685一1757)。这三位巨人在三个不同的领域各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亨德尔的主要贡献在歌剧的创作上;巴赫把复调的创作,尤其是赋格艺术,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而斯卡拉蒂则在羽管键琴(clavicembalo)的创作和演奏上达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峰。
  斯卡拉蒂的父亲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是位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多梅尼科·斯卡拉蒂也是从创作歌剧开始的。1708年他在威尼斯遇见了亨德尔,据说亨德尔的保护人奥托博尼红衣主教安排他们两人在罗马比赛,结果羽管键琴演奏,斯卡拉蒂胜了亨德尔,而管风琴演奏则亨德尔胜了斯卡拉蒂。1721年至l725年斯卡拉蒂任葡萄牙国王的宫廷羽管键琴演奏家,同时担任国王女儿巴巴拉公主的老师。1729年他陪伴巴巴拉公主去马德里和西班牙王子完婚,从此留在马德里直到1757年。他的555首奏鸣曲大多是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时写的。其中只有30首(K.1-30)是他生前在伦敦出版,其他525首在18世纪没有任何出版物。19世纪,1839年车尔尼(:Karl(]zerny,1791一1857)出版过一些斯卡拉蒂的奏鸣曲,后来比洛(:Hans von Bulow,1830-1894)、陶西格(carlTausig,1841-1871)、布索尼(Ferruceio Busoni,1866-1924.)和绍厄尔(:Emil Von Saues,1862-1942)等人出版过经过加工改编的斯卡拉蒂的个别奏鸣曲。直到20世纪初的1906年,意大利Ricordi出版社才出版了第一套由朗戈(AlessandroLongo,1864-1945)编辑完成的《斯卡拉蒂奏鸣曲全集》共545首(缺K.41,80,94,97,142-144,204a,204b,452,453),全套共分为1l册,并且创造了用“L”代表的编号。这个版本虽然对推广和普及斯卡拉蒂作品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用19世纪浪漫主义的观点和趣味改变了斯卡拉蒂的句法和力度,而且它的“L”编号也打乱了斯卡拉蒂原来的作品关系和创作次序。这些问题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美国一位羽管键琴家柯克帕特里克(:RalphKirkpatl,ick,19ll一1984.)的编号“K”出现才得以解决。“K”的编号不但基本上依据编年的创作次序,而且发现原来斯卡拉蒂使用了“配对”的构思(大致从K.102起),每两首(有少数是三首一组)用不同调性(大、小调)、速度、节拍和性格来形成对比,但并不在音乐素材上产生联系。现在好的版本都会对每首作品同时标明“L”和“K”两种不同编号,而以“K”编号为标准。我们发现,不少“K”,的小编号(早期作品)在“L”是大编号,反之亦然。
  斯卡拉蒂把他生前出版的K.1-30叫做“练习”(Essercizi),其他有的叫“奏鸣曲”(Sonata),有的叫“托卡塔”(Toccata),可见在那时奏鸣曲和托卡塔并无区别。不管这些作品叫什么名字,从结构上讲,它们基本都是两段体,用反复记号的双纵线把两部分清楚地分开来。第一部分从主调到属调,第二部分开始有一段自由转调,然后回到主调,相当于后来奏鸣曲式的再现部。斯卡拉蒂的奏鸣曲大多数是单主题,只有少数有两个主题(如K.29),且具有后来奏鸣曲式的调性关系。
  从技术上讲,斯卡拉蒂创造了双手交错的演奏方法,这也是炫技的一种表现。突出的例子是K.27第11一16小节,完全一模一样的音型织体重复三次,但斯卡拉蒂要求每两小节双手交错一次,第ll-12小节右手弹十六分音符音型,左手交错弹四分音符,第13-14小节左手弹十六分音符音型,右手交错弹四分音符,第15-16小节又恢复右手弹十六分音符音型,左手交错弹四分音符,这从谱面上说明了一模一样的音型为什么斯卡拉蒂要不厌其烦地重复三次。这种技术上的交错,不仅是视觉上的炫技,而且增加了音乐的趣味和变化。
  目前最完整的斯卡拉蒂555首奏鸣曲是意大利Ricordi出版社正在出版的Emilia Fadini编辑的原始版(urtext),预计分10册出版,目前只出了8册。因此我们先引进匈牙利布达佩斯音乐出版社(EMB)出版的四卷本200首选集。这也是一个编辑态度十分严肃的原始版本,基本上已包括了我们常用的斯卡拉蒂的作品,有利于推广斯卡拉蒂的作品。等到Fadini版出齐了,我们还会考虑引进,那就是学术性和专业性更强的计划了。希望音乐家们、钢琴家们、钢琴老师们和钢琴学生们给予热烈支持!



