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作家池莉亲自精挑细选了五部故事背景发生在汉口的中短篇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以为你是谁》《汉口永远的浪漫》《生活秀》《她的城》
2.收录作品均为池莉得意之作和代表作,《她的城》为重新修订、并未删节的原本。
3.市面上所有的池莉文集中,《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以为你是谁》等倍受好评之作,仅收录于本书。
4.这些故事让读者不自觉便身在其中。故事结束了,生活却从不落幕,你始终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这是池莉文字的魅力。
池莉长期生活在武汉,她的作品大部分大都和武汉的风土人情有关,她的写作充分展现了武汉地域特色,而笔触又深入到当下小人物的内心,刻画出无比真实的个体生活状态。
本书收录了作家池莉自己精挑细选了五部故事背景发生在汉口的中短篇小说,分别为《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以为你是谁》《汉口永远的浪漫》《生活秀》《她的城》,其中《她的城》为重新修订、并未删节的原本,以平民视角,真实再现了武汉的市井生活,精细描绘了市民生活价值观念。
当代著名作家,现任武汉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政协武汉市常委。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80年代末创作的“人生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堪称中国小说新写实流派发轫之作。
历年来获得各种文学奖项七十余项,版权陆续输出到法国、英国、西班牙、日、德、韩、泰、越南等多个国家。《来来往往》《小姐你早》《你以为你是谁》《生活秀》《云破处》等多部作品不断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京剧、楚剧以及法国话剧等。
池莉的写实风格在读者中大受欢迎,她的不少小说可以卖到几十万册,这是我辈不能望其项背的。
——作家 王蒙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
你以为你是谁
汉口永远的浪漫
生活秀
她的城(未删节版)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这天。大约是下午四点钟光景。有个赤膊男子骑辆破自行车,“嗤”地刹在小初开堂门前的马路牙子边,不下车,脚尖蹭在地上,将汗湿透的一张钱揉成一坨,两手指一弹,准确地弹到小初开堂的柜台上。
“喂。猫子。给支体温表。”
猫子愉快地应声“呃”,去拿体温表。
收费的汉珍找了零钱,说:“谁呀?”
猫子说:“不晓得谁。”
汉珍说:“不晓得他叫你猫子?”
猫子说:“江汉路一条街人人都晓得我叫猫子。”
江珍说:“哟,像蛮大名气一样。”
猫子说:“我实事求是。”
汉珍张了张嘴,没想出什么恰当的话来,也就闭了口,将摇头的电扇定向自己的脸,眼光从吹得东倒西歪的睫毛丛中模糊地投向大街。
猫子走到马路牙子边递体温表给顾客,顷刻间两人都晒得汗滚油流。突然,他们被吓了一大跳,接着他们哈哈大笑,都说:“这个婊子养的!”
猫子又取出一支体温表给了顾客。汉珍说:“出么事了?”
猫子只顾津津有味地笑,扔过又一支体温表的钱。
汉珍说:“出么事了唦?”
猫子说:“你猜猜?”
汉珍说:“这么热的天让我猜?你这个人!”
猫子说:“猜猜有趣些。你死也猜不着。”
汉珍:“我真是要劝燕华别嫁你。个巴妈一点都不男子汉。”
猫子说:“么事男子汉?浅薄!告诉你吧,砰——体温表爆了,水银飙出去了!”
汉珍猛地睁大眼睛,说:“我不信!”
“不信?这样——砰。”猫子做动作,动作很传神。
汉珍说:“世界真奇妙。”
猫子白汉珍一眼,摹仿“正大综艺”节目主持人姜昆的普通话:“世界真奇妙。”
他们捂着肚皮笑了。这天余下的钟点过得很快。他们没打瞌睡,谈论了许多奇奇怪怪的话题,很有意思。
下班了。猫子本来是准备回自己家的,现在他改变决定还是去燕华家。今天体温表都爆了,多热的天,他要帮帮燕华。既然他们是在谈恋爱,他就要表现体贴一点儿。
