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独中修行——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在孤独中修行——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婧怡,唐亚微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叔本华
  • 人生智慧
  • 孤独
  • 修行
  • 意志
  • 悲观主义
  • 存在主义
  • 自我救赎
  • 西方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729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4278
品牌:斯坦威(STANDWAY)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20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汉语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本书系统介绍了叔本华的人生经历、思想内涵和著名语录,是一本快速了解叔本华心路历程的通俗读物。

☆ 叔本华的语言被许许多多的思想家、哲学家奉为圭臬,其思想更是启迪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当我们想要探寻生命的意义之时,叔本华将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

☆ 孤独是每个人本有的状态,每个人都需要直面自己的孤独,更需要在孤独中修行,在孤独中升华。在喧闹的人群中不忘回归本真,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 为什么哲学大师尼采,要将叔本华的作品一字不漏地读完?为什么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盛赞叔本华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哲学家?为什么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要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叔本华的启发?为什么说叔本华改变了哲学、改变了世界?读完这本书,你将会知道答案。


内容简介

《在孤独中修行》从三个部分对叔本华及其哲学观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主要向读者介绍叔本华的家世经历:他的父亲是成功的商人,但却自杀而死;母亲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关系甚好,但却与叔本华存在很深隔阂,最终母亲关系破裂;他有一个妹妹,但却从未真正履行过兄长的责任;他感情生活未修得正果,他风流不羁,情人不断,有过几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但却终生无妻,孤独终老。

第二部分主要将叔本华的哲学观和理想内涵阐述给读者:他与所生时代格格不入,哲学观点备受争论和忽视,他曾经自讨腰包印刷著作,发表言论得不到世人的认同,但却成为影响世代人的伟大哲学家。这部分内容从生存的意义、道德的基础、快乐和痛苦、宗教与哲学、女人和男人、情爱与性爱、生命力的艺术、冒犯的艺术、心理观相术以及人生的智慧多个方面来深入阐述叔本华哲学观。

第三部分为读者梳理了叔本华的哲学精髓和思想荟萃,给读者简洁精炼的叔本华微博微哲学。,本书还选摘了叔本华的灵魂不死对话录,为读者展现叔本华原汁原味的思想。


作者简介

王婧怡,吉林大学应用心理学本科,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硕士。

唐亚微,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心理教师。


目录

目 录

第1 篇

叔本华的人生之旅

第一章 叔本华的家世/ 3

故乡但泽:以玩偶的身份降生/ 3

父亲:母子关系恶化的导火索/ 6

母亲:丈夫的死,成为她的解脱/ 8

妹妹:因丑陋而与爱情无缘/ 18

第二章 求学的岁月/ 25

勒阿弗尔的第一课/ 25

汉堡隆格私学/ 26

欧洲之旅:并非一次对理想的背叛/ 28

从哥达到魏玛:从春风得意到寂寞暗恋/ 32

哥廷根与柏林:哲学情结的摇篮/ 37

撰写博士论文:自掏腰包印刷成书/ 42

第三章 爱情与友情/ 47

爱情与友情/ 47

艳遇:哲学家也有风流艳史/ 50

一生的情人:卡洛琳娜/ 52

第四章 哲学路上的喜与悲/ 55

与歌德的色彩学“交情”/ 55

德累斯顿:创作力的巅峰四年/ 59

失意柏林:失败的复仇/ 65

定居法兰克福:恐惧内心映射出的仪式生活/ 69

悲剧人生,喜剧收场:成名于风烛残年/ 74

第五章 叔本华的哲学旗帜/ 79

对于叔本华哲学的整体评价 / 79

《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哲学的根基/ 81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84

