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版】东京一年 蒋方舟 中信出版社

【签名版】东京一年 蒋方舟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方舟 著
图书标签:
  • 蒋方舟
  • 东京
  • 一年
  • 中信出版社
  • 签名版
  • 散文
  • 游记
  • 文学
  • 随笔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7613D
商品编码:13936214152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8-01
页数:22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注:别册《雨男》是蒋方舟写的短篇小说--丧丧的日式爱情,设计师别出新裁,特意请印厂的师傅车了红线,留了连点,读者自己可以裁开纸页,更有参与感,收到书的读者请不要误会呦。



  · 随文彩插:日本知名纪录片导演伊藤王树拍摄的三十余幅摄影作品,去陌生化的东京。
  · 内附精致别册:作者全新短篇小说《雨男》,丧丧的日式爱情。
  · 蒋方舟首次献声,全程录制有声书,喃喃自语,迷之东京。
  · “*美图书”设计师孙晓曦别出心裁,背胶腰封是一张行李票,巧思玄机等你发现。
  · 灵魂画手蒋方舟手绘地图,设计“东京一年”帆布包、同款笔记本,日用即道。
  · 九月全国高校、书店,东京漂流记巡回演出即将启动,二十场以上的活动与你分享。
  · 陈丹青、窦文涛、阎连科、刘瑜击掌推荐。
  · “东京一舟——偶遇蒋方舟”八月开团,与蒋方舟相约神保町、吉祥寺……

  “二O一六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受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之邀,蒋方舟在东京独居了一年。她越来越喜欢写漫长的日记,觉得孤独地生活一辈子也不是坏事。
  日记共有四十六则,收录了她*新的短篇小说、演讲和时评,驳杂不失纯粹。从社会、艺术到当今中日两国世间百态,都有其独特又不失严肃的描摹与思考。
  同时,这也是一本病历,记录了一个人要活成本来面目所需付出的努力。“就像在东京度过的一年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新人,我们只是更像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本书邀请日本纪录片导演伊藤王树一路旅拍,镜头下是东京的日常以及“在别处”。


2015.12.16
2015.12.17
2015.12.18
2015.12.19
2015.12.20
2015.12.22
2015.12.30
2015.12.31
2016.1.2
2016.1.3
2016.1.6
2016.1.13
2016.1.16
……

  蒋方舟,1989年出生于湖北襄阳。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20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次年在《人民文学》发表了《审判童年》,“将戏谑的口吻与犀利的质问、游戏的精神与坦诚的剖析熔于一炉”,获得第yi届朱自清散文奖。2012年大学毕业后任《新周刊》副主编。代表作:杂文集《正在发育》《邪童正史》《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小说集《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等。蒋方舟的写作展示了对自身和“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的关切。
  伊藤王树,1978年出生于日本,纪录片导演,作品曾获艾美奖提名。执导的《15岁离开家乡的歌》(冲绳少女离开故乡的故事)等纪录片陆续在日本上映。

