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开关电源设计领域覆盖面*全的**图书,凝聚了*界**专家几十年的宝贵经验,第1版自1988年出版以来,***衰,早已成为业界标准,影响了一代电气工程师。第3版继承了前两版的特色,略去了复杂的数学推导和理论,贴近实际,面向问题,提供可以立即用于实践的设计指导。作者还融入了电源设计领域的新技术和新进展,提供了许多新的拓扑结构、新的实例,清晰地介绍了元器件选择步骤,并给出了诺模图,读者完全可以据此设计出更小、更快、冷却效果更好的现代电源系统。新版增加了合著者Taylor Morey,包括了谐振与准谐振系统、高效率大容量移相调制变换器等新内容,一定会再次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DIYI部分 常用离线开关电源的
功能和基本要求
第1章 基本要求概述 1
1.1 导论 1
1.2 输入瞬变电压保护 1
1.3 电磁兼容性 2
1.4 差模噪声 2
1.5 共模噪声 2
1.6 静电屏蔽 2
1.7 输入熔断器的选择 2
1.8 交流电整流与电容输入滤波器 3
1.9 浪涌限制 3
1.10 启动方法 4
1.11 软启动 4
1.12 防止启动过电压 4
1.13 输出过电压保护 4
1.14 输出欠电压保护 5
1.15 过载保护(输入功率限制) 5
1.16 输出限流 5
1.17 高压双极型晶体管基极驱动要求 5
1.18 比例驱动电路 5
1.19 抗饱和技术 5
1.20 缓冲器网络 6
1.21 直通 6
1.22 输出滤波,共模噪声和输入输出隔离 6
1.23 供电故障信号 6
1.24 供电正常信号 7
1.25 双输入电压供电运行方式 7
1.26 供电维持时间 7
1.27 同步 8
1.28 外部禁止方式 8
1.29 强制均流 8
1.30 远程取样 8
1.31 P端连接 9
1.32 低压禁止 9
1.33 电压和电流的限制值调节 9
1.34 考虑安全标准要求 10
第2章 交流电力线的浪涌保护 11
2.1 导论 11
2.2 位置类别 11
2.3 浪涌发生的概率 12
2.4 浪涌电压波形 13
2.5 瞬变抑制器件 14
2.6 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 14
2.7 瞬变保护二极管 15
2.8 充气浪涌放电器 16
2.9 交流滤波器和瞬变抑制器的组合使用 17
2.10 A类别瞬变抑制滤波器 18
2.11 B类别瞬变抑制滤波器 18
2.12 完全瞬变保护的状况 19
2.13 接地电压的电震应力的原因 20
2.14 习题 20
第3章 开关电源的电磁干扰 21
3.1 导论 21
3.2 EMI/RFI传播模式 21
3.3 输电线传导型干扰 21
3.4 安全标准(接地电流) 23
3.5 输电线滤波器 23
3.6 在干扰源抑制EMI 24
3.7 实例 26
3.8 线路阻抗稳定网络 27
3.9 线路滤波器设计 27
3.10 共模线路滤波电感 28
3.11 共模线路滤波电感的设计实例 29
3.12 串模电感 29
3.13 习题 29
第4章 静电屏蔽 31
4.1 导论 31
4.2 应用于开关设备的静电屏蔽 31
4.3 变压器的静电屏蔽和安全屏蔽 32
4.4 输出元件上的静电屏蔽 32
4.5 减小有气隙变压器磁心的辐射型EMI 32
4.6 习题 35
第5章 熔断器选择 36
5.1 导论 36
5.2 熔断器参数 36
5.3 熔断器的类型 37
5.4 选择熔断器 38
5.5 晶闸管过电压急剧保护熔断器 38
5.6 变压器输入熔断器 38
5.7 习题 38
第6章 离线开关电源的整流与电容输入滤波 39
6.1 导论 39
6.2 典型的双电压电容输入滤波电路 39
6.3 等效串联电阻Rs 40
6.4 恒功率负载 41
6.5 恒电流负载 41
6.6 整流器与电容器的波形 41
6.7 输入电流、电容纹波与峰值电流 42
6.8 有效输入电流Ie 与功率因数 44
