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人就是为了拯救你而出现的吗?
他独自承载了千年寂寞,在浮生中流浪,却依旧坚定着,他所付出的一切,不是徒劳.......
她只有七天的生命,第一天用来长大,第二天用来认识他,剩下来的四天,都是用来爱他的......
《燃犀记事》 以春天为酿,让故事里的每一个他或者她温暖你,治愈你。
全书分为六个小故事,分别为:《狐狸灯》《海之音》《槐安台》《昙花酒》《壁上花》《天地牢》。
讲的都是和神秘人有关的故事。故事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只要取春雨浸湿之笔,夏阳酷晒之墨,秋风吹拂之纸,以及冬雪覆盖之砚。用此笔墨纸砚书尔之心结,焚于火中。不出几日,便有神秘人出现在许愿人面前。
传说那些神秘人男女老少皆有,譬如八岁垂髫孩童,再譬如八十白发老叟。有美貌的少女,亦有倜傥的公子。他们各具年龄,各具样貌,各具性格,甚至连术法修为都各不相同。唯1相同的便是他们穿着奇特,一眼便能看出他们来自异乡——同时,在这些神秘人的手腕脚踝,或是脖颈上,皆带有数道银环,那银环叮当,光泽无瑕。
倘若在布满繁星的夜里,你看见一个旅人形色匆匆的打你家门前路过,背着褡裢袋,手脚上银环叮当,那便是赶着去为他人实现心愿的神秘人。
清辰,90后生人。
喜欢老物以及一些奇闻诡事,故事创作多是围绕着精怪奇谈展开,但大多以温暖治愈为结局。
已出版单行本《十二瞬》,且已售出影视版权。
狐狸灯
海之音
槐安台
昙花酒
壁上花
天地牢
狐狸灯(第一折)
零鬼燃灯
“笃笃笃。”
寂静中响起了三下清晰的响声。
浅睡中的老妇人陡然被惊醒,她微微颤颤地扭头看去,见闭得紧实的窗户外头,有什么东西沿着树干慢慢爬了上来,带着微弱的光线,隔着窗纸,摇摇晃晃。
光是绿色的,阴气森森,绝不是烛火的光线。
老妇人一个激灵,瞬时就清醒过来。“你是谁?”她颤抖着声音问。
那头的东西没有回答,而是又敲了三下窗户:“笃笃笃。”
时值初春,天气早已转暖,老妇人却感觉一阵恶寒,她见外头的东西举着幽绿的灯火,那扭曲的影子投射在窗纸上——那根本就不是人的身影,而是一团小小的、蜷缩在枝干上犹如小猴一般的奇怪东西。它张牙舞爪地缠着树枝,行动十分迟缓而诡异。
“滚!”不知哪来的勇气,老妇人站在黑漆漆的屋内,突然大声喝道,“滚远点!不许来打扰我的孙女!你要是敢把她怎样,老婆子我就是拼了性命也要给你好看!”
老妇人说这一番话时,手是止不住颤抖的。
许久一段叫人窒息的寂静。
窗外的东西歪了一下脑袋,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尔后,它一手提着绿灯,一手攀爬着慢慢又靠近了窗户。这一次,它不再敲窗了,而是狠狠地拉扯起窗棂来!
竹制的窗棂哪里禁得起它这般拉扯,瞬时便四分五裂,竹片掉落,碎纸纷纷。
老妇人后退几步,恐惧地睁大了眼睛——那个东西,马上就要闯进来了!
…………
一青水镇
才走入青水镇的地界,便下起了绵绵细雨。
陆离抬起头,眯起眼睛,看着这万里染青的山林,微微笑起来,未带伞的他没有被这突然而至的雨给搅乱了心情。长身玉立的男子背着半旧的褡裢袋,行走于潮湿而静谧的天地间。
前方那条由青石铺就的官道便是通往青水镇的唯一道路。想是这里的人不喜欢与外头人打交道,陆离看见,道路两旁老树盘虬,石板的边缘上竟还长有亮绿的青苔,前路不见一个路人,身后也未有一个来客,万里萧索,周遭寂静,那召唤他而来的世人,便就生活在这方闭塞的山岭中。
“陆离来访青水镇,望诸位山岭溪河府君,准行。”男子眼中含笑,对着前方那无尽的雨幕温文说道。
忽的一阵微风拂过——仿佛有生命似的,环绕陆离三周,极尽温柔, 仿佛山灵幽幽的呢喃声。
“陆离在此谢过。”他双手抱拳面相虚空说道。随后他拉了拉褡裢袋,信步走向那浓绿的官道深处……
青水镇,是一片青色的。
镇子的道路皆由圆润的石子铺就而成,石子的缝隙间生长着湿润的苔藓,连两旁的墙都是用青石垒成,遮上灰黑的瓦片,使得整个镇子都陷入了浓浓的绿意之中。
初入镇子时,不常见到外人的镇民先是看着陆离有些微微吃惊,尔后具是扬起和善的笑来。行走在其中时,有光着脚的孩童笑嘻嘻地从他身边追逐而过。他们戴着青色斗笠,偶尔会扭过头来,用亮晶晶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陆离。也有牵着耕牛的老农,嘴里咬着一个稻秸,见到陆离吆喝一声,“这位小郎君,麻烦先让让,这畜生的脾气不好,可不要顶了你!”
