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4册】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爱情 现代言情校园都市耽美爱情小说 青春文学言情小说书籍

【全套4册】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爱情 现代言情校园都市耽美爱情小说 青春文学言情小说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言情
  • 耽美
  • 校园
  • 都市
  • 爱情
  • 青春文学
  • 小说
  • 现代
  • 全套
  • 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企全媒图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ISBN:9787545911664
商品编码:1315610733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在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爱情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由爱情到婚姻,看似一步之遥,有些人却走了大半生甚至一辈子。

——《读者》签约作家包利民

 

爱情是一场冒险大赌博,输了,说不定哪他将那副可怕无情的面孔拿来对付我。赢了,我得到与我钟爱的人共度一生。
——亦舒


得到,你的爱情,还要再得到你任性。一切,原是注定,因我跟你都任性。
——林夕

 

 

序 言绝美的风景,就是你和我一起出现的地方/1

 

辑在*美的年华遇见*美的爱情

留我的眼睛给你看世界/003

你是我心里的那棵葱/013

系在安全带上的幸福/024

180个爱恋等你来/035

“市侩”白领和“贫穷”贵族的爱情故事/045

烟花和豆沙粽的爱情/054

雨后彩虹/062

 

第二辑往事已然随风,再回首前尘如梦

沉迷在月色中的爱恋/075

情人的背,爱人的背/086

让婚姻起死回生的“保险单”/094

八年青春啊,只为报那滴水之恩/104

那夜沉沦,只为拯救你悲痛的灵魂/118

一夜情后,我们的永远到底有多远?/128

另类“致富”:被“合同”包养的日子里,内院也失火/137

 

第三辑好景不常有,珍惜你我一起走过的点滴岁月

 “哭泣”的木棉花/149

爱你没商量/159

雪花飘落/169

等不到的季节:我与你的爱情是耐不住春寒的落叶/182

蓝色痴蝶恋/192

现代版“鬼妻子”:牵手25年,“面目狰狞”的妻子是我心中*美丽的西施/204

相约来世,我的生命里没有“月光宝盒”/219

 

 

本书讲述了很多真实的动人故事,平凡人物的爱情,未必不刻骨铭心,未必不会动人心扉。如果那年我没有遇见你,可能不会奋不顾身;感谢那年恰好遇见你,才知道生命有你刚刚好。


 

 

雷智华

笔名:田雨。

女,经济师。70年代末出生,中国散文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18期民族班学生,在全国各大知名期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万余字,言辞细腻感人,文风时尚,擅长都市情感小说,获得过省市数十个奖项。曾主编《古丰州的故事与传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精彩文摘

 

留我的眼睛给你看世界

文衣的故事可歌可泣。从她开口讲述到故事的*后,她的泪水都控制不住。我想,我一定要用心写这篇爱情故事,因为,它的伟大让人如此动容,让人可歌可泣……

 

至今为止,我的眼睛能看到这个美丽世界已经是第三个月了。每当想起王伟的时候,我的心中便掠过一阵阵的痛楚。我想哭,但是眼中却不能有泪水,因为现在王伟的生命就在我的眼睛里,我不能让他伤心,于是我将泪水无声地流进心里,一滴滴、一串串……

 (一)

十五岁的一个下雨天,我上完晚自习骑着自行车回家,下坡时自行车的刹车突然失灵,我一头扎进一个没有盖子的下水道里……

当我醒来时,发现自己的世界一片黑暗,没有白昼。医生告诉我,我的双眼内血管断裂,眼角膜严重受损,我已经失去用眼睛看世界的权力。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我哭累了就睡,睡醒再哭,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毫无生气。

不知不觉就这样过了十年,颇有经济基础的父母给我请了一个二胡家教。我感觉自己的生命犹如二胡上的弦,纤细而柔弱。日复一日的黑暗里,我不断用悲婉动人的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喜欢阿炳的《二泉映月》,在那凄切哀怨的回响中,我渴望自己的心情能像一泓映月清泉那样平静,虽然我心底是如深渊般的孤寂和苍凉。

闲着无事时,我总会到离家不远的小学里义务教小朋友拉二胡,当我抚摸着微微发颤的琴弦时,总是告诉自己:必须快乐!只有自己快乐,那两根坚硬冰凉的铁丝才能被自己柔化。于是,我就自欺欺人地挑一些欢快的曲子来蒙骗自己。

虽然看不到那些如花的小脸蛋,但是,我却可以感受到那些天使般的童真,在他们快回家的时候,总会用稚嫩的小嘴唇吻我的脸。他们说,老师,这样你就会把我们的快乐也带回家了。在他们轻柔的抚中,我颠沛流离的内心才有一丝丝安定。

有,我和往常一样教小朋友怎样调二胡的弦,突然我周身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用触觉不断地找寻来源,但是却没有结果。当小朋友们逐渐散去时,突然一个声音响起:“你的二胡拉得真好,可惜欢快的旋律中夹杂着让人不易察觉的悲伤。”对方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年轻而又无奈。

我将头转向声音的来源,我憎恨别人看透我严严实实包装起来的苦楚,我想狠狠地瞪对方一眼,但是我做不到,我恨自己空洞的眼神。

我恨恨地站起来,双手急促地找寻自己的拐杖。当我踉踉跄跄地走出学校时,突然听到摩托车喇叭声急促地响起,身边一只小手抓住我的手喊道:“老师,有车……”我呆住了,周边的杂乱让我失去了对声音来源的判断,我知道有危险,却不知道它在哪里。脑子 一片空白的我急忙低下身子搂抱着旁边的小朋友,企图用身子挡着 那不明的危险,那时我只有一个念头 :不能让他(她)受伤。

