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點編輯部
出版社:原點出版
書系:Plus-life
出版日期:2011-05-12
ISBN:9789866408380
規格:平裝 / 全彩 / 208頁 / 17cm×23cm
清水模,More than you know!
不只是灰色調,還有黑色、金黃、淺白色,看見清水混凝土的質地魅力
19位設計師+建築師=30種簡約自然家設計
毛森江、包涵榛、江文淵、李中霖、何俊宏、李靜敏、林文田、林友寒、洪蒼蔚、徐純壹、陳建壹、陳冠華、連浩延、楊秀川、高雅楓、廖偉立、鄭斯新、簡學義、蘇林立
◆第壹本專屬於台灣的清水模住宅專書
◆全台19位知名建築師、設計師,作品案例壹次蒐羅
◆逾300張圖例,完全解答清水模住宅,該懂、該知的事
◆從冷冽風格、清透時尚到木色暖意,30種清水模魅力表情
◆從工法、計價到設計,80個must know Q&A;疑難排解
◆滿足喜愛簡約設計,低調居家、自然素樸的裝修屋主
Less is more. 就,簡單吧!
屬於台灣的清水模住宅!
從灰調石屋到堅實城堡,從茶道之家到自然宅,從融合水光的清水模四合院到半穴居,安藤熱潮之後,清水模住宅在台灣悄悄的發酵,無論是建築或室內空間,也逐次累積出不同的精彩案例。
不管是擁有土地的,剪裁俐落的獨棟清水模之家,無論內外皆有可觀之處;而隱身於城市樓房裡,素樸簡約的灰色調居家,則讓人可以捨棄紛雜的壹日。本書將透過不同的設計者,不同案例,融合出屬於台灣風土的清水模住宅。
關於清水模住宅,哪些事,壹定要知道?
□如何才能了解清水模工法?
□影響清水模設計的關鍵?
□清水模住宅怎麼計價?
□清水模居家要如何保養?
□清水模住宅是否有地域和氣候的考量?
□清水模也可以做傢具嗎?
□哪些材質zui適合混搭清水模居家?
□公寓裡想要局部清水模主牆,可以怎樣進行?
認識清水模
Q:什麼是清水模?
簡單來說,就是沒有裝飾過的水泥牆。
又稱清水混凝土,英文為「Exposed Concrete」,即露面混凝土。混凝土是近代建築發展不可或缺的建材,與鐵、玻璃並列為近代建築的三大素材之壹
Q:哪些是著名具代表性的清水模建築?
20世紀的科比意(Le Corbusier)、路易.康(Louis Kahn)等建築師,都以清水混凝土做為建築表現的主角,廊香教堂(Ronchamp)、沙克生物研究所等,都是著名的清水模建築。
Q:清水模都是灰色的嗎?
成色主要來自水泥,所以大部份成面為灰色。除了用白沙、白水泥做成的白色清水模外,也能夠添入各種染劑。像是拌入黃色染劑,呈現大地色彩;加入石墨,染成灰黑色,或拌入硫磺等,例用澆灌的順序形成漸層色;法國人更瘋狂,也曾經在清水模中加入香水(當然沒有香氣,只是好玩),此外,在澳大利也有藍色的清水模建築。
Q:清水模的成面都是平滑的嗎?
壹般人可能立刻聯想到安藤忠雄的表現方式,其實清水模的表現方式很多,可不只安藤忠雄的「纖柔若絲」。舉例來說,廊香教堂(Ronchamp)所呈現清水模表面,便十分粗獷而具有原始感,這些都可以利用模板控制表面紋理,傳達建築師所要表現的風格。
Q:清水模是如何做出的?
清水模建築是模板工程,模板組立考驗施工團隊的技術,混拌後的混凝土呈成漿體,在模板內流動,等待凝固後,拆模成型,表面隨模板紋路而不同,壹般使用的模板材如芬蘭板、優力膠板、鋼板等都能呈現表面光滑的效果,安藤忠雄所使用的便是日製的優力膠板;使用木紋板則可隨使用木料不同,反印出不同的木紋效果,甚至有人在模板裡面加入摺皺的報紙等各種材料,使灌好呈現出奇特的紋路效果,這樣來看,清水模是不是很像雕塑呢?
