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从资深草根球迷视角评述人生经历、足球往事与世界杯记忆的漫谈之书。本书凝结着一个40年老球迷对世界杯的真挚迷恋,对足球的殷切情怀,内容丰富,语言诙谐,阅读轻松,如与老友海聊神侃,似听长者娓娓道来。
放水、5·19、黑色三分钟、兵败伊尔比德、梦断金州,国足冲击世界杯的苦涩与愤懑;肯佩斯、保罗·罗西、马拉多纳、罗纳尔多,球星在世界杯舞台大放异彩。
1978年央视首次转播世界杯,作者也是国内收看世界杯的首批观众之一。从1978年备战高考的学子,到1998年闯荡华尔街的精英,再到2018年造诣精深的学者,足球一路相伴,见证40年人生的荣耀与坎坷,走过40年经历的奔波和悲欢,积淀下40年的足球往事与世界杯记忆。
如果你是老球迷,那你一定能在书中找回曾经那份激情的节点;
如果你是新球迷,那你一定能在书中发现不曾耳闻目睹的盲点;
如果你不是球迷,那这本书就是让你领略足球独特魅力的起点。
三分之二先生
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长于北京高校大院
平时吃着能源与金融的饭
却偏爱喝文学与历史的茶
有空五大洲四大洋地到处乱跑
没事儿抓着朋友天南海北闲扯
没办法
就是喜欢和朋友们聊天神侃
聊久了才发现
原来生活里到处都是故事
第一章 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
足球启蒙
开了眼了
敢情还有这事儿
走近布宜诺斯艾利斯
那一年,那些事
第二章 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
奥运会与世界杯
抽泣的徐伯伯
第一次去工体看球
被黑了
西班牙与意大利
雷米特杯与大力神杯
两盘邓丽君磁带
那一年,那些事
第三章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
5·19事件
窝囊、郁闷
写起来容易,踢起来难啊
为什么又是墨西哥
感叹和规律
那一年,那些事
第四章 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
迟来的主办权
三进决赛与首次参赛
两个“黑色三分钟”
国足主帅
那一年,那些事
第五章 1994年美国世界杯
创纪录了
红山口会议
大黑马保加利亚
神话变成笑话
失意老头、忧郁王子、颓废球王
那一年,那些事
第六章 1998年法国世界杯
坎坷的职业化
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
3亿美元与3比0的巧合
那一年,那些事
第七章 2002年韩日世界杯
第一次合办
机会来了
上上签往事
神奇教练米卢
我们出线了
肮脏的殿军
计划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中国裁判第一人
五星加冕
那一年,那些事
第八章 2006年德国世界杯
这就悬了?可怕
有意思的看点
那一年,那些事
第九章 2010年南非世界杯
嗨,早就结束了
南非记忆
两个预言帝
那一年,那些事
第十章 2014年巴西世界杯
该骂谁呢
东道主的噩梦
那一年,那些事
第十一章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
古代足球发源国的悲哀
现代足球发源国的尴尬
输给叙利亚
问题到底出在哪
哑口无言的“真相”
后记 一个40年老球迷的观察与期待
聊起来,兄弟的足球知识一大半是从我们16号公寓一门洞徐大哥那里得来的。
除了进球是兄弟自己不用教就能看明白外,足球场上的角球、点球、定位球、任意球与球门球之类的知识,基本上都是经坐在电视机前的徐大哥解释之后获得的。
徐大哥家里很有钱,他老爸是清华大学的二级教授,关键是徐大哥老是吹,当年他爸在上海圣约翰校队踢主力边锋时, 每当离开球场之际,总有很多师妹紧追慢赶地将他老人家那双又臭又酸的钉子鞋用玉手提着,一路陪笑地走回宿舍。
听到这里,我们这些小崇拜者们,无不舔着嘴唇,想象着当年大哥老爸周围那些姐妹一个个长得有多美。
“你就吹吧!”每当看着爱子一边把脚跷在椅子上,一边冲着我们几个小崇拜者满屋子喷唾沫星子时, 一头白发永远梳得连苍蝇都不好意思下脚的徐伯伯, 就会上前一把将儿子的脚从椅子上打下来,随手从书桌上拿起一支只剩半截的雪茄烟,一边用一根长长的火柴点燃,一边眯着眼问:“几比几了?”
