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的*之作。
2.被鲁迅称为“当世无匹”的经典名著,村上春树、芥川龙之介深受影响的讽刺文学经典!
3.印刷精美,纸张环保,封面由名家设计,大气简洁。
内容简介
《我是猫》是日本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向被奉为世界名著之一。小说通过猫的视觉观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以幽默辛辣的语言,嘲笑和鞭挞了人类固有的弱点和金钱世界的社会时弊,还大量引用了古今东西哲人达士的名言,外外闪射着机智和文采,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作品语言则典俚合炉,雅俗共赏,读来令人在笑声中抑制不拄惊叹。
作者简介
夏目漱石(Natsume Sōseki),1867.2.9-1916.12.9,本名夏目金之助(なつめ きんのすけ),日本作家、评论家、英文学者。代表作品有《我是猫》《哥儿》《三四郎》等。
精彩书摘
一
我是猫,无名无姓,要问我是在哪里出生的,我压根不知道。不过*次遇见人的场景,我还模糊地记得。当时我在一个阴冷潮湿的环境里喵喵地叫,一个穷学生向我这边走来,他是我生平见到的*个人类。他突然将我举起,霎时我吓得六神无主,要知道那个时候我还什么事都不懂,也不知道反抗。后来听说,这个学生虽然寄人篱下,身世可怜,但生性极其残忍,常常把我的同类兄弟杀了炖肉吃。
当我稍稍回过神来时,我见到了人生中的*张人脸。我瞧了瞧那张脸,长相实在太奇怪了,不周正的脸上没有一根像我们一样的茸毛,油光锃亮的,活像一把茶壶。我见过的猫不少,像这样的脸却一次没见过。那只怪物将整张脸鼓胀起来,从一对黑窟窿里吹出一串串呛人的烟,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人在抽烟。这鬼东西呛得人发慌,以至于不得不折服于它。
在那个学生手里只舒服了一阵子,很快,我就以过山车般的速度旋转起来,不一会儿觉得恶心极了,看不清是学生在动还是自己在动。我心想,这下完蛋啦,这家伙岂肯善罢甘休。咕咚一声,我被狠狠地摔在地上,眼里直冒金星。
至于后事如何,我一点印象都没有,只略微记得这些。
当我从噩梦中惊醒时,我发现自己身处异地,不仅众多同胞全无踪影,连至亲至爱的母亲大人也不知去向。这里十分亮堂,亮得有些晃眼,与过去的那个住所相差很大。当我忍痛往外爬时,我才弄明白了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原来我是从稻草堆被远远地摔到了一片竹林里。
爬出竹林,对面是一个大池塘,我思忖着该怎么办。一个念头忽然从脑子里闪过,要是哭个呼天抢地,那个学生会不会出现呢?我喵了几声,四周没有任何回应。不一会儿,寒风呼呼地吹,水面荡起层层涟漪。日薄西山的情景催生了我回家的念头,可是此刻饥寒交迫,我饿得哭都哭不出来。于是带着悲怆的心情,我赶紧在四处寻找食物。
我绕到池塘右侧,艰难地往上爬。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竟然爬到了有人烟的地方。不可思议的是,不远处的篱笆墙上竟然有一个洞,真是老天怕我饿死路边格外厚待我呀。我顺着窟窿洞钻进一户人家的院子,不禁感叹这窟窿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后来我每次拜访小花妹,都会从这里走。
然而,当我爬进了院子,却不知道该如何办了。我又冷又饿,外面又下起了雨。实在没招儿了,我就朝着更亮堂暖和的地方走去。
步履蹒跚的我走进了一所宅子,这可不得了,一位女仆发现了我,她是我见到的第二个人类。这个女仆比先前那个学生还蛮横,二话不说就掐住我的脖子,直接将我摔出门外,可怜的我就要一命呜呼了。
我不顾一切,趁着女仆一个不注意,赶紧溜进了厨房。可老天好像瞎了眼,我每次溜进厨房,都会被那女仆逮住,并将我摔出门外。从此我就与那个女仆结下了仇,我恨她恨得咬牙切齿。为了解心头闷气,我还偷了她的秋刀鱼,不过这是后话了。
所幸,我虽然被她一而再再而三地摔出门外,却在*后一次绝处逢生。“什么事这么吵闹?”这宅子的主人问。
女仆抱怨道:“我真的没办法,这只死猫非要跑到厨房去。”
主人捋着鼻下两撇黑胡子,看了看我说:“那就收下它吧。”说完就回房间去了。
主人言语不多,据说是一名教师,我被女仆扔进厨房后就很少看到主人了。不妨就把这里当家吧,管他的呢。身为猫的我,特别爱思考,我常常蹑手蹑脚地观察主人做什么。主人从学校回来后会一头扎进书房,一般人以为他是了不起的读书人,可我清楚,他是装出刻苦的样子。实际上,主人很贪睡,他经常看几页书打几个盹儿,还会将口水流在书上。他还得了胃病,要不皮肤怎么会那么蜡黄,而且还缺乏弹性。
要我说,昏睡也能是工作?这事我也做得来,当教师也太逍遥快活了吧。可你不知道,每当有朋友来访,主人总是牢骚满腹,仿佛天底下没有比教师更苦的职业了。
我刚刚在这个家落户时,除了主人没人理睬我,他们都嫌我挡道,然后就踢我一脚。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追随主人。我讨厌死那些人了,他们至今不把我放在眼里,连个名字都不给取。至于主人,我也没格外钟情于他,你要是看到早晨主人读报,我总是趴在他后背上,那也是没有办法。