出了小初开堂,顺着大街直走三分钟,燕华家就到了。旧社会过来的老房子,门面小,里头博大精深,地道战一样复杂,不知住了多少家。进门就是陡峭狭窄的木质楼梯,燕华家住二楼,住二楼其中的两间房。燕华一间,她父亲一间,都有十五个平方米,这种住房条件在武汉市的江汉路一带那是好得没说的了。所以燕华就更有俏皮的资本啦。猫子认为:燕华不俏皮谁俏皮?要长相有长相,要房子有房子,要技术有技术,要钱是个独生女。燕华不俏皮谁俏皮?人嘛。不过,话该这么说,燕华只管俏她的,猫子有猫子的把握。
住一楼的王老太在楼梯口坐只小板凳剥毛豆。王老太像钟点,每天下午六点钟准坐这儿择菜。
猫子说:“太。热啊。”
王老太说:“热啊猫子。”
猫子给王老太一盒仁丹,说:“太。热不过了就吃点仁丹。”
王老太说:“咳呀吃么仁丹,这大把年纪了活着害人,只唯愿一口气上不来去了才好。”
猫子说:“看太说到哪里去了。”
王老太倒出几粒银光闪烁的仁丹丸子含在舌头上,含糊地说:“猫子啊,燕华今天轮早班了,你小点心。”
用不着王老太提醒,猫子心中有数。燕华是公共汽车司机,一周一轮班,早班凌晨四点发车,最是睡不好的班次。燕华一轮到上早班就寻着猫子发火。所以猫子今天本来是要回自己家的。
……
……
……
菜饭刚做好,燕华的父亲回来了。老师傅白发白眉,老寿星模样。老通城餐馆退休的豆皮师傅,没休一天又被高薪返聘回去了。据说他是当年给毛泽东做豆皮的厨师之一。这一带街坊邻居无不因此典故而敬慕他。
一厨房的人都一迭声打招呼。
“许师傅您家回来了。”
许师傅说:“回了回了。今天好热啊。”
人都应:“热啊热啊。”
许师傅说:“猫子你热死了,快到房里吹吹电扇。”
猫子说:“无所谓,吹也是热风。”
燕华冲了凉水澡出来。黑色背心白色短裤裙,乳房大腿都坦率地鼓着,英姿飒爽。猫子冲她打了个响指。她扭了扭腰要走。
许师傅说:“燕华莫走!!帮猫子摆饭菜。”
太阳这时正在一点一点沉进大街西头的楼房后边,余辉依然红亮地灼人眼睛。洒水车响着洒水音乐过来过去,马路上腾腾起了一片白雾,紧接着干了。黄昏还没来呢,白天的风就息了。这个死武汉的夏天!
燕华拎了两桶水,一遍又一遍洒在自家门口的马路上,终于将马路洒出了湿湿的黑颜色。待她直起腰的时候,许多人家已经搬出竹床了。
燕华叫:“猫子。”
猫子在楼上回答:“来了。”
过了一会儿猫子还没下楼。
燕华不满意了。高叫:“猫子——”
猫子搬了张竹床下来了。
燕华说:“老不下来老不下来,地方都给人家占了。”
猫子说:“哎你小点声好不好?你这人啦,谁家的竹床自有谁家的老地方。大家都要睡,挤紧点就挤紧点呗。”
燕华声音低了下来,却没服气,说:“就你懂事,就你会做人,就你讨街坊喜欢,德性!”
猫子说:“我实事求是嘛。”
猫子和燕华一边斗嘴一边忙活。他们摆好了一张竹床两只躺椅,鸿运扇搁竹床一头,电视机搁竹床另一头。几个晒得黑鱼一样的半大男孩窜来窜去碰得电线荡来荡去,燕华就说:“咄,咄。”赶小动物似的。猫子觉得怪有趣,说:“这些儿子们。”
许师傅摇把折扇下楼来了。他已经冲了个澡,腰间穿条老蓝的棉绸大裤衩,坐进躺椅里,望着燕华和猫子,一种十分受用的样子。
竹床中央摆的是四菜一汤。别以为家常小菜上不了谱,这可是最当令的武汉市人最爱的菜了:一是鲜红的辣椒凉拌雪白的藕片,二是细细的瘦肉丝炒翠绿的苦瓜,三是筷子长的鲦鱼煎得两面金黄又烹了葱姜酱醋,四是卤出了花骨朵的猪耳朵薄薄切一小碟子。汤呢,清淡,丝瓜蛋花汤。汤上飘一层小磨麻香油。
燕华给父亲倒了一杯酒,给猫子也倒了一杯酒。“黄鹤楼”的酒香和着菜香就笼罩了一大片马路。隔壁左右的邻居说:“许师傅,好菜呀。”
许师傅用筷子直点自家的菜,说:“来来喝一口。”
邻居说:“您家莫客气。”
许师傅说:“那就有偏了。”
燕华冷笑着自言自语:“恶心。”
猫子说:“咳,老人嘛。”
马路对面也是成片的竹床。有人扯着嗓子叫道:“许师傅,好福气呀。”
许师傅说:“福气好福气好。”
燕华开了电视,正好雄壮的国歌升起。大街两旁的竹床上都开饭了。举目四顾,全是吃东西的嘴脸。许师傅吃喝得很香。猫子也香。一条湿毛巾搭在肩上,吃得勇猛,一会儿就得擦去滚滚的汗。燕华盛了一小碗绿豆稀饭,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筷子在菜盘子里拨来拨去,百无聊赖。
猫子说:“燕华,我的菜是不是做得呱呱叫?”
燕华说:“你自我感觉良好。”
猫子说:“嗤!许伯伯你说?”
许师傅说:“是呱呱叫。猫子不简单呐。”
燕华说:“我吃不香。这么热的天还吃得下东西?”