6.9 选择浪涌抑制电阻 44
6.10 电阻因数Rsf 44
6.11 设计实例 44
6.12 直流输出电压与整流电容输入滤波器的校准 45
6.13 整流电容输入滤波器直流输出电压的计算实例 48
6.14 选择储能或滤波电容的大小 48
6.15 电力线路熔断器额定值的选择 51
6.16 功率因数与效率的测量 51
6.17 习题 52
第7章 浪涌控制 53
7.1 导论 53
7.2 串联电阻 53
7.3 热敏浪涌抑制 53
7.4 有源抑制电路(双向三极晶闸管启动电路) 54
7.5 习题 55
第8章 启动方法 56
8.1 导论 56
8.2 无源耗能启动电路 56
8.3 晶体管有源启动电路 57
8.4 脉冲启动电路 58
第9章 软启动与低压禁止 59
9.1 导论 59
9.2 软启动电路 59
9.3 低压禁止 60
9.4 习题 62
第10章 接通电压过冲抑制 63
10.1 导论 63
10.2 开关电源接通电压过冲的典型原因 63
10.3 防止过压 64
10.4 习题 65
第11章 过压保护 66
11.1 导论 66
11.2 过压保护的种类 66
11.3 DIYI类:晶闸管过电压急剧保护 66
11.4 过电压急剧保护的性能 69
11.5 简单过电压急剧保护电路的局限性 69
11.6 第二类:过压钳位技术 70
11.7 采用晶闸管过电压急剧保护方式的过压钳位 71
11.8 用于晶闸管过电压急剧保护过压保护电路的熔断器选择 72
11.9 第三类:基于限压技术的过压保护 74
11.10 习题 75
第12章 欠压保护 76
12.1 导论 76
12.2 欠压抑制特性参数 76
12.3 基本工作原理 76
12.4 实际电路描述 79
12.5 实际电路工作原理 80
12.6 瞬态特性 80
12.7 习题 80
第13章 过载保护 81
13.1 导论 81
13.2 过载保护的类型 81
13.3 类型1:**功率限制 81
13.4 类型1形式A:原边**功率限制 81
13.5 类型1形式B:**功率延时关断保护 82
13.6 类型1形式C:逐个脉冲的**功率或过电流限制 82
13.7 类型1形式D:恒功率限制 82
13.8 类型1形式E:反激**功率限制 83
13.9 类型2:输出恒流式限制 83
13.10 类型3:用熔断器、限流电路或跳闸设备的过载保护 84
13.11 习题 84
第14章 折返输出限流 85
14.1 导论 85
14.2 折返限流的原理 85
14.3 用于线性电源的折返限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85
14.4 折返限流电源中的“锁定” 87
14.5 具有交叉连接负载的折返锁定问题 89
14.6 折返限流在开关电源中的应用 90
14.7 习题 90
第15章 高压双极型晶体管基极驱动的基本条件 91
15.1 导论 91
15.2 二次击穿 91
15.3 不正确的关断驱动波形 91
15.4 正确的关断波形 91
15.5 正确的接通波形 92
15.6 反非饱和驱动技术 92
15.7 高压晶体管**佳的驱动电路 92
15.8 习题 94
第16章 双极型晶体管的比例驱动电路 95
16.1 导论 95
16.2 一个比例驱动电路的例子 95
16.3 导通工作过程(比例驱动) 95
16.4 关断工作过程(比例驱动) 95
16.5 驱动变压器的恢复 96
16.6 宽范围比例驱动电路 96
16.7 导通工作过程(宽范围比例驱动电路) 97
16.8 关断工作过程(宽范围比例驱动电路) 97
16.9 带有高压晶体管的比例驱动 98
16.10 习题 98
第17章 高压晶体管的抗饱和技术 99
17.1 导论 99
17.2 二极管贝克钳位电路 99
17.3 习题 100
第18章 缓冲网络 101
18.1 导论 101
18.2 具有负载线整形的缓冲电路 101
18.3 工作原理 101
18.4 经验估计缓冲网络元件值 104
18.5 计算求得缓冲网络元器件的值 104
