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神秘人GUIDE连续做下滔天罪案后消失在人海中,给警方带来极大压力,当年案件也成为悬案,更让省厅犯罪心理学家傅邵言失去了最好的伙伴。三年后,傅邵言在一起谋杀案中敏锐地发觉GUIDE的踪迹,他发誓要将GUIDE缉拿归案。然而,他的探案之旅,无可奈何地多了个“拖油瓶”——他曾经的学生,如今的省厅头号法医邢菲。
人骨图谱、噬灵丝菌、五人连斩……一系列诡异的现场,一系列叵测的命案,GUIDE的踪影时隐时现,傅邵言与邢菲面对他们人生中大的对手,他们将如何追查后的真相,他们执法的利剑所到之处,又救赎着怎样的人性?
梧桐私语,本名吴琼,曾用笔名萧珊,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齐齐哈尔市影视动漫家协会副主席,都市情感作家,新锐悬疑推理作家,已出版《陈蜗牛的追爱日记》、《刑警手记之逝者之证》等十余部畅销小说,作品远销东南亚等地。《逝者之证》系列影视版即将开机,有声版签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信奉天才的故事也是出自人手,偶像是湘北篮球队10号球员樱木花道。
楔 子?骨头 / 001
卷 一?红蝎迷踪
第一章?人骨风铃 / 002
第二章?最高明的人形师 / 026
第三章?死亡倒数 / 045
第四章?午夜叹息 / 062
第五章?尸骨之城 / 080
第六章?半瞳 / 099
卷 二?口红
第一章?恐怖小说家 / 116
第二章?『咬』唇妆 / 120
第三章?杀人口红 / 124
第四章?童尸 / 128
第五章?水泥棺寝 / 132
卷 三?捉迷藏
楔 子?嗜灵 / 138
第一章?杀意再起 / 140
第二章?死亡论坛 / 158
第三章?停摆的电梯 / 177
第四章?捉迷藏 / 198
卷 四?五人斩
第一章?听话水 / 232
第二章?邢菲之死 / 240
第三章?同是哥哥 / 249
第四章?自杀直播 / 259
第五章?风雪夜,犹大之秘 / 268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克制而有力”。作者似乎深知如何控制叙事的节奏,它不会一味地追求血腥或刺激,而是将所有的张力都内化到了人物的对话和沉默之中。很多时候,两三句看似平淡的问答,其背后蕴含的心理博弈比一场激烈的追逐戏更让人感到紧张。这本书展现了一种高阶的叙事技巧,即“让读者自己去发现问题所在”,它提供足够的线索,但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这种互动性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对于喜欢深度思考,不喜欢被喂养式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宝藏。我甚至在思考,作者是不是对心理学有着非同一般的了解,不然怎么能把那些复杂的认知偏差和潜意识活动描述得如此精妙入微。
评分这绝对是一本需要你全神贯注才能读出“味道”的书。我给身边好几个朋友都推荐了,但他们反馈说需要一点耐心,因为开头铺陈的细节非常多,每一个小线索都像是埋在沙砾里的钻石,不仔细淘洗就容易错过。但是,一旦你接受了作者设定的这个逻辑体系,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就如同进入了一条高速公路,信息量爆炸,但每一步的指向都无比清晰。它巧妙地避开了俗套的“神探”设定,主角的“执剑”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对抗,是对真相的坚守和对自我局限的突破。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配角的方式,即便是出场不多的人物,其性格侧面也勾勒得极为饱满,没有脸谱化的倾向,这让整个故事的世界观显得无比立体和真实,充满了可信度。
评分坦白讲,我一开始对这种题材有些犹豫,总觉得会是那种故作高深的“技术流”作品,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在展示“画像”的精准度,更是在探讨人性本身。那些被描绘出来的人物,他们的动机、他们的恐惧,都带着强烈的时代烙印和社会背景的复杂性。我读的时候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一下,如果是我处在那个情境下,会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这种代入感,是很多悬疑小说都难以企及的。而且,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扎实,遣词造句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犀利。特别是对环境氛围的渲染,阴冷的雨夜、昏黄的街灯、老旧的档案室,每一个场景都像被镜头精准地捕捉下来,成了烘托人物内心压抑的背景板。读完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漫长而真实的心理探险,久久不能平复。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氛围是偏冷的,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的冷静和批判性,但内核却是极度炽热的——对正义的渴望和对人性的探究。它成功地将一个看似高冷的专业领域,拉到了读者可以触摸和感知的层面。我喜欢它对于“界限”的探讨,一个心理画像师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是在帮助别人,又在多大程度上是在侵入别人的私密空间?这种伦理上的模糊地带,被作者描绘得既专业又富有诗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观察世界的角度都被拓宽了,看人看事不再只停留在表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故事集,更像是一本关于洞察力的“教科书”,只是它的教材是用一个个鲜活的、充满矛盾的人性故事写成的。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感到好奇的读者。
评分这本小说,说实话,初看书名有点摸不着头脑,《执剑者:心理画像师》,感觉像是什么武侠奇幻和现代刑侦的混搭。但读进去之后,立刻被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抓住了。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简直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角色内心的挣扎和暗流涌动。那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叙事节奏,让你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跟着主角一起去构建和推翻对某个角色的认知。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没有过度渲染那些华丽的技巧,而是将“心理画像”这个核心概念,融合进了角色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犹豫中,显得真实而有质感。情节推进得非常自然,没有那种为了反转而反转的生硬感,一切的揭示都像是水到渠成,让人在“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中,对作者的布局拍案叫绝。光是主角在分析一个眼神、一个微表情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专注,就足以让人深陷其中,体会到这个职业的复杂与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