  方舟是一个特例的人,只有榜样性,没有普及性。才情、思维、读书与写作,尤其在同代人中的独立性与包容性,时尚性与利他性,都不能和她的同代作家相论与比较。你无法理解她对底层、民间、民族、国家那种与年龄不甚相符的关注与忧虑,你也无法理解她对时尚、潮流的领新与领悟,乃至于对两性、家庭、婚姻和仇怨,她都有自己独有的见解和坦荡。如果说有人生来是为了让人嫉妒的,那也就是她了吧。对许多人来说,和她相处是一场灾难,因为她让你知道你的短处与缺陷;让你知道,时间与时代,早就与你无关不在了。
  ——作家阎连科
  《东京一年》讲述了一个不再年轻的少女天才和没有作品的青年作家如何面对、打磨平生第yi个也是zui出名的作品:她自己。《东京一年》中出场的蒋方舟,和作为叙事者的蒋方舟分属两者。她既是看东京、看在东京的自己,更是在东京看中国的人和事。回到北京的,是刚开始真正人生的青年作家蒋方舟——“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自由撰稿人李
  今天中午跟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见了面,送给他们我妈自己画的年画。图案是六子争头,三颗儿童的头,嫁接在六个胖大肥白成人化的身体上。他们大概觉得非常怪异,草率地赞叹了两声就匆匆卷起。
  下午,我访问大学的教授介绍了东京大学的一个留学生给我认识,是一个上海女生,在日本已经待了四年,打扮做派已经很像日本女孩,很白,吃惊的时候嘴巴张得很圆。
  晚上我请她去了一家评价很高的烤肉店,一份自助套餐13500日元,相当于700多人民币。90分钟内无限量地点海鲜和很好的牛肉。
  “真是太贵的料理了。”她不停地感慨。
  吃饭的时候聊天才知道她和我同龄,是嫁到日本的,她与丈夫是高中同学,一毕业就结了婚。她的婆婆嫁给了日本人,她的丈夫就也来日本生活。后来,她忍受不了丈夫每天打游戏打到早上四五点钟,自己在日本也没有朋友。婆婆让她做很多家务,以一个日本主妇的标准来要求她,她却想要上进,读了东大的研究生,拍纪录片,喜欢结交知识分子和独立纪录片导演。
  “今天下午刚刚谈完离婚。”她说。还好,并没有立刻流出眼泪。
  我恬不知耻地给出很多幼稚的建议,狂想如何嫁给有钱人,如同zui幼稚的初中女生,庸俗得连自己都觉得面目可憎。
  对于他人生命里悲惨的变故,我又爱听又怕听:爱听当然是出于劣根性,人们喜欢听那种把种种复杂的悲剧总结成三言两语的故事,听者像占了便宜;怕听是因为我总以为自己有劝解的义务——至少在口头上“解决”这件事,就像小学写作文时结尾一定要写“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把一切都装进一个光明的尾巴里。可我劝解的能力非常差,如果在旧时的农村,大概是妇女圈里zui受排挤的。
  她吃了很多很多肉,我都已经吃不下了,她还在一直点。
  “真是很贵的料理啊。”结完账,她又说了一遍,非常不安,好像吃很贵的牛肉是比离婚更严重的事故。
  回住处的时候,我已经学会了怎么坐地铁。
  因为喝了点酒,更加开心。因为掌握了新的技能而变得很自信,像第yi次放学不用家长接就能回家。人踩着落叶回宿舍,觉得能够这样度过一辈子。
  并不清贫的独身女学生,真是一种zui理想的生活了。
  ……