后来,我的生活规律起来:早晨睡在饭桶盖上,晚上睡在暖炉上;要是天气晴朗,就睡在廊檐中;而*令我开心的睡处,非孩子们的被窝莫属了,恐怕没有比孩子们的被窝更舒服的睡处了。我说的是这宅子的两个女儿,一个三岁,一个五岁,她们住一个屋睡一张床。可她们并不喜欢我,当我使尽全身力气钻进被窝时,她们就会嚷嚷“猫来啦,猫来啦”,就算是深更半夜也这样。她们的叫声会惊醒隔壁患神经性消化不良的主人,这个时候挨板子是免不了的。可怜的我,前几天就被主人用格尺狠狠地抽打了一顿呢。
我算是清楚了,人类就是一帮任性的家伙,那些所谓的“小孩”更加任性。如果她们高兴,我就惨了,我被她们倒提过,还被布袋套着抛出或塞进灶膛过。要是我还手,后果更严重,全屋老少大大小小全出动,非把我赶尽杀绝不可。主人的老婆也不喜欢我,有一次我只不过在床席上摩掌,那个女人就大发雷霆不许我进屋。可怜的我,在只铺了地板的厨房里冻得瑟瑟发抖,没有一个人心疼我。
《我是猫》:一部描摹明治时代东京世俗百态的浮世绘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并非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尖锐激烈的传统小说,它更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充满讽刺与温情的浮世绘,将明治时代东京一座寻常小镇的风貌、各色人等的生活片段,以及潜藏在时代变迁下的种种困境,以一种独特的视角,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本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不落俗套的叙事方式,以及其蕴含的深刻洞察。 故事的叙述者,并非一个有着显赫身份或复杂背景的人物,而是一只被主人遗弃、流浪街头的猫。这只猫,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一位穷困潦倒的国语教师收留。这位教师,名叫“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无法得知其具体姓名),是一个生活在时代夹缝中的知识分子。他租住在一栋简陋的木屋里,与妻子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同时,他也是一群性格迥异、思想观念各不相同的“社会名流”的聚会场所。 这群“社会名流”包括: 苦沙弥先生: 一位极具才华却又因不善社交而陷入人生困境的哲学家。他沉迷于研究,对世俗的功名利禄不屑一顾,却又因此错失了许多改变命运的机会。他的人生哲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写照。他的生活,充满了书卷气,但也透露出一种疏离感和无奈。 东风人先生: 一位富有情调、热爱艺术的诗人和画家。他生活得相对悠闲,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美的享受。他与苦沙弥先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代表了另一种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他的出现,为作品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也展现了明治时代艺术界的风貌。 细君: 一位拥有律师职业的富商,精明强干,善于钻营。他代表了那个时代新生的资产阶级,他们积极向上,勇于开拓,但也难免沾染上一些市侩和功利。他对金钱的敏锐嗅觉,以及在社交场合的游刃有余,与苦沙弥先生的清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金田一家: 这是一个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暴发户形象的家族。金田先生是一位典型的“新贵”,他腰缠万贯,却缺乏文化底蕴和真正的品味。他的女儿,如“美丽小姐”,是父亲物质享受的象征,却也表现出一定的任性和叛逆。这个家庭的出现,揭示了明治时代社会阶层固化与新兴阶层崛起之间的张力,以及物质财富与精神贫瘠之间的矛盾。 浪人阶层: 如“浪人”,他们是时代的失意者,曾经怀揣抱负,如今却只能在社会边缘挣扎。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愤世嫉俗,也隐藏着对社会的不满和反抗。 这群人物,虽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和人生哲学。猫,这只被赋予了独特视角和思考能力的叙述者,以其超然的立场,观察着这些人间的悲欢离合,品味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它对人类世界的种种行为,充满了好奇、不解,有时甚至是嘲讽。 猫的视角:洞察人性的微妙之处 《我是猫》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其叙述者——一只猫。