突然之间我感觉一双大手用力地拉住我们,一阵疾风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后,“砰”的一声,我们已经和另外一个人同时摔倒在地, 而我摔倒在他的怀中,安然无恙。

那时,我从对方身上闻到了一种男性特有的气息,安全而又舒适。

 “叔叔你的脚出血了!”我听到一个稚嫩的童声惊慌地叫道。 我慌乱地扶着小朋友站了起来,拉了拉自己的衣服对来人道谢,并询问他的伤势。

 “没事的,一点小伤!下次你走路要小心一点,现在的人骑车个个都横冲直撞,幸好他没有伤到你。”

这个声音不就是刚才那个人的声音吗?我迟疑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123456



基本信息

●书名:《唯有相思不曾闲·闺阁女子的爱情信物》

●分类:畅销书·散文集

● ISBN:978-7-5396-5969-5

●开本:32开

●定价:39.80元

●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 页数:336页

●发货日期:2017年4月

● 目标读者:大众读者

● 关键词:文学、中国古诗词、散文、散文集、爱情、女子

内容简介

《唯有相思不曾闲》包揽了各个朝代各个阶层的抒情诗词,通过解析每首诗词所处的历史场景,不同女子的性情禀赋,以及各朝女子的妆饰之物,道尽了旧时女子的深情与忠贞,她们或为后妃侍君,或在风尘卖笑,或在闺中待字,皆为心上人倾心相许,旧时女子追求爱情的执着比今之女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者简介

灵犀:

80后,本名任佳英。

喜研历史文化,纵情金戈铁马,峥嵘岁月;钟爱古典文学,醉心红妆翠眉,锦瑟华年。

现已出版古典随笔集《且向花间留晚照》《君生我未生》;小说《堇色无恙芰荷香》。小说《崇质宫词》获得“2014年中国好故事”奖,《长安未歇》获得“2016年度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立项。

精彩文摘

【未嫁时】

昔年无偶去,今春犹独归。

故人恩既重,不忍复双飞。

——(南朝)姚玉京《无题》

 

鸳侣失伴,固然是可悲的,但更为可悲的是,年纪轻轻的女子,被逼令改嫁时,竟愿用*为极端的方式,去捍守自己的爱情。

一刀下去,耳垂上鲜血淋漓。须知,耳饰是娶时所的聘礼,她这显然是在以此起誓—誓言的重量,让她敢于直面耳上的痛楚。

这时,再嫁其实是太过寻常的事,她不需要贞节牌坊,也不需要万千颂言。她要的,只是能在回忆之中,一腔相思不受任何搅扰。

她永远记得,她的夫—襄州小吏卫敬瑜—不幸溺水而亡,而她的眸光,在见到梁上燕巢里,孤燕单飞的时候,益发黯然。

经冬复春,呢喃双燕,已然失伴。她再也撑不下去了。夫亡七年后,玉京病卒。传说,孤燕亦访着她的香冢而来,啾啾而鸣,伤心而死。

后世女子,如姚玉京一般心意决绝的固然极少,但短期内难以从苦海中挣脱的,却是不计其数。

 

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郎画眉。

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元)张惠莲《竹枝词》

 

睹物思人,亡夫的面容,依然清晰得让她心痛。

当初,他以明珠为聘,真心相付。婚后的时光,静缓而悠长,她曾一度以为,她的画眉郎,将与她一道从韶华正好,行至黄泉碧落。

一路走来,人生虽终不免红粉成灰,鲜衣不复,但至少,他们一直在一起。耳上的明珠,依然硕硕莹亮,而她身前,却再无折腰画眉的男子,笑意粲然地凝注着她。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经年深情,映着明珠之辉,织成了她余生也无法挣脱的网。而她未必以为那是缧绁,有一种苦,叫作甘之如饴。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张籍《节妇吟》

 

有夫之妇,若是对追求者心生拒意,欲要婉转相谢,大概将此“双明珠”直接还与对方,便已能表明心迹了吧。

若要深究诗意,其实还是擅写“伪情诗”的张籍,以之暗喻自己不愿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收买的决心。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把这诗往浅里读。

因为,人生百年,“还君明珠”以表辞谢,“恨不早逢”以成佳偶的憾事,一点都不少。“恨不相逢未嫁时”,在对的时间不曾遇上对的人,说什么都晚了,只怕,唯能以诗寄意,以诗疗伤,方才能让自己好过一些。

明珠,其实是“明月珰”的另一个别称。

汉魏时的明月珰,到了唐代时,便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诗文里对此虽多有渲染,但双明珠却不是主流。“金环耳际摇”,彼时的游春女子,已有戴耳环的习惯了。

“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环穿瑟瑟”,耳坠这种下悬坠子的耳饰,出现的时间较耳环而言,更早一些。将珍珠、宝石、琉璃珠子,串作一处,光华便随着螓首轻扬的瞬间,流转于耳畔,俏丽可爱之处,当不减于明月珰。

不过,大概是唐人不喜受拘束,故而习惯归习惯,耳环与耳坠,都不是她们装扮自己的必须之品。很多女子甚至不用耳饰,倒是对梳篦等物颇感兴趣。

宋明时期,礼教思想在女子们的耳上,曲折地反映了出来,连皇后、嫔妃也不例外。这么一来,年深月久的,穿耳戴环的时风,自然流行了起来。那种富丽精巧的耳坠,在明代有“络索”之称。

 

饰耳之环,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银一点,此家常佩戴之物,俗名丁香,肖其形也。

——(明)李渔《闲情偶记》

 

