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著名美国文明史专家钱满素关于“文明”这一主题的代表作品。全书分为“文明的活力”“不被打搅的权利”“错位的怪诞”三辑,涉及历史、政治、社会、文学等诸多方面。作者指出美国文明发展活力的源泉,分析美国建国前后的思想基础和制度建设,介绍美国黑人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讨论“历史终结论”与“文明冲突论”的创见和不足;从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角度探讨塑造人类各种文明的要素;通过点评梅尔维尔、韦斯特、福克纳等多位文学名家及其作品,揭示美国历史不同发展阶段*为典型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书中文章,时间跨度三十余年,研究内容和学术方向的变化,恰好反映出作者对“文明”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
钱满素,1946年生于上海,哈佛大学美国文明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美国文明史研究。著有《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东方出版社2018年修订本)等;论文集《飞出笼子去唱》《一个大众社会的诞生》。主编过《绅士谋国:美国缔造者》《美国文明读本:缔造美利坚的40篇经典文献》《韦斯特小说集》等书。发表过有关美国历史、文学、政治的论文和文章多篇。
自序
辑一 文明的活力
探究文明的活力
美国文明的基因
美国公民社会的清教溯源
新英格兰小镇自治的由来
《独立宣言》的另一半
宪法里的总统
关于《联邦党人文集》第23 篇
美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型期
防止总统滥用紧急权力的重要性
《篱笆》和1957 年的美国黑人
女权改变哈佛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辑二 不被打搅的权利
谈谈文化超越
不被打搅的权利
个体的死亡正是人类的更新
个人· 社群· 公正
文明给谁看
向无知与偏执挑战
快和慢,我们能把握多少?
理想的轨迹
自由主义正反说
爱默生与四书
洪秀全的洋为中用
希特勒现象
纳粹女人的献身精神
辑三 错位的怪诞
艺术家的洞察力
言已尽而意无穷
纪伯伦文学遗产的精华
关于含混
梅尔维尔和他的《白鲸》
韦斯特解构美国梦
福克纳自相矛盾吗?
错位的怪诞
南方淑女之消亡
“全部秘密就在于保持弹跳”
飞出笼子去唱
海勒的神话
说梦
董乐山眼中的美国
附录一 美国人的共识远大于分歧(访谈)
附录二 是什么成就了现代美国?(访谈)
附录三 流年记事(1978—2017)
这个集子有点杂,时间跨度有三四十年,最早的发表在1983 年,最晚的在2017 年;内容上涉及文学、历史、政治、中国、美国等;形式也不一样,包括文章、书评、讲座、访谈,不过话说回来,这“杂”也正是我四十年来做研究的真实写照。
世界本来就是无所不包,人生也本来就是五味杂陈,我相信一个研究者最持久的动力不是来自学位或职称,而是来自兴趣。1970 年代末,“文革”终于结束,中国迎来改革开放,于是有了我们这一代在社会上游离多年的大龄学生。青少年时的迷惘一扫而空,人生开始有了目的。原先低垂的帘幕渐渐拉起,先是打开了一扇扇窗,国人带着浓厚的兴趣睁大眼睛向外看世界。
文学是最早开放的领域之一,开始是一些西方古典名著再版了,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王府井书店门前排长队购买外国文学作品的景象实在是匪夷所思。后来,现代派文学也进入国门,为此还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反对者拒斥这类“腐朽的资产阶级垃圾”,主张容忍的一方则将现代派文学归入对资本主义的浪漫主义批判,从而为其谋一席之地。类似的争论还发生过多起,仅审美方面就有关于喇叭裤、披肩发、机场壁画、流行唱法等一场场风波,排斥呢还是包容?这些如今已不成问题的问题当初都曾惊动整个社会。宽容是刚从“文革”走出来的中国人最不习惯的思维方式,重新调整的过程缓慢渐进,大部分痛定思痛的国人正在努力适应。
后来,我们又打开国门,直接走了出去。我们了解世界的愿望正在深入,不再满足于文学。文学写的是人和人性,是一种艺术创作,展现给读者的是投射到作家脑子里的社会,而非真实的社会图解,想要真正了解一个社会,还得去研究这个社会本身。我们也不再满足于道听途说,而是要深入考察那些人类发展中更为本质更具规律性的东西,那就是文明的形态和兴衰。相对于人类产生后的丰富经历和整体命运,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不过是历史的一个瞬间,一个局部。简言之,当年提出“睁眼看世界”是用中国的眼光去看世界。当我们进入世界后,又慢慢形成一种新的眼光,就是用世界的眼光反观中国,不再坐井观天,而是从井外向井里面仔细观望,从而对井的特点以及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最后,我们打破各种人为的界限,尝试着用人类的角度来观察其创造的各种文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视角的改变让我们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原来,千差万别的我们都不过是人类这一伟大物种的各个分支,于是我们的心态随之放松,偏执少了,理解多了。
人类文明是浩瀚宇宙所创造的奇迹中的奇迹,且不说人类与黑猩猩分化后几百万年的艰辛进化,仅仅智人出现后历经的漫长岁月便足够我们的先民煎熬。好在终于修成正果,人类在最近的一万年里摆脱野蛮,开创文明,更在近几百年来突飞猛进。一个当初和其他动物也没太大区别的物种竟能变得如此智慧,获得神一般的能量,实在是令人称奇。
然而我们真的完美到无可挑剔了吗?显然还没有,尽管人类达到了今天的境界,却仍然保持着一般动物的许多特点而无法超越,我们终究是不能成为想象中的神本身。人类还将曲折蜿蜒地前行,我们的文明最终会走向哪里?对这个问题我们会永远保持高度的好奇和研究的兴趣。
……
