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让所有家长成为童书专家
一份可以陪伴孩子一生的阅读礼物
全球发行15种版本 畅销十国
雀巢童书奖评委会主席携手
6位英国儿童文学桂冠作家
4位凯特·格林纳威奖获得者
6位惠特布莱德童书奖获得者
及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卡内基奖、布克奖、卡夫卡奖等
30余位大奖获得者和超级畅销书作家甄选、解读、推荐
世界47个国家2500年的童书经典
《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由雀巢童书奖评委会主席,惠特布莱德童书奖、布兰福·博斯奖评审,依列娜·法吉恩奖获得者朱莉娅·埃克谢尔主持编选。她邀请世界各地三十余位杰出的作家与插画家共襄盛举,对人类历史上优秀的童书进行梳理,甄选了1001种被广泛认可的童书,并加以解读与评介。
本书的撰稿人团队中有6位英国儿童文学桂冠作家,4位凯特·格林纳威奖获得者,6位惠特布莱德童书奖获得者及国际安徒生奖、纽伯瑞奖、卡内基奖、布克奖、卡夫卡奖等获奖者和众多畅销书作家,以及文学评论家和教师。
本书为父母和孩子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无字绘本,到识字数数的图画书,一直到或深刻或尖锐的青少年小说。这份书单包括各国经典和当代颇负盛名的成功作家的优秀作品,从适合0~3岁孩子的《好饿的毛毛虫》《花格子大象艾玛》,到5岁以后爱看的《长袜子皮皮》《夏洛的网》,再到8岁以上孩子迷恋的《哈利·波特》《小王子》,以及12岁以上直到成年人也欲罢不能的《指环王》《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些优秀的童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这份书单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美妙的探索之旅,走进奇幻、冒险、历史和现实交织的世界。
这是一部可以摆在所有家庭书架上的理想参考书。对于渴望将孩子领进精彩图书世界的父母及所有能自己选择读物的孩子来说,《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都是理想的选择。这本书是可以陪伴孩子成长的贴心礼物,也将帮助家长迅速进入孩子的阅读世界,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甚至成为童书专家。
本书作者团队
朱莉娅·埃克谢尔:雀巢童书奖评委会主席,惠特布莱德童书奖、布兰福·博斯奖评审,依列娜·法吉恩奖获得者,《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主编。
昆廷·布莱克:首位英国儿童文学桂冠作家,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国际安徒生奖、凯特·格林纳威奖、惠特布莱德童书奖、依列娜·法吉恩奖、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佳童书奖获得者,本书序言与封面图片作者。
安妮·范恩:英国儿童文学桂冠作家,两次卡内基奖、两次惠特布莱德童书奖、两次英国图书奖年度童书作者、卫报儿童小说奖、雀巢童书奖获得者,《面粉娃娃》《窈窕奶爸》的作者。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加拿大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布克奖、卡夫卡奖、星云奖获得者,《使女的故事》《盲刺客》《在树上》的作者。
迈克尔·罗森:英国儿童文学桂冠作家,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
艾瑞·卡尔:美国视觉艺术协会奖获得者,《好饿的毛毛虫》的作者。
大卫·阿尔蒙德:卡内基奖和惠特布莱德童书奖获得者,《当天使坠落人间》的作者。
菲利普·普尔曼:卡内基奖、卫报童书奖、惠特布莱德年度图书奖获得者。
古斯塔沃·马丁·加尔索:西班牙作家,2004年西班牙儿童文学奖获得者。
海伦·奥克森伯里:两次凯特·格林纳威奖和两次科特·马希拉奖获得者。
