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咖啡店都设在街道一角?为什么同一家超市,有人觉得哗众取宠有人却觉得物超所值?为什么总买不到一处位置好价钱又相对便宜的好房子?交通拥堵的背后有什么经济原因?本书就是要帮助你像一位经济学家那样看世界,它不会告诉你有关汇率或商业周期的专业问题,但会帮你解开日常生活之谜。
《卧底经济学1 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作者哈福德刚好就像一位隐匿在街角的咖啡店、公司的茶水间、超市的货架旁的卧底,用他的各种侦探工具告诉你:日常生活不过是谈判中的复杂博弈,是体力的角逐和智力的较量。希望看完本书之后,你能成为一位更精明的消费者,能够看清楚种种现实背后的真相。
序 言 IX
第yi章 你喝咖啡,谁赚钱 001
草甸与移民/ 006
“边际”土地至关重要/ 009
从草甸回到咖啡屋/ 010
变化的经济模型/ 011
绿化带与轻轨/ 013
我们正在被“宰”吗/ 015
资源“地租”/ 019
何时犯罪是划算的/ 020
“一致对外”的专家/ 022
谁偷走了我们的工作/ 024
经济学家应该做些什么/ 025
第二章 超市对你隐瞒了什么 027
每分钟出生一位大方的客户/ 033
第三种方式:劝火鸡投票赞成感恩节/ 036
不只咖啡屋这么做/ 037
以“天然”之名进行的价格欺诈/ 039
廉价购物和廉价商店/ 041
搞乱价格/ 043
真实性检验之一:公司真拥有稀缺力量吗/ 045
真实性检验之二:公司能堵住漏洞吗/ 046
价格定位有时对/ 050
价格定位有时错/ 053
第三章 完美市场和“真话世界” 057
价格透露的信息/ 060
完美市场:真话,只有真话/ 062
没有市场的生活/ 066
价格的信号功能/ 067
效率与公平:我们能处理好吗/ 068
我们能够借助市场实现公平吗/ 070
行不通的例子/ 072
行得通的例子/ 074
第四章 城市交通 077
我的世界出了什么错/ 080
司机如何影响到局外人/ 080
不同类型的价格:边际价格和平均价格/ 082
定价应该反映损失/ 084
反对外部效应费用的两种意见/ 087
你的命值多少钱/ 090
知识的两种空白/ 094
新奥尔良效应/ 094
低成本治理污染/ 096
环境太重要,不能成为道德问题/ 098
正面外部效应/ 101
好东西太多/ 102
经济学到底研究什么/ 105
第五章 内幕故事 107
内幕信息/ 110
内幕信息和健康保险/ 113
制作柠檬水/ 115
柠檬,医疗,美国/ 119
不完全信息—完整论述/ 122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124
用锁眼经济学锁定医疗体制/ 128
第六章 理性的疯狂 135
随机游走/ 138
价值与价格—超yue随机游走/ 140
理性的傻瓜/ 143
看长线/ 145
对于稀缺的明智考量/ 148
稀缺与技术/ 151
第七章 对价值一无所知的人 155
爱情,战争,扑克/ 158
30 万美元的房子怎么只卖了3 000 美元/ 161
针对笨人的博弈论/ 163
走入拍卖人中间/ 164
为什么采用拍卖的方式/ 167
现代史上zui大的拍卖案/ 169
记住:力量来自于稀缺/ 174
余波未平/ 175
第八章 穷国为何会穷 177
缺失的那块拼图板/ 181
强盗政府理论/ 184
强盗,无所不在的强盗/ 188
制度至关重要/ 190
世界上zui糟糕的图书馆/ 191
激励机制与尼泊尔的项目开发/ 194
有发展的机会吗/ 197
第九章 啤酒,小吃,全球化 201
全球化是好事吗/ 213
全球化是绿色的/ 215
贸易对穷人有利吗/ 222
特殊利益集团的力量/ 225
我们如何改善穷人的境况/ 228
第十章 中国的致富之路 231
两次农业革命/ 234
为将来投资/ 237
在经济增长中走出计划时代/ 240
市场和稀缺力量/ 243
中国和世界/ 244
经济有那么重要吗/ 248
致 谢 251
蒂姆·哈福德(Tim Harford),深受全球读者追捧的著名的卧底经济学家,被誉为“当前zui幽默的生活经济学大师”。他主笔的“亲爱的经济学家”专栏已成为《金融时报》有史以来关注度zui高的专栏之一,在专栏中,他用zui新的经济学理论为读者五花八门的疑问和牢骚提供轻松诙谐的经济学解读。著有《卧底经济学》,这本书已经被翻译为30多种语言,在世界多国发行。他还曾在世界银行工作,担任牛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为国际知名金融公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目前他与妻子及两个孩子一起住在伦敦。
《卧底经济学》是罕见的典范作品,也是让读者着迷的经济学著作。作者以优美的文笔和雄辩的分析,使经济学的力量跃然纸上。本书应是政府官员、企业领袖、大学生的必读书籍。
——史蒂芬·列维持,《魔鬼经济学》作者
通过这本引人入胜的著作,蒂姆·哈福德精彩地说明:在合适的人手中,强有力的经济学原理能够揭示我们所在世界的每个方面。
——马丁·沃尔夫,《金融时报》副总编
经济学家无聊、固执、错误?蒂姆·哈福德常常是正确的,他很固执,但绝对不无聊。他展现了如何用经济学来解释我们的日常生活。
——约翰·凯,《市场的真相》的作者
蒂姆·哈福德让“沉闷的科学”看起来那么有趣。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异类》作者
蒂姆·哈福德为门外汉写作宏观经济学著作勇气可嘉;幸运的是,他也是个有趣的人。朴素的风格和闲聊的语气让人捧腹。他还善于发现和解释困扰普通读者的问题。
——《华尔街日报》
哈福德为无聊的话题带来了生机、乐趣,这些话题常常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
——《出版人周刊》
《卧底经济学1: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这本书,绝对是一本能够点亮你思维火花的读物。我之前对经济学仅有的认知,大概停留在新闻里那些关于通货膨胀、GDP增长的报道,感觉离我的日常生活遥不可及。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将经济学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原理,巧妙地“渗透”进了我的日常生活中。作者的文字充满智慧和幽默,他不会用那些艰涩的专业术语来吓唬你,而是通过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比如商品打折时的购物冲动,或者为什么交通拥堵时人们宁愿多绕路也不愿意支付更高的过路费,来解释那些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经济学寻宝”,每一次阅读都可能发现一个之前未曾留意到的、隐藏在生活表象之下的经济学逻辑。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经济学视角”。这种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更理性地评估决策的成本与收益,也让我对很多社会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思考者,一个懂得“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的人。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经济学一直持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那是属于少数专业人士的领域,跟我们普通人没什么关系。