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短篇小说集《深夜粥铺》是作家、诗人、「ONE·一个」人气作者大斯全新力作。书中收入的8篇小说作品,其中《超级玛丽》被翻译成英文。
本书收录备受好评的《深夜粥铺》《触不可及》《墙另一侧的女孩》《超级玛丽》《听见无声》等小说作品。大斯文字情绪细腻,温暖每个正在克制自己感情的人。
作者简介
大斯,小说家,诗人。
法国里昂二大文学硕士。
旅行家,22国自助游经历。
怀旧主义者,“身高、胸围、小脸”三无产品。
曾出版60万字长篇小说《御坏·残花不败》。
目录
深夜粥铺
触不可及
墙另一侧的女孩
超级玛丽
陌生女人的来信
亲爱的朱利安
让它发生
听见无声
后记:爱要如何老练豁达,爱要怎样若无其事"
精彩书摘
1
我卖粥,小砂锅,也卖点猪肠粉,夜一到就开铺。只是一个很小的铺面,开在一个居民区的入口处不远。我小的时候喜欢熬夜,长大后却发现夜越来越难熬,像我这样没伴的人很容易感觉孤独,所以在夜里熬点粥,熬完了粥有人来喝,彼此聊聊天,也算是生活的慰藉。
我坚持买最新鲜的食材,力求把粥熬得诚恳正宗。瑶柱、冬菜、香菇、香菜一应俱全,黄鳝与虾蟹落得足斤足两,小沙煲架起来一排,我孤独,我的粥热热闹闹。
小区里的主妇对外面的食物仿佛并不信任,她们经过时,脸上总带着冷漠和不屑,头颅高昂,目不斜视,黄色的灯光把她们的脸和身子照得明亮,我每晚都像旁观着一场场模特走秀。我的粥铺也就维持着不痛不痒、冷冷淡淡的样子,光顾的多是对饮食要求不高,生活简易的单身租客。
男孩是在约莫第二个月出现的。跟小区里的那些主妇一样,他先是目不斜视地直直走了过去,随后迟疑了下,又转身退了回来。“什么粥?”问得很简洁,语气斯文。
“今天是黄鳝粥,新鲜的。”我回。
“哦,来一碗。”他把背包脱下来放在折叠桌面上,面朝我坐下。我探身把粥端给他,心也随着桌面上的影子,带着影绰不定的曲折,往他的方向滑翔。我认得他。
他在广场旁边的日本拉面店打工,令人印象深刻。进店时是他招待我和友人,笑容很爽朗,神情很羞涩,下巴有些许胡茬,身形健硕修长。在一个男人的形体上我发现了男孩青涩有礼的神情。他安排我们坐下,给我们点单,耐心,温柔,他会微笑着盯着你,诚恳地对你问话,比起姿态,更像修养。我总是不自觉地盯着他,看他把别人领进来,看他歪着头看着菜单认真地听客人点单,看他微笑着朝客人确认和点头,真是可爱极了。我要是再年轻十岁,估计会大张旗鼓地露出花痴的神态,但我现在只适合感受脸颊悄悄的发烫。耳边是友人的絮叨,我的脑子里,却是一片朦胧的晕沉。
命运多巧妙,重新见到他时,身份竟发生了置换,此时却换由我来服务他。我的心从多年的沉闷、麻木中,突然又闻到了荤的味道。哦,或许是粥里的黄鳝。我把碗放到那个男孩面前时,他抬起头,漠然地看了眼我:“谢谢。”便低头打开筷子。
我盯着他,心里突然暗了下去,有些失落和不安。是一个正常人独自饮食的正常样子,沉默的,手起头倾的,但我却感觉不正常。他很快便吃好,沉默地递了钱,然后面无表情地转身离开。
太不对劲了,突然有点不甘心,有点焦急,有点疑惑,有点迫切,我情不自禁朝他的背影唤了一声“哎你……”他停下脚步,回过头,眼神是疑惑。我死死盯着那个男孩的脸,小心翼翼引导似的冲他笑了笑,“好吃吗?”他愣住,然后恍然大悟的样子,点了点头,“哦……不错啊。”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有些失望地看着他,却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那下次再来啊小伙子!”他又点了点头,转身迈开脚步,缓缓湮没在小区里的暗处。
