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3
1. 七场峰会透视20世纪进程,见证战争世纪中的和平努力
20世纪,突如其来的两次世界大战催生了前所未见的外交努力,大国元首的艰难会谈成为推动历史前行的力量。数十亿人的命运,就在一次次冲突后的谈判中定下。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骤变、“二战”、冷战、古巴导弹危机、中东冲突……种种危机与转机的背后,是或成功或失败的斡旋,明智与不明智的妥协,战场和谈判场上的较量。掌控历史的关键人物跨越重洋,试图阻止灾难从天而降。威尔逊、劳合?乔治、克列孟梭、张伯伦、希特勒、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历史关键点上的绥靖、遏制、缓和、改变,塑造了我们如今生活的世界。
2. 从今日世界的昨日根源,探明日世界的发展方向
当今世界的草图,在百年前的巴黎和会上成形;当今国际格局,在逾70年前的雅尔塔会议上立定。族群、地缘、意识形态、集体安全……20世纪外交峰会打造的秩序,如今似乎已开始动摇,世界将往何处去?历史会给我们线索。
3. 观看峰会上的妥协与谈判,理解决策背后的动力
国家元首在国内呼风唤雨,在外交峰会上追求和平时却有如攀登珠峰。众目睽睽之下,他们艰难前行,为的是在峰顶会面,再带着各自的成果回到山下。
峰会上,有许多精明的算计,许多艰苦的谈判,有过于软弱的妥协,也有事后看来毫无必要的强硬。这串联起20世纪的七场峰会,既是已有秩序的缩影,又在旧秩序上打开缺口,以待新秩序的创生。
4. 一等学者的非虚构类代表作
《大国外交三部曲》的作者,分别为剑桥大学教授雷诺兹、牛津大学教授麦克米伦、哈佛大学教授浦洛基。他们不仅善于从史料中发掘详明真实的历史,还长于叙事,将分析与洞见融入历史场景。正因如此,他们在一等学府任教之时,还能凭借精彩的写作获得塞缪尔?约翰逊奖、莱昂内尔?盖尔伯奖等非虚构类的标杆奖项。
他们笔下的历史细节毫不含糊,大到国内政治问题、地缘政治考量、意识形态斗争、代表团内部分歧,小到菜单、房间装潢、盥洗、宴会排场,他们通通为我们报道,让我们如临现场,回到那些改变数十亿人命运的时刻。
大国元首会面,将如何改变世人的命运?
20世纪见证了惨烈的战争和前所未见的和平努力,美、英、苏、德、法、意……各国首脑们艰难会面,想用新秩序终结战争,缔造和平。《大国外交三部曲》集剑桥、牛津、哈佛大学重要学者,回到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重建20世纪外交现场,从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到G7峰会,探寻今日国际格局的起源。
《峰会:影响20世纪的六场元首会谈》用六场现代峰会串起整个20世纪的历史。十四个站在权力之巅的人各怀心事,为利益,为野心,为理念,或为实现战争的企图,或为达成和平的愿景,在外交场上展开竞逐。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顶着政治、身体、心理上的沉重压力,在现实政治和理想主义间权衡,施展各样手段来摆布对手,达成目标。他们究竟是创造了历史,还是败给了时势?无论如何,20世纪的历史,都因他们而改变。
《缔造和平:1919巴黎和会及其开启的战后世界》描摹绘出今日世界草图的巴黎和会。从1919年1 月到6 月,在巴黎和会具有实质性成效的六个月里,巴黎成了全世界的政府、全世界的上诉法院、全世界的议会。这个世界的恐惧与希望全都汇聚于此。大战倾覆了政府,羞辱了王权,颠倒了整个社会。面对解体的奥匈帝国、革命后的俄国、苟延残喘的奥斯曼帝国、新生的民族国家……威尔逊、克列孟梭、劳合?乔治、奥兰多四巨头竭力缔造和平,却开启了动荡不安的世界。
《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聚焦奠定今日世界格局的短短八天。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和平曙光初现,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带着精明的谈判代表,在雅尔塔举行秘密会议。短短八天里,三巨头手握大小不等的筹码,他们想尽快结束战争,想维护战胜国的利益,还想遏制一切战争的根源,而这一切,都是以小国的利益为代价的。波兰、德国、中国……许多国家的战后轨迹就此改变。
世界将往何处去?昨日世界里,或许埋着线索。
戴维?雷诺兹(David Reynolds),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剑桥大学基督学院研究员,哈佛大学、日本大学访问学者。雷诺兹著有数十部关于20世纪世界史的著作,主要有《看得见的世界:1945年以来的世界史》《掌控历史:丘吉尔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中《掌控历史》荣获2004年沃尔夫森奖。他还为BBC(英国广播公司)制作过13部关于20世纪历史的纪录片,善用丰富史料和通俗语言表达独到的观点。