《东京一年》:在陌生之境,寻觅自我之声 【签名版】东京一年 蒋方舟 中信出版社 这是一部关于“离开”与“抵达”的旅程,关于在熟悉的生活轨道之外,一次大胆的自我放逐。当熟悉的环境、人际关系,甚至是语言都变得陌生,我们又将如何重新认识自己?《东京一年》正是蒋方舟以她独特的观察力与细腻的笔触,记录下她在日本东京度过的为期一年的生活, unfolding a profound exploration of solitude, cultural immersion, and the often-unseen currents that shape our identities. 一段意料之外的旅程,一次主动的“漂浮” 初读《东京一年》,便会被其背后那股不寻常的动因所吸引。在很多人眼中,蒋方舟已经拥有了令人艳羡的人生轨迹:青年作家,备受瞩目,拥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稳定的生活。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一切顺利”的节点,她选择了一次近乎“断舍离”的告别,将自己投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种主动的“漂浮”,一次有意为之的“无目的”。东京,这座以秩序、细节和独特美学著称的城市,成为了她审视自我的画布。 在东京的一年,不是为了完成某个特定的学术项目,也不是为了追逐某个职业目标,更不是为了逃离什么。相反,它更像是一场蓄意已久的“留白”。这种留白,是一种刻意为之的“空”,是为了让那些被日常琐碎所填满的角落,有机会被新的感知与思考所充盈。蒋方舟在这个陌生的国度,卸下了过往的光环与身份标签,回归到一个最基本的存在状态: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一个全新的语境下,学习如何观察、理解、以及存在。 东京:一座精心设计的“舞台”,也是一个巨大的“过滤器” 东京,对于许多人而言,是一个充满符号的城市:动漫、寿司、歌舞伎、高科技,以及某种难以言喻的精致与疏离。而对于蒋方舟而言,它更是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观察人性的绝佳“舞台”。这座城市本身,仿佛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剧场,它的每一个角落,从拥挤的涩谷街头到宁静的庭园,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到古老的寺庙,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与哲学。 她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细致入微地捕捉着这座城市的脉搏。那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在她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电车里乘客的沉默与秩序,便利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背后隐藏的消费文化,居酒屋里人们短暂的休憩与释放,家庭主妇们对餐桌美学的坚持,老一辈人身上承载的历史记忆,年轻一代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自我的挣扎。这些观察,并非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文化肌理之中,探寻隐藏在表象之下的价值观与生活逻辑。 东京,也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过滤器”。它过滤掉了她过往生活中那些熟悉的、习惯性的反应模式,迫使她去重新学习与适应。语言的障碍,文化的隔阂,社交的规则,都成为了一种挑战,也成为了一种促进成长的催化剂。在一次次磕磕绊绊的沟通中,在一次次对他人行为的困惑与理解中,她逐渐学会了用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差异,去理解那些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独处的时间:滋养内心,重塑自我 《东京一年》中最动人的篇章,往往是关于“独处”。在陌生的城市,她拥有了大段大段属于自己的时间。这种独处,并非是一种被动的孤独,而是一种主动的“寻静”。她利用这些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感受,去观察。当外界的声音逐渐淡去,内心的声音才得以清晰地浮现。 她审视着自己过往的经历,那些曾经让她感到骄傲或困惑的事情,在新的视角下,呈现出不同的解读。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究竟来自于何处?是来自他人的认可,还是内心的肯定?是来自成就的堆叠,还是精神的丰盈?在东京的独处时光,她就像一个考古学家,一点点挖掘着自己内心的深层土壤,清理掉那些不必要的杂草,让真正属于自己的种子得以萌发。 她不再执着于外界的评价,而是开始倾听内心的声音。那些曾经被压抑的疑问,那些被忽视的感受,在这个全然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成长。她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安然地与孤独相处,甚至在孤独中找到一种平静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自于对外界的依赖,而是来自于对自身的深刻认知与接纳。 文化碰撞与精神共鸣:在异乡找到的熟悉感 尽管身处异国,蒋方舟却并未完全抽离。她积极地融入,用好奇心去理解,用真诚去交流。她与当地人交流,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这些互动中,她发现,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如爱、失落、希望、困惑,却是共通的。 她会在街头小巷的某个细节中,感受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温暖;会在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中,与某个人产生奇妙的精神共鸣。这些时刻,让她意识到,即使身处天涯海角,我们依然可能在人性最柔软、最深处的地方找到连接。这种连接,跨越了语言与文化的隔阂,让孤独的旅程变得不再那么漫长和孤寂。 她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文化。身处异乡,反而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文化中的独特之处,以及那些可能被忽略的价值。这种“跳出来”的视角,让她对自己的来处有了更深的理解与珍视。 《东京一年》:不止是记录,更是对“存在”的再定义 《东京一年》并非一本简单的游记,也不是一次对异国文化的猎奇式描绘。它更像是一场深入内心的探索,一次关于“存在”的再定义。蒋方舟用她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关于“离场”与“回归”的故事。她离开了一个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抵达”。 抵达的,不是地理上的某个坐标,而是内心的某个更深邃、更澄澈的境界。她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从独处中汲取力量,如何在文化碰撞中保持自我,又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位置。 【签名版】的意义,更在于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蒋方舟的签名,是对读者的一种郑重托付,也是对书中传递的那份真诚与思考的加持。它提醒着我们,在这本书中,你所读到的,是一位真切的个体,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中,所流淌出的思想与感悟。 这本书,或许会触动那些正处于人生转折点,或渴望突破现状,或正在经历迷茫的朋友。它告诉我们,有时候,最深刻的理解,来自于最艰难的尝试;最宝贵的发现,来自于最彻底的放空。在陌生的土壤里,我们才能种下最坚韧的自我,最终,在万物生长中,找到那属于自己的、最独特的声音。它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这场关于寻找与发现的旅程,并在东京这座独特的城市里,共同体验一次心灵的蜕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种特别的气质,“签名版”三个字本身就赋予了它一种稀缺感和收藏价值,好像我拿到的是一个带着作者灵魂印记的独特物件,而非仅仅是一本印刷品。想象一下,当指尖滑过封面,触摸到那个仿佛还残留着体温的签名,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拥有这本书的喜悦,更多的是一种与作者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这让我想起过去也曾收集过一些限量版的书籍,每一次翻阅,都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心跳和呼吸。而“东京一年”这个名字,则瞬间勾勒出了一幅画面:一个东方大都市,一年四季的变换,人来人往,故事在其中悄然发生。我很好奇,蒋方舟会如何捕捉这座城市的精髓?是描绘它的繁华喧嚣,还是它隐藏在霓虹灯下的孤寂?是记录下那些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还是深入挖掘那些在这座城市里扎根的人们的生活轨迹?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旅行记录,更像是一场深入灵魂的探险,而我,将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去体验那段名为“东京一年”的独特旅程。中信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其品质充满信心,相信这本书在内容和装帧上都会有不俗的表现。