架子上还在用小火熬着的粥,突然发出了一声“咕噜”,像是某种回响。
没有,他的脸上没有一点笑容。有些疲惫,有些严肃,有机械性的礼节,但不是,不是那个在店里笑意温柔的他。一时间我怀疑自己认错了人。
从那以后他偶尔会来,他点猪肠粉,我就多撒白芝麻和酱料,他点粥,我就捞足了料端给他,再附送几个煮好的牛肉丸。他喝粥时,热气会腾腾地弥漫他的脸,叫人看不清神情。我最喜欢在这个时候看着他。他的脸和我的眼神一样,朦胧且湿润。多奇怪,隔着雾气,反而感觉少了眼神的障碍。暗恋的时候是不是都这样?明明那么想要到达的心意,神情却遮遮掩掩,怕被捕捉。
面对我对他的特殊照顾,他一开始颇为尴尬,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久了便会用多一点的温度来回报我,比如他后来过来,会叫我一声:
“阿姨。”
2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父母亲吵架,母亲总是会血泪控诉说:“我可不是你家里的阿姨,任你随意使唤!”但我现在倒真希望是他家里的阿姨。
可我怎么就成为阿姨了呢?我一直以为我是我,是小时候姥姥牵着手给我买芋泥包子的我,是小学翻墙逃课赶回家看五点档动画片的我,是高三边听讲边把头埋到课桌下面偷吃零食的我,是大学时和暗恋的学长聊天时眼神发光的我。我是每一个记忆中新新鲜鲜的自己,可我怎么会成了听起来干巴巴充满保鲜剂味道的“阿姨”了呢?
我突然想知道,一朵新鲜的香菇莫名其妙地被制作成了干货的心情。
晚上回家边脱胸罩边听到电视里一个戴黑色宽檐帽的男人拿枪指着另一个男人说“这个女人你肯定认识,而且很熟”。我茫然地回过头盯着发亮的电视屏幕,心想,“她是谁?”
3
就像身为一个机器人居然死于害羞,43岁的我居然会为20多岁的他心动,这未免有些离奇。不知是回光返照,还是心有不甘,心动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么?
有一天刚下过雨,他从远方的路口拐进来,拿着一把合而未系、湿漉漉的长柄伞,边走边漫不经心地舞摆,水珠扬起来,在路灯下破碎四散,水汽笼罩了他一身,就像一位披着露珠与雾水晨练归来的剑客,朝气蓬勃得理得所当然。
他就这样走近我,坐下来,叫了一碗粥。
在沉沉的暮色中,有车辆缓缓驶进小区,下过雨的天气空蒙苍白,随着夜色慢慢转变为淡灰色。在变化来到的时刻我并不会清晰地知道,我只是隐约地意识到了罢了。我仿佛听到一颗方糖融入了红茶,那样悄无声息,带着一点寡淡微甜的哀愁。那是曾经以为光荣退役了的少女心在蠢蠢欲动。
我给他盛好粥,递过去,他接过手时指腹轻微地按压在我的指节上,那里的神经突突猛跳。我想是因为粥太烫了。
他喝粥时很安静,就像水中的钟。我在一旁搅动我的粥,带着些许迷醉与克己的安分。时间的帧率开始放得很慢,空气湿润,路灯弯折。天空浓厚的云团,似散未散;随着搅粥时手臂的动作,我投射在桌面上的阴影,与他低头喝粥时的侧影,似聚未合;他坐在我面前,明明遥不可及,又仿佛伸手可触,似远还近。
我的手稍微向前伸一点,再伸一点,操纵着一团阴影缓缓往前延伸,直至与他手部的阴影重叠。我微微握了握拳,假装握住了他的手。
这一刻我突然觉得很难过。像被锋利的锯齿刀豁破伤口,要过一会才渗出血。就像汽车旅馆里简陋无趣包装的即溶咖啡,居然也是咖啡,这样的一份心动与在意,居然也能被称之为爱情吗?