——这镇上的人,闭塞,却又是极其淳朴的。
而那召唤他前来的人家,便住在青水镇的尽头。那是一栋孤零零的宅子,依旧是青墙灰瓦,与这镇上几乎要蔓延进眼眶中的绿意不同——这家门前有一方小小的庭院,庭院中种植着一棵海棠树,那海棠树想是有些年头了,生得颇为高大,早已长到宅子的二楼。时值海棠花开得正艳,那艳粉的花朵祥云一般开满整个树冠,挨挨挤挤,喧嚣热闹。
偶有一阵风吹来,粉色的巨大树冠发出细碎的声响,接着,那满树的粉色带着雨露飞扬而下,犹如一阵粉色旋风,温柔地朝树下那一身白衣的男子洒去。
顷刻间,陆离的头顶和肩上落满了海棠花瓣。
这满是青绿的青水镇,因为有了这株海棠树,竟显得生动热烈起来。
陆离拂去衣襟上的花瓣,对着那扇老旧的木门轻轻地敲了三下:“笃笃笃。”
门内随即传来一个苍老的妇人声音,充满了戒备,“谁呀?”
“在下陆离,老夫人昨夜曾召唤过在下,在下应约前来了。”
门内长久的一阵寂静。
陆离便又温文道,“老夫人,你还在么?”
他话音刚落,那头就激烈地咆哮起来,“滚!你这个骗人的妖精!老婆子我虽然老了,可脑子还没糊涂,想装神弄鬼地糊弄我,下辈子吧!我没有其他认识的人,更没请过谁!你这妖孽趁早滚远点,否则别怪我不客气!咳咳咳……”兴许是说得太激烈了,那老人剧烈咳嗽起来。
陆离无奈地笑笑,他行走人世多年,哪个召唤他来的世人不是见到他来后欣喜若狂?更有甚者痛哭流涕,遇见了那么多人,他唯独没见过召唤自己而来,却又要赶自己走的。
陆离没有生气,抛却嗔怒是修行的基本,他朗声道,“老夫人,在下知道你心中有何种苦痛:你唯一的孙女儿如今疾病缠身,已是病入膏肓。你四处求医,却无一人可以救治好她,她现在就睡在这宅子二楼,那方糊着米色窗纸的房中吧?”说着他抬起头来,看向那扇窗户,“那个地方,想是一抬眼,便可看见这株海棠树的,只可惜……她连抬头的力气都没有了。恕在下无礼,照你孙女如今的情况看来,她活不过这个春天,而在下,却有法子救治她,她……”话未说完,面前的门被猛然推开,一个佝偻着背脊的老人两眼灼灼,望向这异乡来客,“你、你说什么……你可以救小蒲?!”
门外,是一片静默无声的春雨,一个人影逆光立于花和雨中,一泻纯白的长衫干净得犹如月光,两只比平常衣裳要长许多的袖子垂坠下来,遮住了双手。他显然是异乡人,背着一个半旧的褡裢袋,但从他脸上看不到半分倦色。
这个约莫二十三四岁的年轻人,长发用布条草草束着,却是一丝不乱。他的皮肤苍白得几乎没有血色,眉目深邃,一双眸子更是犹如深不见底的秋潭,却含着柔软的笑意,叫人如沐春风,竟不由自主地心生亲近之感。
看着这目光殷切的老人,陆离含笑点头,“小蒲的阳寿未尽,在下自然是有法子救助她了。”
老妇人突然用双手捂住脸,哭得凄惨,“能治好便好……能治好,即便要我下地狱也行啊……”
听出老妇人心中的担心,陆离耐心解释道,“老夫人不用担心,在下不是妖魔,不会加害于小蒲,更不会加害于你。在下前来,只为修行。若还不信,老夫人你看这里。”说着陆离抬起手掌,只见他掌心一道柔和的光晕闪过,一朵纯白的千瓣莲花缓缓在其中绽放开来,犹自带着安定人心的佛光,熠熠生辉。
“妖魔变幻不出这白莲。老夫人,你现在可是信任在下?”