这是一本需要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阅读的书,因为其细节密度实在太高了。作者对不同文明形态在特定历史断点上的选择与后果的对比分析,展现了令人惊叹的细节掌控力。他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那些极小的、常常被历史学家遗漏的关键决策点,并展示了这些微小的偏差如何引发了巨大的历史分岔。书中的案例选择非常独特,既有宏观文明的兴衰,也有微观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这种跨尺度的观察视角,使得整个论述立体而丰富。那种将看似不相干的事件串联起来,最终揭示出一个统一规律的瞬间,简直令人拍案叫绝。阅读体验是层层递进的,一开始你可能只是欣赏作者的文笔,但读到中段,你会开始被其深厚的学理支撑所折服,最后,则会被其所构建的那个宏大而又充满警示意味的知识体系所深深震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去中心化的视角,来重新评估我们所处的“高地”。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具挑战性的,但绝非徒劳。它要求读者放下既有的知识包袱,以一种近乎孩童般的好奇心去重新审视一切。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提供答案,他更热衷于抛出那些足够有力、足够刁钻的问题,将读者推向认知的边缘地带。初读时,我甚至需要频繁地停下来,在脑海中构建图表,试图理清作者那些跳跃性的逻辑链条。但一旦适应了这种思维的“舞蹈”,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它迫使你跳出舒适区,去直面那些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关于存在意义的根本性难题。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十分巧妙,它并非线性展开,而是像一个多维度的迷宫,每一条路径都通向不同的启发点。对于那些热衷于思维游戏和逻辑推演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精神上的“极限运动”,带来的酣畅淋漓,是其他任何读物都难以比拟的。
评分这本新书简直是思想的奇观,它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剖析了我们所珍视的社会结构与文化遗产。作者的笔触犀利而富有洞察力,仿佛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真理”表象,直达其内在的矛盾与脆弱。读完整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盛大的智力冒险,那种穿透迷雾、直抵核心的快感,久久不能散去。书中对权力运作机制的剖析尤为精彩,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政治口水仗,而是深入到历史的深层逻辑中,揭示了文明是如何一步步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自我循环的封闭系统。尤其是在探讨技术进步与人类精神自由之间的张力时,作者提出的那些尖锐问题,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回响。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博学,他信手拈来,就能将古典哲学、现代社会学、甚至一些前沿的物理学概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建出一个宏大而又严谨的论证框架。这本书无疑会成为未来数年内,所有严肃思考者案头必备的案卷,它不是用来轻松阅读的甜点,而是需要细嚼慢咽、不断回味的饕餮盛宴。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就被那种近乎诗意的叙事节奏所吸引。它不像那些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强烈的个人情感投射。作者仿佛是一位行走在时间长河中的孤独旅人,他以一种极度内省的视角,审视着人类文明遗留下来的那些宏伟却又荒凉的遗迹。叙事中那种对“失落”与“重构”的永恒追问,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书中对于个体在庞大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挣扎的描绘,细腻得让人心碎,却又蕴含着一股不屈的韧劲。特别是当他描述那些被时间磨平的角落,那些被主流叙事所遗忘的声音时,我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为了那些沉默历史的一部分,分享着他们的喜悦与哀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考究,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透露出深思熟虑,读起来有一种在欣赏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的感觉。它不是在教育你,而是在邀请你,一同进入一个由文字构建的、充满哲思的内心剧场,与自我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其对“标准”的解构。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无数“标准”所界定的世界里,从道德规范到审美取向,无一不是被精心包装的产物。而作者则像一个专业的拆解师,冷静地展示了这些“标准”是如何被制造、如何被固化,以及最终如何反噬制造者本身的悲剧性过程。他的论述充满了冷峻的现实主义色彩,不带丝毫的感伤或说教,仅仅是纯粹的逻辑推演和历史事实的呈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案例时的那种近乎冷酷的客观性,他没有预设立场,而是让证据自己说话,从而构建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关于“进步”悖论的论断。这本书读完后,会让你对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产生深刻的怀疑,从而打开一扇通往真正批判性思考的大门。它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它更像一个思维的催化剂,会持续地在你的认知系统中发酵、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