4
听说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很宽容。最近的报道说卵子和卵子在一起就能孕育新生命,爱情之大,无奇不有。它们或许会衍生丑闻,受到攻击,遭人辱骂,同性恋是病,老少配是心机,师生恋是道德沦丧,跨国恋是贱。但一个43岁的中年妇女,默默地对另一个生鲜的年轻男孩产生了隐秘的爱恋,会受到更多的耻笑和羞辱,因为是病,是贱,是不要脸,是道德沦丧。而对那男孩来说,我可能是女的,是女性,但不会是“女人”。
心里怀着这样的爱情,注定遭受的阻力会比扭开一个蜂蜜盖子更为黏稠。
“我还有月经。”我甚至愤恨又委屈地想。我还是一个女人,不是阿姨,不是大妈,不是大婶。我真的是一个女人,但似乎没有人在意。
……
深夜粥铺 内容梗概: 《深夜粥铺》是一部以都市为背景,通过描绘一家隐匿于城市角落的深夜粥铺,折射出形形色色人生百态的温情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围绕着这家只在夜深人静时才亮起灯火的粥铺展开,没有跌宕起伏的惊险情节,没有荡气回肠的爱情纠葛,更没有悬念迭起的人物命运。它所呈现的,是生活中最真实、最细微的片段,是那些被白日喧嚣所掩埋,只在深夜才能袒露的柔软与坚韧。 粥铺的老板是一位沉默寡言却眼神深邃的中年男人,他起初出现在故事里时,仿佛就是这间粥铺本身,沉默、温暖,承载着过往。他做的粥,口味简单却总能恰到好处地抚慰人心,无论是清淡的白粥,还是滋补的皮蛋瘦肉粥,亦或是带着一丝甜意的红豆粥,都仿佛凝聚了他对人间冷暖的理解与包容。来这里吃粥的,大多是夜班工作者、失眠者、或是刚刚结束一天辛劳的普通人。他们在这里,卸下白天的伪装,疲惫的身躯得到休憩,孤独的心灵找到片刻的慰藉。 小说并非以单一主角的视角推进,而是通过一系列穿插的、独立的个体故事,勾画出一幅幅鲜活的都市群像。 人物群像与故事片段: 失眠的程序员李明: 每天凌晨两点,李明都会准时出现在粥铺。他刚刚结束了又一轮冗长枯燥的代码调试,身体像被掏空了一样疲惫,但大脑却依旧像上了发条一样高速运转,无法停止。在粥铺昏黄的灯光下,他总是默默地搅动着碗里的白粥,感受着粥的温热滑过喉咙,试图以此来安抚自己躁动的思绪。老板从不多问,只是默默地为他添上一杯温水。李明偶尔会望着窗外无尽的黑暗,回忆起曾经的梦想,那些为了技术突破而熬过的无数个夜晚,如今却变成了失眠的折磨。他在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寻找一丝平静,一种在数字世界里难以寻觅的真实触感。 深夜出租车司机王师傅: 王师傅是一个把生命奉献给了方向盘的男人。他的生活就是白天睡觉,晚上开车。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是他结束工作的信号,而深夜的零点则是他开始征程的起点。粥铺是他深夜工作中的一个固定站点,虽然每次来都匆匆忙忙,但那碗热腾腾的粥,却是他疲惫驾驶途中最大的慰藉。他见过城市最阴暗的角落,也见过最动人的瞬间。有时,他会把那些在车上遇到的乘客的故事,模糊地讲给老板听,那些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奋斗的零碎片段,被他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出来,听得老板只是微微点头,眼神里却藏着理解。 追逐梦想的年轻画家小艾: 小艾白天在一家小小的画廊做着助理,晚上则回到自己狭小的出租屋里,用颜料和画笔对抗孤独和迷茫。她常常在灵感枯竭、情绪低落的夜晚,来到粥铺。老板知道她喜欢带点微甜的红豆粥,总会提前为她准备好。她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一边品尝着粥,一边望着窗外稀疏的夜景,试图从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有时候,她会拿出速写本来,在纸上随意地涂鸦,记录下粥铺里某个角落的光影,或是某个食客不经意的表情。她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可以短暂休憩的港湾,一个让她在现实的压力下,依然能够坚持梦想的温床。 