18.6 晶体管Q1 的关断损耗 104
18.7 缓冲网络的电阻值 105
18.8 缓冲网络中电阻的功耗 105
18.9 密勒电流效应 105
18.10 组合低功耗缓冲二极管电路 105
18.11 高压双极晶体管的典型驱动电路 107
18.12 习题 108
第19章 交叉导通 109
19.1 导论 109
19.2 防止交叉导通 110
19.3 禁止交叉耦合 110
19.4 电路的工作 111
19.5 习题 112
第20章 输出滤波器 113
20.1 导论 113
20.2 基本要求 113
20.3 开关方式输出的滤波器的寄生效应 113
20.4 二级滤波器 115
20.5 高频扼流圈实例 115
20.6 谐振滤波器 117
20.7 谐振滤波器实例 117
20.8 共模噪声滤波器 118
20.9 选择输出滤波器的元件值 119
20.10 降压变换器的主输出电感的取值 119
20.11 设计实例 119
20.12 输出电容值 120
20.13 习题 122
第21章 供电故障报警电路 123
21.1 导论 123
21.2 供电故障与持续低电压 123
21.3 供电故障的简单报警电路 123
21.4 动态供电故障报警电路 124
21.5 独立的供电故障报警模块 126
21.6 反激变换器的供电故障报警 127
21.7 快速供电故障报警电路 127
21.8 习题 129
第22章 多输出变换器的辅助输出电压的中心校正 130
22.1 导论 130
22.2 实例 130
22.3 用饱和电抗器调整电压 131
22.4 电抗器的设计 131
22.5 习题 132
第23章 辅助电源系统 133
23.1 导论 133
23.2 60Hz电源变压器 133
23.3 辅助变换器 133
23.4 工作原理 134
23.5 稳定的辅助变换器 135
23.6 高效辅助电源 136
23.7 主变换变压器驱动辅助电源 136
23.8 习题 136
23.9 低噪声分布式辅助变换器 136
23.10 分布式辅助电源系统的结构框图 137
23.11 模块1,整流器和线性稳压器 138
23.12 模块2,正弦波逆变器 140
23.13 输出模块 144
23.14 正弦波逆变器的变压器设计 145
第24章 稳压电源的并联工作 148
24.1 导论 148
24.2 主从工作 148
24.3 压控电流源 149
24.4 强迫型均流 149
24.5 并联冗余运行 150
24.6 习题 152
第二部分 设计: 理论与实践
第1章 多输出反激开关电源 153
1.1 导论 153
1.2 期望特性 153
1.3 工作方式 155
1.4 工作原理 155
1.5 储能阶段 155
1.6 能量转换方式(反激阶段) 157
1.7 确定工作方式的因数 157
1.8 不规则传递函数 159
1.9 变压器通过能力 159
1.10 特性特征 161
1.11 110W 离线式反激电源性能举例 161
1.12 习题 162
第2章 反激变压器设计———针对离线反激式开关电源 163
2.1 导论 163
2.2 磁心参数和气隙的影响 163
2.3 常用设计方法 165
2.4 110W 反激变压器设计例子 166
2.5 反激变压器饱和及暂态影响 173
2.6 小结 173
2.7 习题 173
第3章 减小晶体管开关应力 174
3.1 导论 174
3.2 自跟踪电压抑制 174
3.3 反激变换器“缓冲”电路 175
3.4 习题 177
第4章 选择反激变换器功率元件 178
4.1 导论 178
4.2 原边元件 178
4.3 副边功率元件 179
4.4 输出电容 179
4.5 电容寿命 181
4.6 小结 182
4.7 习题 182
第5章 对角半桥反激变换器 183
5.1 导论 183
5.2 工作原理 183
5.3 有用性质 185
5.4 变压器设计 185
5.5 驱动电路 185
5.6 工作频率 185
5.7 缓冲器元件 186
5.8 习题 186
