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新编围棋定式/围棋实战技法丛书》是“围棋实战技法”丛书的分册之一,主要介绍常用的新围棋定式及其变化图和参考图,并对其加以细致分析,旨在使广大围棋爱好者理解每个定式的意义和精髓,准确掌握定式的应用技巧以及优下法,从而把握实战中的对弈主动权。
内容简介
《新编围棋定式/围棋实战技法丛书》详尽讲解常用、新围棋定式及其变化图和参考图,让你参透每个定式的精髓,掌握定式的应用技巧及优下法,将优势转化为胜势,从而提高博弈的胜率!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星定式
第一节 小飞挂
一、小飞应
二、大飞应
三、压靠应
四、挡压应
五、单关应
六、一间低夹和一间高夹应
七、二间高夹和二间低夹应
八、三间夹应
第二节 双飞燕及其他
一、经典双飞燕
二、从另一面一间高挂
三、从另一面二间高挂
第三节 点三三及其他
第二章 小目定式
第一节 一间低挂
一、小尖应
二、小飞应及拆二应
三、一间低夹飞压应
四、一间低夹跳出应
五、一间低夹压靠应
六、一间低夹托角应
七、一间低夹外飞应
八、一间低夹一间反夹应
九、一间低夹二间反夹应
十、一间低夹大斜应
十一、一间低夹后脱先
十二、二间低夹飞压应
十三、二间低夹大跳应
十四、二间低夹大飞压应
十五、二间低夹象步飞应
十六、二间低夹二间反夹应
十七、二间低夹一间反夹应及其他
十八、二间低夹后脱先
十九、三间低夹飞压应
二十、三间低夹大跳应
二十一、三间低夹托角应
二十二、三间低夹二间反夹应
二十三、三间低夹一间反夹应
二十四、三间低夹一间反夹及三间反夹应
二十五、三间低夹大飞应
二十六、三间低夹镇应
二十七、一间高夹白脱先
二十八、一间高夹白跳应
二十九、二间高夹小飞应
三十、一间高夹托角应
三十一、一间高夹外托应
三十二、二间高夹小尖应
三十三、二间高夹大跳应
三十四、二间高夹象步飞应
三十五、二间高夹碰应
三十六、二间高夹托角应
三十七、二间高夹尖顶应
三十八、二间高夹二间反夹应
三十九、二间高夹一间反夹及其他
第二节 一间高挂
一、下托应
二、小雪崩型
三、大雪崩型
四、外靠应
五、小飞应
六、一间低夹托角应
七、一间低夹小尖应
八、一间低夹二路跳应
九、一间低夹顶小目应
十、一间低夹脱先
十一、一间高夹跳出及托角应
十二、二间高夹托角应
十三、二间高夹外靠应
十四、二间高夹大飞应
十五、二间低挂小飞应
十六、二间低挂肩侵应
十七、二间低挂二间反夹应及其他
十八、二间高挂向外小飞应
十九、二间高挂向内小飞应
二十、二间高挂肩侵飞应
二十一、二间高挂飞压应
二十二、二间高挂一间反夹应
二十三、二间高挂脱先
第三章 目外定式
第一节 小目挂
一、飞压应
二、一间反夹应
三、二间反夹应
四、二间高夹应
五、拆边应
六、大斜应
第二节 高目挂
一、小飞应
二、压靠应
三、尖顶应
四、三三跳下应
第三节 三三侵入
一、小飞应
二、一间反夹及二间反夹应
三、靠下应
第四章 高目定式
第一节 小目挂
一、内托应
二、外靠应
三、小飞应
四、大飞罩应
五、一间反夹及二间反夹应
第二节 三三点入
一、尖顶应
二、向外小尖应
第五章 三三定式
前言/序言
什么是定式?
“定式”一词是日本外来词,又称为“定石”。中国古代称为“套子”“棋式”“起手式”等。对于这个词的解释各家说法很多。其中,吴清源大师认为:“彼此的棋子在角上互相接触时最合理的着法。”在《围棋词典》里的注解是:“定式是指在布局阶段彼我棋子在角部接触中双方认可的着法。也是历代高手经苦心钻研后,选择角部变化中比较合理、利益大体均等、双方可行的定型”。但笔者认为还应加上“相对”和“暂时”两个词。因为只有高手“双方认可的下法”才能成为定式,水平低者即使是“双方认可的下法”也不能作为定式来用的。另外,没有也不可能存在绝对“最合理”的着法,如有就不会有新手法不断产生了。有不少定式流行过一个时期就被置之不用了,是因为人们发现了其不当之处。所以定式是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之中确定下来的。
为什么要学定式?