明末清初时,流行一种名为“丁香”的耳饰。这是说日常所用的耳饰不需做得太

大,小巧精致,如椭圆形的丁香一般,点缀于女子淡妆之下,便已足够。

至于说,丁香所用的质料,还需视家境而定,金银珍宝、铜锡玉石,都是使得的。

当然,丁香只适用于日常,有明一代,正式场合所用的耳饰大多较为奢华。以金银横压出花瓣、花叶,中嵌宝、珍珠的做法,极为盛行。

当年,严嵩被籍没的家产中,仅耳环就有几十种。金点翠珠宝耳环、金厢玉灯笼耳环、金累丝灯笼耳环……光是这名头,都听得人不由咋舌。

更令人称奇的是,此奸臣竟终生未纳小妾,始终对发妻不离不弃。

写至此,想起李渔所说的“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心里已是五味杂陈,欲辩而忘言了。

 

处处是相思。

——(宋)向子諲《浣溪沙》

 

雨打桃花,点点殇。

这殇,落在男子眼前,依稀是两泪潸潸,胭脂尽染。

他们总是这样的,见着芳草地,便忆绿罗裙;见着桃花雨,便忆胭脂泪。大抵是被离愁深锁太久了吧,想要遣去相思,但这思情却是,处处萦绕,催人断肠。

从广义上说,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

古来,女子所用的面脂,是用牛髓或牛脂熬成的。少许丁香、藿香,浸于温酒之中,以合泽之法为煎,青蒿之液发色,末了滤一滤,置在瓷器或是漆盏中,耐心候它冷凝,这便成了。

若要熬制口脂,也不难,在此基础上,加上朱砂与青油即成。

 

我情已郁纡,何用表崎岖。

托意眉间黛,中心口上朱。

——(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诗》

 

喜色漾动,在眉间,亦在唇上。

这时,没有什么红盖头,也不兴什么鸳鸯烛,但新妇的美丽,却同样可以经由眉黛和口脂来点染。

因为制作工艺的接近,面脂与口脂很难截然分开,于是,合用、混用的情况并不少见。应该是在北周前后,制作口脂的方子,才有所改变。

“脂和甲煎,泽渍香兰”,这说的是,以甲煎为主料,再调以其他香料。值得注意的是,约莫是在唐代,口脂的配方里,便没了牛髓、牛脂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蜡。

熔蜡为液,加入紫草,煮至一定程度,在蜡液将凝未凝之时,加入甲煎拌匀。五寸长的竹筒原本暗蕴清香,在冷凝过程中,渐渐发散出来,一筒儿好口脂,就做了出来。

若是掺入甲煎,是为了增香,那么,添加紫草,则是为了上色。煎煮之后,口脂自然带有紫红颜色,点在唇上,仅仅是瞥上一眼,都让人觉得芳甜旖旎。

 

瑟瑟罗裙金线缕,轻透鹅黄香画袴。垂交带,盘鹦鹉,袅袅翠翘移玉步。

背人匀檀注,慢转娇波偷觑。敛黛春情暗许,倚屏慵不语。

—(唐)顾夐《应天长》

 

举凡口脂,便没有不掉色的,纵是不言不语,不吃不喝,唇色也是会消融些许的。在此时此刻,补妆便很有必要了。

镜前化妆,与人前补妆,到底是不同的。一个是从无到有,一个是收拾残局。

既是从无到有,让男子陪在一侧,递上黛砚,呈上口脂,

都是使得的。丽妆新成的那刻,是很有成就感的,而这感受需要与人分享,方才喜悦倍增。

可收拾残局却不同,不可示之人前,故而,她要背过身去,悄悄地染,偷偷地点。这其实也是一种教养,女子自小就明白。

不知是因怕别人觑着,还是有意逗引约会的幽趣,女子转身而去时,眼底秋波却是盈盈一闪。待至补妆毕了,再次看向檀郎,已是娇慵无限,虽一语不发,已将几许春情,暗送了出去。

檀,是一个很美的字眼。

檀郎潘安,世所称美。女子补妆的口脂,大可用“檀” 字来代指,这是因着,到了唐朝极盛之时,有了一个“甲煎唇脂治唇裂口臭方”。

臭,是说气味,而不是香臭。

甲煎依然是口脂的主料,但这里头却还要掺入甘松香、艾纳香、苜蓿香、茅香、藿香、零陵香、上色沉香、雀头香、苏合香、白檀香、丁香、麝香这十三味名贵香料。

念着香料之名,未曾接近,已觉香气萦回,不知,写下“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的男子,心底已漾起了多少涟漪……

目录

辑 忆柔荑

章 同谁更倚闲窗绣,落日红扉小院深/003

第二章 几拟情人,付与兰香秋罗帕/019

第三章 罗带绾同心,谁信愁千结/035

第四章 寄君作香囊,长得系肘腋/052

第五章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069

 

第二辑 风月闲

第六章 连教贮向鸳鸯枕,犹有余香入梦清/087

第七章 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102

第八章 双燕归来后,相思叶底寻红豆/118

第九章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133

第十章 玉纤倒把罗纨扇,屏山半倚羞人见/148

 

第三辑 饰幽情

第十一章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167

第十二章 头上玉燕钗,是妾嫁时物/182

第十三章 宿处留娇堕黄珥,镜前含笑弄明珰/197

第十四章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余缠臂金/212

第十五章 约指金环瘦不持,罗衣宽尽减腰围/226

 

第四辑 时世妆

第十六章 忆昔君别妾,分破青鸾镜/243

第十七章 宿夕不梳头,丝发披两肩/259

第十八章 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273

第十九章 日日楼心与画眉,松分蝉翅黛云低/286

第二十章 宝奁常见晓妆时,面药香融傅口脂/299

附录/315

 

基本信息

●书名:《如果深情与戏不曾老去》

●分类:畅销书·散文

● ISBN:978-7-5396-5910-7

●开本:32开

●定价:35.00元

●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 页数:256页

●发货日期:2017年4月

 