加文·毕夏普:新西兰作家、插画家,日本野间插图奖高奖、玛格丽特·梅喜奖获得者。
珍·克雷赫德·乔治:美国作家,纽伯瑞金奖、纽伯瑞银奖获得者。
杰奎琳·威尔逊:英国儿童文学桂冠作家,《帅妞崔西》《非常妈妈》的作者。
罗伦·乔尔德:英国儿童文学桂冠作家,凯特·格林纳威奖、雀巢童书奖获得者。
洛伊丝·劳里:两次纽伯瑞金奖获得者,《数星星》《记忆传授人》的作者。
迈克尔·莫波格:英国儿童文学桂冠作家,雀巢童书奖获得者,《战马》《岛王》的作者。
梅格·罗索夫:迈克尔·普林兹奖、卡内基奖获得者,《我的生存之道》的作者。
伊莎贝尔·阿连德:智利作家,《幽灵之家》《怪兽之城》的作者。
约翰·伯宁罕:两次凯特·格林纳威奖获得者,《和甘伯伯去游河》《鳄梨宝宝》的作者。
朱迪·布鲁姆:美国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奖、玛格丽特·爱德华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阿黛尔·格拉丝:美国犹太图书奖、悉尼·泰勒图书奖获得者,《特洛伊》的作者。
贝利·多尔蒂:两次卡内基奖和一次火凤凰奖获得者,《亲爱的无名氏》的作者。
葛黑瓜尔·索罗塔贺夫: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佳童书奖、女巫奖获得者,《狼狼》的作者。
贾米拉·加文: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惠特布莱德童书奖获得者,《科拉姆男孩》的作者。
玛丽-奥德·米拉伊:法国作家,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获得者。
向达伦:爱尔兰超级畅销书作家,国际阅读协会佳童书奖获得者。
玛丽·霍夫曼:畅销书作家,入围凯特·格林纳威奖和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儿童文学奖。
特莎·杜德尔: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玛格丽特·梅喜奖获得者。
蒂莫泰·德·丰拜勒:法国国家文学奖获得者。
珍妮·尼莫:雀巢童书奖、卡内基奖获得者。
尼克·巴特沃斯:雀巢童书奖获得者。
弗朗索瓦·普拉斯:法国插画大师、作家。
全书充满了漂亮的图片和平易近人的评论文字。这么好的参考书我还是首次看见。
——罗杰·伊伯特,著名影评人,普利策奖获得者
这本960页的全彩精装书是父母、老师与图书管理员的优秀资源,也是孩子们的阅读天堂。
——《今日美国》
这里有中国成语、俄国寓言、日本民间故事、欧洲绘本、英语童谣……提供大量原版插画,每一本被推荐的书都有精练的解读与版本信息。这是一部适合全世界儿童的读物指南。
——《糖果日报》
成年读者将会欣喜地发现那些熟悉的故事与画面,回到那些躲在记忆深处的美好时光。
——《纽约时报》
互联网和电子屏幕诱惑孩子离开书本。现在,令人高兴的是,这本书将帮助父母轻而易举地抢回孩子们的注意力,因为再也不用为找好书发愁了。
——《华尔街日报》
芝加哥公共图书馆、新西兰国家图书馆推荐阅读。
序
引言
书名索引
0至3岁
3岁以上
5岁以上
8岁以上
12岁以上
作者索引
特约撰稿人
撰稿人
图片来源
玛德琳 Madeline, 1939
文/图 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Ludwig Bemelmans)
朱迪·布鲁姆撰写评论
基本资料
作者 | 奥地利/美国,生于1898年
版本 | Simon and Schuster(美国)
荣誉 | 凯迪克银奖(1940)
主题 | 备受喜爱的角色,经典,校园
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妈妈总带我去新泽西伊丽莎白市的公共图书馆。在那里,我可以坐在地板上翻看各种书籍。我不仅喜欢那些图画和故事,还享受书籍本身的触感和气味。我就是在这里发现了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创作的《玛德琳》。我太爱这本书了!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以至于我把它藏在了厨房里放着我的玩具的抽屉中,这样妈妈就没办法把它还给图书馆了。即使我们因为这本书接到了好几张催还通知,我还是不肯告诉妈妈这本书的下落。如果我当时说的话,我相信妈妈一定会为我买一本属于我自己的《玛德琳》,可惜当年的我还没想到这个办法。我当时就是认为,除了我藏起来的那一本以外,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二本同样的书了。虽然年幼的我也懂得私藏借书是不对的,可是想让我就这样和《玛德琳》告别,我可做不到。