玛格丽特?麦克米伦(Margaret MacMillan),加拿大历史学家,历史研究与国际关系领域的领军人物,曾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现任牛津大学教授,并在加拿大国际关系学院、加拿大大西洋委员会等机构任职。麦克米伦的曾外祖父就是《缔造和平》的主角之一、当时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她的多部作品均与其曾外祖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缔造和平》一书是麦克米伦的代表作,斩获达夫?库珀杰作奖、西塞尔?提尔曼历史著作奖、塞缪尔?约翰逊非虚构类杰作奖等众多奖项。
沙希利?浦洛基(Serhii Plokhy),哈佛大学乌克兰史教授、哈佛乌克兰研究院院长。浦洛基生于俄罗斯,成长于乌克兰,专攻东欧思想、文化、国际关系史,著有《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The Last Empire: The Final Days of the Soviet Union)、《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The Gates of Europe: A History of Ukraine)、《斯拉夫民族之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Slavic Nations)等十部专著,所获众多奖项包括美国乌克兰研究学会著作奖、表彰俄罗斯思想文化史佳作的新历史奖,以及非虚构类标杆奖项莱昂内尔?盖尔伯奖。
★中信出版社的《大国外交三部曲》,既有厚实的学术功底,又有引人入胜的文笔,还能褪去教科书式的威严乏味的面孔。
——陈晓律,南京大学世界史系荣休教授,英国史、欧洲史研究专家
★中信出版社新推出的译著《大国外交三部曲》值得一读,它们对与理解战后各大国关于世界结构和秩序的思考颇有裨益。
——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
★《峰会》引人入胜,富有创见,很有分量,激发我们重新审视20世纪的国际关系史。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现在发生在巴尔干和中东的那些事,都跟巴黎和会大有关系,读《缔造和平》,简直就像在读对当下时事的评论。
——约翰?基根,《战争的面目》作者
★《雅尔塔》这本书对我们理解未来的地缘政治大有帮助。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
《大国外交三部曲》总目
001《峰会:影响20世纪的六场元首会谈》
引 言
第1 章 通向峰会之路:从巴比伦到凡尔赛
第2 章 慕尼黑,1938 年:张伯伦和希特勒
第3 章 雅尔塔,1945 年: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
第4 章 维也纳,1961 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
第5 章 莫斯科,1972 年:勃列日涅夫和尼克松
第6 章 戴维营,1978 年:贝京、卡特和萨达特
第7 章 日内瓦,1985 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
第8 章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峰会外交:从G7到布什和布莱尔
002《缔造和平:1919巴黎和会及其开启的战后世界》
第一部分 迎接和平
第1 章 伍德罗?威尔逊到欧洲
第2 章 第一印象
第3 章 巴 黎
第4 章 劳合?乔治与大英帝国代表团
第二部分 世界新秩序
第5 章 我们是人民的联盟
第6 章 俄 国
第7 章 国际联盟
第8 章 托管地
第三部分 又是巴尔干地区
第9 章 南斯拉夫
第10 章 罗马尼亚
第11 章 保加利亚
第12 章 仲冬之歇
第四部分 德国问题
第13 章 惩前毖后
第14 章 德国不能崛起
第15 章 赔 款
第16 章 对德条约陷僵局
第五部分 东西之间
第17 章 波兰重生
第18 章 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
第19 章 奥地利
第20 章 匈牙利
第六部分 多事之春
第21 章 四人理事会
第22 章 意大利退出和会
第23 章 日本和种族平等
第24 章 刺向中国心脏的匕首
第七部分 中东大火
第25 章 伯里克利之后最伟大的希腊政治家
第26 章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
第27 章 阿拉伯独立
第28 章 巴勒斯坦
第29 章 色佛尔条约的覆灭与凯末尔
第八部分 闭 幕
第30 章 镜 厅
003《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导论
第一部分 阿尔戈行动
第1 章 总统旅程
第2 章 马耳他会谈
第3 章 沙皇的度假胜地
第4 章 红色主人
第二部分 战士的峰会
第5 章 三巨头重聚一堂
第6 章 冬季攻势
第7 章 德国问题
第8 章 战利品
第三部分 世界新秩序
第9 章 安全理事会
第10 章 元首的阴影
第11 章 瓜分巴尔干
第12 章 为波兰而战
第13 章 “乌克兰人会怎么说?”