《论自然界中的意志》:将哲学建立于科学验证之上/ 88

《伦理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 94

《附录与补遗》/ 102

第2 篇

叔本华的精神世界

第一章 人类与生存/ 111

作为自然人的生活/ 112

作为社会人的生活/ 123

人类生存的内在意义/ 134

第二章 道德的基础/ 143

“康德是用一味药治疗百病的医生”/ 144

道德的基础及证据/ 146

道德别论/ 166

第三章 快乐与痛苦/ 171

意志:快乐与痛苦的根源/ 171

生活的本质就是痛苦/ 171

不同的人生同样的结局/ 177

第四章 当宗教遇上哲学/ 181

基督教有相当独特的缺陷/ 181

宗教与哲学的对话/ 189

一神论与泛神论/ 201

第五章 保持生命力的艺术/ 203

思考:勿做书籍哲学家/ 204

阅读:切忌“买而不读,读而不精”/ 208

发现文学中孕育的人生哲学/ 210

争辩是一门艺术/ 215

第六章 冒犯的艺术/ 225

自杀:意识的毁灭/ 225

死亡:一种个体永被遗忘的睡眠/ 229

批评的现象/ 232

第七章 观相的艺术/ 241

相由心生/ 241

观相术/ 242

第八章 生命余晖下的思考/ 245

幸福的真谛/ 246

人生应该怎样走过/ 254

生命的任务/ 264

第3 篇

叔本华名言荟萃

第一章 关于财富/ 277

第二章 关于意志/ 281

第三章 关于道德/ 283

第四章 关于求学/ 285

第五章 关于人生/ 287

第六章 关于社会/ 295

附录1 叔本华:《灵魂不死:对话录》/ 297

附录2 叔本华大事年表/ 303

参考文献/ 308


前言/序言

前 言

叔本华在《自然界中的意志》的开篇引用了普罗米修斯这样一句话:“我在思想的编织机上编织我的织物,他们认为根本不值一顾,显然,一切都有待时日。” 任何对于叔本华经历有所了解的人就会发现,这句话真的是贴切地表述了叔本华的一生。

这位哲学家违背了他挚爱的父亲的期望,没有成为一名商人,而是一心研究哲学。他是一个忠于自己的人,他在十分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清楚自己的一生要做什么,并为之全力以赴,这也是他成为哲学家的一个必要因素吧。

虽然叔本华的脾气有些乖戾,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是一个天才。哪怕人人都看得出他写的《论天才》就是以他自己为蓝本的,哪怕大家都觉得他的《论女人》有失偏颇,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否定他是天才的根据。

《论充足理由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界中的意志》等一系列著作给了他可以称之为天才的足够筹码。即使他以《附录与补遗》名扬于世,但真正读过他文章的人都了解,叔本华思想的精髓完全在他之前的著作中,也正是他说的那句话,由于过早地奠定了自己的哲学大厦,所以晚期只能做一些附录与补遗的工作,这绝对不是吹嘘之词。

成名应该是这位哲学家少有的愿望之一,但是偏偏天不遂人愿。他在年轻之时,就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意欲” 的提出也是哲学史上的一大突破,但是这样伟大的思想却没有一个赞赏者,哪怕是批评的声音都听不到。他所发表的一切言论都石沉大海,甚至都没有激起一丝波澜。他虽然渴望荣誉,但是却能凭借着对哲学的热爱和自信,长时间忍受世人的忽视,没有放弃自己的哲学理想,放弃发表自己的言论。他一直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没有人愿意出版他的著作。不过命运之神终于还是眷顾了他,在他晚年之时,终于凭借着《附录与补遗》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称赞,得到了他应得的荣誉。有趣的是,据说这位对什么都不屑一顾的哲学家竟然雇人来专门收集赞誉他的话。

虽然叔本华的一生衣食无忧,但是也不完全尽如人意。他的生活也和常人一样,有喜有忧。大家称他的哲学为悲观主义哲学,但是,在面对生活上,叔本华并不是悲观的人。即使当初没有出版商愿意出版他的书时,他也没有放弃或者抱怨,而是辗转地想办法,最终找到一家小的出版社来出版他的书。也正是这本书,成就了他的荣誉,其勇敢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由此可见一斑。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一直向我们展示着这样一种状态,无论生活给予你的是什么,只要你敢于面对它,那么一切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生活中的磨难,根本无法使一个强大的人倒下,他只是强者的试金石而已。

当然,叔本华这样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展示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我们更应该从他伟大的思想中汲取营养。他的一生出版了许多著作,每一部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去仔细研读。本书分为三篇:叔本华的生平经历、哲学体系以及名言语录,不仅将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做了梳理,而且对叔本华这位传奇的世纪哲学大师的生平经历做了全面的描写。从书中你会发现,叔本华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性格怪异的人,有着缺乏父爱母爱的家庭、浪漫而遗憾的情事、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求职”经历的苦不堪言……读完此书,你或许会读到另外一个叔本华,从这个叔本华中,你应该懂得更深刻地思考自己的人生。因为,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完全幸福的。