乔瓦尼·巴蒂斯塔·桑蒂尼:《键盘乐器教程》(1778年版) 书名: 乔瓦尼·巴蒂斯塔·桑蒂尼:《键盘乐器教程》(1778年版) 作者: 乔瓦尼·巴蒂斯塔·桑蒂尼 (Giovanni Battista Santini) 出版信息: 威尼斯,格里马尼印刷局(Stamperia Grimani),1778年 页数估算: 约450页(含前言、练习曲、乐理图表及索引) 装帧: 硬皮精装,仿羊皮纸封面,内衬厚实的米白色纸张,印刷采用高清晰度的雕版技术,确保乐谱和文字的精确度。 --- 内容梗概与学术价值 本册《键盘乐器教程》是乔瓦尼·巴蒂斯塔·桑蒂尼在洛可可晚期至古典主义初期过渡阶段,为新兴的钢琴(特别是羽管键琴与早期钢琴的融合阶段乐器)教学体系构建的一部里程碑式的教材。桑蒂尼(1732-1801)是威尼斯乐派的重要成员,他深谙18世纪中叶意大利键盘音乐的演奏技巧与审美取向,并将之系统化地融入教程之中。此书并非侧重于展示个体作曲家的作品集,而是专注于构建一个全面的、循序渐进的演奏能力模型。 该教程的篇幅宏大,结构严谨,清晰地将键盘学习分为基础乐理、指法训练、技巧发展和风格实践四个主要部分,旨在培养出不仅能准确演奏乐谱,更能理解音乐“味道”(gusto)的演奏者。 第一部分:基础乐理与记谱法革新(约占全书15%) 本部分详尽阐述了18世纪意大利音乐的记谱规范。桑蒂尼特别关注了巴洛克向古典过渡期中,演奏记号的变化,如力度记号(p, f, crescendo 的早期形式)和表情术语的精确含义。 音高与节奏的精确定义: 桑蒂尼摒弃了过于依赖即兴装饰的巴洛克惯例,强调对固定音高的尊重,详细解释了三连音组、复节奏的视觉识别与实际演奏时值的处理。 和声基础速览: 提供了当时的“数字低音”简化版本,教授学生如何快速识别和声框架,即便在没有完整和弦标注的乐谱上也能进行合理的填充(realization),但这部分内容远不如后世的严谨分析,更偏向于演奏实践的快速参考。 调性布局图表: 包含一套由桑蒂尼亲自绘制的、用于理解大调和小调关系(特别是弗里吉亚、多利亚等教会调式在世俗音乐中的残余影响)的图表。 第二部分:指法与手型规范(约占全书25%) 这是本书的核心贡献之一,桑蒂尼试图标准化当时略显混乱的键盘指法实践。他吸取了巴赫时代指法“跨越”的技巧,但将其与更适应快速跑动和均匀音色的新需求相结合。 “五指平衡”原则: 桑蒂尼强调手指应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略带弧度的手型,以保证每个手指触键力量的均匀性。这与当时某些更强调“扁平”手型的流派形成对比。 拇指的解放: 详细论述了拇指在琶音和音阶中“潜入”和“滑过”的技巧,特别是针对跨越四个以上音的较大音程时,如何保持旋律线的连贯性,避免出现“断裂感”。 双指与三指的协同训练: 针对需要同时演奏两个或三个声部,且音色要求不同的情况(如左手保持低音,右手演奏装饰性旋律),提供了大量的练习范例,侧重于力度区分(dinamica differenziale)。 第三部分:技巧发展练习曲(Exercises & Sonatinas)(约占全书40%) 桑蒂尼并未直接采用他人已有的、如菲利普斯(Phillips)或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C.P.E. Bach)的练习曲,而是创作了大量“功能性”练习片段。这些片段通常被标注为“速度练习”(Esercizi di Velocità)或“均匀性练习”(Esercizi di Uniformità)。 音阶与琶音的变体: 传统的音阶练习被赋予了节奏上的变化,例如,同一组音符可能交替出现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的组合,以训练大脑和手指的适应性。 和弦连接练习: 侧重于复杂的、非对称的和弦进行,如减七和弦的快速转换,要求学生在保持和弦形状的同时,快速找到下一个和弦的正确起始指位。 装饰音的标准化: 详细区分了颤音(Trillo)、回音(Mordent)和回音颤音(Gruppetto)的执行方式,并提供了在不同速度下,何时使用长颤音、何时使用短颤音的指导。这部分对于理解18世纪中叶的演奏风格至关重要。 “小奏鸣曲”范例: 教程最后收录了十首由桑蒂尼本人创作的“小奏鸣曲”(Sonatine)。这些作品的结构非常清晰,通常只有单乐章,目的是在掌握了技巧后,立即应用到小型奏鸣曲的曲式框架中,为学习后期的海顿或莫扎特作品打下基础。这些乐曲的特点是旋律清晰,对比鲜明,但和声进行相对保守。 第四部分:风格实践与乐器适应性(约占全书20%) 这部分超越了单纯的指法训练,探讨了如何根据不同键盘乐器的特性来调整演奏: 羽管键琴(Clavicembalo)的触键: 强调如何在缺乏力度变化的羽管键琴上,通过节奏的微小变化(tempo rubato 的前身概念)和装饰音的密度来营造对比。 早期钢琴(Pianoforte)的潜力: 桑蒂尼对新兴的钢琴结构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指导学生如何利用锤击乐器的力度敏感性,展示音色的渐变,并强调了“揉弦”(Sostenuto)踏板的谨慎使用——因为早期的踏板效果往往不如后世的清晰。 “歌唱性”(Cantabile)的培养: 桑蒂尼认为,键盘乐器必须模仿人声的优美。他通过对比声部线条的训练,指导学生如何在复调织体中,确保“旋律声部”始终清晰、连贯,即便是双手演奏相同的音域时也要有所区分。 --- 总结 桑蒂尼的《键盘乐器教程》是一部纯粹的技术与方法论的结晶,它系统地梳理了18世纪意大利键盘艺术在风格转型期的实践标准。它不包含任何已出版的、成熟的、独立的奏鸣曲集(如斯卡拉蒂晚期作品那种复杂的结构),而是提供了一套“如何演奏”的工具箱。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指法、装饰音处理以及乐器适应性的细致入微的指导,是理解古典主义前期演奏美学的重要一手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第一次翻开这套乐谱时,立刻被它在乐谱组织上的巧妙安排所震撼。它不是简单地按照编号顺序堆砌,而是似乎融入了一种音乐史的脉络感,尽管我还没有完全吃透它背后的逻辑,但能感觉到它在引导学习者从一个阶段平稳地过渡到下一个阶段。每一个奏鸣曲前后的过渡都处理得极其自然流畅,仿佛作者是一位经验老到的钢琴导师,在你耳边轻声指点江山。我特别欣赏它在某些难点乐章旁边所做的微小注解——那些不是详细的指法指导,而是关于音乐情绪和时代背景的寥寥数语,它们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理解作品深层含义的大门。这种“点到为止”的教学方式,既尊重了演奏者自身的探索欲,又提供了必要的方向感,避免了那种流水账式的、把所有细节都嚼碎了喂给你的刻板教材。这套书仿佛在说:“我已经为你铺好了路,剩下的精彩,需要你自己去演绎。”