第四部分 外交家的棋盘
第14 章 联合国的席次问题
第15 章 波兰问题陷入僵局
第16 章 轰炸线
第17 章 远东闪电战
第18 章 “ 盟友不该互相欺骗”
第五部分 妥协的飞轮
第19 章 在波兰问题上屈服
第20 章 德国的命运
第21 章 被解放的欧洲与巴尔干
第22 章 伊朗、土耳其和帝国
第23 章 秘密协定
第24 章 战 俘
第六部分 雅尔塔精神
第25 章 最后的晚餐
第26 章 跨越终点线
第27 章 希望的日子
第七部分 风雨将至
第28 章 麻烦的迹象
第29 章 间谍大战
第30 章 斯大林坚决固守
第31 章 罗斯福去世之后
引言
“Summit”(峰会)这个词由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首创。在冷战时期的黑暗日子里, 1950 年2 月14 日,丘吉尔在爱丁堡(Edinburgh)的讲话里呼吁“在最高领导层面上与苏联再进行一次会谈”,并且补充说:“峰会外交不会让形势变得更糟。”是什么原因促使丘吉尔将“summit”一词引入外交领域尚不清楚,但这个词随着20 世纪40 年代末期攀登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的活动而不断地出现在英国的报刊上。1953 年5 月11 日,丘吉尔在下议院进行演讲时再次提出要举行“最高级别的会议”,他希望在“各国的最高领导人之间”实现和平。当时人类正准备第八次尝试登顶珠穆朗玛峰,而当月月底,珠穆朗玛峰终于被征服了。
无论是何种原因让丘吉尔使用了这个词,人类对征服珠穆朗玛峰的痴迷使他的这个比喻扎根于大众心中。1955 年7 月,美、苏、英、法领导人在日内瓦的会面,被《时代》(Time)杂志宣传为“峰会外交”,美国国务院也将“峰会”一词作为官方用语。许多漫画家,比如笔名为“Vicky”的漫画家,喜欢把世界领导人画成要么望着顶峰,要么在山尖上如坐针毡(图I -1)。到了1958 年, “summit”这个词已经成了《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年度热词—社会热点的有用晴雨表。如今,这个词已是我们政治语汇中的日常用词,它在很多语言中都有等效词语了。
熟悉易生轻慢。丘吉尔这个引人注目的“ 峰会外交”的说法值得推敲。莎士比亚曾多次使用的“parley”这个古语,是指敌对的双方为达成妥协而进行的危险的谈判。在莎士比亚的戏剧《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Titus Andronicus)中,诡计多端的塔莫拉皇后(Empress Tamora)就对罗马的贵族埃米利乌斯(Aemilius)这样说道:
你走上前去吧,做我们的使者
告诉他们皇帝要和他们谈判
去和好战的卢修斯……
而“ 巅峰”(summit)——危险而高峻——这个词则让人联想到因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小说家托马斯?曼(Thomas Mann)、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等而闻名的欧洲浪漫主义文化遗产。山为险境,“ 征服”它,恰能令人获得成就感和解脱感。拜伦(Byron)勋爵在诗中写道:
聚集着壮阔而险恶的无穷气象,
似向我们表白:大地能戳穿天的幕帷,
而把我们留在底层,我们这些无能为力的人类。
巅峰本身就是个奇境。在山顶,无论这个人审视角度善恶如何,他都会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观察世界。1816 年,雪莱(Shelley)第一次到达阿尔卑斯山下时也被深深地震撼了:“山峰突然在眼前出现,无比巨大的陡峰让人欣喜若狂,近乎癫狂。”
丘吉尔口中的“summit”一词也是对犹太-基督教传统里圣山的再现:摩西攀上西奈山(Sinai)受“十诫”,基督欲在地上建国,耶稣登山变像,等等。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只有在立于光秃秃的巅峰之上时,才能体会到自己在宇宙间的渺小。在J. M. W. 特纳(J. M. W. Turner)的名画《汉尼拔和他的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Hannibal and His Army Crossing the Alps)里,末日般的天空背景下,汉尼拔这位伟大的将领骑在战象上的背影极其渺小。这幅画创作于1812 年,被解读为拿破仑败亡的预兆。