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女林悦: 林悦和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气之下,她背着包跑出了家门,漫无目的地在城市里游荡。夜已经很深了,寒意袭来,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和恐慌。饥肠辘辘的她,偶然间看到了那盏深夜亮起的昏黄灯光,她带着一丝忐忑走了进去。老板没有因为她年轻而流露出异样的目光,只是平静地为她盛了一碗热粥。粥的温度,驱散了她身体的寒意,也渐渐融化了她内心的冰冷。她默默地吃着,听着粥铺里偶尔传来的低语声,感觉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她在这里,找到了被接纳的感觉,一种无声的温暖,让她意识到,即使犯了错,世界也并非只有冷漠。 即将退休的老教授: 老教授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但近年来,随着身体的日渐衰老,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他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适应这个喧嚣的世界。失眠成了他的常态,寂静的夜晚对他而言,反而是一种更深的折磨。他选择来到粥铺,并不是为了尝什么美味,而是为了感受那份静谧与平和。他喜欢坐在角落里,慢慢地品味每一口粥,仿佛在品味人生的点滴。他会偶尔和老板进行一些无声的交流,可能是眼神的示意,也可能是偶尔的一句低语。他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自己精神世界的地方,一个远离学术界浮躁,回归本真的安宁之所。 主题与意境: 《深夜粥铺》所描绘的,并非一个故事的结局,而是一种状态,一种在都市夜色中,人们寻求连接、温暖与慰藉的普遍需求。粥铺本身,就像是都市丛林中的一个避风港,它不问来路,不问去向,只为每一个疲惫的灵魂提供一份热腾腾的温暖。 小说的语言风格朴实而细腻,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作者善于捕捉人物内心细微的情感变化,以及那些不易察觉的肢体语言。通过对食物、光线、声音等细节的精准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力量的氛围。 这本书的主题,在于探讨现代都市人在快节奏生活下的孤独感、疏离感,以及他们内心深处对归属感、理解和温暖的渴望。粥铺里的人物,他们可能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但他们在这里,因为一碗粥而产生了一种微妙的联系。这种联系,并非因为共同的经历,而是源于一种共通的人性需求。 作者通过对这些平凡人物故事的讲述,传递出一种深刻的洞察:即使在最繁忙、最冷漠的都市中,依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最本真的善意和温情。而这些温情,往往就隐藏在那些最不起眼的地方,比如一家深夜亮灯的粥铺,一碗热腾腾的粥,一个不言而喻的眼神。 《深夜粥铺》没有刻意去制造冲突或渲染情绪,它更像是一幅缓缓展开的城市生活画卷,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本身的力量,去体会那些被我们常常忽略的、最朴素的幸福。它教会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只要还有一盏灯光,还有一碗热粥,就还有希望,就还有继续前行的勇气。 这本书是对都市生存者的致敬,也是对生活中那些微小而美好的事物的赞美。它告诉你,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经历何种困境,总有一个地方,有一份温暖,在静静地等待着你。而那个地方,或许就藏在你曾经不经意间,路过的那间深夜粥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