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鬼谷子 全套3本 |
| 作 者 | 孙斌等 |
| 市场价 | 36.00元 |
| ISBN号 | 9787550243637001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出版日期 | 2015年7月 |
| 页 码 | 全3本 |
| 千古兵学奇书,万世兵家鼻祖! 法国军事家拿破仑,在兵败滑铁卢之后,偶然得见《孙子兵法》,无限感慨地说:“如果二十年前能见到《孙子兵法》,历史将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孙子兵法》问世以后,为历代军事家们所注视,自曹操以来,历代注家蜂起,其中以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王皙、梅尧臣等人为代表,这版《孙子兵法》综合了各代表注家的精彩注评,博采众家之长! 除《孙子兵法》之外,本书还附有《孙膑兵法》,两大兵法合体,更有料! “三十六计”虽然来自于战争,却不仅仅适用于战争,它对整个社会生活、人际交往都有很强的适用性。“美人计”、“走为上”等脍炙人口。的分析、精湛的解释、流畅的语言,都能让读者在阅读之余得到启迪。它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宝贵战斗经验总结的智谋书,它概括了中国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古代纵横家经典之作。 鬼谷子不仅被纵横家奉为鼻祖,兵家推崇为代表人物,甚至连民间的占卜相面之流,也都将其奉为自己的祖师爷,而且,据传战国时期的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都师从鬼谷子。 《鬼谷子》具有现实意义,一个人的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关系到企业经营之成败得失;一个人在职场的言谈举止,关系到他的升迁去留;即便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言谈技巧运用如何,也关系到此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全面修订注释升级版本。智慧博大精深,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计篇*一……………………………005 作战篇第二…………………………010 谋攻篇第三…………………………015 形篇第四……………………………020 势篇第五……………………………025 虚实篇第六…………………………030 军争篇第七…………………………037 九变篇第八…………………………044 行军篇第九…………………………048 地形篇第十…………………………055 九地篇第十一………………………061 火攻篇第十二………………………072 用间篇第十三………………………076 附录:孙膑兵法……………………083 擒庞涓…………………………084 [见威王]………………………089 [威王问]………………………095 陈忌问垒………………………105 篡卒……………………………110 月战……………………………114 八阵……………………………117 地葆……………………………120 势备……………………………125 兵情……………………………129 行篡……………………………132 杀士……………………………136 延气……………………………137 官一……………………………140 五教法…………………………152 [强兵]…………………………155 《三十六计》*一套 胜战计 *一计 瞒天过海…………………………008 第二计 围魏救赵…………………………012 第三计 借刀杀人…………………………016 第四计 以逸待劳…………………………020 第五计 趁火打劫…………………………025 第六计 声东击西…………………………029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034 第八计 暗度陈仓…………………………038 第九计 隔岸观火…………………………042 第十计 笑里…………………………047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051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054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058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061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064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069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073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078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084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089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093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098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102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105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110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113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117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122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126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129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134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138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143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147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151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155 《鬼谷子》捭阖*一…………………………005 反应第二…………………………016 内揵第三…………………………025 抵巇第四…………………………034 飞箝第五…………………………040 忤合第六…………………………046 揣篇第七…………………………052 摩篇第八…………………………059 权篇第九…………………………066 谋篇第十…………………………074 决篇第十一………………………083 符言第十二………………………087 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094 本经阴符七术……………………094 盛神法五龙……………………095 养志法灵龟……………………098 实意法螣蛇……………………100 分威法伏熊……………………103 散势法鸷鸟……………………105 转圆法猛兽……………………106 损兑法灵蓍……………………109 持枢………………………………111 中经………………………………113 附录 鬼谷子学生小传…………123 一、孙膑——摘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23 二、苏秦——《史记·苏秦列传》……124 三、张仪——《史记·张仪列传》……142 |
我最近沉迷于研究一些古代的哲学思想,尤其对那些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历史走向的智慧之源很感兴趣。这套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原以为这些晦涩难懂的古文会让我望而却步,但这本书的排版和注释部分做得非常人性化。它没有简单粗暴地将原文堆砌在那里,而是采用了对开本的设计,一边是原文,另一边则是详细的、用现代白话文进行的阐释和解读。这种双语对照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顺畅地领会其中的深层含义。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的历史背景和典故的注解,都引用了权威学者的观点,确保了其学术的严谨性。读完第一遍基础阅读后,我发现自己对古代的战略思维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不再是碎片化的了解,而是有了一个系统的框架。这对于我日常工作中的决策制定,也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启发。
评分我是一个对书籍的“气场”很敏感的人。有些书拿在手里,即便内容再好,也总觉得隔着一层疏离感。但这套经典给我的感觉却是亲切而有力量的。也许是因为他们挑选的译者或注释者,他们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与你推心置腹地交流。我甚至在阅读过程中,会忍不住将书中的一些段落默写下来,贴在工作区域。这种主动的互动,说明了内容已经真正地走进了我的内心。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它提供的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和心性的磨砺,是值得反复咀嚼,并时常翻出来对照现实的工具书。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快餐读物,而是能陪伴你一生,不断提供新视角的精神食粮。
评分与其他版本的国学经典相比,这套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实用性导向”。我发现编者在编纂时,似乎是特意挑选了那些在现代商业竞争、人际交往中依然具有指导意义的篇章进行重点提炼和梳理。比如,它不像一些版本那样过于侧重军事战争的细节描写,而是更注重“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类可以迁移到现代管理学中的原则。书中的案例分析部分也做得非常精彩,经常会结合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来印证某一句箴言的精妙之处,使得理论不再是空洞的说教。我喜欢它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感,仿佛一位智者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感悟,像是对着一面古老的镜子,能更清晰地反观自身的局限和潜力。这套书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让沉睡的智慧重新焕发生机。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封面采用了比较古典的纹理,配上鎏金的字体,显得既庄重又不失典雅,放在书架上绝对是一道风景线。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颇为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张,有一定的厚度和韧性,阅读起来手感很舒服,即便是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没有出现松散或者溢胶的现象,这对于这种需要反复研读的经典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他们对细节的处理,比如每章的开头都会有一个精致的引文小插画,既点缀了版面,又烘托了古籍的氛围。整体来看,这套书的出版质量完全对得起其内容的价值,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对里面的智慧充满了敬意和期待。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匠心。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书籍时对“套装”的质量通常抱持着谨慎的态度,总担心是东拼西凑、内容重复的注水产品。然而,这一套书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三本书的侧重点划分得极其清晰且互补。其中一本侧重于宏观的战略布局和长远规划,笔触雄浑大气;另一本则聚焦于具体的权谋技巧和人情洞察,更为精微细腻;而第三本则似乎承担了思想溯源的角色,追溯了某些谋略思想的源头和演变。这种结构设计,使得读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性地深入研读。更重要的是,三册书在内容上做到了内容的相互印证而非简单的复制粘贴,保持了内容的新鲜感和拓展性。这让我觉得,这三本书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完整且立体的思维体系,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集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