无论山峰有多险峻,很多登山者都难以抗拒登顶的魔力。1921年首次对珠峰考察后,乔治?马洛里(George Mallory)写道:“攀上群山的最高峰要具备的能力苛刻得可怕,并且每一种能力都关乎生死,聪明人会认真地谋划,战战兢兢,从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可马洛里并没按照自己说的去做,1922 年他再次前往珠峰,并在1924年第三次赴珠峰尝试登顶。当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要攀登珠峰时,他说出了那句不朽的名言:“因为山就在那里。”
和很多人一样,对于马洛里来说,登上山顶就是一个极大的诱惑。1924 年6 月8 日,透过云层的缝隙,他小小的身影最后一次被人看到是在距离登顶的营地不远处。75 年后,他的被冰冻的遗体在雪中被发现,但他是否成功登顶仍然是个谜。他的一个同伴弗朗西斯?扬哈斯本(Francis Younghusband)推测,马洛里的自负战胜了理性。“ 有两个选择,要么第三次撤回,要么死在山上;后者对马洛里来说可能更容易点,而前者所带来的痛苦,对于一个男人、一位登山家或一位艺术家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丘吉尔首次使用“峰会外交”一词时也关联了一些文化意涵。敌对双方的危险碰面,意味着无论敌我都会重视这一引人注目的行为,开创壮观的新局面;意味着一位领导人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冒险,要么成就他的声誉,要么毁掉它;意味着一旦开始就很难回头。
在峰会上青史留名会诱惑很多政治家。搞定了国内的事务之后,他们很自然地就会被国际政治峰会所吸引。很多政治家认同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于1840 年表述的观点:“这个世界上人类所创造的历史”“说到底就是伟人们的奋斗结果”。他们越接近权力之巅,也就越能理解和托马斯?卡莱尔同时代的卡尔?马克思说过的那句话:“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本书描写的峰会故事跌宕起伏,正如一段登顶的旅程——与会的各方向上艰难地攀爬,为的是实现在峰顶的会面,再带着各自的成果回到山下。书中对“伟人”们和他们在峰会上的对手们所秉持的原则进行了探究,以便厘清这些参与其中的人究竟是创造了历史,还是因为能力所限而成为时局的失败者。然而,就像是初次的约会、一场牌局,或一次意在签约的商务会谈,峰会因其史诗般的特性而深深地植根于世人心中。在峰会上,与会的领导人有没有错判对方?自己表现如何?谁又在峰会上收获颇丰?他们在会议桌上的表现也是本书的另一看点。
我们可以说,峰会的历史和人类历史一样源远流长。在本书第一章中,我们可以把这一历史追溯至青铜时代的巴比伦王国。但我还是在很大程度上认定,由于安全形势的多变和身份地位的差异,各国领导人通常会避免最高级别的会面,这一状况直到20 世纪才有所改变。峰会外交是近代史上的发明,航空助其成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令其有用武之地,而新闻纪录片和电视这类大众媒体使其家喻户晓。典型的说法是,峰会是指两位或三位政府首脑面对面地直接会晤商谈。从20 世纪30 年代晚期到80 年代末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峰会外交大行其道。此后随着通信技术、军事技术的进步,上面提到的三个条件便不再适用了。本书最后一章详细回顾了这半个世纪的峰会外交,并审视了冷战后的峰会外交形势。在本书最后,我还要承认,把这些历史上纷繁复杂的重大事件付之于笔端确实要比在其中如履薄冰容易得多,正因为如此,我从相关历史资料中获得了相当多的启示。
本书所讲述的并不是关于所有峰会事件的通史,而是对有代表性的六次峰会的个案研究。第一次峰会是1938 年的慕尼黑会议,准确地说,是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和希特勒(Adolf Hitler)的三次会晤,这次峰会也开了现代峰会的先河。之后我的写作对象是1945 年的雅尔塔会议,丘吉尔、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和斯大林(Joseph Stalin)三人在克里米亚的会晤决定了战后欧洲的形势。慕尼黑会议和雅尔塔会议虽然如今恶名在外,但我认为,人们压根儿就是误解了这两次峰会的意义。在冷战早期,峰会外交也偃旗息鼓。不过,1961 年,当时的新任美国总统肯尼迪(John F. Kennedy)和那位好斗的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在维也纳的会晤重新开启了峰会外交。