第6章 自激振荡直接离线反激变换器 187
6.1 导论 187
6.2 工作种类 187
6.3 常规工作原理 188
6.4 隔离的自激振荡反激变换器 188
6.5 控制电路(简要描述) 190
6.6 不规则振荡 191
6.7 自激振荡反激变换器主要参数小结 191
6.8 习题 193
第7章 应用电流型控制的反激
变换器 194
7.1 导论 194
7.2 应用于自激振荡反激变换器的功率限制和电流型控制 194
7.3 电压控制环 194
7.4 输入纹波抑制 196
7.5 在可变频率反激变换器中使用场效应晶体管 197
7.6 习题 197
第8章 离线单端正激变换器 198
8.1 导论 198
8.2 工作原理 198
8.3 输出扼流圈取值的限定因素 199
8.4 多输出 200
8.5 能量恢复绕组(P2) 200
8.6 优点 201
8.7 缺点 201
8.8 习题 201
第9章 正激变换器的变压器设计 202
9.1 导论 202
9.2 变压器设计实例 202
9.3 选择功率晶体管 207
9.4 **后设计注意事项 207
9.5 变压器饱和 208
9.6 小结 208
第10章 对角半桥正激变换器 209
10.1 导论 209
10.2 工作原理 209
第11章 对角半桥正激变换器变压器设计 212
11.1 导论 212
11.2 设计注意事项 215
第12章 半桥推挽占空比控制变换器 217
12.1 导论 217
12.2 工作原理 217
12.3 系统优点 218
12.4 存在的问题 219
12.5 电流型控制和次谐波纹波 220
12.6 防止交叉导通 220
12.7 缓冲元件(半桥) 220
12.8 软启动 220
12.9 变压器设计 220
12.10 优化磁通密度 221
12.11 暂态条件 221
12.12 计算原边匝数 222
12.13 计算**小原边匝数 223
12.14 计算副边匝数 223
12.15 控制和驱动电路 224
12.16 双倍磁通效应 224
12.17 习题 225
第13章 桥式变换器 226
13.1 导论 226
13.2 工作原理 226
13.3 变压器设计(全桥) 229
13.4 变压器设计举例 229
13.5 阶梯形饱和 234
13.6 瞬间饱和影响 234
13.7 强迫磁通密度平衡 234
13.8 习题 235
第14章 低功率自激振荡辅助变换器 236
14.1 导论 236
14.2 一般工作原理 236
14.3 工作原理,单变压器变换器 236
14.4 变压器设计 237
第15章 单变压器双晶体管自激振荡变换器 240
15.1 导论 240
15.2 工作原理(增益限制开关) 240
15.3 限制开关电流 241
15.4 选择磁心材料 242
15.5 变压器设计(饱和磁心型变换器) 244
15.6 习题 248
第16章 双变压器自激振荡变换器 249
16.1 导论 249
16.2 工作原理 249
16.3 饱和驱动变压器设计 251
16.4 选择磁心尺寸和材料 251
16.5 主功率变压器设计 251
16.6 习题 251
第17章 DC-DC变压器概念 253
17.1 导论 253
17.2 DC-DC变压器概念的基本原理 253
17.3 DC-DC变压器举例 254
17.4 习题 255
第18章 多输出混合调整系统 256
18.1 导论 256
18.2 降压变换器,与DC-DC变换器串联 256
18.3 工作原理 256
18.4 降压变换器部分 257
18.5 直流变压器选择 258
18.6 同步混合调节器 258
18.7 具有副边后调节的混合调节器 258
18.8 习题 260
第19章 占空比控制推挽变换器 261
19.1 导论 261
19.2 工作原理 261
19.3 缓冲元件 263
19.4 推挽变换器中的阶梯形饱和 264
19.5 磁通密度平衡 264
19.6 推挽变压器设计(一般考虑) 264
19.7 双倍磁通 265
19.8 推挽变压器设计实例 265
