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精選《詩經》中的二十四篇,一反《詩經》的經學傳統,還原《詩經》作為“詩”的本來麵目,追問作為“詩”的《詩經》,究竟有怎樣的詩意,現代人該如何去閱讀、欣賞與探尋。全書從詩性齣發,迴歸詩性,告訴瞭我們讀《詩》的首要要義與方法,是一本《詩經》鑒賞新穎新銳而精彩紛至杳來之作。
《詩》自産生之後,就“被閱讀”。周天子讀民風民情,孔子讀禮樂教化,漢武帝讀安邦之“經”,《詩》被讀成《詩經》。五四之後,《詩經》被讀成現實主義文學,統治階級的教科書,階級鬥爭學說的明證,西方各種文學理論的證明。今天我們怎麼讀?
作者精選《詩經》中的二十四篇,一反《詩經》的經學傳統,還原《詩經》作為“詩”的本來麵目,追問作為“詩”的《詩經》,究竟有怎樣的詩意,現代人該如何去閱讀、欣賞與探尋。全書從詩性齣發,迴歸詩性,告訴瞭我們讀《詩》的首要要義與方法。
黃榮華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
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
國傢高層次人纔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纔
國傢教學成果一等奬獲得者
著有《生命體驗與語文學習》《穿行在漢字中》《上海名師課堂.中學語文黃榮華捲》《高中語文閱讀試題解密》《高中課堂過程寫作解密》等,主編《中華傳統文化優秀基因現代傳譯課程》《中華根文化.中學生讀本》《中華古詩文閱讀》《著名中學師生推薦書係》等。
001
《關雎》
求之不得的快樂與憂傷
010
《靜女》
“洵美且異”的愛情之果
019
《木瓜》
“報”的可能與難能
027
《子衿》
悠悠我心
038
《漢廣》
不求“遊女”
047
《月齣》
她走在美的光影裏
056
人類永遠的痛
063
《詩經》概說一
周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073
《桃夭》
幸福之傢的象徵
084
《碩人》
中國文學第一美人
094
《女曰雞鳴》
把日子過成詩
113
《氓》
癡情女子負心郎
123
《將仲子》
愛情與逾牆
133
《芣苢》
求子祭神的樂歌
145
《七月》
祥和、溫馨、自由自在的生命節律
155
《詩經》概說二
文學《詩經》與經學《詩經》
165
《東山》
命運的懸置
176
《采薇》
誰的戰爭
186
《小星》
星相與命運
197
《式微》
歸傢的泥途
207
《君子於役》
思念的距離
218
《黍離》
人生的睏境
229
《蓼莪》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240
《玄鳥》
天命玄鳥
《詩自遠方來:<詩經>二十六講》這本書,我最近纔讀完。怎麼說呢,感覺像是打開瞭一個塵封已久的寶藏。書的編排很用心,每一講都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導覽,帶我穿越迴那個古老而充滿詩意的時代。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詩經》中那些樸實無華的勞動場景的描繪,像是《七月》裏“春日載陽,有鳴倉庚”,讀著讀著,仿佛就能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耕作的號子聲。作者沒有枯燥地羅列典故,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那些遙遠的歌謠拉近瞭距離。那些曾經隻是書本上冰冷文字的詩句,在作者的筆下活瞭起來,有瞭溫度,有瞭生命。我以前覺得《詩經》離我很遠,是古人唱給古人聽的歌,但讀瞭這本書,我纔發現,那些情感,那些對生活的熱愛,對愛情的渴望,對離彆的傷感,其實一直都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血脈裏。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詩”的意義,它不僅僅是文字的排列,更是情感的流淌,是曆史的迴響。我常常會在讀到某些段落時,停下來,閉上眼睛,細細品味那種跨越韆年的共鳴。感覺像是和作者一起,在《詩經》的星空下,進行瞭一場深邃而溫暖的對話。
評分這本書《詩自遠方來:<詩經>二十六講》,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我之前對《詩經》的理解,大多停留在課本上的一些片段,感覺有些零散和片麵。但這本書以一種係統而又深入的方式,為我構建瞭一個完整的《詩經》圖景。作者對於每一篇詩的講解,都力求做到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感染力。他對於《雅》篇的解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不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充滿瞭對人生哲理的探討,對社會倫理的審視。他能夠從那些古老的詩句中,提煉齣穿越時空的智慧,引人深思。我特彆喜歡作者在結尾處的一些總結性的話語,往往能夠將前麵講解的內容升華,讓我感受到《詩經》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深厚底蘊。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啓迪,讓我更加熱愛和珍視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
評分《詩自遠方來:<詩經>二十六講》這本書,我隻能說,它成功地讓我從一個對《詩經》“敬而遠之”的讀者,變成瞭一個“欲罷不能”的愛好者。作者的解讀方式非常獨特,他並不是簡單地翻譯詩句,而是通過引入大量的曆史背景、民俗學知識,甚至是一些考古發現,來幫助讀者理解詩歌産生的那個時代。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詩經》中那些看似簡單質樸的愛情詩的分析,他能夠捕捉到其中細膩的情感變化,將古人的愛慕、思念、甚至是小小的抱怨,都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感同身受。讀完關於《秦風·蒹葭》的講解,我仿佛看到瞭那個在水一方的伊人,感受到瞭那種縹緲而又執著的追尋。這本書讓我覺得,《詩經》中的情感,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現代人的情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它讓我看到瞭,原來在幾韆年前,人們就已經用如此優美的文字,錶達瞭如此真摯的情感。
評分坦白說,剛拿到《詩自遠方來:<詩經>二十六講》這本書時,我還有些猶豫。畢竟“《詩經》”三個字,總給我一種遙不可及的距離感,像是博物館裏的陳列品,精緻卻不接地氣。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不像那種學院派的學術專著,滿篇都是晦澀的術語和考據,而是像一位博學卻又親切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引導你走進《詩經》的世界。作者的語言非常有感染力,對於那些關於祭祀、關於戰爭、關於婚姻的詩篇,他都能解讀得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國風》的講解,作者沒有把它們簡單地歸類為“民歌”,而是深入剖析瞭當時社會背景下,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和情感錶達,比如《邶風·柏舟》中那位堅貞不屈的女子,讀她的詩,你會感受到一種強大的生命力,一種不嚮命運低頭的勇氣。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詩經》不僅僅是文學的瑰寶,更是社會曆史的生動記錄,是古代人民情感世界的百科全書。它讓我覺得,原來那些古老的歌謠,也曾承載過如此鮮活的喜怒哀樂,也曾映照過真實的生活。
評分這本書《詩自遠方來:<詩經>二十六講》,真的讓我對《詩經》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以為《詩經》就是一些歌頌禮樂、描寫風俗的古籍,但通過這本書,我纔發現它遠不止於此。作者在講解中,巧妙地將《詩經》中的內容與古代的社會、曆史、哲學思想聯係起來,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豐富的《詩經》。比如,在談到《周頌》時,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於對祭祀儀式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瞭其中蘊含的對祖先的敬畏、對天命的理解,甚至是對國傢命運的關懷。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從一個更高的層麵去理解《詩經》的價值和意義。而且,作者在分析詩句時,也非常注重細節,對於一些詞語的細微差彆、語氣的變化,都有精闢的解讀,讓人茅塞頓開。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一起,在《詩經》的迷宮中穿行,他總能指齣最精彩的風景,解答你所有的疑問,讓你收獲滿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