内容简介

通过中国传统戏剧京剧来描绘人间深情,一种另类的文学文集,写的是戏剧,讲的却是爱情故事,每一段戏曲背后都有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传奇或者一段绝世爱恋,如同在*美的戏曲里,邂逅*美的爱情,邂逅一段惊世奇恋

作者简介

顾素玄:巴蜀才女。隐居北京,好山乐水。爱红尘,喜文学。煮字慰一梦,天涯觅知音。已出版《只若初见,似已相知》。

精彩文摘

《梅妃》

几生修得到梅花

 

听宣呼惊动了宫树栖鸦,因此上冒轻寒快移莲驾,经上林又只见香雾笼花;来到了上阳宫盈门车马,我只得忍娇羞叩见天家。

 

读到宋时张道洽诗:“描来月地前生瘦,吹落风檐到死香。”写梅*是罗罗清疏,水痕香瘦,寡独之中谢尽秾华。情述里酝酿着生命几多真意。

寒冷的天,道路旁有花农担着梅枝售贩。我无意路过,嗅得香美隽好,于是挑选柯骨清奇的几枝,带回家。

人世间的买卖,卖衣与买衣,卖书与买书,卖酒与买酒,都隐约有种俗气在。唯独卖花与买花没有。他卖的,是天地间朗朗一脉香;你买的,是难敛的影缦娇矜喜不自禁。一番清淡如水的君子往来。且花并非买来就可闲置一处的,你要怜它赏它,护它爱它,要展开一卷心思,谦逊又深恋地供养。

梅,是单枝插瓶中*见姿态的。

剪枝插瓶的花,没有根须,不像依傍着泥土而生长的植株有着朝暮开合,枯荣更替。它的新生太短,一休憩便是辞世。因而所有盛大的美都要在极紧凑的时间里于泓泓清水中饱绽。若不能于此间挽固住一个眼神,便只能寂寥死去,永无纪念。

梅花则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姣好优势。它枝丫癯劲却又不干瘪,贫瘠而不致肤浅,无法复述的神秘与遗世。花亦美,香亦幽浓,绛红为丹,梨白作雪,稀星跌落于情丝如织间。恩爱,澹泊。而嗅味之清绝,千秋万世以“暗香”标赞,两字里抒尽风雅。

找来透净的玻璃瓶,将买来的梅枝翼翼放入。我呵护爱绻,常常为它换水,时而阳光温厚,安

坐其侧吟读秀丽词句。相伴的好,只有置身其中才能懂。

只是光阴无常,花终圆寂。

凋萎时,一瓣一瓣失坠地辞谢在案几之上。不能掸落,怕疼了一腔情怀。要合集清扫,抑或束拢存放。心思深些的,便立丘堆垄,兑泪安葬。譬如一抔净土掩风流,千古纤敏林黛玉。

荏苒来去,世间芜杂,爱花之人何其多,难得的,却是一个“*”字。

要听的这出戏里的她,未必是*爱花的那一个,但大抵能算得上*爱梅的那一个。

她在家时的闺名唤作采苹,清雅诗秀,却不是江南人,而出生在闽地莆田。父江仲逊是当地儒医,教出的女儿自然也是书香知礼。

这些过往,是从史书中读得的。戏里只粗略一提,因为不重要,不论她之前身份如何,重要的是,现在她成为了唐明皇李隆基的妃子。

高力士奉使闽粤,李隆基嘱他暗中留意,倘有绝色女子,即选来进奉。美貌的江采苹便这样被采选入了宫。

她的次出场,是在皇帝于上阳宫举行的家宴上,他存了炫耀之心,将几个王爷弟弟聚集,想向他们显示自己新得的美人是怎样绝世无双。

她自是不知情的,晓妆初罢,来时的路上还有些好奇和羞意:

(西皮散板)听宣呼惊动了宫树栖鸦,

因此上冒轻寒快移莲驾,

经上林又只见香雾笼花;

来到了上阳宫盈门车马,

我只得忍娇羞叩见天家。

江采苹叩拜皇帝,依命见过诸王,李隆基心情大好。他显然是喜爱她的,只是这喜爱有些像赏玩奇珍异宝,恨不得戴着,向所有人展示。主人愉悦了,看客被取悦了,唯独,顾不上她的心情。

目录

京·梨韵留声
《梅妃》几生修得到梅花003
《白蛇传》风雨湖心醉一回013
《秦香莲》破镜不曾望重圆023
《游龙戏凤》不该斜插海棠花031
《霸王别姬》妾愿得生坟土上041
《玉堂春》休为身世人悲伤 049
《红鬃烈马》岂知由人不由天056
《锁麟囊》回首繁华如梦渺065
《霍小玉》为郎憔悴却羞郎074

 

越·隔帘写意
《孔雀东南飞》生死同心当共逝087
《玉蜻蜓》人生在世若浮云095
《沉香扇》牛郎织女鹊桥会105
《柳毅传书》沧桑易改情难变116
《碧玉簪》莫记前仇莫记冤126
《陆游与唐婉》沈园偏多无情柳136
《杜十娘》山盟海誓尽虚假145
《救风尘》莫学弱者空泪涟154
《追鱼》情字能别人与妖161

昆·曲水磨色

《玉簪记》弦上心事谁能识173

《烂柯山》只有残灯零碎月181

《思凡》光阴易过催人老190

《绣襦记》归来必定莲花落194

《风筝误》好事从来由错误201

《白罗衫》风里雨前一盏灯209

《荆钗记》佩珠鸾鸣不漫夸217

《占花魁》从今收拾闲留恋225

《墙头马上》隔墙传诗抛红豆234

 

 