在喧嚣的世界里,寻求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力量,已成为许多人共同的渴望。本书《在孤独中修行——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并非一本简单的哲学导读,而是一场深入个人内在的探索之旅,一次与古老智慧的深刻对话。它不旨在罗列叔本华生平的琐碎细节,也不满足于浅尝辄止地介绍其思想的皮毛,而是力求从这位深刻的悲观主义哲学家那里,汲取足以滋养灵魂、指引生活的实际智慧。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外界的喧嚣似乎永无止境,社交媒体的洪流裹挟着我们,让我们难以找到片刻的安宁,更遑论深入地认识自己。在这种背景下,《在孤独中修行》这本书,如同一个沉默的智者,邀请你一同走进叔本华那既清醒又深刻的哲学世界,从中学习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保持一份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外界的潮流所裹挟,而是按照自己内心的节奏,构建一个坚固的精神堡垒。 本书的核心,在于理解叔本华对于“意志”的洞察。他认为,生命中最根本、最原始的驱动力,便是那永不满足的“意志”。这种意志驱动着我们不断地追求,从物质的满足到情感的渴望,从功名的显赫到精神的慰藉。然而,正是这种永恒的追求,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失望。因为一旦满足,新的欲求便会随之而来,如同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能开始审视自己那些被欲望驱使的行为,从而学习如何不被这些无休止的渴求所奴役。 “孤独”并非贬义,在本书的语境中,它是一种自我发现和精神独立的必要条件。许多人惧怕孤独,将其视为一种失败或被排斥的象征。然而,叔本华却认为,真正的智者,能够在孤独中找到力量。孤独是摆脱外界干扰,专注于内心探索的最佳时机。它让我们有机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认识到自己真实的欲望,而非被社会强加的价值观所左右。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将孤独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效的体验,如何在独处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独立的思想和深刻的洞察力。 本书并非宣扬消极避世,而是提倡一种“入世”的修行方式。叔本华的智慧,并非让我们逃离现实,而是帮助我们在现实中更好地生存,以一种更清醒、更理性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他深刻地剖析了人类的虚荣、愚蠢以及各种社会病态,这些洞察力对于我们理解人际关系、看穿世俗的虚伪,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通过阅读本书,你将学习如何识别那些徒劳的追求,如何减少不必要的烦恼,从而将有限的精力投注于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 书中会深入探讨“苦难”的必然性。叔本华以其一贯的犀利,指出了人生充满痛苦的事实。但他的智慧并非止步于此,他更进一步地探讨了如何“超越”痛苦,或者说,如何与痛苦和谐共处。这种超越,并非压抑或否认痛苦,而是通过理解痛苦的根源,通过培养一种超然的态度,来减轻痛苦对我们精神的侵蚀。本书将为你提供一些具体的视角,帮助你理解:那些看似难以承受的打击,在更宏大的生命图景中,可能只是短暂的插曲;那些让你夜不能寐的烦恼,或许只是意志的短暂困扰。 “同情”是叔本华哲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他以悲观著称,但他对人类共同的苦难有着深刻的同情。这种同情,并非廉价的施舍,而是一种深刻的理解,一种认识到所有生命都在同一股“意志”的驱动下挣扎的共鸣。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理解他人痛苦的同时,也理解自己内心的挣扎,从而培养一种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同理心。这种同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并在这个充满隔阂的世界中,建立更真诚的连接。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关注点,是关于“幸福”的真实面貌。叔本华认为,真正的幸福,并非来自于物质的丰富或短暂的感官享受,而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来自于对生命真相的洞察,以及对痛苦的超越。他提醒我们,那些被社会鼓吹的“幸福”标准,往往是虚假的,是制造更多欲望的陷阱。通过本书,你将学习如何审视自己对幸福的定义,如何从内在寻求持久的满足感,而非在外在世界里跌跌撞撞地追逐转瞬即逝的快乐。 《在孤独中修行——叔本华的人生智慧》这本书,更像是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人性的本质,揭示了生命的真相。它不提供廉价的安慰,而是用一种深刻的、甚至有时令人不适的诚实,来帮助你认识自己。阅读的过程,可能充满挑战,因为你需要面对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欲望。然而,正是这种坦诚的面对,才是真正改变的开始。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视角”。这种视角,让你能够跳出日常琐碎的烦恼,以一种更宏观、更深刻的眼光看待人生。它教会你如何在一个充满诱惑和失望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独立和清醒,不轻易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它引导你认识到,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征服外界,而是来自于征服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恐惧。 当你合上书页,你会发现,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都已悄然发生改变。你将不再轻易地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开始审视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你将不再沉溺于虚幻的幻想,而是学会在现实中寻找安宁。你将不再恐惧孤独,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一种滋养心灵的沃土。 《在孤独中修行——叔本华的人生智慧》,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著作。