二恶疾
一切故事的起因,便是小蒲的恶疾。
老妇人取过滚沸了的药罐,倒入一个干净的小碗中,疲惫道,“老婆子我姓岳,排行第七,年轻时别人叫我七娘,如今老了,小郎君可叫我七婆。那小蒲是老婆子唯一的孙女,她爹娘早在她三岁时就死了……她是个可怜的孩子。”顿了顿,老人又道,“小蒲很听话乖巧,她从来不会缠着我要她的爹娘,也不会责怪我穷没有让她能吃好穿好,反而时常来安慰我,说‘阿婆不要想爹爹了,小蒲会代替爹爹照顾你。’我们这青水镇的人也都喜欢她,因为她,还时常送些果点粮食来接济我们……”说到这里,七婆看了陆离一眼,见陆离正安静地看着自己,突然意识了什么,连忙打住,“这位小郎君真是对不住啊,老婆子一说起从前的事情就打不住啦,让你笑话了……后来呀,小蒲就病了,她是一天一天病起来的……初时,她只是精神不好,不爱笑了,也不爱说话了,后来慢慢地她就不能起床了,连说话都费力了。我便到处给她找大夫,青水镇的大夫治不好,我便去其他镇子里找,大家也寻思着救治小蒲的办法,可是不管花了多少钱,还是吃了多少药方偏方,她总不见好。最后我想啊,或许真是上天喜欢小蒲机灵,硬要收了她去做童子吧,便也就绝望了……可是后来有一天,我半夜去给小蒲盖被子,才发现,小蒲的病不是上天安排的,而是让那个妖孽给害的!”
“妖孽?”陆离听闻皱起了眉头。
——那天夜里,害怕小蒲踢被子的七婆摸黑来到小蒲的寝屋前,才到门口,她便心生怪异:从那虚掩的门中,竟透出点点光来。
她明明为小蒲吹灭了烛火,哪来的光?难道是小蒲自己半夜点上的?
这样想着,七婆弯下腰来,朝那缝隙中看去,一看之下,险些吓得晕倒过去!
——屋内哪里有什么烛光,分明是阴惨惨的绿光!
本是沉睡的小蒲竟一脸苍白地靠在榻上,眉眼带着笑意,满是欢欣的样子。而在她榻前,有一个不知是什么的矮小东西,举着一盏灯,扭动着畸形的四肢,上蹿下跳地舞动着。
那灯似乎是谁家丢弃的,又脏又旧,连遮光的琉璃罩子都破了一个大口子——里头的光,竟不似寻常烛火那般橙黄温暖,而是散发着幽幽绿色……其中看不到灯芯,更是看不到灯油!
而那东西全身漆黑,连毛皮都没有,那怪异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一切都是无声的,唯独传来小蒲几声虚弱的笑声……
谁人在夜半见了这个情景能不毛骨悚然?!
七婆一个哆嗦,拉了门就冲进去,“你这怪物,敢迷惑我家小蒲,看我不打死你!”老妇人拿起墙角的扫帚,想也不想地就朝那怪物打去。
那怪物被突然闯进来的七婆给吓了一跳,它似乎不是很灵活,见七婆靠近,只堪堪将那盏破灯收入怀中,尔后一背身,七婆的扫帚便狠狠地敲在了他瘦弱的脊背上!
“阿婆!阿婆你住手!别打它,我求你别打它!”小蒲立马高声叫喊起来,她四肢无力,奋力在榻上几个起身后,一个重心不稳,从榻上狠狠摔了下来!那个单薄的小身板卷着被子,在地上一个翻滚,竟是再也不能动弹了……然而即便如此,小蒲还是对着那怪物竭力喊出声来,“快逃!”
七婆见孙女如此惨状,也顾不得那怪物了,丢了扫帚,抱起小蒲来,又是担心、又是愤怒道,“你这是在干什么?!莫不是被那妖怪蒙了心!竟替它说起话来!”
“阿婆,映之哥哥不是坏人,阿婆不要伤害他!他是小蒲的朋友,不是坏人!”