基本信息

定价:32.80元

版次:1

页数:272

字数:212千字

印刷时间:2016-2-1

开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书号ISBN:9787545910988

所属分类:文学>中*现当代随笔

 

内容介绍

 爱情里*美的事情就是:愿得*人心,白*不相离。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失去了*颗心,却要忍受*生*世的分离。我们守着*颗爱情树,却等不到它发芽、等不到它开花、只等来了时光尽头的*头白发。

 

 

目录

PART1 在爱的时光里

在爱的时光里
爱情有时是我们*厢情愿的梦境

守望
等待太久,会辜负缘分
爱情,只是自己的事情
阿六的春天
我用美好感动你
爱情是**寂寞的歌
你不需要这么笨
穷**生,仍做不完*场梦
左手玫瑰
爱情雨
*爱的人
你在怀念谁?
爱情鱼
如果当初
消失的浪漫
蓝色的蝴蝶发夹
走出旧时光
交错地平线
PART2 以梦为马

以梦为马
你是我穷**生做不完的*场梦

好久不见
我本来就是这么好
为爱痴狂
追不回的爱情
梦过境迁
女朋友
有人在等我
她比你漂亮,比你有钱
念念
心心相依
别让握花的手在风中颤抖
全世界都知道她爱我
爱在*九七五
邻*有女颜如玉
百分之百男孩
幸福,莫过于相濡以沫
*美的拥抱
PART3 此生惟愿不相见

你说伊人如花,愿许回*
后来满头白发,*身风沙

爱,不是爱情华丽的嫁衣
十分
爱情不在这条街
你过得好吗
旧情有毒
此生惟愿不相见
爱情不在那个地方
爱情消失在流年里
爱之谜
如果爱情欺骗了你
小米的猜想
戒爱
你还是我的骄傲
带上你的故事跟我走
且行且珍惜
我的宝马车,你不能坐
你的裙子真漂亮
世间真有这样的爱情吗?
PART4 曾路过你的心

追逐着回忆
我们渐行渐远渐无书


有些爱情,没有花前月下
阿尔卑斯山之恋
失足
城里城外
合同夫妻
如果不爱
红梅
爱情就像*条河
胭脂的眼泪
酸枣树的枣
永远的失去
在我心中,你*美
为爱情打*份工
苹果的眼泪
吃货的爱情
忘不了它,就忘掉他
等不起
迟到的爱情
PART5 等不到花开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始终*个人 
斑驳的城门 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 再等

爱丢了自己
被偷走的梦
该打谁的耳光
痴心
合适的泥土
戒不了的赌瘾
不*样的芦荟
爱情饥渴症
七年之痒
别人的*好
*傻的爱情
要么忍,要么狠
转弯,低头,忘记
只想离开她
从此,他们不再后悔
雷区勿入
等不到花开
花爱花,树爱树
别为他的出轨买单
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
我的眼里只有你 

 

 

基本信息

●书名:《唯有相思不曾闲·闺阁女子的爱情信物》

●分类:畅销书·散文集

● ISBN:978-7-5396-5969-5

●开本:32开

●定价:39.80元

●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 页数:336页

●发货日期:2017年4月

● 目标读者:大众读者

● 关键词:文学、中国古诗词、散文、散文集、爱情、女子

内容简介

《唯有相思不曾闲》包揽了各个朝代各个阶层的抒情诗词,通过解析每首诗词所处的历史场景,不同女子的性情禀赋,以及各朝女子的妆饰之物,道尽了旧时女子的深情与忠贞,她们或为后妃侍君,或在风尘卖笑,或在闺中待字,皆为心上人倾心相许,旧时女子追求爱情的执着比今之女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者简介

灵犀:

80后,本名任佳英。

喜研历史文化,纵情金戈铁马,峥嵘岁月;钟爱古典文学,醉心红妆翠眉,锦瑟华年。

现已出版古典随笔集《且向花间留晚照》《君生我未生》;小说《堇色无恙芰荷香》。小说《崇质宫词》获得“2014年中国好故事”奖,《长安未歇》获得“2016年度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立项。

精彩文摘

【未嫁时】

昔年无偶去,今春犹独归。

故人恩既重,不忍复双飞。

——(南朝)姚玉京《无题》

 

鸳侣失伴,固然是可悲的,但更为可悲的是,年纪轻轻的女子,被逼令改嫁时,竟愿用*为极端的方式,去捍守自己的爱情。

一刀下去,耳垂上鲜血淋漓。须知,耳饰是娶时所的聘礼,她这显然是在以此起誓—誓言的重量,让她敢于直面耳上的痛楚。

这时,再嫁其实是太过寻常的事,她不需要贞节牌坊,也不需要万千颂言。她要的,只是能在回忆之中,一腔相思不受任何搅扰。

她永远记得,她的夫—襄州小吏卫敬瑜—不幸溺水而亡,而她的眸光,在见到梁上燕巢里,孤燕单飞的时候,益发黯然。

经冬复春,呢喃双燕,已然失伴。她再也撑不下去了。夫亡七年后,玉京病卒。传说,孤燕亦访着她的香冢而来,啾啾而鸣,伤心而死。

后世女子,如姚玉京一般心意决绝的固然极少,但短期内难以从苦海中挣脱的,却是不计其数。

 

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郎画眉。

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元)张惠莲《竹枝词》

 

睹物思人,亡夫的面容,依然清晰得让她心痛。

当初,他以明珠为聘,真心相付。婚后的时光,静缓而悠长,她曾一度以为,她的画眉郎,将与她一道从韶华正好,行至黄泉碧落。

一路走来,人生虽终不免红粉成灰,鲜衣不复,但至少,他们一直在一起。耳上的明珠,依然硕硕莹亮,而她身前,却再无折腰画眉的男子,笑意粲然地凝注着她。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经年深情,映着明珠之辉,织成了她余生也无法挣脱的网。而她未必以为那是缧绁,有一种苦,叫作甘之如饴。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张籍《节妇吟》