它不是一本速成手册,而是一段需要时间去沉淀、去体悟的旅程。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每一次实践,都会有新的感悟。它将陪伴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以一种更清醒、更智慧、更宁静的方式前行,最终,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之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修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阅读体验的人,这本书在细节上的处理,真正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水准。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不仅手感温润,而且在不同光线下都能保持清晰的阅读效果,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装帧的工艺也经得起推敲,线装的结构使得书本可以平摊,这对于做笔记或者反复查阅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排版设计,那种疏密有致的节奏感,似乎也融入了书中的哲学意境。你看那些章节的划分,以及重点文字的加粗或引用标记,都做得非常自然,既突出了重点,又没有打断阅读的连贯性。这种对阅读媒介本身的重视,让整个阅读过程成为了一种享受,而非仅仅是信息的获取。这不仅仅是一本思想读物,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值得珍藏。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强大的内在张力。它既有宏大叙事的历史纵深感,又充满了个体生命体验的微观细腻。作者在构建其论证体系时,展现出了极强的逻辑性和严密的结构,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构建思想大厦的能力。然而,与这种严谨并存的,却是极其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表达。他似乎能将那些冰冷的哲学概念,赋予跳动的生命力,让它们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鲜活的画面。我发现自己读到某些段落时,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回想起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那些模糊的感受突然被清晰地捕捉和命名了。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是阅读最高级的享受之一。它不是说教,而是激发读者自身的反思和觉醒,让你感觉到,作者所描述的,正是你内心深处一直模糊存在的某种“知觉”。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近乎古典的优雅,但又完全没有故作高深的架子。它像是一面清澈的湖水,能够映照出世间的浮躁与喧嚣,却又保持着自身的静谧与深沉。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偶尔流露出的那种淡淡的自嘲和人性的洞察,这种坦诚让阅读体验更加亲切,仿佛是两个老朋友在进行一场深入灵魂的交谈。书中的语言节奏掌握得非常好,时而如行云流水般舒缓,时而又掷地有声,如同警钟般引人深思。阅读它,我感受到的不光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精神气质的熏陶。它帮助我梳理了内心深处的某些混乱,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更具穿透力的框架。这绝对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并且每次都会有新体会的佳作,它带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却又是持久而深远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那种深邃的色调和精致的排版,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哲学气息。我拿到书的时候,就被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仿佛手里捧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书中的文字布局很清晰,段落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读起来不会感到拥挤和压抑。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流畅,他似乎懂得如何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他在阐述某些观点时所使用的比喻,那些生动的画面感,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也更容易深入人心。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对坐,听他讲述人生的真谛。书中的引文和注释部分也做得非常考究,看得出作者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这对于想要深入探究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总的来说,从装帧到内容呈现,这本书都体现出一种匠心独到的品质,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对它充满了敬意。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之独特,着实让我耳目一新。它没有像许多哲学著作那样,只是停留在概念的堆砌和逻辑的推演上,而是真正深入到了个体生命的肌理之中。作者似乎对人性的弱点和局限有着深刻的洞察力,他毫不留情地揭示了那些我们平日里试图掩盖的真相,却又在揭示之后,给予了一种近乎慈悲的理解。这种“刺痛”与“抚慰”交织的阅读体验,是极其罕见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痛苦”与“意义”时的那种不回避的态度,他没有提供廉价的安慰剂,而是引导读者直面存在的荒谬感。这种真诚和坦率,在充斥着乐观主义口号的当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读完某些章节后,我常常需要停下来,独自消化许久,因为那些话语的力量太强大了,它们像一剂猛药,虽然苦涩,却能让人在清醒中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