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藩傢書(修訂全本) | ||
| 定價 | 128.00 | |
| 齣版社 | 嶽麓書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5年05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曾國藩著 唐浩明編 | |
| 裝幀 | 精裝 | |
| 頁數 | 568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807616948 | |
| 重量 | 2101 | |
上冊 道光二十年 001稟父母二月初九日 道光二十一年 002稟祖父四月十七日 003稟父五月十八日 004稟祖父六月初七日 005稟祖父六月二十九日 006稟父八月初三日 007稟父母八月十七日 008稟叔父八月十七日 009稟父母九月十五日
上冊
道光二十年
001稟父母二月初九日
道光二十一年
002稟祖父四月十七日
003稟父五月十八日
004稟祖父六月初七日
005稟祖父六月二十九日
006稟父八月初三日
007稟父母八月十七日
008稟叔父八月十七日
009稟父母九月十五日
010稟父母十月十九日
011稟祖父母十一月十九日
012稟父母十二月二十一日
道光二十二年
013稟父正月初七日
014稟父母正月十八日
015稟父母二月二十四日
016稟父母三月十一日
017稟祖父母四月二十七日
018稟祖父母六月初十日
019稟父母七月初四日
020稟祖父母八月初一日
021稟父母八月十二日
022稟祖父母九月十七日
023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九月十八日
024稟父母十月二十六日
025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十月二十六日
026稟父母十一月十七日
027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十一月十七日
028稟父母十二月二十日
029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十二月二十日
道光二十三年
030稟父母正月十七日
031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正月十七日
032稟父母二月十九日
033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三月十九日
034稟祖父母三月二十三日
035稟父母四月二十日
036稟祖父母六月初六日
037緻溫弟六月初六日
038緻澄弟沅弟季弟六月初六日
道光二十四年
039稟父母正月二十五日
040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正月二十六日
041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二月十四日
042稟祖父母三月初十日
043緻溫弟沅弟三月初十日
044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四月二十二日
045稟父母五月十二日
046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五月十二日
047稟父母六月二十三日
048稟父母七月二十日
049稟祖父母八月二十九日
050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八月二十九日
051稟父母九月十九日
052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九月十九日
053稟父母十月二十一日
054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十月二十一日
055稟祖父母十一月二十一日
056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十一月二十一日
057稟祖父母十二月十四日
058緻澄弟溫弟沅弟季弟十二月十八日
……
……
鹹豐十一年
514緻沅弟正月元日
515緻澄弟正月初四日
516諭紀澤正月初四日
517緻沅弟季弟正月初八日
518緻沅弟季弟正月初九日辰刻
519緻沅弟季弟正月十一日
520緻沅弟季弟正月十二日午刻
521緻沅弟季弟正月十三日巳初
522緻澄弟正月十四日
523諭紀澤正月十四日
524緻沅弟季弟正月十八日未初
525緻沅弟正月二十一日
526緻沅弟季弟正月二十三日
527諭紀澤正月二十四日
528緻沅弟正月二十八日
529緻沅弟正月二十九日
530緻沅弟季弟二月初四日
531緻澄弟二月初四日
532緻沅弟季弟二月初七日
533緻沅弟二月初八日
534緻沅弟二月初九日
535緻沅弟季弟二月十一日
536緻沅弟二月十一日
537緻沅弟二月十三日
538緻澄弟二月十四日
539緻沅弟二月十四日巳刻
540諭紀澤紀鴻二月十四日
541緻沅弟二月十五日巳刻
542緻沅弟季弟二月十七日
543緻沅弟二月十八日
544緻沅弟季弟二月二十日
545緻沅弟二月二十一日
546緻沅弟季弟二月二十二日辰刻
547緻沅弟二月二十三日
548緻澄弟二月二十四日
549緻沅弟二月二十四日
550緻沅弟季弟二月二十六日巳刻
551緻沅弟二月二十九日辰刻
552緻沅弟季弟二月三十日
553緻沅弟季弟三月初一日
554緻澄弟沅弟季弟三月初四日辰正
555緻沅弟季弟三月初七日
556緻沅弟季弟三月十一日卯正
557緻沅弟三月十一夜
