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傢名篇薈萃 打造文學經典 共享閱讀盛宴
本套叢書精選夏堅勇、王充閭、諸榮會、詹榖豐、王龍五位實力作者作品,收錄其獲奬作品,傾情打造quan威曆史讀物。
本書采用對比分析的方式,探尋近代中國與西方政治、文化、外交領域內的著名曆史人物的不同思想、價值觀、人生曆程和命運,剖析大國興衰的關鍵節點。以理性眼光反思東西文明的成敗得失。
一部浩瀚無邊的中國曆史無不麯盡精微,讓人嘆為觀止。希望作者的文字可以照射到那些不為人知的“曆史暗角”,在天人交戰的情感穿越背後,和讀者一起去體會那些觸目驚心、欲言又止的曆史痛點。
《山河命數》共收錄15篇文章。本書采用對比分析的方式,探尋近代中國與西方政治、文化、外交領域內的著名曆史人物的不同思想、價值觀、人生曆程和命運,如康熙和彼得大帝、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等。他們所處時代和地位大緻相同,曆史所提供給他們個人的機遇也基本相當,但他們的人生曆程和結局卻大相徑庭,有人悲歌末路,有人一飛衝天。本書通過他們個人的人生境遇投影齣國傢民族的命運,剖析大國興衰的關鍵節點,追尋中國過去衰落的原因。
王龍,男,1976年生,西部戰區陸軍部專業作傢、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著有曆史散文集《天朝嚮左,世界嚮右》《國運拐點》《遠去的身影》和長篇紀實文學《刺刀書寫的謊言——侵華戰爭中的日本“筆部隊”真相》、《重兵汶川》(閤著)等書,曾獲冰心散文奬、四川文學奬、全軍文藝優秀作品奬、在場主義散文奬等奬項。《天朝嚮左,世界嚮右》一書在香港、颱灣、澳門齣版發行繁體中文版,在泰國發行泰國語版,並被改編拍攝成多部電視紀錄片,日本、香港、颱灣等海外媒體和學者均有譯介報道。
壹——錯失良機的愛新覺羅
康熙和彼得大帝的韆鞦大業 / 003
乾隆與華盛頓的權力觀 / 017
光緒皇帝和明治天皇的基因分析 / 030
慈禧與維多利亞女王的距離有多遠 / 046
貳——補天乏術的孤臣逆將
“李自成怪圈”與“剋倫威爾法則” / 065
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的較量 / 081
洪秀全的人格與西鄉隆盛的骨頭 / 099
從郭嵩燾和陸奧宗光看弱國與強國的外交 / 121
叁——歧路迷途的思想先驅
蘇格拉底與商鞅的精神遺産 / 137
林則徐為何沒有渡邊華山看得更遠 / 150
從紀曉嵐和狄德羅看文人風骨 / 167
康有為和福澤諭吉的啓濛傢之路 / 180
肆——不閤時宜的盜火英雄
曹雪芹為何沒有莎士比亞的好運氣? / 197
徐繼畬:“東方伽利略”的遭遇 / 209
孫中山為何做不成“中國華盛頓”? / 221
天人交戰的“盜火者” / 2
在我的傢中,各類研讀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書籍占瞭小半個書房。其中最
多的是解讀《水滸傳》的各類專著。這麼多年來我對《水滸》情有獨鍾,自有
原由。
《紅樓夢》描述金枝玉葉,纔子佳人,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凡夫俗子畢
竟可望難及;《三國演義》多是充斥機鋒權謀的上層鬥爭,曆朝帝王,曆代侯
王,結陣交鋒,建節封侯,那隻是肉食者的叢林世界;《西遊記》滿篇都是虛
幻無依的成人童話,神魔鬼怪,羽服仙流,三界五行,變幻恍惚,到底不過博
凡人一笑。
而隻有那彌漫人間煙火氣的水滸江湖,宛如一幅會說話的“清明上河圖”,
其間的江湖羈旅,途路難防,飢寒丐者,鳴冤囚人,無不如耳聞目睹,過目難
忘,誰都可以和他們把酒相逢,悲歡與共,嘻笑怒罵,快意恩仇。讀《三國》
《紅樓》《西遊》,無法想象你能擁有一座自己的九重殿闕,貴族樂園,更甭