直到我偶然翻开了《卧底经济学1: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我才意识到,原来经济学可以这么有趣,这么有用!这本书就像一个睿智的朋友,用一种非常轻松、幽默的方式,把我带入了经济学的世界。作者在书中举的例子都太接地气了,比如他会用“为什么妓女价格高昂”来解释某些市场现象,用“为什么出租车司机不愿意在红灯前空车等待”来阐述行为经济学,这些例子既出人意料,又让人恍然大悟。他没有那些枯燥的公式和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有趣的现象,慢慢地揭示出经济学背后隐藏的逻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发出会心的笑声,因为我发现,原来那些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背后竟然有如此深刻的经济学解释。它让我学会了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去理解人们的行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学,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让我能够更理性、更深入地思考问题。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卧底经济学1: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彻底改变了我对经济学的看法。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经济学是属于学者和专业人士的领域,充满了复杂的模型和抽象的理论,跟我这个普通人似乎没什么交集。但这本书,就像一本充满惊喜的“暗探手册”,用一种非常巧妙且有趣的方式,揭示了经济学原理是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的叙述风格独树一帜,他会从一些看似荒诞不经,实则蕴含深刻道理的例子入手,比如探讨为何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某些非传统商品或服务反而拥有高昂的定价,或者分析人们在面对信息不对称时,行为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例子既吸引人,又极具启发性,让我忍不住在读的过程中不断点头,感叹“原来是这样!”。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并没有让我去死记硬背经济学名词,而是通过大量生动活泼的案例,让我真正理解了经济学思维的精髓——如何理性地分析问题,如何理解激励机制的作用,以及如何认识到决策背后的机会成本。读完它,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仿佛多了一双能够看穿事物本质的“经济学之眼”。
评分我得说,《卧底经济学1: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彻底颠覆了我对“经济学”这个词的刻板印象。以往,我对经济学的印象就是那些报纸上冷冰冰的数字、分析师们云里雾里的话语,感觉离我的生活十万八千里。但这本书,却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卧底”,不动声响地潜入了经济学的核心,然后用最生动、最贴近我们日常的例子,把那些本该晦涩的原理,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剖开,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巧妙,他从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入手,比如为什么人们会对打折商品趋之若鹜,为什么在拥挤的市场里,同样的东西价格却千差万别,甚至连我们选择伴侣时,似乎也潜藏着经济学的考量。他把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巧妙地串联起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信息不对称、理性选择等概念,让你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不知不觉就get到了核心的经济学思维。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不是教你死记硬背概念,而是教你如何“思考”。它让你明白,经济学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一种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工具。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变得不一样了,仿佛多了一副“经济学眼镜”,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深层逻辑。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是为我这样对经济学“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普通人量身定做的。之前一直觉得经济学高高在上,充满了各种晦涩难懂的公式和理论,跟日常生活完全是两码事。但《卧底经济学1: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这本书,硬是把经济学那些看似高深的道理,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甚至可以说是“偷偷摸摸”的方式,渗透到了我的认知里。它不是那种枯燥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个睿智的朋友,一边跟你聊着天,一边不动声色地告诉你,为什么有时候超市里的小促销会让你鬼迷心窍地买下并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出租车司机总是不愿意在红绿灯前空车等待,又或者,为什么高档餐厅的定价策略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学和经济学逻辑。作者的笔触幽默风趣,常常会用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例子来解释那些核心的经济学概念,比如“机会成本”这个词,听起来挺专业,但书中会用你为了看一场电影而放弃了一次打工赚钱的机会来形象说明,瞬间就变得清晰起来。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一种用经济学的视角去解构日常现象的能力。我现在走在路上,看到什么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这里面有什么经济学道理?” 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才是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所在,它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去分析、去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