回想40 年前那会儿,别说世界杯决赛圈的比赛了,就是小组出线比赛, 要想看球,没别的,就俩渠道,一是晚上陪着兄弟们,一人手里提瓶啤酒,在那些大小不等、规模不一的黑白电视机前起哄瞎喊,再一个就是通过为北京球迷所熟知的《新体育》看球评,通过卖得贼火的《北京晚报》了解球讯。
第一次知道中国队总算是踢上了世界杯,是在翻看《新体育》的时候。
为什么我们一次次疯狂地冲向世界杯决赛圈,却每每跌倒在漫漫的征途之中,留给国人的为什么总是无限的惆怅,留给世人的为什么永远是无尽的嘲笑?
是不是我们的足球管理体制出现了什么问题?
在足协统管的机制之下,前仆后继的三位中国主教练悲剧式的尾声,似乎印证了什么。
在老百姓的骂娘声中,深处旋涡中心的中国足协官员,与其说狼狈地逃避责任,不如说巧妙地转移视线。
是的,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有些动议悄悄地放在了有关部门的办公桌上。
随后,洋教练通过身边的翻译,连吼叫带比画地指导国脚们的时代到来了……
我是一个对文字要求比较苛刻的读者,很多体育书籍的文字往往矫揉造作,或者过于口语化。但这本我可以保证,语言的张力和节奏感拿捏得恰到好处。它的文字是精炼的,每一个词语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放在那里。书中对于某些经典瞬间的定格,简直就像摄影大师的作品,画面感极强,色彩饱满,细节丰富。更难得的是,作者似乎对“兄弟情谊”有着深刻的理解,那种球场上共同进退的默契和私下的互相扶持,被描绘得细腻又真挚,完全避开了煽情,只是朴实地呈现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连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足球这项运动超越了竞技本身,成为了一种关于成长和情感的载体。
评分坦白讲,我很少会一口气读完一本非虚构类的书籍,但这一本《足球春秋:兄弟聊世界杯》让我破例了。它的吸引力来自一种难以言喻的“真实感”。作者似乎没有刻意去美化任何一方,无论是那些光荣的胜利,还是那些令人心碎的失利,都被他以一种近乎纪录片式的冷静和热忱记录了下来。书中对赛后更衣室的描绘尤其生动,那种夹杂着汗水、泪水和酒精味道的复杂氛围,通过文字纤毫毕现地传达出来,让人瞬间理解了运动员们承受的巨大压力。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两位老朋友在深夜的酒吧里,推心置腹地聊着他们共同热爱的事业,真诚、坦率,充满烟火气,没有任何矫饰,读完后留下的回味是悠长而醇厚的,是一本真正用心写出来的作品。
评分说实话,我刚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值不高,觉得可能又是那种老生常谈的战术复盘或者球星传记的堆砌。然而,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震撼了。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他似乎拥有上帝视角,却又总能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去解读那些错综复杂的赛场局势。特别是对某些关键比赛的描写,那种紧张感,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我甚至能听到看台上球迷的呼吸声。这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一种高超的“情绪操控”,让你在文字间体验到胜利的狂喜和失利的苦涩。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心思,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像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读完之后,我对足球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比分和阵型上,而是上升到了人性、团队协作和历史宿命的高度,这才是真正的高水平写作。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只是一本关于赛事的记录册,更像是一份深埋在草皮下的文化探寻报告。作者的知识面之广让人惊叹,他能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足球哲学巧妙地融会贯通,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接收到新的信息和观点。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富有哲理性的思考片段,它们并非硬塞进去的说教,而是从对比赛细节的敏锐观察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智慧结晶。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观都被拓宽了,不仅对足球有了更宏大的认识,对“竞争”和“合作”这些概念也有了更深入的体会。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多层次的,初读是享受故事,再读是品味文字,深思后则是感悟人生。
评分这本新出的足球书简直是我的心头好,作者的文笔真是没得说,行云流水,读起来特别舒服。它不像那种枯燥的技术分析,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球场故事会。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那些“边缘人物”的刻画,那些在聚光灯下不常出现的球员,他们的挣扎、坚持和偶尔闪光的瞬间,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放下书,在脑海里一遍遍回放那些画面,那种情绪的起伏,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真的太棒了。而且,作者对足球历史的把握也非常到位,总能在不经意间引经据典,让这本书的厚度和底蕴一下子就出来了,绝不是那种肤浅的追热点之作。这绝对是我今年读过的最有价值的体育文学作品,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足球的人。
评分整好世界杯,买来送人做纪念。
评分2018世界杯即将开幕,这本书是很好的选择,很棒。
评分了解现代足球战术的一本好书
评分经典之作,值得购买!
评分赶在世界杯开幕买的,可以借鉴
评分世界杯了,留个纪念。书的质量和印刷都不错,物流也给力,总之是一次愉快的购物经历
评分非常好,书质量没的说,快递哥也很给力
评分电话还大喊大叫的姐姐放假放假放假
评分京东购物,值得信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