說什麼仙山佛國,寄望來生。而讀《水滸》,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能有一座自己
想象中的梁山。
我心中的那座梁山,如同閱讀曆史的感受,因為年齡閱曆的增長,呈現齣
四時迥異的風景。
10 歲時完全帶著一顆童心讀《水滸》,所見皆是人情世趣。從武鬆打虎,
到楊誌賣刀;從李逵探母,到林衝夜奔……昏黃的煤油燈下,我一遍遍滿懷激
情地和梁山好漢們高歌上路,行俠江湖。在那個貧窮封閉的小山村,梁山好漢
們的故事補足瞭我對貧乏生活的所有想象和期望。宋江可以那樣瀟灑大方地花
銀子,李逵永遠那麼任性好玩像個老小孩,智取生辰綱、三打祝傢莊又多麼像
我們昨天還玩過的遊戲?當然,好漢們動輒大叫“好酒肉隻管將來”,噴香爛
熟的大魚大肉擺滿桌子,更讓我一次次流著口水想象那宛在眼前的口福……
10 歲時我臨摹過所有水滸英雄綉像,我能把一百〇八位好漢的姓名、綽號、
排位倒背如流。最幸福驕傲的時刻,是每天放學後給小夥伴們講水滸英雄們的
故事,我站到高處手舞足蹈,如同身處央視“百傢講壇”。那是最單純美好的
讀《水滸》時光,隻有頂天立地的英雄,和光環照耀的梁山。在那些大悲大喜、
大起大落的人間傳奇中,多少江湖夜雨、英豪末路、刀槍箭雨、生死情仇,帶
給我小小心靈最初的命運滄桑之慨,也成為我從此喜歡上曆史文學的最早啓濛。
20 歲時,我學會帶著一顆凡心去讀《水滸》,去體味其中那麼多復雜的
人心世故。隻看“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迴,就知道“大
碗吃酒肉,論秤分金銀”的一團和氣背後,其實是各個山頭的利益平衡,也是
親疏遠近的關係重組。宋江、吳用、道士何玄通三人暗箱密謀,裝模作樣辨認“天
書”決定梁山座次,注定瞭和同道中人方臘的手段並無不同:藉口宗教愚弄百
姓,隻不過方臘托辭西域摩尼教,而宋江藉口則是中國傳統的鬼神學說而已!
一個不講道德隻講手段的組織,誰能保證這樣的“革命”具備真正的正義性?
奇怪的是,盡管我們從理性上批判李逵那種不問青紅皂白“隻管砍將過去”
的野蠻手段,但韆百年來真正不喜歡李逵的《水滸》讀者,恐怕少之又少。這
又說明,李逵自有需要李逵的文化土壤,其實在人性深處,誰沒有隱藏著痛快
淋灕隻管“砍將過去”的李逵基因?這就是中國曆史這座梁山引人深思之處。
於是30 之年,我始以一顆悲心去讀《水滸》,居然讀齣許多人世滄桑的
苦澀之味。是什麼樣的世道把林衝那樣逆來順受的忠臣良民,變成一怒衝天的
鐵杆叛徒?而宋江以私放晁蓋,自亂法度始,以拉上李逵中毒慘死而終,他到
底替“天”行的哪門子“道”?讀《水滸》就是讀《二十四史》,天道無常,
誰人可替哉?
而更令人深思的是,李逵隻顧喊叫“殺去東京,奪瞭鳥位”。然則奪瞭鳥
位又如何?說到曆史上所有梁山起義的病竈癥結,大多數人往往隻以一句籠統
的“農民的階級局限性”作為總結。但是如何真正去反思發生農民戰爭的原因,
以及曆次農民戰爭失敗的悲劇根源,這纔是告彆梁山的正途,也是從頭反省曆
史的正途。
歲月流轉,一遍遍重讀《水滸》,從好漢們風雲際會威震江湖,讀到最後
兄弟飄零悲涼浸骨;從英雄們慷慨悲歌的個人命運,讀到萬劫不復的黑暗社會
體製,我忍不住想起宋代詞人陳與義那首傷時感世的《臨江仙》: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
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
漁唱起三更。
梁山的前途究竟在哪裏?中國曆史的齣路在哪裏?對比17 世紀中葉的東
西方,中國的李自成和英國的剋倫威爾在同一時代振臂高呼,拔劍而起,各自
成就瞭一番驚天偉業。但為何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最終演變為中國曆史上又
一次以暴易暴的怪圈式循環,而剋倫威爾則帶領英國步入瞭波浪式上升的發
展軌道,成為人類社會近代化曆程中的領跑者?這背後不同的文化心理和價
值取嚮,難道不值得我們反省深思?中國曆史難道注定將是一部魔咒般的治
亂輪迴?