19.9 习题 269
第20章 DC-DC开关变换器 270
20.1 导论 270
20.2 工作原理 272
20.3 控制和驱动电路 277
20.4 开关变换器的电感绕组设计 277
20.5 电感绕组设计实例 278
20.6 常规性能参数 278
20.7 纹波调节器 278
20.8 习题 279
第21章 高频可饱和电抗功率调节器(磁占空比控制) 280
21.1 导论 280
21.2 工作原理 280
21.3 饱和电抗器功率调节器原理 281
21.4 可饱和电抗功率调节器的应用 282
21.5 饱和电抗器品质因数 284
21.6 选择合适的磁心材料 285
21.7 可饱和电感器的控制 286
21.8 限流饱和电抗器调整器 287
21.9 推挽饱和电抗器副边功率控制电路 287
21.10 饱和电抗器调节器的优点 288
21.11 饱和电抗器调节器的一些限制因素 288
21.12 恒流或恒压复位情况(高频不稳定情况) 288
21.13 饱和电抗器的设计 289
21.14 设计举例 290
21.15 习题 291
第22章 恒流电源 292
22.1 导论 292
22.2 恒压电源 292
22.3 恒流电源 292
22.4 依从电压 293
22.5 习题 294
第23章 可调线性电源 295
23.1 导论 295
23.2 基本工作(功率部分) 295
23.3 驱动电路 296
23.4 晶体管消耗的**大功率 297
23.5 功率损耗的分布 298
23.6 电压控制和限流电路 299
23.7 控制电路 299
23.8 习题 301
第24章 可调开关电源 302
24.1 导论 302
24.2 可调开关技术 303
24.3 反激变换器的特殊性质 303
24.4 工作原理 304
24.5 实际限制因数 304
24.6 实际设计中的折中 305
24.7 初始条件 305
24.8 对角半桥 305
24.9 原理方框图(大概描述) 306
24.10 系统控制原理 307
24.11 各方框的功能 307
24.12 原边功率限制 313
24.13 小结 313
第25章 可调开关电源的变压器设计 314
25.1 设计步骤 314
25.2 可调频率方式 317
25.3 习题 318
第三部分 应用设计
第1章 开关电源中的电感和扼流圈 319
1.1 导论 319
1.2 简单的电感 320
1.3 共模线路滤波电感 320
1.4 共模线路滤波电感图解法设计举例(采用E型铁氧体磁心) 323
1.5 共模电感(E型铁氧体磁心)的计算 324
1.6 串联型线路输入滤波电感 325
1.7 扼流圈(直流偏置的电感) 325
1.8 带气隙的E型铁氧体磁心扼流圈的经验设计方法举例 328
1.9 采用AP 图解法和计算的方法来设计降压和升压电路中的扼流圈 329
1.10 降压变换器中扼流圈(铁氧体磁心)的AP 331
1.11 铁氧体磁心和铁粉磁心(棒状)扼流圈 337
1.12 习题 337
第2章 大电流铁粉磁心扼流圈 340
2.1 导论 340
2.2 储能扼流圈 341
2.3 磁心导磁率 341
2.4 带气隙的E型铁粉磁心 342
2.5 面积乘积(AP)图解法设计E型扼流圈(铁粉磁心) 342
2.6 AP 图解法设计E型铁粉磁心扼流圈示例 344
第3章 铁粉环型磁心扼流圈 349
3.1 导论 349
3.2 环型磁心shouxuan设计方法 349
3.3 摆幅扼流圈 350
3.4 绕组的选择 352
3.5 A方案绕组设计举例 352
3.6 B方案绕组设计举例 355
3.7 C方案绕组设计举例 355
3.8 磁损耗 355
3.9 总损耗和温升 356
3.10 线性环型扼流圈的设计 357
附录3.A 面积乘积公式的推导(储能扼流圈) 358
附录3.B 填充系数和电阻系数的推导 362
附录3.C 图3.3.1所示诺模图的推导 364
第4章 开关型变压器的设计(一般原则) 365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