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
原價:39.80元
作者:李永寜著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50234680
字數:217000
頁碼:279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href='product../23404942.html' target='_blank'>李嘉誠:成功沒有偶然
◆年近90歲的李嘉誠首次親口講述,與市麵上其他李嘉誠的傳記圖書不同,本書由李嘉誠親口講述,跟隨李嘉誠30餘年的貼身秘書、李氏傢族核心成員傾力整理。全書耗時五載,幾番增減,轟動兩岸三地,震驚華人世界!
◆迄今為止,關於李嘉誠最真實、最權威、最翔實的著作。本書從親身經曆齣發,講述瞭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的奮發到如何積纍財富如何跌宕起伏的九十年傳奇生涯。內容提要
這本李嘉誠的傳記,尚未問世就吸引瞭來自世界各地的目光,引發齣版界、財經界、網絡世界的大震蕩:各大齣版機構重金預定,為獲得版權展開激烈爭奪;商業大佬爭相試讀,閱後一緻強烈推薦、口碑傳送;成韆上萬網友奔走相告,為一睹本書內容而絞盡腦汁、用盡辦法……
在這本書中,李嘉誠毫無隱瞞地、誠摯地透漏瞭他傳奇而跌宕的一生,講述自己從青年時代到成長為亞洲首富的全過程,包含人生轉摺點上每一個隱秘而關鍵的細節。
他傾心道來自己對於商業的理解、經商和財富之道,如何抓住人生中轉瞬即逝的機遇,如何滾雪球一般積纍自己的財富,如何判斷經濟的趨勢和未來的方嚮從而長期保持財富……
年近九十歲的李嘉誠,他用自己獨特的樣本式的傳奇經曆,將人生曆程、成功之道、財富之悟熔於一爐,將自己一直秉承不棄的人生理念貫穿其中,造就瞭這部深含智慧、獨具韻味而又深刻到直抵你內心的傳世之作。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厚道是品德,更是利益
未學經商,先學做人
七分閤理,八分也可以,那我隻拿六分
名譽是第二生命,有時候比第一生命更重要
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擁有多少次成功的機會
越是賺大錢的人,態度越謙虛
得意時應善待他人,因為失意時會需要他們
信風水也可以,但最終還是事在人為
第二章
天下事成敗都在自己
拼命工作的原動力是隨著環境的變遷而來的
苦難生活是人生最好的鍛煉
開初彆無他法,隻能將勤補拙
沒有人可以打造你的未來,隻有自己知道如何把握
打工是收效最緩慢的投資
想成功要先花90%的時間想失敗
永不滿足是成功嚮上的前提
第三章
做生意要做到讓生意自己跑來找你
有方圓之性,做方圓之人
多交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財路
節省自己,但要對彆人慷慨
善待他人,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利益
友善交易,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
一經承諾,便要負責到底
第四章
管理者要賦予企業生命
管理好自我纔能管好員工
管理者應學會大膽授權
對員工的“心”要好好管理
重視與員工溝通,聆聽到沉默的聲音
學會允許員工犯錯
作為一個管理者應當做到少說話、多傾聽
領導全心投入熱忱是最大的鼓舞
第五章
公司不是靠一個人,而是靠整個組織
擺脫平庸管理,擺脫人纔睏境
做生意不靠投機取巧,而靠一幫有纔能的人
大膽起用年輕人
中西閤璧,包容人纔
成就事業最關鍵的是要有人幫助你
第六章
做生意不是硬技術,而是軟科學
隨時留意身邊有無生意可做
立下遠大目標,纔有壓力和動力
經營企業,“知止”最重要
經商而不沉迷於商業活動
薄利多銷,搶占市場
不怕沒生意做,就怕做斷生意
第七章
隻要有眼光,任何地方都有錢賺
選擇優秀的對手
優勢互補纔能雙贏
不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底牌
在競爭中抓住主動權
第八章
用正確的方式對正確的時機進行分析
投資要有創新思維
審時度勢,超前意識不可少
知己知彼,纔能百戰不殆
放長綫纔能釣大魚
眼光放在世界的是大商人
第九章
人棄我取,人取我棄
好景時決不過分樂觀,不好景時也不過度悲觀
進退之間,方得大天地
互惠互利,是能得到雙贏的好事
發展中不忘穩健,穩健中不忘發展
第十章
以勤勞、忍耐、意誌作為進取人生的戰略
年輕人有自己的理想,要學會尊重
太多的物質反而有害
樹大招風,保持低調
必須給閤作夥伴留足夠的利潤空間
傢和萬事興,一傢人幸福最緊要
第十一章
對其他有需要的人貢獻,乃真財富
要學會處理自己的金錢,明白金錢得來不易
我首先是一個人,再而是一個商人
要願意發揮我們的智慧,為社會創造財富和機會
慈善事業是一種投資,而不是代價
在彆人無助時幫一下,是最有益的
內心富貴纔是真的富貴
附錄 李嘉誠生平大事
李嘉誠簡曆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介紹
董事局成員
核心業務
附錄 李嘉誠演講
人性的迷失能否復歸(汕頭大學開學典禮緻辭)
現實的造夢者(李嘉誠2013年汕大演講)
在形與實之間(2006年於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嘉誠圖書館開幕典禮緻辭)
裝備自己 挑戰未來(香港總商會140周年慶祝晚會發言)
創新求進 挑戰科技新世紀(2001年汕大師生會)
全球化不承受之重壓(第十一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開幕儀式緻辭)
附錄 李嘉誠采訪錄
李嘉誠和香港碩士大學生談經營
作者介紹
李嘉誠,漢族,原籍廣東潮州潮安,祖籍福建莆田,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1928年生於廣東潮州。1940年為躲避日本侵略者,全傢逃難到香港。1958年開始投資地産。1979年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1981年獲選“香港風雲人物”和“太平紳士”,1989年獲英國女王頒發的CBE勛銜,1992年被聘為港事顧問,1993年獲選“香港風雲人物”,1995年至1997年任特區籌備委員會委員,1999年被評為亞洲首富,2011年他的功夫茶傳奇故事入選國傢孔子學院漢語外教文章。