贝梅尔曼斯在每一篇“玛德琳”的开篇,总使用同样的开头:“在一幢位于巴黎、表面布满葡萄藤的老房子里面,住着十二个小女孩,她们整齐地排成两行。”玛德琳也许是这些女孩中年龄最小的一位,然而她也是最勇敢的一位。和玛德琳一样,我也是班级里年纪最小的孩子。可是,玛德琳无所畏惧,而我却很胆小。天啊,我是多么期望自己也能像书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勇敢坚强啊。我能熟记书中出现的字句,虽然当时的我还无法真正阅读,不过我会假装我能读懂。
自从我藏匿那本借来的《玛德琳》,许多年过去了,直至今日我仍然可以在心中背诵出这个故事。当我自己的女儿出生后,我为她买来的第一本读物就是《玛德琳》。总有些书是你永生难忘的,而这些书里的人物角色已经成为了我的终生挚友。
引文:
“‘晚安,小姑娘!感谢上帝让你一切都好!现在上床睡觉去吧!’康乃馨小姐说道。”
昆廷·布莱克
真是太巧了,现在距离我首次为儿童读物创作插图,刚好隔了五十年。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那时候的想法:虽然我当时的职业就是画漫画,但我画画绝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和搞笑。在我眼里,插图可以把你带入另一番天地,在那里,你能尽情地和故事融为一体,你可以从头到尾组织整本书的图片排列顺序及安放位置。事实上,我之前有过做英文教师的经历,这让我在五十年前就逐渐意识到,一堂精彩课程的成功要素与一本好书的引人之处,可能具有某些相通之处:它们都能利用文字和绘画调动幼儿的互动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智商与情商潜能。
虽然我当年负责的只是绘制插图,但并不是说单纯地按照故事行文需要画出人和物就完事了。随着工作阅历的增长,我不得不适应这样一个情况:每当着手绘制一套插图,或者创作一本故事绘本时,头脑中总会涌现出数不胜数的思路和构想,这些念头并行不悖,齐头并进,一拥而上。这意味着我会设身处地地体会书中的角色,设想他们的模样、表情和姿态:无论是呜呜哭泣着扑进保姆怀抱的小婴儿,还是瘦骨嶙峋、穿着拖鞋、表演即兴喜剧的老丑角。此外,我会用心感受非人角色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鳄鱼组装玩具,还是小狗、小老鼠、猴子、山羊、大象或小虫子。与此同时,我也能站在读者的角度上,细细品味他或她在面对图画中的特定情境时,内心会有何种感受:她看起来真的有些悲伤吗?那些彩色的小鹦鹉哪里去了?当然,要考虑的内容还有很多:已经有多少幅图了?时机是否恰到好处(文字作者设下的最佳情感点或情节高潮点是否与画中的节拍相吻合)?这些图片该安放在文中什么位置?书页设计成何时翻页才合情合理?使用哪些绘画工具与材料更合心意(用来创作插图的选择可谓琳琅满目)?如果插图是彩色的,那么哪些部分该着色?这些色彩对整本书的氛围有多少提升?如此类推,不一而足。
绘制插画的同时,我也创作了一些短小的故事。就是在这段写作经历中,我开始留意童书作者普遍关注的一些专业性问题:故事在想象力方面是否有新意,在道德伦理上面是否存在偏差,语气怎么样,情节又如何,架构妥帖与否,韵律美不美,节奏好不好——这一切常常比我经历过的要复杂得多。正因如此,1999年,我在第一次荣获“英国儿童文学桂冠作家”称号前后的那段日子里,就下定决心要在自己今后的儿童文学创作道路上,更多地着眼于这些重要的考量点。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在领奖时的简短演讲中,同时也考虑到当时在场的若干童书作者的感受。我这样说道:“我相信……像我们这样的人,都把创作童书这件事看得很庄重,因为我们是在真诚地写作;同样道理,我们这样的人也是在认认真真地绘画。”随即我又补充道:“……这些童书,本本都如此精彩,它们是敲门砖,可以帮助儿童发展出更好的情感、道德观与想象力。同时,它们也在颂扬人之为人的美好。这也是它们如此举足轻重的原因。”