 

有夫之妇,若是对追求者心生拒意,欲要婉转相谢,大概将此“双明珠”直接还与对方,便已能表明心迹了吧。

若要深究诗意,其实还是擅写“伪情诗”的张籍,以之暗喻自己不愿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收买的决心。不过,这并不妨碍人们把这诗往浅里读。

因为,人生百年,“还君明珠”以表辞谢,“恨不早逢”以成佳偶的憾事,一点都不少。“恨不相逢未嫁时”,在对的时间不曾遇上对的人,说什么都晚了,只怕,唯能以诗寄意,以诗疗伤,方才能让自己好过一些。

明珠,其实是“明月珰”的另一个别称。

汉魏时的明月珰,到了唐代时,便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诗文里对此虽多有渲染,但双明珠却不是主流。“金环耳际摇”,彼时的游春女子,已有戴耳环的习惯了。

“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环穿瑟瑟”,耳坠这种下悬坠子的耳饰,出现的时间较耳环而言,更早一些。将珍珠、宝石、琉璃珠子,串作一处,光华便随着螓首轻扬的瞬间,流转于耳畔,俏丽可爱之处,当不减于明月珰。

不过,大概是唐人不喜受拘束,故而习惯归习惯,耳环与耳坠,都不是她们装扮自己的必须之品。很多女子甚至不用耳饰,倒是对梳篦等物颇感兴趣。

宋明时期,礼教思想在女子们的耳上,曲折地反映了出来,连皇后、嫔妃也不例外。这么一来,年深月久的,穿耳戴环的时风,自然流行了起来。那种富丽精巧的耳坠,在明代有“络索”之称。

 

饰耳之环,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银一点,此家常佩戴之物,俗名丁香,肖其形也。

——(明)李渔《闲情偶记》

 

明末清初时,流行一种名为“丁香”的耳饰。这是说日常所用的耳饰不需做得太

大,小巧精致,如椭圆形的丁香一般,点缀于女子淡妆之下,便已足够。

至于说,丁香所用的质料,还需视家境而定,金银珍宝、铜锡玉石,都是使得的。

当然,丁香只适用于日常,有明一代,正式场合所用的耳饰大多较为奢华。以金银横压出花瓣、花叶,中嵌宝、珍珠的做法,极为盛行。

当年,严嵩被籍没的家产中,仅耳环就有几十种。金点翠珠宝耳环、金厢玉灯笼耳环、金累丝灯笼耳环……光是这名头,都听得人不由咋舌。

更令人称奇的是,此奸臣竟终生未纳小妾,始终对发妻不离不弃。

写至此,想起李渔所说的“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心里已是五味杂陈,欲辩而忘言了。

 

处处是相思。

——(宋)向子諲《浣溪沙》

 

雨打桃花,点点殇。

这殇,落在男子眼前,依稀是两泪潸潸,胭脂尽染。

他们总是这样的,见着芳草地,便忆绿罗裙;见着桃花雨,便忆胭脂泪。大抵是被离愁深锁太久了吧,想要遣去相思,但这思情却是,处处萦绕,催人断肠。

从广义上说,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

古来,女子所用的面脂,是用牛髓或牛脂熬成的。少许丁香、藿香,浸于温酒之中,以合泽之法为煎,青蒿之液发色,末了滤一滤,置在瓷器或是漆盏中,耐心候它冷凝,这便成了。

若要熬制口脂,也不难,在此基础上,加上朱砂与青油即成。

 

我情已郁纡,何用表崎岖。

托意眉间黛,中心口上朱。

——(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诗》

 

喜色漾动,在眉间,亦在唇上。

这时,没有什么红盖头,也不兴什么鸳鸯烛,但新妇的美丽,却同样可以经由眉黛和口脂来点染。

因为制作工艺的接近,面脂与口脂很难截然分开,于是,合用、混用的情况并不少见。应该是在北周前后,制作口脂的方子,才有所改变。

“脂和甲煎,泽渍香兰”,这说的是,以甲煎为主料,再调以其他香料。值得注意的是,约莫是在唐代,口脂的配方里,便没了牛髓、牛脂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蜡。

熔蜡为液,加入紫草,煮至一定程度,在蜡液将凝未凝之时,加入甲煎拌匀。五寸长的竹筒原本暗蕴清香,在冷凝过程中,渐渐发散出来,一筒儿好口脂,就做了出来。

若是掺入甲煎,是为了增香,那么,添加紫草,则是为了上色。煎煮之后,口脂自然带有紫红颜色,点在唇上,仅仅是瞥上一眼,都让人觉得芳甜旖旎。

 

瑟瑟罗裙金线缕,轻透鹅黄香画袴。垂交带,盘鹦鹉,袅袅翠翘移玉步。

背人匀檀注,慢转娇波偷觑。敛黛春情暗许,倚屏慵不语。

—(唐)顾夐《应天长》

 

举凡口脂,便没有不掉色的,纵是不言不语,不吃不喝,唇色也是会消融些许的。在此时此刻,补妆便很有必要了。

镜前化妆,与人前补妆,到底是不同的。一个是从无到有,一个是收拾残局。

既是从无到有,让男子陪在一侧,递上黛砚,呈上口脂,

都是使得的。丽妆新成的那刻,是很有成就感的,而这感受需要与人分享,方才喜悦倍增。

可收拾残局却不同,不可示之人前,故而,她要背过身去,悄悄地染,偷偷地点。这其实也是一种教养,女子自小就明白。

不知是因怕别人觑着,还是有意逗引约会的幽趣,女子转身而去时,眼底秋波却是盈盈一闪。待至补妆毕了,再次看向檀郎,已是娇慵无限,虽一语不发,已将几许春情,暗送了出去。