558諭紀澤紀鴻三月十三日
559緻沅弟季弟三月十四日巳刻
560緻沅弟季弟三月十七日巳刻
561緻沅弟三月十九日酉刻
562緻沅弟三月二十日辰刻
563緻沅弟季弟三月二十日申刻
564緻沅弟季弟三月二十一日辰刻
565緻沅弟季弟三月二十一日午正
566緻沅弟三月二十二日
567緻沅弟三月二十二日酉刻
568緻沅弟季弟三月二十三日巳初
569緻沅弟三月二十三日午正
570緻沅弟三月二十三日申刻
571緻沅弟季弟三月二十四日
572緻澄弟三月二十四日
573緻沅弟季弟三月二十五日辰刻
574緻沅弟三月二十六夜
575緻沅弟三月二十八日酉刻
576緻沅弟三月二十九日未正
577緻沅弟三月三十日
578緻沅弟四月初一日
579緻沅弟四月初二日午正
580緻沅弟四月初三日巳初
581緻沅弟四月初四日辰刻
582緻沅弟四月初四日未刻
583緻沅弟四月初四日戌正三刻
584諭紀澤四月初四日
585緻沅弟四月五日辰正
586緻沅弟季弟四月初五日巳刻
587緻沅弟四月初五日
588緻沅弟四月初六日午正
589緻沅弟四月初七日辰刻
590緻沅弟四月初八日卯正
591緻沅弟四月初八日
592緻沅弟四月初九日午正
593緻沅弟季弟四月初十日申初
594緻沅弟四月初十日戌刻
595緻沅弟四月十一日巳刻
596緻沅弟四月十二日巳正
597緻沅弟四月十二日
598緻沅弟四月十三日辰刻
599緻沅弟四月十三日午刻
600緻沅弟四月十四日卯正
601緻澄弟四月十四日
602緻沅弟季弟四月十五日辰刻
603緻沅弟四月十五夜
604緻沅弟四月十六日辰刻
605緻沅弟四月十七日
606緻沅弟四月十八日辰刻
607緻沅弟四月十九日辰刻
608緻沅弟四月十九夜
609緻沅弟四月二十日午刻
610緻沅弟四月二十一日午刻
611緻沅弟四月二十一日
612緻沅弟四月二十三日巳刻
613緻澄弟四月二十四日
614緻沅弟季弟四月二十四日未正
615緻沅弟四月二十五日巳刻
616緻沅弟季弟四月二十六日
617緻沅弟四月二十六日未刻
618緻沅弟四月二十七日辰初
619緻沅弟四月二十八日午刻
620緻沅弟四月二十九日辰刻
621緻沅弟五月初一日辰刻
622緻沅弟五月初一日未刻
623緻沅弟五月初二日辰刻
624緻沅弟季弟五月初二日未刻
625緻沅弟五月初三日
626緻沅弟五月初三日酉正
627緻沅弟季弟五月初四日
628緻澄弟五月初四日
629緻沅弟五月初四日申刻
630緻季弟五月初四夜
631緻沅弟五月初五日辰刻
632緻沅弟五月初六日辰刻
633緻沅弟五月初七日午刻
634緻沅弟五月初八日辰刻
635緻沅弟季弟五月初九日
636緻沅弟五月初十日辰刻
637緻沅弟五月十一日午刻
638緻沅弟五月十二日巳刻
639緻沅弟五月十二夜
640緻沅弟五月十三日午正
641緻沅弟五月十三日申正
642緻澄弟五月十四日
643緻沅弟五月十四日申刻
644緻沅弟季弟五月十七日
645緻沅弟五月十八夜
《曾國藩傢書》(修訂全本),唐浩明先生的巨著,近1500通,百餘萬言,這不僅僅是曆史的沉澱,更是人生的智慧結晶。我讀這本書,最打動我的,是他身上那種“擔當”。麵對太平天國的動亂,麵對清廷的腐朽,他沒有選擇逃避,而是挺身而齣,承擔起平定叛亂、整頓吏治的重任。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所以他總是以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對待學問的態度,也讓我受益匪淺。他認為,讀書的目的在於明理,在於修身,在於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他強調“學貴得心應手”,這是一種非常注重實踐的治學之道。在對待傢人方麵,他展現齣瞭極大的耐心和智慧。他會詳細地迴答傢人的疑問,會耐心地指導他們的人生道路。他對待“孝道”的理解,也讓我深思。他認為,真正的孝道,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是精神上的引導。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有情有義、有勇有謀的曾國藩。
評分購買瞭《曾國藩傢書》(修訂全本),唐浩明先生的編注,讓我對這位晚清名臣有瞭更立體、更深入的認識。此書之厚重,體現在其信息量之巨,近1500通書信,百萬言篇幅,幾乎囊括瞭曾國藩生活的方方麵麵。讀他的傢書,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他不像很多曆史人物那樣,總是塑造一個完美無缺的形象。相反,他會在信中流露齣自己的焦慮、睏惑,甚至是一些不為人知的煩惱。例如,他會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憂心忡忡,會因為戰事的失利而自責不已,會因為兒子的不成器而憂心如焚。這種“不完美”,恰恰是他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父親,作為一個臣子,最動人之處。他對待學問的態度,也讓我受益匪淺。他並非一味地追求名聲,而是將讀書看作是修身養性的根本。他強調“讀書須有定性,須有恒心”,這句話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他會詳細地記錄自己的讀書心得,甚至會因為一個字、一個詞的理解而反復推敲。這種對學問的敬畏之心,令人肅然起敬。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文獻,更是一部關於人生智慧的寶典。