评分

坦白说,我入手这套书之前是有些疑虑的,毕竟“200首”这个数字听起来太过宏大,我担心它会像很多大部头合集一样,内容填充严重,水分很大,真正有价值的曲子被淹没在大量重复或晦涩的作品中。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即便是那些我之前从未留意过的、被认为“不那么著名”的奏鸣曲,在这套编排中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每一首曲子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可挖掘的音乐性,没有一首是草草了事凑数的。我甚至发现了一些早期版本中被忽略的、但听起来非常悦耳的段落,它们被以一种更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大师作品的全貌。这种全面性,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堆砌,更是对作曲家创作生涯的完整致敬与梳理。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钢琴爱好者,我经常遇到一些过于“学术化”的乐谱,它们要么是针对专业音乐学院学生的,充满了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要么就是那种未经现代排版的古老版本,阅读体验极差。然而,这套书做到了完美的平衡。它的排版逻辑非常现代化,符号清晰,休止符和重音标记得毫不含糊,这对于视谱速度的提升有直接帮助。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在努力消除演奏者和斯卡拉蒂作品之间那层薄薄的“历史隔阂”。当我试弹了其中几首比较轻快的乐章时,能明显感觉到编者在处理速度标记和力度变化上所下的功夫,它们让这些巴洛克时期的作品焕发出一种跨越时代的活力,而不是被僵硬地束缚在历史的框架里。它成功地将“古老”与“鲜活”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融合在了一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用心了,封面那种复古的米黄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艺术气息。我本来以为这种古典乐谱集会是那种很枯燥的黑白印刷,结果内页的纸张质感出奇地好,油墨印得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音符和指法标记,也看得一清二楚,这对长时间阅读和练习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更不用说它对原谱的尊重程度了,看得出来编者在校对上是下了大功夫的,几乎找不到任何印刷上的瑕疵或者低级错误,这在市面上动辄几百页的乐谱集中是很少见的。而且,这本书的开本选择得非常合理,既能保证乐谱的完整性,方便在琴上摊开阅读,又不会因为太大而难以携带。光是看着这套书整齐地摆在我的书架上,那种视觉上的满足感就已经值回票价了,简直是收藏级别的作品。对于那些追求极致阅读和使用体验的钢琴爱好者来说,光是这份对细节的打磨,就足以让人心甘情愿地入手。

评分

我对这套书的实用性给予极高的评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发现它在处理连续演奏或选段练习时的便利性非常出色。例如,很多大型音乐会或独奏会曲目会要求连奏好几首奏鸣曲,而这套书的结构设计似乎考虑到了这一点,使得从一首曲目切换到下一首时,查找和定位的效率极高,基本不需要浪费时间在翻页和定位上。对于需要进行“单元练习”的琴童家长来说,这种高效的编排尤其重要,可以最大化练习时间。此外,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钢琴演奏,但注意到它的某些标记似乎也兼顾了羽管键琴(Harpsichord)演奏的可能性,这体现了一种跨乐器的视野,使得这本书的适用范围更加宽广,让古典音乐爱好者们能有更丰富的演奏选择和理解角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