猫子说:“这是没睡好的原因,上早班太辛苦了。所以我不回家,来给你做菜。”
许师傅听完就嗬嗬地乐。燕华说:“他油嘴滑舌。先头说是因为出了体温表的事。”
猫子猛拍大腿。他怎么居然还没告诉未来老丈人今天的大新闻呢!他说:“许伯伯,今天出了件稀奇事。一支体温表在街上砰地爆了,水银柱飙出玻璃管了。”
许师傅歪着头想象了好半天,惊叹道:“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哇!猫子,体温表最高多少度?”
猫子说:“摄氏42度。”
许师傅说:“这个婊子养的!好热啊!”
燕华放下碗,说:“热死了。不吃了。”
最近读到一本叫做《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开它,但书名本身就足够吸引我了。它让我想到了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无比坚韧的时刻。你知道的,有时候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喧嚣裹挟,追求着一些宏大叙事,或者沉溺于短暂的欢愉。但这本书名就像一声轻柔的提醒,把我们拉回到最根本的存在——活着,以及活着本身就有的意义。 想象一下,在寒冷的冬日里,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感受着生命的力量在体内缓缓流淌,那一刻的“活着就好”是多么的真实和安宁。而当夏日炎炎,汗水湿透衣衫,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呐喊着生命的热情,那也是一种“活着就好”的张扬。这本书名似乎包容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却又将它们升华到一种超然的境界。它不是那种鼓吹心灵鸡汤的口号,更像是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种简单而又深刻的哲学融入到故事中的。是通过人物的经历,还是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我期待着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并被它带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人生。
评分《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这本书的名字,就像一股清流,缓缓注入我有些疲惫的心灵。它没有直接抛出什么宏大的主题,也没有刻意制造什么戏剧性的冲突,只是用最纯粹、最质朴的语言,点出了生命中最核心的诉求。我想到了很多时候,我们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和焦虑,很多原因都是因为我们过于关注那些“应该”拥有什么,而忽略了“已经”拥有的。 这本书名让我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一个孩子在雨天里,为了一只湿漉漉的小猫而焦急;一个老人,在夕阳下,默默地回忆着过往的点滴;一个年轻人,在深夜里,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陷入沉思。这些都是生命中看似平凡,却又无比真实的瞬间。这本书名似乎在告诉我们,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变化,无论我们经历着怎样的“冷”或“热”,只要我们还在呼吸,还在感受,那么“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值得庆幸的恩赐。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探寻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描绘出这种深沉而又温柔的生命力量。
评分《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这个书名,让我瞬间联想到那些在极端环境下依然顽强生存的生命。像是沙漠里的仙人掌,在炙热的阳光下,它不屈不挠地积蓄着每一滴水分,只为能在这严酷的环境中继续绽放。又像是冰雪覆盖下的种子,虽然沉寂,却孕育着来年春天勃发的希望。这本书名,仿佛是一种对生命韧性的赞歌,它不回避生活的艰辛,也不矫情于短暂的舒适,而是将这一切都视为生命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这些“冷”与“热”的体验。是具体到某个人的经历,还是通过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展现?是让我们感受到绝望中的一丝光亮,还是在安逸中体会到潜藏的危机? 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有很多关于成长、关于选择、关于坚持的故事。也许会有一个角色,在冰天雪地里寻找一丝温暖,也许会有一个角色,在烈日炎炎下学会如何沉静。总而言之,我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力量,一种即使面对生命中的“冷”与“热”,也能保持平和与希望的力量。
评分这本《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的书,光是这个书名就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的意境,只是平铺直叙地道出了生命最朴素的真谛。让我想起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一点点的不顺遂就情绪低落,仿佛天都要塌下来了。但回过头来想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呼吸,能感受,能思考,这本身就是多么宝贵的财富。 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画面,比如一个在贫困中挣扎的孩子,即使物质匮乏,但只要能看见朝阳,能听到鸟鸣,他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喜悦。又或者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即使身体不再硬朗,但只要心中有爱,有牵挂,他就能安详地度过余生。这本书名似乎传递了一种“无论境遇如何,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庆幸的”这样一种信念。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给我更多的启发,让我学会珍惜当下,感恩生命,并在遇到困难时,能够更加坚定地对自己说:“活着,就好。”
评分最近被《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这本书的书名深深吸引。它不是那种上来就告诉你“要成功”、“要幸福”的励志读物,而是一种更加内敛、更加深刻的生命哲学。我常常觉得,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好像总是在追逐一些外在的东西,名利、地位、别人的认可。但当我们停下来,真正审视内心时,会发现很多时候,最简单的活着,本身就已经是最好的状态。 我想象着,这本书可能会讲述一些普通人的故事,他们也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认真地活着。在寒冷的日子里,他们会珍惜炉火的温度;在炎热的日子里,他们会寻找阴凉的慰藉。这种“活着就好”的态度,不是消极的放弃,而是一种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和接纳。它让我反思,我是否也过于苛求自己,是否常常忽略了生命中最本真的美好。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种看似简单的道理,通过文字的力量,触动人心,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生命最原始的渴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