二
人們無論做什麼都有兩個理由,一個是好聽的理由,另一個是真正的理
由。對我而言,想抄一條更崎嶇艱險的小路,去攀登曆史這座高入雲端的珠
穆朗瑪峰。
我認為,今天中國現實的復雜和深刻,已經遠遠把作傢們虛構的想象力拋
到瞭身後。激變時代需要深度解讀,媒體競爭帶來閱讀危機,傳統文學受到空
前挑戰。當中國人的腳步已經跨齣外太空,並到達深不可及的海洋時,作傢們
是否有信心敢用世界共同的文明尺度和精神標準來檢驗自己的創作,是否敢於
做那個跋山涉水不畏艱險去嚮人民報告真相的唯一信使?當中國人天天高喊要
與國際接軌時,很多人忘記瞭任何一個掩耳盜鈴的民族絕不會有真正的文化繁
榮。中國正在逐步走嚮真正的大國,而一個真正的大國需要獨立清醒的思辨能
力。光明與黑暗、進步與落後,是每天都在發生的客觀曆史。五韆年的光明偉
大已經有太多人在反復歌唱瞭,那麼對於曆史暗角那些鮮為人知的灰色地帶,
是否應該更理性深刻地加以剖析,擠齣中國文化傳統中的精神膿瘡,以期引起
“療救的注意”?
......
我對這本書的整體感受是,它提供瞭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來看待曆史的演變和人物的掙紮。作者的敘事風格帶著一種冷靜的觀察者姿態,但字裏行間又充滿瞭對世事的洞察與悲憫。書中對於權謀、戰爭以及個人情感的描寫都非常到位,既有大刀闊斧的場麵,也有細緻入微的心靈剖析。我特彆喜歡作者對細節的關注,正是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構建起瞭整個宏大敘事的基礎,讓整個世界觀顯得無比真實可信。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因為某些情節的設置而感到震撼,那種對命運無常的喟嘆,是很多同類作品難以達到的深度。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佳作,它會讓你對過往和未來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很有氣勢,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經曆瞭一場漫長而又波瀾壯闊的旅程。作者的筆觸細膩,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入木三分,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角色們的喜怒哀樂。故事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時而舒緩,時而緊張,讓人欲罷不能。尤其是一些關鍵情節的轉摺,處理得極其巧妙,完全齣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讓人拍案叫絕。書中描繪的宏大曆史背景與個體命運的交織,展現瞭一種宿命感和無力感,同時也流露齣一種對生命不屈不撓的贊頌。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迴味那些充滿哲理的對話和描寫,思考其中的深意。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更像是一部關於人性、曆史與選擇的深刻探討,值得反復品讀,每次都會有新的感悟。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我很少看到一部作品能將史詩般的格局與如此細膩的情感描摹結閤得如此完美。作者在構建復雜世界觀的同時,並未丟失對個體生命的關注,反而通過這些小人物的命運,摺射齣大時代的悲歡離閤。我尤其佩服作者在處理時間跨度如此之大的故事時,依然能保持敘事的清晰和邏輯的嚴謹。書中的一些對白充滿瞭智慧的火花,每次讀到都會讓人茅塞頓開,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與責任。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厚重而又充滿力量的,它不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自己去尋找意義。對於喜歡深度閱讀和曆史題材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珍藏之作。
評分這部作品的魅力在於其深沉的內蘊和不落俗套的敘事手法。作者似乎擁有一種將過去重塑於眼前的魔力,讀者的感官被完全調動起來,仿佛真的穿越迴瞭那個充滿變數與挑戰的年代。我欣賞作者對人物內心矛盾的深入挖掘,那些身居高位者內心的煎熬,以及普通人在亂世中的堅守,都描繪得真實可觸。這本書的語言富有張力,既有古典文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敘事的節奏感,讀起來既有文化上的享受,又不覺沉悶。它成功地將曆史的厚重感與人性的光輝黯淡交織在一起,構成瞭一幅幅鮮活而又令人深思的畫麵。每一次翻頁,都伴隨著對故事情節的猜測和對人物命運的揪心,這本書的吸引力是持久而深遠的。
評分這本書的文筆實在是太流暢瞭,讀起來有一種酣暢淋灕的感覺,仿佛作者就是曆史的親曆者,將那些遙遠而又厚重的往事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對場景和氛圍的營造能力,無論是風雨如晦的戰場,還是燈火闌珊的故都,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身臨其境。裏麵的角色塑造也是一大亮點,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復雜性和成長弧綫,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隻有在時代洪流中掙紮求生的眾生相。我被書中人物的堅韌和抉擇深深打動,也為他們的命運感到惋惜。這本書的結構很宏大,敘事綫索錯綜復雜,但作者的掌控力極強,始終能將讀者牢牢地吸引住,引導著我們去看清曆史的脈絡和人性的幽微之處。讀完後,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留下瞭很多思考的空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