檀,是一个很美的字眼。

檀郎潘安,世所称美。女子补妆的口脂,大可用“檀” 字来代指,这是因着,到了唐朝极盛之时,有了一个“甲煎唇脂治唇裂口臭方”。

臭,是说气味,而不是香臭。

甲煎依然是口脂的主料,但这里头却还要掺入甘松香、艾纳香、苜蓿香、茅香、藿香、零陵香、上色沉香、雀头香、苏合香、白檀香、丁香、麝香这十三味名贵香料。

念着香料之名,未曾接近,已觉香气萦回,不知,写下“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的男子,心底已漾起了多少涟漪……

目录

辑 忆柔荑

章 同谁更倚闲窗绣,落日红扉小院深/003

第二章 几拟情人,付与兰香秋罗帕/019

第三章 罗带绾同心,谁信愁千结/035

第四章 寄君作香囊,长得系肘腋/052

第五章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069

 

第二辑 风月闲

第六章 连教贮向鸳鸯枕,犹有余香入梦清/087

第七章 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102

第八章 双燕归来后,相思叶底寻红豆/118

第九章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133

第十章 玉纤倒把罗纨扇,屏山半倚羞人见/148

 

第三辑 饰幽情

第十一章 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167

第十二章 头上玉燕钗,是妾嫁时物/182

第十三章 宿处留娇堕黄珥,镜前含笑弄明珰/197

第十四章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余缠臂金/212

第十五章 约指金环瘦不持,罗衣宽尽减腰围/226

 

第四辑 时世妆

第十六章 忆昔君别妾,分破青鸾镜/243

第十七章 宿夕不梳头,丝发披两肩/259

第十八章 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273

第十九章 日日楼心与画眉,松分蝉翅黛云低/286

第二十章 宝奁常见晓妆时,面药香融傅口脂/299

附录/315

 