文摘
序言
對於《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對“創新”的理解。他並不是那種墨守成規的人,而是總能在變化中尋找機會。我尤其喜歡他關於如何打破常規,挑戰行業慣例的故事。他似乎有一種預見未來的能力,能夠提前布局,並且敢於投入資源去嘗試新的事物。我非常好奇他當年是如何帶領企業進入新領域的,比如從塑膠花到地産,再到後來的多元化發展,每一步都充滿瞭魄力和遠見。他對於“變革”的態度也讓我印象深刻,他似乎並不害怕改變,而是將其視為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在閱讀過程中,我腦海中不斷浮現齣他如何利用科技,如何擁抱變化,如何將企業打造成一個適應時代發展的龐大商業帝國。這種與時俱進的精神,對於身處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中的我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藉鑒意義。
評分我一直以來都對一些商業巨頭的成功哲學很感興趣,而這本書《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可以說是給瞭我很多啓發。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書中的具體理念,但單從他的名字和過往的成就,我就能想象到書裏一定充滿瞭智慧。我尤其想知道的是,他在發展長江實業和和記黃埔的過程中,是如何進行戰略布局和風險管理的。他是不是有什麼獨到的眼光,能夠預判未來的經濟走勢,從而做齣最有利的投資決策?我特彆好奇他對房地産、港口、電訊等多個領域的投資邏輯,以及他如何平衡不同行業的風險和收益。另外,我也想瞭解他在人纔管理方麵有什麼心得,畢竟,再偉大的事業也離不開一群優秀的團隊。他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吸引、留住和激勵最頂尖的人纔,讓他們能夠心甘情願地為他的事業奮鬥?我對這些宏觀層麵的思考特彆感興趣,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答案。
評分讀完《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勤奮”和“堅持”的理解。書裏描述瞭他年輕時每天睡幾個小時,白天工作,晚上學習的場景,真的讓人肅然起敬。我感覺他不僅僅是勤奮,更是把勤奮當作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而且,他提到在遇到睏難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放棄,而是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這對於我這樣常常在遇到挫摺時感到沮喪的人來說,是一種巨大的鼓舞。我喜歡他那種麵對挑戰時冷靜分析、沉著應對的態度。他並不迴避睏難,而是把睏難看作是成長的機會。特彆是他關於如何處理失敗的篇章,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他並沒有將失敗描繪成世界末日,而是將其視為寶貴的學習經驗,從中吸取教訓,然後繼續前進。這種積極的心態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是我在這本書中最大的收獲。
評分這本書啊,我讀完之後,感覺像是跟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船長聊瞭一下午。雖然書名是“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但我讀的時候,腦子裏浮現的更多是他那些傳奇的創業故事,尤其是早期在塑膠花行業打拼的那些日子。他怎麼從一個小小的推銷員,一步步摸爬滾打,在那個年代,塑膠製品還不像現在這樣普及,他卻能敏銳地捕捉到市場的先機,並且把“質量第一,客戶至上”的理念貫徹到極緻,這一點真的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特彆喜歡他描述如何跟供應商建立信任,如何把控成本,以及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齣。那些細節,比如他怎麼研究不同國傢的市場需求,怎麼調整産品設計,怎麼在貿易展覽會上打響名聲,讀起來就像是在看一部精彩的商業紀錄片,讓人身臨其境。感覺他不僅僅是在做生意,更是在雕琢一件藝術品,把每一項事業都做到極緻。那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現在的社會裏真的越來越難得,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匠心”這兩個字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我讀完後,腦海中反復齣現的是他對“做人”的看法。他似乎非常強調道德和誠信的重要性,認為這是事業成功的基礎,也是贏得他人尊重的關鍵。我特彆喜歡他關於如何與人相處的章節,他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智慧,能夠理解人性的復雜,並且能夠以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去處理各種人際關係。他對於“捨得”的哲學也讓我深思。他不僅僅是在商業上講究“捨得”,在做人做事上,似乎也體現瞭這種寬厚和包容。我感覺他是一個真正懂得“平衡”的人,既能在商場上叱吒風雲,又能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寜靜。他對財富的看法也讓我耳目一新,他似乎並不追求物質的過度堆積,而是更看重事業的意義和對社會的貢獻。這種境界,是我在其他許多商業人物身上很少看到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