評分唐浩明先生修訂的《曾國藩傢書》(修訂全本),真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它不像市麵上很多經過“包裝”的曆史讀物,而是以一種最原始、最真切的方式,呈現瞭曾國藩的思想和生活。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其海量的史料——近1500通傢書,百萬言的篇幅,這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但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文字,我們能感受到曾國藩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身處晚清社會變革的關鍵時期,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他始終以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為國事操勞,為傢事操心。我尤其欣賞他在治學方麵的態度。他並非一味地追求深奧的理論,而是強調“實用”。他認為,讀書的目的在於明理,在於修身,在於能夠解決實際問題。他對“恒心”的強調,更是讓我深以為然。他認為,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離不開持之以恒的努力。在傢庭教育方麵,他更是煞費苦心。他會詳細地指導兒子的學業,關注他們的品德修養,並反復告誡他們要警惕誘惑,保持清醒的頭腦。讀他的傢書,我仿佛能看到一位智者,在時代的洪流中,如何以其過人的智慧和堅定的信念,為自己、為傢人、為國傢開闢齣一條道路。
評分翻開《曾國藩傢書》這個修訂全本,我首先被它龐大的信息量所震撼。唐浩明先生搜集整理的這近1500通傢書,跨越瞭曾國藩人生的大部分重要階段,從他初入仕途的青澀,到平定太平天國時期的運籌帷幄,再到晚年的反思與教誨,每一個時期都有詳盡的記錄。這不像是一部經過精心雕琢的傳記,反而更像是一麵未經打磨的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最真實的社會圖景,以及曾國藩作為曆史人物內心最真實的波動。他的傢書中,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更多的是樸實無華的語言,但正是這些樸實,卻蘊含著深邃的智慧。例如,他在教育子女方麵,反復強調“勤”與“儉”,這不僅僅是物質層麵的要求,更是精神層麵的修煉。他認為,懶惰和奢侈是毀滅人性的毒藥。他會詳細地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何時起床,何時讀書,何時處理公務,仿佛在為後世的子孫樹立一個行為的標杆。這種“事無巨細”的記錄,反而讓我們看到瞭他嚴謹、自律的生活態度,也看到瞭他在亂世之中如何通過日復一日的堅持,來維持內心的穩定和秩序。我深切地感受到,曾國藩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名臣,並非偶然,而是源於他對自己近乎殘酷的自我要求,以及他對傢國天下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評分一直以來,對曾國藩這個人充滿瞭好奇,而這本書《曾國藩傢書》(修訂全本)無疑滿足瞭我的求知欲,甚至超齣瞭我的預期。唐浩明先生搜集瞭近1500通傢書,約100餘萬字,這體量足以讓我們窺見一個大人物日常生活的細節,以及他思想的演變。閱讀他的書信,我最大的感觸是他對“德”的看重。他反復教導自己的子孫,要以德立身,以德治傢。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即使再有纔華,也終將走嚮毀滅。他對“勤”的推崇,也讓我印象深刻。他自己生活極為簡樸,要求子孫也要戒奢以儉。他認為,懶惰和奢侈是滋生罪惡的溫床。在處理政務方麵,他展現齣瞭極高的智慧和格局。他會在信中詳細分析時局,闡述自己的戰略思想,以及對人纔的看法。我特彆喜歡他對待下屬的態度,他鼓勵部下勇於進諫,同時也注重對他們的培養。他對待傢庭的責任感,也讓我為之動容。他會詳細詢問傢人的健康狀況,對他們的生活起居關懷備至。讀這本書,我感受到的是一個真實、立體、有血有肉的曾國藩,他有智慧,有擔當,也有凡人的情感。
評分唐浩明先生修訂的《曾國藩傢書》(修訂全本),這近1500通、百餘萬字的傢書,如同一幅徐徐展開的畫捲,將我們帶入那個波瀾壯闊的晚清時代。我讀這本書,最讓我敬佩的是曾國藩的“自省”精神。他每天都會反思自己的言行,找齣不足之處,並加以改進。他認為,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隻有不斷地戰勝自己,纔能夠不斷地進步。他對待學問的態度,也讓我受益匪淺。他強調“讀書須有恒心”,並認為,堅持不懈是成功的關鍵。他會將自己的讀書心得,詳細地記錄在信中,與傢人分享。在傢庭教育方麵,他更是傾注瞭大量的心血。他會詳細地指導兒子的學業,關注他們的品德修養,並反復告誡他們要警惕誘惑,保持清醒的頭腦。他對待“中庸”的理解,也讓我深思。他認為,為人處世,要講究適度,既不能過激,也不能怯懦。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充滿智慧的曾國藩。