我仿佛还记得,在另一些场合,我曾觉察到自己跨入童书创作领域的这一举动,如同迈进一座极富魅力的果园的一扇门——这种富有诗意的说法虽然稍显夸张,但的确表达出了我的心声。创作童书真的让我感到快乐,当然,实际上远不止快乐这么简单。我还说过,对于读者来说,阅读童书的过程也像是迈进了一扇门,眼前跃然出现一大片丰饶又变幻多端的风景。这的确是一种多姿多彩的风景,会让身在其中的人面对不胜枚举的小径,不知到底该选择哪一条。这便是我从这本书中发现的可贵之处。这本书是一本指南,书中充满了数目可观的导引图、温馨提示、当地的风土人情信息,以及如何通往下一站的建议。在我眼里,这本书还有个显著的优点,就是它丝毫不把自己局限于约定俗成的老路上。这本书见长于品质及趣味,所摘选的故事不仅来自多个国家,还收录了不少早年间的民谣和神话。来自英国的“小豆芽”与来自德国的“戴黄心的狗”在同一页面上(第672页);来自澳大利亚的“挖洞的小孩”(第907页)与被欺凌的德国小孩尼克拉斯(第906页)面面相觑。如果你对书中那位气喘如牛的《小火车头做到了》还不太了解的话,也可以对玛格丽特·怀兹·布朗与克雷门·赫德说句《晚安,月亮》。你当然也不会错过加布里埃尔·文森特为《艾特熊和赛娜鼠》绘制的漂亮插图。时不时会有人宣布“童书的黄金时代业已到来”,确实在童书的历史上闪现过很多优秀作品,朱莉娅·埃克谢尔主编的这本书就为我们遴选了1001部精品。
作为一个对时间管理和效率有要求的家长,我非常欣赏这本书的“结构逻辑”。它不是简单地把1001本书按字母顺序堆砌起来,而是非常巧妙地设计了几个大的阅读板块,比如“勇气与探索”、“想象力的边界”、“理解世界运转的法则”等等。这种分类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我们查找和选择的效率。比如,当我们家孩子刚看完一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后,我能迅速翻到“理解世界运转的法则”这个模块,找到几本相关的、深度适中的延伸阅读材料。更棒的是,每个推荐条目后面,除了基础信息,还有一小段“给家长的建议”,这部分内容含金量极高。它不是告诉你“这本书讲了什么”,而是告诉你“你可以如何引导孩子讨论这本书的深层含义”,甚至是“这本书可以和哪个学科知识点进行关联”。这种“工具书+教育指南”的复合型设计,让我觉得这笔投入物超所值。它不仅丰富了孩子的书架,更重要的是,它系统性地提升了我作为引导者的效率和专业度。
评分我得重点夸一下这本书对“情感教育”的侧重。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智发展很快,但很多时候他们处理复杂情感的能力却跟不上。我之前找不到合适的渠道或书籍来和我的孩子探讨那些关于友谊破裂、面对失败、或者理解家庭变故的沉重话题。这本《1001本童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推荐的书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围绕着“成长的阵痛”展开的。我记得有一本讲的是一个孩子搬到新城市后,如何适应孤独感的小说,那本书的叙事视角非常细腻,把那种微妙的失落感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们一起读完后,孩子主动跟我分享了他在学校遇到的小小挫折,那种信任感和沟通的顺畅度立刻提升了好几个档次。这说明,好的童书不仅仅是提供故事,更是提供了一种情感的“排练场”。通过虚构的人物经历,孩子可以安全地预演和学习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和内心挣扎。这种深层次的心理关怀,是其他许多只注重情节刺激的书单无法比拟的。