双方火药味十足的碰撞导致了古巴导弹危机和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相比之下,1972 年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在莫斯科的会晤则富有成效,双方的会谈使得冷战进入了缓和期。但并非所有的峰会都是在超级大国的元首之间举行。在1978 年的戴维营,这一位于马里兰州的总统度假胜地被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选中,作为在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Menachem Begin)和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Anwar Sadat)之间斡旋的会议地址。最后,我对1985 年的日内瓦会议进行了剖析,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和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Mikhail Gorbachev)两个人由此开始的一系列会晤让冷战最终得以和平结束。
以上提及的六次峰会可以被简单地归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峰会,着重表现了双方领导人的对抗或碰撞。1938年9月间,张伯伦要想和希特勒 大国外交三部曲 [Summits; Peacemakers; Yalta: The Price of Peace]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大国外交三部曲 [Summits; Peacemakers; Yalta: The Price of Peace]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大国外交三部曲 [Summits; Peacemakers; Yalta: The Price of Peace]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非常好的书籍,同时也关注了很久,非常感谢京东小哥风雨无阻的投递,推荐大家购买。
评分终于出版了,现在网上把有些书的价格都抄的离谱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先从哪里说起呢?还是先从它的品相说起吧!也就是先从它的外表说起吧!这本书的品相还是很好的,绝对的是全品书。也就是说封面很平很新,没有折角,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要说到品相好,还得说说它的正文啊!每一页上都有字呢!每个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每页都很规整,没有脱页、漏页的现象出现呢!每个字印刷的都很精细呢。好的,现在品相已经评论完了,至此品相这一个环节还是可以打个很高的分呢。 说完了品相,接下来我们该评论些什么内容呢?是书的内容?还是书的包装?还是书的运输?还是书的价格呢? 我觉得还是先从书的内容说起吧!基于以上几点我给这本书一个好评。
评分我们都生活在雅尔塔会议之后。雅尔塔短短八天,改变了大小国家的历史轨迹,也孕育了一个新世界: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际组织来象征合作的新秩序,但这世界的运作,也少不了地缘、族群的现实政治,更免不了大国的主导与操控,并随之而来的冲突。这样的世界将走向何方,雅尔塔是一条线索。
评分*无缘无故就把我使用达十年之久、无任何违规记录的帐号给封了,还擅自把我已经付款的订单给删除了!侵.权到如此恶劣的地步,这在美国是严重的违宪行为!我们要团结起来!
评分中信出版的新书据此居然也参加活动,满减加返券大约30多到手,京东买书真是便宜,虽说今年活动不如去年,但也很不错了。
评分非常值得买的套装
评分超级无敌划算啊,618活动下来,这套出才100出头。开心死啦
评分关于巴黎和会的历史,英文版也有,值得收藏!
评分而在这里,他发现了“我”这个词的存在……
大国外交三部曲 [Summits; Peacemakers; Yalta: The Price of Peace]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