原點編輯部
我們相信,每壹本書都具備感動讀者的原創力,希望,每壹本書都是壹個美好的生活提案。從發想、製作到完成,探掘著不同議題裡zui深刻,zui被需要解讀、呈現的層面;我們享受著這個過程,並專注每壹個細節的產出,從作者、題材、文字、圖片、設計到裝幀材質的選擇,力求做到精確的結構但獨特的美感,由此賦與每本書全新的生命力。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也高得惊人,但它的“实用”不是教你如何去购买家具,而是教你如何去“思考”空间。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图册,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在耳边低语,分享他的设计心法。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去芜存菁”的执着。他非常坦诚地探讨了在极简设计中如何避免走向空洞和乏味,关键就在于对细节的极致要求——比如踢脚线的处理、开关面板的隐藏方式,甚至是管道的收纳逻辑。这些看似微小的处理,共同构建了整体视觉上的流畅感和高级感。对于正在计划装修或者只是单纯热爱生活美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框架,让人学会欣赏那些不张扬、但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语言。看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家中许多多余的装饰开始感到厌倦,转而开始关注如何让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回归到它最本质的功能和美感。
评分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文字风格上有一种成熟且内敛的魅力,没有炫技,全是干货。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清水模”与“自然情感”之间的桥梁。很多人误以为极简就是缺乏温度,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证明,当建筑回归材料的本真时,反而更容易与居住者的情绪产生共鸣。例如,书中对室内外边界模糊处理的描述,让我深切体会到,家不仅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容器,更是一个与自然环境进行对话的场所。雨水打在清水模墙面上的声音,风穿过庭院带来的气息,这些都被巧妙地纳入了设计的考量之中。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的升级,让人感觉居住在这样的空间里,仿佛能够更好地感知四季的更迭,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对“生活哲学”的渗透,远超出了建筑美学的范畴。它让我明白,所谓的“好感住宅”,其核心并非在于使用了多么昂贵的材料,而在于设计者是否真正理解了居住者的需求和精神状态。清水模作为一种起点,它像一块画布,记录下居住者生活的痕迹,无论是阳光的亲吻还是岁月的磨砺,都会成为其独一无二的纹理。这种随着时间沉淀而愈发迷人的特质,正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鼓励我们拥抱不完美,接受物质的消逝和变化,并在这种“留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秩序与平静。对于渴望逃离过度消费主义陷阱、寻求更本真生活方式的现代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清晰而优雅的路线图,指引我们通往一个更少、但更精妙的生活境界。
评分我之前对清水模的印象还停留在那种冰冷、有点“工业风”的刻板印象中,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认知。它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尺度控制和对材料肌理的精妙处理,将冷硬的混凝土转化为充满人文关怀的居住空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深谙光影的“魔术”。书中描绘的几个案例,无一例外地展现了时间在空间中的刻度感——清晨的熹微、正午的锐利、黄昏的斜长,不同的光线角度如何赋予同一面墙壁截然不同的表情和情绪。这种对“时间性”和“场所精神”的捕捉,远超出了普通住宅设计的范畴,更像是一种哲学探讨。我立刻产生了去拜访这些建筑的冲动,想亲身感受那种被光线温柔包裹的氛围,那种只有在极简空间中才能获得的纯粹的宁静感。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风格简直是现代极简主义的教科书范例。我完全被那种克制而有力的视觉语言所吸引。从封面到内页,每一个留白都恰到好处,仿佛在邀请你深呼吸,将那些纷扰的思绪暂时放下。摄影作品的选取尤其精彩,它们不仅仅是记录建筑的静态展示,更捕捉了光线在清水模表面上流淌、变幻的动态美感。那种冷峻的材质,通过柔和的自然光照射,立刻变得温暖而富有生命力。作者在叙述空间概念时,也保持着一种诗意的冷静,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而是用精准的观察和感受力,引导读者去体会“纯粹”的力量。阅读的过程就像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冥想,让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家”的定义——它是否需要繁复的装饰,还是仅仅需要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基调。特别是那些关于材料本真的讨论,让我对建筑材料的认知提升了一个层次,明白质朴的纹理本身就是最顶级的装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