“它根本就不是人!”七婆气急败坏道。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对它的题材其实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的,总觉得这种带有历史厚重感的叙事很容易流于表面或陷入枯燥的考据。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设。作者的功力深厚,他没有将历史事件作为主干,而是巧妙地将它们化为背景的底色,让故事中的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中显得既渺小又坚韧。文字风格极具张力,时而如刀锋般锐利,直指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时而又如涓涓细流,温柔地抚慰着那些无法言说的伤痛。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对话的处理,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交流中,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和人物关系的微妙变化,常常需要回读好几遍才能真正领会其深意。阅读过程中,我感到自己像是在攀登一座结构精妙的迷宫,每深入一层,都能发现新的视角和解读的可能性。它挑战了我的既有认知,迫使我重新审视一些习以为常的观念。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带着敬畏之心去品读的佳作,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次智力与情感的双重洗礼。
评分这部作品读起来真像在翻阅一本泛黄的旧相册,每一页都散发着岁月的沉香。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描绘的那些场景和人物,仿佛是用老式的胶片相机捕捉下来的,带着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温柔和疏离感。我尤其欣赏他对环境氛围的营造,那种在字里行间流淌的江南水乡的湿润气息,以及老宅深院里特有的那种寂静与回响,让人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生怕惊扰了那些沉睡的往事。叙事节奏的把握也堪称一绝,它不像现代小说那样急于抛出高潮,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说书人,娓娓道来,总是在最不经意的地方,轻轻点亮一盏烛火,照亮人物内心深处的一丝不易察觉的幽微情愫。读完后,留下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悲伤,而更像是在黄昏时分,看着远方归巢的孤鸟,心中泛起的一丝对逝去时光的缅怀与珍视。这本书的美,在于它的留白,在于它给予读者足够多的空间去填充自己的想象和共鸣,它不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是在邀请你进入一种特定的心境。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书名所暗示的某种古典情怀有些不适,担心会遇到矫揉造作的辞藻。然而,作者的语言风格出乎意料地克制而精准。他仿佛是一位拥有极高审美素养的画家,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画面,绝不拖泥带水,却又处处显露出不凡的功力。特别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那些隐藏在微笑之下的焦虑,那些欲言又止的渴望,都被作者用最朴素却又最有力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没有过度的心理分析,只有最真实的生命力在字里行间跳动。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真诚感”。它没有试图去迎合任何主流的审美趣味,而是忠实地记录了生命中的那些片段——那些光荣、那些失落、那些平庸的日常,但正是这些平淡的记录,最终汇聚成了震撼人心的力量。阅读它,就像是与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促膝长谈,坦诚、深入,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心灵上的慰藉。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布局简直是鬼斧神工!我很少看到一部作品能够将多重叙事线索梳理得如此清晰,同时又保持着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初读时可能会觉得有些枝蔓繁复,像是在看一张巨大的、相互交织的蛛网,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每一条看似独立的线索,最终都会以一种令人拍案叫绝的方式汇聚到核心的主题之下。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符号,它们并非故作高深,而是精准地服务于表达,比如反复出现的某种花卉、特定的天气现象,都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为故事增添了多层次的解读空间。它的节奏感非常现代,大量运用闪回和意识流的手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立体地呈现出来,让人能清晰地感受到那种被时间撕扯、被记忆困扰的真实体验。读完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去梳理一下那些线索的脉络,去绘制一张属于自己的情节地图,因为它带来的智力上的满足感是极其充实的。这绝对不是那种可以边听音乐边轻松读完的书,它需要你全身心地投入,才能领略其结构上的精妙。
评分这本书读起来,让我体验到了一种极其罕见的“空间感”。作者对场景的描绘,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呈现,更是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你仿佛能闻到潮湿的泥土味,听到远处模糊的钟声,触摸到粗粝的墙壁质感。这种强烈的沉浸感,使得故事中的每一个转折都显得无比真实可信。叙事者采取了一种极其疏离的观察者视角,这使得我们得以从一个超然的角度去审视人物的命运,避免了廉价的情感代入,却又能在关键时刻被深深触动。它更像是一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冷静地记录着,却又在镜头收起之后,让你久久无法平息内心的波澜。这本书的探讨主题非常宏大,涉及到了关于选择、宿命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议题,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将这些形而上的思考,完美地融入到最具体、最微小的生活细节之中,没有一句空洞的说教,只有行动和后果的呈现。这是一部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品出其后劲的文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