有人说:下定式损两目。意思是下棋时不能硬搬定式。但笔者认为那是对绝顶高手来说的,对于水平较低的棋手是不适用的。这句话只能作为鞭策学棋者的警语,应是下棋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围棋棋谚“金角银边草肚皮”,对局者绝大多数是从角上下起,逐步向边、中间展开,角部(也就是定式)的得失可影响到全局。若角上失利,在以后的对局中是很难扳回局面的。
所以,熟悉定式是初学者的必修课,大意不得。
定式和中盘有何关系?
这个问题笔者可以偷点懒了,因为吴清源大师阐述得非常清楚。他说:在角部着子以至接触,主要是在布局进行过程中,也就是在逐渐形成布局而走的……布局与定式是互相关联、互相结合的,而又是构成一体出现在盘面上的;如果将两者之间严格地划分开来,对于一局棋来说,实在有些勉强。我认为大体上把定式作为是布局的一部分,也许是比较妥当的……因为虽说定式有分担布局一部分区域的含意,然而在此区域内,它本身却构成一定的“型”。这一点,可以说是定式的特征。
学习定式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定式几乎是集手筋之大成,而次序可以说是定式的灵魂,手筋一旦使用错误,次序若紊乱或颠倒则会“差之千里”。所以,初学者要在熟悉定式过程中领会其中奥妙。
二、先记住各种定式的最基本形,进一步了解其变化,不要怕复杂的定式;再在对局中反复使用,每用过一次后参阅有关书籍,如此日子久了自然能熟练掌握。
三、对定式完成后的先后手一定要记住,在落子前要对定式之后的落子点有个完整的构思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定式。
四、定式完成后各自的势力方向不可忽视,在选择定式前要有充足的准备,这样才能设置好全局子力,使其得到充分发挥。
本书有哪些特点?
一、本书参阅了三十余册有关定式的专著,精选常用的最新定式及其变化图和参考图,并对其得失加以分析,使初学者大致理解每个定式的意义。
二、本书以初学者为主要对象,尽量能详细解说,使内容通俗易懂,并成为初学者必备之书。
三、每个图都说明了是什么性质的定式。尽量说明在不同的情况下各应选择什么型,使初学者对定式有个明确认识。
四、对于本书中提到的“两分”“场合定式”“黑优”“白有利”“黑稍亏”等说法,请读者自己在实战使用中逐步领会。
《棋道乾坤:围棋战略与进阶思维》 内容概要: 《棋道乾坤:围棋战略与进阶思维》是一本深度剖析围棋实战策略,旨在帮助棋迷系统提升棋力,领悟围棋背后深邃智慧的进阶读物。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定式或技法,而是从更宏观的视角切入,探讨围棋对局中贯穿始终的核心战略思想、全局观的培养,以及在复杂变化中如何做出最优决策。全书围绕“战略”、“思维”、“全局”、“变化”等关键词展开,力求引导读者超越局部的得失,把握棋局的整体脉络,从根本上提升对围棋的理解深度和实战能力。 章节内容详述: 第一章:战略的基石——理解棋盘的语言 本章将拨开定式与死活的迷雾,回归围棋最本质的战略层面。我们将探讨: “大局观”的形成: 如何在开局阶段就建立对整盘棋的初步判断?如何理解“厚味”与“实地”的相对价值?如何认识到棋盘上的“要点”和“要处”是如何随着棋局发展而变化的?我们将通过大量经典棋局的分析,展示不同战略风格的棋手是如何构建和执行自己的战略的。 “子效”的动态评估: 围棋中的每一颗棋子都有其价值,但这个价值是流动的。本章将深入分析如何评估一颗棋子的“当下价值”和“潜在价值”,以及如何根据局势判断是否应该投入更多资源去保护或攻击某一部分。这涉及到对“攻”与“守”、“进”与“退”、“取”与“舍”的辩证理解。 “势”的运作与把握: 围棋中,“势”是无形却至关重要的力量。本章将详细阐释“势”的形成机制,如连片、厚势、攻击之势等,并教授读者如何主动构建有利于自己的“势”,以及如何巧妙地化解对手的“势”。我们将通过对一些“势”的棋局进行拆解,展示“势”如何在不知不觉中左右棋局的走向。 “效率”至上: 在有限的棋盘上,如何用最少的棋子达到最大的效果?本章将强调“效率”在围棋中的核心地位,探讨如何避免“愚形”,如何寻找“效率最高”的着法,以及如何通过“借力打力”等技巧提升效率。 第二章:思维的进阶——动态的棋局判断 围棋的魅力在于其无穷的变化,而应对这些变化的根本在于强大的思维能力。本章将重点突破: “计算”的艺术与边界: 计算是围棋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计算的深度”和“计算的效率”。本章将探讨如何进行有效计算,识别计算中的陷阱,以及何时应该停止计算,转而依靠大局判断。我们将分析不同棋手的计算风格,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计算直觉”。 “厚薄”的权衡与利用: “厚”与“薄”是棋局中相对的概念,深刻理解其含义并善加利用,是晋升的关键。本章将分析各种“厚势”的形成和价值,以及如何利用“薄”的弱点进行攻击。同时,也会探讨如何避免让自己处于“薄”的局面,以及如何有效地加厚自己的棋形。 “缓急”的识别与优先级: 棋局瞬息万变,“缓”与“急”往往决定了胜负。本章将教授读者如何识别棋局中的“缓处”与“急处”,以及如何根据局面的缓急程度来决定落子的优先级。我们将通过对一些复杂死活题和实战残局的分析,来训练读者的“缓急”判断能力。 “弃子”的哲学与实战价值: 许多棋迷对于弃子心存芥蒂,但真正的围棋高手却能灵活运用弃子。本章将深入探讨弃子的哲学,解释为何在某些情况下弃子反而能带来更大的收益,并提供在实战中如何判断何时弃子、弃何子的指导。 第三章:全局的掌控——从“点”到“面”的升华 围棋并非简单的局部战斗堆砌,而是整个棋盘的宏大图景。本章旨在帮助读者建立真正的“全局观”: “平衡”的艺术: 围棋的精髓在于“平衡”。本章将探讨如何在局部战斗与全局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攻守之间寻找平衡,以及如何在实地与外势之间保持平衡。我们将通过分析那些看似胶着但最终分出胜负的棋局,来展示“平衡”是如何被打破或被维系的。 “地”与“势”的转化: 许多棋手容易陷入“重地轻势”或“重势轻地”的误区。本章将深入分析“地”与“势”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如何在不同时期、不同局面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对“地”和“势”的侧重。 “全局着眼”的训练方法: 如何在落子前,不仅仅考虑局部,而是将视野拓展到整个棋盘?本章将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训练方法,帮助读者培养“全局着眼”的习惯,例如通过“点目训练”、“战略预判训练”等。 “棋感”的培养与升华: “棋感”是经验、计算、战略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是高级棋手的标志。本章将探讨“棋感”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提升自己的“棋感”。 第四章:变化的驾驭——复杂局面下的决断 围棋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其无穷无尽的变化。本章将聚焦于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应变”的智慧: 棋局发展并非一成不变,对手的每一步棋都可能带来新的变化。本章将教授读者如何快速识别对手的意图,并针对性地做出最有效的应对。我们将分析一些“变招”的例子,展示如何将对手的“变化”转化为自己的“机会”。 “大局判断”与“局部精算”的结合: 在关键时刻,如何平衡全局判断的宏观性与局部精算的精确性?本章将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如何在复杂的攻防转换中,既不丢掉全局的战略目标,又能精确地算清局部得失。 “收官”的策略与技巧: 官子阶段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本章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官子,以及在官子阶段如何根据棋局的胜负情况,制定最优的收官策略。我们将分析一些“绝妙官子”的棋例。 “心理战”与“定力”的培养: 围棋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心理的博弈。本章将探讨如何在激烈的对局中保持冷静,不受对手情绪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训练提升自己的“定力”和“抗压能力”。 第五章:思维的升华——从胜负到棋道 本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帮助读者提高胜率,更是引导读者体悟围棋的深层智慧,领略“棋道”的魅力。 围棋中的哲学思想: 围棋的黑白、虚实、攻守、动静等概念,都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本章将探讨围棋与中国传统哲学,如道家、儒家思想的关联,帮助读者从更深层次理解围棋的内涵。 “学习”与“反思”: 围棋的进步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本章将提供关于如何高效学习围棋的建议,包括如何复盘、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以及如何保持对围棋的热情。 “棋品”的修养: 胜败乃兵家常事,而良好的“棋品”更是体现一个棋手的修养。本章将探讨在围棋对局中应有的礼仪和风度。 “人工智能”时代的围棋新视野: 随着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的崛起,我们该如何看待围棋的未来?本章将以开放的视角,探讨AI对围棋理论的冲击与启发,以及人类棋手如何在AI时代继续发展和探索围棋的边界。 《棋道乾坤:围棋战略与进阶思维》将以清晰的逻辑、深入浅出的语言,辅以大量精心挑选的棋局例证,带领您穿越围棋的重重迷雾,抵达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围棋境界。无论您是初窥门径的爱好者,还是已有所成就的进阶棋手,本书都将是您棋力提升道路上一本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