评分

听到“【签名版】东京一年”这个书名,我立刻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期待。“签名版”三个字,瞬间拉近了我和作者的距离,仿佛拿到的是一份独一无二的馈赠,带着作者的温度和思考,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叠加。而“东京一年”,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一年,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跨度,足够让一个人深入地体验和感受一座城市,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真正地去融入,去观察,去思考。我很好奇,蒋方舟会将如何在这段时间里,用她的眼睛去看东京,用她的心去感受东京。她会关注这座城市的哪些方面?是它先进的科技,还是它古老的传统?是它日新月异的潮流,还是它默默坚守的匠心?是那些在东京打拼的普通人,还是那些隐藏在街角的故事?我期待着,在她的笔下,能看到一个立体而鲜活的东京,一个不同于我固有印象的东京。中信出版社作为国内知名的出版社,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质量和出版水准有了很高的期待,相信它会是一次令人难忘的阅读体验。

评分

“签名版”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仪式感,仿佛是在宣告这本书的独特性和稀有性。它不是随处可见的普通读物,而是一件带有作者印记的艺术品。当我想到蒋方舟的签名,我立刻联想到她一贯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思考。她笔下的文字,总能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社会的种种现象,直击人性的复杂。而“东京一年”这个主题,则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东京,这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城市,本身就蕴含着无数值得探索的故事。我很好奇,蒋方舟将如何在这座光怪陆离的都市中,找到属于她自己的独特视角。是会去探访那些鲜为人知的角落,去倾听那些被忽略的声音?还是会用她标志性的犀利笔触,去解构这座城市表象之下的真实肌理?我期待着,在她的文字里,看到一个不同于游客视角的东京,一个更深沉、更具个性的东京。中信出版社的名字,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有了额外的信心,相信它会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反复阅读的佳作。

评分

当我看到【签名版】东京一年这个书名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系列画面:清晨的涩谷街头,人群涌动,每个人都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午后,在某个安静的咖啡馆里,阳光透过玻璃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傍晚,灯火阑珊的歌舞伎町,纸醉金迷,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夜,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居民区,远处传来寺庙的钟声,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神秘。蒋方舟,一个我一直很欣赏的作家,她的文字总能精准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并将其升华为富有哲理的思考。这次她将目光投向了东京,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我想象她一定会在书中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视角。也许她会关注那些在这座城市里努力打拼的年轻人,他们的迷茫与坚持;也许她会描绘那些在古老街巷中坚守传统的老一辈,他们的智慧与传承;又或者,她会用一种更细腻、更个人化的方式,记录下她在这座城市里一年中的点点滴滴,那些触动她心灵的瞬间,那些让她思考的片段。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自我与世界的重新审视。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签名版】东京一年,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好奇心。首先,“签名版”这个词,就带着一种无可替代的独特性,仿佛作者将自己的灵魂的一部分留在了这本书里,让我感觉拥有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连接,一份珍贵。而“东京一年”,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一年,足够让一个人对一座城市产生深厚的感情,足够让一座城市在一个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我想象着,蒋方舟会在这短短的一年中,如何去体验和感受东京?是会沉浸在那繁华的都市节奏中,还是会寻觅那些宁静的角落?她会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四季轮回,还是那些在这座城市里发生的人情冷暖?她笔下的东京,会是光鲜亮丽的,还是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孤独与挣扎?我渴望在那字里行间,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脉搏,触摸到隐藏在其中的灵魂。中信出版社的出品,也让我对这本书的质量有了天然的信任,期待着一场关于东京的深度对话。

评分

内容很少,价格很高,略失望

评分

因为是签名版,所以腰封被弄脏了,总是很遗憾

评分

内容不错,装帧很好,就是有点贵。

评分

包装完好

评分

把签章版看成了签字版,找半天也没看到签名。

评分

东西不错,送货速度快,下次再来!

评分

不错的好书,推荐大家一起购买!

评分

我很想把书看完再评论,但是想了想,还是算了吧。

评分

书早就想买了,正好碰上签名版打折就入手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