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全麵介紹瞭分布式服務架構的原理與設計,並結閤作者在實施微服務架構過程中的實踐經驗,總結瞭保障綫上服務健康、可靠的很好方案,是一本架構級、實戰型的重量級著作。全書以分布式服務架構的設計與實現為主綫,由淺入深地介紹瞭分布式服務架構的方方麵麵,主要包括理論和實踐兩部分。理論上,首先介紹瞭服務架構的背景,以及從服務化架構到微服務架構的演化;然後提齣瞭保證分布式服務係統架構一緻性的方案和模式,並介紹瞭互聯網架構評審的方法論;很後給齣瞭一個簡要的非功能質量的技術評審提綱。實踐上,首先提供瞭一個互聯網項目的性能和容量評估的真實案例,介紹瞭壓測的方案設計和很好實踐,這些技術能夠全麵保證大規模、高並發項目的一緻性、可用性和高並發性;然後講解瞭大規模服務的日誌係統的原理、設計與實踐,包括ELK等框架的特點和使用方式等,並介紹瞭當前流行的APM係統的設計與實現,主要包括調用鏈和業務鏈的跟蹤與恢復,涵蓋瞭綫上等 李艷鵬,楊彪 著 李艷鵬,現任易寶支付産品中心首席架構師,曾在花旗銀行、甲骨文、路透社、新浪微博等大型IT互聯網公司擔任技術負責人和架構師,現專注於大規模、高並發的綫上和綫下支付平颱的應用架構和技術架構的規劃與落地,負責交易、支付、渠道、齣款、風控、對賬等核心支付係統的設計與實現,對移動支付、聚閤支付、閤規賬戶、掃碼支付、標記化支付等業務場景有産品應用架構規劃與落地的實踐經驗。我通常對技術書籍抱有一種審慎的態度,因為很多書籍往往隻描述瞭“What”,卻鮮有觸及“Why”和“How”。然而,這本關於架構的著作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沒有僅僅羅列那些時髦的架構模式——比如SAGA、CQRS或者Event Sourcing——而是花瞭大量篇幅去剖析這些模式産生的“病竈”,也就是分布式係統固有的復雜性、網絡延遲和分區容錯的挑戰。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似乎在引導讀者進行一場思維實驗,從最簡單的兩階段提交(2PC)的睏境齣發,逐步推導齣最終一緻性方案的必要性。這種由淺入深、邏輯嚴密的推導過程,極大地加深瞭我對CAP理論和BASE理論在實際應用中取捨的理解。它不是讓你死記硬背理論,而是讓你在腦海中構建起一套完整的分布式思維模型,能夠根據不同的業務需求,主動去權衡和設計齣最閤適的架構藍圖,這對於提升架構師的內功是至關重要的。
評分我關注這本書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想瞭解在新一代雲原生技術棧下,傳統分布式問題的解決思路是否發生瞭根本性變化。這本書在這方麵提供瞭非常及時的更新。它不僅講解瞭Zookeeper、etcd等基礎組件的協調原理,還深入探討瞭服務網格(Service Mesh)如Istio在解決跨服務安全、可觀測性和流量管理方麵的潛力與挑戰。特彆是對“可觀測性”這一主題的探討,它清晰地梳理瞭日誌(Logging)、指標(Metrics)和追蹤(Tracing)三者如何協同工作,以及如何利用OpenTelemetry等標準來打通數據孤島。這種對新興技術的接納和批判性分析,使得全書的內容既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又緊跟行業前沿。它不是簡單地介紹Istio的CRUD操作,而是闡述瞭Sidecar模式背後的性能權衡,以及在復雜網絡環境下,如何設計高效的分布式追蹤鏈路。對於希望將架構設計能力從虛擬機時代過渡到容器和Serverless時代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提供瞭非常寶貴的橋梁和路綫圖。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語言風格齣乎意料地平實且富有感染力。雖然主題是高深莫測的分布式係統,但作者的文字功底使得復雜的概念也能被清晰、直觀地錶達齣來。閱讀體驗非常流暢,沒有那種拗口的技術術語堆砌感。我尤其喜歡作者在關鍵技術點插入的那些“過來人的忠告”——那些看似隨性卻一針見血的建議,比如“過度設計是架構師的慢性病”或者“先跑起來,再跑得好,最後跑得穩”。這些並非硬性技術規範,卻極大地影響瞭我的實踐心態。它教會我,架構是一個持續演進的過程,而非一次性完成的工程。這種對工程實踐中人性、項目壓力和技術局限性的深刻理解,使得整本書讀起來充滿瞭人情味和實操價值,讓人願意一口氣讀完,並且讀完後不是扔在一邊,而是會反復翻閱那些重點章節,對照自己的項目進行審視和調整。
評分從設計哲學層麵來看,這本書的格局明顯高於市麵上許多專注於特定框架或工具的書籍。它仿佛在教你如何“思考”而不是“編碼”。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領域驅動設計(DDD)”與微服務邊界劃分的討論。作者強調,技術選型必須服從於業務領域模型,不恰當的邊界劃分是導緻分布式係統災難的罪魁禍首。書中對“限界上下文”的刻畫細緻入微,結閤瞭多個復雜業務場景的案例,展示瞭如何通過“聚閤根”來封裝不變量,確保數據在服務間的流動是可控且有意義的。這種對軟件本質的深刻洞察,讓我開始反思我們團隊過去那種粗暴地按功能模塊劃分服務的做法帶來的耦閤問題。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係統設計不再僅僅停留在組件和連接的層麵,而是上升到瞭對信息流、職責分離和組織結構映射的更宏觀的理解,這對於構建一個真正鬆耦閤、高內聚的係統至關重要。
評分這本書的實戰性真的讓我感到驚喜,它沒有停留在那些高屋建瓴的概念層麵,而是非常紮實地深入到瞭具體的技術選型和實施細節中。比如,在處理微服務間的通信問題時,作者沒有簡單地推薦某種工具,而是對比瞭RPC和RESTful API的優劣,並結閤實際項目場景分析瞭何時應該優先考慮異步消息隊列的引入,以及如何設計冪等性來保證數據一緻性。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服務治理那一章,它詳細闡述瞭熔斷、降級和限流這“三駕馬車”的原理和代碼實現思路,甚至提到瞭如何在Spring Cloud生態下集成Sentinel或Hystrix(盡管後者已不再活躍,但其思想的闡述非常有價值)。對於一個正在從單體應用嚮分布式轉型,或者已經在微服務泥潭中掙紮的工程師來說,這種手把手的指導簡直是雪中送炭。它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踩坑”後的經驗總結,讀起來讓人感覺作者就在身邊親自指導,每一個技術決策背後都有充分的理由支撐,大大提高瞭我在團隊內部推動架構升級的底氣和效率。
評分好書,瞭解瞭很多知識
評分好書
評分好東西,值得擁有,不錯不錯?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好書
評分好東西,值得擁有,不錯不錯?
評分還可以
評分服務質量不錯,內容很好。
評分書很不錯,又可以讓我看一段時間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