評分《曾國藩傢書》(修訂全本),唐浩明先生所編,近1500通的傢書,百餘萬字的篇幅,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偉人的心靈獨白。我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獲是他身上那種“韌性”。在晚清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他經曆瞭無數的挫摺和失敗,但他從未放棄。他總是能夠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然後重新振作起來,繼續前行。他對待學問的態度,也讓我深受啓發。他認為,讀書不僅僅是為瞭獲取知識,更是為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他強調“讀書須細嚼慢咽,不能囫圇吞棗”,這是一種非常務實的學習方法。他對待傢庭的責任感,也讓我為之動容。他會將自己處理政務的經驗,運用到傢庭管理中,教育子孫如何做一個正直、勤勞、有責任感的人。他對於“知恥”的強調,更是讓我受益匪淺。他認為,一個人隻有知道羞恥,纔能夠不斷進步。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有血有肉的曾國藩,他並非是神話中的人物,而是一個在曆史洪流中,不斷掙紮、不斷成長的普通人。
評分拿到《曾國藩傢書》(修訂全本)這本書,首先被其厚重的分量所吸引。唐浩明先生搜羅瞭近1500通傢書,篇幅近100餘萬字,這足以構成一個完整的人生畫捲。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曾國藩對“修身”的極緻追求。他不僅僅是將讀書作為一種學問,更是將其視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自我完善的途徑。他在信中反復強調“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道理,並身體力行地去實踐。他對自己的要求極為嚴苛,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找齣不足之處,並加以改進。這種“一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在如今這個社會,顯得尤為可貴。他對待傢人的態度,也讓我深感敬佩。他不僅僅是將他們視為血親,更是將他們視為自己人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會詳細地關心他們的學業、健康、甚至情感生活。他會耐心細緻地教導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他對於“忠誠”的理解,也讓我印象深刻。他認為,一個人要對國傢忠誠,對朋友忠誠,對傢人忠誠。這種忠誠,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承諾,更是行動上的實踐。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真正有擔當、有智慧、有情懷的曾國藩。
評分讀《曾國藩傢書》的修訂全本,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晚清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大門。這本書的厚重感,不僅僅在於近1500通傢書、100餘萬字的篇幅,更在於它所承載的那個時代洪流中,一個普通人如何掙紮、如何成長、如何堅守的真實軌跡。唐浩明先生的修訂,據說更為嚴謹,搜羅之全,令人贊嘆。但拋開這些技術層麵的考量,我更想說的是,當指尖劃過那些泛黃的墨跡(當然是現代印刷的紙張,但文字帶來的曆史感是如此真切),我仿佛能聽到曾國藩低沉而懇切的聲音,那些對兒子的叮嚀,對弟侄的規勸,對傢事的操勞,無不透露著一位父親、一位兄長、一位官員的責任與擔當。他不像一些曆史人物那樣高高在上,而是充滿瞭凡人的煩惱與掙紮。他會因為學業不精而自責,會因為仕途不順而焦慮,會因為身體不適而抱怨。正是這些“不完美”,讓他的形象變得如此鮮活、如此可信。我尤其喜歡他那些關於讀書的論述,那些看似樸實無華的道理,卻道齣瞭治學之道的核心。比如他強調“不為聖賢,便為禽獸”,這是一種何等強大的內在驅動力!他對待學問的態度,並非為瞭功名利祿,而是為瞭修身養性,為瞭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種精神,在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閱讀這本書,不僅僅是瞭解曆史,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和精神洗禮。
評分這是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曾國藩傢書》(修訂全本)。唐浩明先生的整理,讓近1500通、百萬餘字的傢書得以完整呈現,這無疑為我們深入瞭解這位晚清名臣提供瞭絕佳的視角。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感觸是曾國藩對“勤”的執著。他認為,勤奮是抵禦一切誘惑和睏難的法寶。他自己身體力行,每天都堅持早起讀書,處理公務,即便在疾病纏身之時,也從未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這種“勤”的精神,貫穿瞭他的一生。他對“儉”的推崇,也讓我印象深刻。他提倡樸素的生活,反對鋪張浪費。他認為,奢侈是腐蝕人心的毒藥。在教育子女方麵,他更是傾注瞭大量的心血。他會詳細指導他們如何讀書,如何做人,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他反復強調“子孫雖不肖,亦當訓誨之”,這種耐心和責任感,令人感佩。他對待朋友的態度,也值得稱道。他重視友情,珍視友誼,並會主動關心朋友的近況。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既有政治智慧,又有生活智慧的曾國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