这只猫,并非完全拟人化,它仍然保有猫的天性:爱吃、爱睡、爱玩耍。然而,它又拥有超乎寻常的智慧和洞察力。它能听懂人类的语言,理解他们微妙的情感变化,并且能够以一种冷静、客观的姿态,去审视和评价人类的行为。 猫的视角,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社会的种种虚伪、自大、自私以及愚蠢。它看着那些自诩为“文明人”的知识分子,为了微不足道的名誉和面子而争执不休;它看着那些追求物质享受的富商,如何在金钱的泥沼中迷失自我;它看着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浪人,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出路。 猫的存在,本身就带有一种象征意义。它代表了一种与人类社会截然不同的存在方式,一种更纯粹、更自然、更不受世俗羁绊的生活状态。它观察人类的爱恨情仇,但它自己却能够保持一种距离感,不被卷入其中。它看到了人类的渺小和脆弱,也看到了人类的可爱和可悲。 主题的深刻内涵:时代变迁下的个体困境 《我是猫》并非仅仅是一部描摹日常生活的小说,它更深刻地触及了明治时代日本社会转型时期的种种问题。 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苦沙弥先生的形象,是那个时代许多知识分子的缩影。他们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却又难以融入日本本土的社会现实。他们既想保持清高,又渴望得到认可;他们既对社会现实不满,又无力改变。这种精神上的分裂和挣扎,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金钱与精神的对抗: 金田一家代表的资产阶级,用金钱堆砌着物质的繁华,却暴露了精神的贫瘠。这与苦沙弥先生的精神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揭示了物质主义对人性的侵蚀。 时代的局限性: 明治维新带来了日本社会的巨大变革,但这种变革并非一蹴而就。旧的观念、旧的社会结构仍然顽固存在,而新的价值观、新的生活方式又尚未完全建立。在这种过渡时期,个体往往会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 人性的普遍性: 尽管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治时代的东京,但作品中所描绘的人性弱点,如虚荣、自私、嫉妒、以及对尊严的渴望,却是普遍存在的。猫以其纯粹的眼光,揭示了这些隐藏在文明外表下的真实人性。 艺术特色:幽默、讽刺与温情 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将幽默、讽刺和温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幽默: 猫的视角本身就带有一种天然的幽默感。它对人类行为的误解和评价,常常令人忍俊不禁。例如,它对人类复杂的情感表达感到困惑,对人类的某些仪式性行为感到不解,这些都为作品增添了许多笑料。 讽刺: 漱石善于通过猫的眼睛,对社会现实进行辛辣的讽刺。他嘲笑那些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嘲笑那些只知追求物质的富商,嘲笑那些虚伪做作的社交场面。这种讽刺,并非尖锐的攻击,而是带着一丝无奈和悲悯。 温情: 尽管充满了讽刺,但《我是猫》并非一部冷酷的作品。在猫的观察中,我们也看到了人性的闪光点。例如,教师对猫的关爱,苦沙弥先生对艺术的执着,东风人先生的诗意情怀,都为作品增添了暖色。猫对这些人物的观察,也并非全然是批判,有时也带着一种淡淡的同情和理解。 阅读《我是猫》的体验 阅读《我是猫》,就像是在悠闲地散步,观察着路边的风景。你不会被情节所裹挟,而是会不经意间被作者的洞察力所打动,被那些细腻的人物刻画所吸引。你会在哈哈大笑中,体会到人生的荒诞;你会在若有所思中,反思自身的处境。 这只猫,并没有给出任何“答案”,它只是将它所看到的世界,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它邀请读者一同去思考: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我们应该如何安身立命?金钱和精神,哪一个更为重要?在人生的洪流中,我们又该如何保持内心的清明? 《我是猫》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以及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了一部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它不仅仅是关于一只猫的故事,更是关于人、关于时代、关于生活的一部深刻的寓言。它值得每一个渴望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片刻宁静与启迪的读者,静静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