评分老实说,我最初买这本书,主要是想解决我家女儿(13岁,正处于对一切都说“无聊”的叛逆期)的阅读荒漠问题。市面上的青少年读物,要么太幼稚,要么太晦涩难懂。但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对“1001本”的定义非常宏大且包容。它不仅收录了文学名著的精选译本,更包含了大量关于科学启蒙、历史人物传记、甚至还有一些高质量的哲学入门读物。我女儿一开始很不屑一顾,但她偶然翻到了关于女性科学家打破偏见的传记,一下子就被那个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吸引住了。这本书成功的秘诀在于,它不是在“教”孩子读什么,而是在“提供”各种可能性。它用一种非常平视的角度和孩子对话,推荐的书籍主题广泛,从太空探索到社会公义,从古典音乐入门到编程思维的启蒙,面面俱到。这让孩子的阅读视野不再局限于学校要求的课本,而是真正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知识宇宙,开始自主地探索“我到底对什么感兴趣”。这对于培养未来的学习者来说,太关键了。
评分天哪,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家那个正在经历“七岁魔咒”和“青春期前奏”的小家伙量身定做的!我得说,一开始我还有点怀疑,市面上这种“必读清单”多如牛毛,但这一本的选书角度真的很有新意。它没有一味地追逐那些被捧上神坛的经典,而是非常细致地平衡了文学性和趣味性。你看,它推荐的那本关于一个女孩如何克服社交恐惧,通过写信和一只流浪猫建立友谊的故事,我那孩子平时连写作业都拖拉半天,居然一口气读完了,看完后还主动跟我讨论了什么是“共情”。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不同年龄段的阅读难度把控得极其精准。比如针对八岁孩子推荐的冒险小说,情节紧凑,词汇量适中,既能保持他们的阅读热情,又不会因为太难而产生挫败感。而且,很多推荐的书单我之前完全没听说过,挖掘了不少冷门佳作,感觉像是淘到了一个巨大的、充满惊喜的宝藏。这不仅仅是一份书单,它更像是一张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地图,帮你精准定位他们可能感兴趣的那个闪光点。这对于我们这些想引导孩子阅读,却又苦于不知从何下手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感,简直可以拿去当艺术品看了!我通常对这种工具性质的书籍不太抱有太大期望,无非就是个目录加上几句简单的介绍。但《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 [7-14岁]》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采用了一种非常怀旧又现代的混搭风格,字体选择考究,每本书的推荐语都像是出自一位资深书评人之手,措辞精炼却饱含深情。更绝的是,它会根据书的内容主题,配上一些手绘风格的插图或者那个时代背景的速写,视觉上极其享受。我发现我儿子(他才10岁,但已经开始关注“颜值”)竟然会因为某个封面插画被吸引,然后主动去翻阅那本书的介绍。这种“美学引导”的阅读方式,比单纯的文字说教有效一万倍。比如它推荐的那套关于古希腊神话的漫画版解读,插画师的功力深厚,把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描绘得清晰又引人入胜。这种将内容、设计、和目标读者群进行完美融合的编辑水准,真的非常罕见,值得我郑重收藏,时不时拿出来翻阅,光是看着那些精美的页面,心情都会变好。
评分商品非常满意,京东物流速度非常快,服务态度也非常好
评分很厚很厚的一本,一百五十多收的,虽然价格不菲,但可以作为参考,还是满意。
评分印装很好,选童书可以参考。
评分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京东了,这次618买的好爽啊,非常感谢京东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京东了,这次618买的好爽啊,非常感谢京东我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京东了,这次618买的好爽啊,非常感谢京东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一直在京东买,有活动很划算
评分618大促活动买的,相当实惠便宜,而且物流也超级给力,希望这样的活动再多一些
评分看到某微信公众号推荐才来买的,推荐的书大多没有看过,感觉欧美的书偏多,听说是权威专家推荐的,打算以后照着书单去选了
评分给孩子买书看比看电视强!支持多买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