.......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您提供的书名内容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重点突出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刻的主题探讨和引人入胜的情节设计,力求详尽且富有文学质感: --- 《铸时者:失落维度的回响》 图书简介 类型: 硬科幻/时间悖论/哲学思辨 作者: 艾尔莎·文森特 (Elara Vincent) 篇幅: 约 500,000 字,三部曲(单册) 引言:当时间不再是单行道 在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中,时间常被视为不可逆转的洪流。然而,如果存在一个群体,他们不仅能感知时间的流动,更能以近乎艺术家的精确性去“雕刻”它呢? 《铸时者:失落维度的回响》并非一部关于时间旅行的传统冒险故事,它深入探讨了存在的本质、自由意志的边界,以及认知偏差如何塑造我们对“现实”的全部理解。故事的核心围绕着“编织者学会”——一个隐藏在二十一世纪都市阴影下的秘密社群。他们掌握了一种被称为“瞬时折叠”的技术,允许他们在极微小的时间尺度上进行干预,修改因果链条的细微末梢。 第一部:零点误差 故事始于天才理论物理学家,伊恩·霍尔特博士的失踪。伊恩并非单纯地消失了,而是他所处的现实维度,在被一个微小的、几乎无法察觉的“时间瑕疵”切入后,开始缓慢而系统性地解体。 我们的主角,莉拉·维克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反时间犯罪调查员。她隶属于“时序稳定局”(TSB),一个致力于清除时间线上“异常波动”的国际组织。莉拉的特长在于识别“回响”——那些被修改的历史留下的情感和物质残迹。她接手的案件看似是普通的跨国金融诈骗,但随着调查的深入,她发现这起案件的源头,指向了被认为早已覆灭的“铸时者”的残余势力。 莉拉的追查将她带入一个由精密的时间锁和反逻辑陷阱构筑的迷宫。她必须与一个自称是“失序者”的神秘黑客合作,后者声称自己拥有修复伊恩失踪所引发的连锁反应的关键信息。这个过程迫使莉拉不断质疑她所接受的关于宇宙秩序的一切教条。她发现,每一次成功地“稳定”时间线,都伴随着某种不可挽回的道德牺牲。 第二部:熵之歌与镜像城市 随着故事的推进,莉拉和“失序者”(身份揭示为一位被流放的铸时者后裔,凯尔)开始探究伊恩失踪的真正原因:他并非被“绑架”,而是主动“潜入了”时间结构中的一个“静止点”——一个理论上不可能存在、所有概率都趋于零的维度。 他们必须穿越“镜像城市”——那些由不同时间线交叉碰撞而形成的物理空间。这些城市拥有不同的物理定律,例如重力可能在街道的某一端逆转,声音可能比光速更快,记忆可以像实体商品一样被交换。 在这些维度中,莉拉和凯尔遭遇了“时间收割者”,一个信奉“绝对随机性”的激进组织。收割者们认为,任何对时间的干预都是对宇宙自由意志的亵渎,他们的目标是引发一场“大重置”,让所有时间线回归混沌的起点。 本篇的高潮在于“熵之歌”的发现。莉拉发现,每一次铸时者的干预,都会在宇宙中积累“时间熵”,这使得维护现实的成本越来越高。伊恩进入静止点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寻找一种能够停止时间积累的“平衡算法”,但这个算法的代价,可能是牺牲掉某个特定“时代”的所有生命,以换取永恒的稳定。莉拉必须决定:是遵循机构的铁律,阻止伊恩的“拯救”,还是冒着彻底毁灭的风险,相信他能在静止点找到第三条出路。 第三部:永恒的观测者 最终的冲突不再是物理层面的对抗,而是哲学层面的交锋。莉拉到达了伊恩所在的静止点——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完美的瞬间。在这里,所有的“可能”都以固态的形式存在。 伊恩向莉拉揭示了铸时者历史的真相:他们并非为了控制,而是为了保护人类免受“外部观测者”的注意——那些比任何人类都更古老,以“时间流”本身为食的实体。铸时者的所有修改,都是为了将人类文明隐藏在时间的褶皱之中。 现在,伊恩的实验意外地将“外部观测者”的注意力引向了地球。莉拉和凯尔必须联手,利用他们从不同时间线中收集到的知识(包括凯尔对折叠技术的非正统应用,以及莉拉对时间熵的精确计算),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维度叠加”。 这次叠加并非为了修改历史,而是为了“加固”现实的边界,使其看起来像一个无法穿透的、单调的单向时间流。这要求莉拉放弃她作为调查员以来所珍视的一切——那些她曾“修复”过的、充满遗憾但真实的瞬间。 结局的深度: 故事的尾声,莉拉回到了她最初的现实,但她已不再是原来的她。时间线稳定了,但代价是她失去了关于凯尔和伊恩存在过的所有清晰记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模糊的、却无比坚实的“存在感”。她成了一个活着的悖论:一个记得自己忘记了什么的人。她继续在时序稳定局工作,但她的每一次决策都带有对“失落维度”的深刻理解,理解到真正的自由,也许恰恰在于接受那些无法被修改的、不可避免的流逝。 --- 主题提炼: 本书深度剖析了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永恒辩证。它探讨了:当知识可以彻底颠覆现实的根基时,人类的道德指南针将如何定位?它以严谨的科学假想为骨架,包裹着对存在意义的深层叩问,是献给所有对宇宙秩序和时间本质抱有终极好奇心的读者的史诗级科幻杰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大气且深邃”,完全超出了我对一般“言情小说”的刻板印象。它巧妙地将宏大的时代背景和个体命运的微观叙事结合起来,使得主角的爱情故事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有了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对时间流逝的处理方式,不是简单地标注“几年后”,而是通过季节的更迭、城市的变化来暗示人物心态的成熟与转变,这种叙事手法非常高级。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书中一些关于成长、关于自我认同的哲学性探讨。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鼓励读者去审视自己曾经的青春。我感觉自己仿佛不仅仅是读了一个故事,更像是完成了一次深度的自我对话。对于那些渴望在小说中寻找精神共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值得反复品读的珍藏版。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心头好!我最近沉迷于那种细腻到让人心疼的笔触,而这本小说恰好满足了我对“极致情感体验”的全部幻想。故事的节奏把控得太绝了,从开篇的懵懂青涩,到中间步步深入的纠葛,再到最后那种豁然开朗却又带着一丝惆怅的收尾,每一步都像精心编排的舞蹈,让你完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青春期特有的敏感、迷茫,还有对未来既期待又害怕的复杂心绪,简直还原度超高。尤其是主角面对重大抉择时的内心独白,我都能感受到那种撕扯感,仿佛那个角色就是我自己在经历。更难得的是,即便情节跌宕起伏,文字始终保持着一种清澈的质感,读起来不累,反而像是在品尝一杯回味悠长的清茶。看到后半段,我甚至不得不放下书,出去走走,消化一下那种强烈的情感冲击,生怕一不小心,眼泪就要掉下来。这种能让人产生深度共鸣的作品,现在真的太少见了。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那一定是“酣畅淋漓”。它成功地避开了当下很多青春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矫揉造作和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近乎透明的真诚直抵人心。我最佩服的一点是,它对“暧昧期”的描绘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那种“你知我心,我懂你意”却又隔着一层窗户纸不敢捅破的微妙时刻,被作者用极其精炼的对话和眼神交流表现出来了。我几乎能听到角色们在空气中拉扯的细微声响。而且,这本书的群像塑造也非常出色,配角们不是功能性的工具人,他们有着自己完整而鲜活的生命线,他们的选择和困境,反过来映衬了主角们爱情的珍贵与不易。我甚至偷偷去查了一下作者的其他作品,希望能找到这种风格的延续,可见其魅力之大。这本书让我找回了那种纯粹地为他人的喜怒哀乐而牵肠挂肚的感觉,久违了!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被封面吸引的,但翻开后发现,这书的内涵远超预期。它不仅仅是讲了一个爱情故事,更像是一部关于成长的“无声宣言”。作者对场景的描写达到了“身临其境”的级别,无论是夏日午后图书馆里洒下的斑驳光影,还是深夜里独自面对星空时的那种孤独感,都描绘得极其生动。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遗憾”和“错过”这些主题时的克制与精准。它没有那种狗血的强行反转,而是让一切都顺理成章地发生,如同命运的必然,反而更添了一层宿命的美感。我是一个对细节控到近乎偏执的读者,而这本书里的一些小物件、一句话,甚至是主角无意识的一个小动作,都埋下了日后情感发展的伏笔,这种草蛇灰线的叙事功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读完之后,我竟然有一种“完成了一段旅程”的感觉,心头那块长期积压的郁结,似乎也随着故事的落幕而松动了许多。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对故事逻辑要求极高的人,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堪称完美。它的情感发展线索是如此的严丝合缝,你挑不出任何一个不合情理的转折点,所有的“爱上”和“分离”都是水到渠成的,是人物性格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作者对于社会背景的理解也非常到位,无论是校园的规则还是都市的生存压力,都处理得毫不含糊,让爱情故事有了坚实的落地基础。更令人称赞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有时是诗意盎然的长句,有时又是短促有力的对白,这种节奏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音乐性。我甚至尝试着大声朗读了几段对白,那种韵律感简直棒极了。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结构精巧、情感饱满、并且具有相当文学深度的作品,强烈推荐给所有追求高质量阅读体验的读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