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装版) | ||
| 定价 | 68.00 | |
| 出版社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01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中国交通运输部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11 | |
| 字数 | 173000 | |
| ISBN编码 | 9787114118296 | |
本书为《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YB01—2014)与公路工程行业相关设计规范的对照手册。书中逐条列出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YB01—2014)的条文,及与之对应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YB01—2003)和其他相关规范的具体条文内容,使新旧技术标准与相关规范融为一体且形成相互对照的关系。读者使用本书,不仅可以了解技术标准条文的来龙去脉,更好地学好、用好技术标准,而且省时省力。�� 本书可供相关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及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等学习参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经过将近4年的努力,《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简称“新标准”)已于2014年9月30日正式签发,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简称“03版标准”)自2004年3月1日施行以来,适应了当时和其后一个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对指导全国公路工程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在公路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技术。“新标准”在“03版标准”9章107个条文的基础上,调整为10章135个条文,主要在12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满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的需要。
1.理念转变:公路功能决定技术等级的选用
一直以来,在确定公路技术等级的诸多考虑因素中,由于交通量是weiyi可以明确量化的指标,各地往往都以交通量作为技术等级选用的决定性要素,造成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功能与需要脱节。
“新标准”打破了传统观念,明确公路功能作为确定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主要依据。要求在公路建设时,首先要根据项目的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分析拟建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公路功能及类别;然后以功能为主,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选用技术等级;再以技术等级为主,结合地形条件选用设计速度,并由设计速度控制路线平纵设计;zui后,根据公路功能、等级、设计速度,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通行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车道数、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各类构造物的技术指标或参数、各类设施的配置水平等。这项调整将对路网结构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2.显著提升:调整设计车辆和车辆折算系数
大型化是载重车辆发展的方向之一,依据《公路设计车型与车辆折算系数研究》的zui新研究成果,“新标准”细化了设计车辆类型,增加了设计车辆总体尺寸。在“03版标准”的基础上,新增大型客车、铰接客车两种车型,车辆类型由三类调增至五类;zui大总长铰接列车为18.1米,较“03版标准”增长4.1米,zui大总宽由2.5米增至2.55米。
另外,针对近年来各地普遍反映车辆折算系数偏小的问题,“新标准”将大型车折算系数由2.0增至2.5,新增的汽车列车折算系数为4.0。该项调整将提高公路的经济评价水平,提前zui佳投资时机,延迟升级改造时机。
3.着眼基础:服务水平分级进一步细化优化
公路设计交通量是基于服务水平的基础确定的。“新标准”采用v/C值来衡量拥挤程度,并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同时采用限速值与自由流速度之差作为次要评价指标。修订后,服务水平由原四级调整为六级,主要变化为:将原二级划分为两个等级,即现二级与三级服务水平;将原四级服务水平上半段和下半段分为两级,即现五级与六级服务水平。“新标准”仍维持技术等级决定设计服务水平,但增加了公路功能因素考虑设计服务水平的调整,总体来讲,功能类别高的公路应该选用较高的服务水平,功能级别低的公路应选用较低的设计服务水平。
4.千锤百炼:应用运行速度检验与安全评价
运行速度综合考虑了驾驶行为、心理、视觉需求、汽车性能特征、线形几何要素,显著提升路线协调性、一致性和安全性,在欧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经过十余年的持续研究和实践应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因此,本次修订明确了路线设计应采用运行速度检验的规定。在安全评价方面,“新标准”规定“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干线公路应在设计时进行交通安全评价,其他公路在有条件时也可进行交通安全评价”,另外,对特殊困难地段的隧道洞口线形以及纵坡值的确定,都提出了进行交通安全性评价的要求。
5.摒弃“一刀切”:功能主导横断面组成及指标
本次修订主要按照功能主导原则调整横断面的主要指标值。“新标准”规定:8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含一级公路),在内侧一、二车道主要通行小型车辆时,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米。对于以通行中、小型客运车辆为主的公路(如机场公路等)可论证采用3.5米的车道宽度。“新标准”不再规定中央分隔带宽度推荐值,调整为“根据公路项目中央分隔带功能确定”。另外,高速公路和承担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其右侧硬路肩宽度一般值为3米,zui小值为1.5米,主要通行小客车时右侧硬路肩也可采用2.5米。同时,“新标准”取消了路基总宽度指标值。
6.给出调整空间:路面设计轴载可根据项目需求确定
路面设计轴载标准关系到建设成本、运营养护和路面使用寿命等重大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汽车工业发展方向,因此该标准的任何调整和变化都十分敏感。从各省调研情况看,部分项目或路段有重载交通的需求,因此,本次修订在综合考虑原有标准的延续性、现行汽车荷载标准、工程建设和路网运营的基础上,补充增加“对于重载交通路段,可采用分向、分道根据实际的轴载谱进行路面结构设计”的导向性规定,给重载路段轴载标准的确定,留出可灵活选择的空间。
7.适应新政:提高了二级公路汽车荷载标准
在逐步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政策后,部分重载车辆为降低运输成本转向二级公路。另外,由于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四级公路和有些乡村道路作为进村的weiyi通道,也有较重的车辆通行。因此,本次修订提高了二级公路和四级公路的荷载标准,修改后二级公路的汽车荷载等级改为公路—Ⅰ级,并取消了“四级公路重型车辆少时,其桥涵设计可采用公路—Ⅱ级车道荷载效应的0.8倍,车辆荷载效应可采用0.7倍”的规定。此外,除车道荷载和车辆荷载外,新标准还提出“对交通组成中重载交通比重较大的公路,宜采用与该公路交通组成相适应的汽车荷载模式进行结构整体和局部验算”的规定。据测算,标准调整后,对于跨径小于50米的桥梁,造价将增加1%左右。
8.造价与安全的平衡:调整隧道限界及相关安全规定
隧道建筑限界是关系到行车安全的重要技术要素。本次修订的支撑研究课题“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指标研究”专门展开研究后提出:将时速100公里所对应的左侧侧向宽度由原标准的0.5米调整为0.75米;四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的短隧道,城市出入口公路的中、短隧道,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可与路基同宽。
9.明确设计目标:规定工程设计使用寿命
如今,全社会越来越关注桥涵的安全和耐久,2008年,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颁布,明确规定了各类工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作为耐久性的总体性指标,设计使用年限是桥涵、隧道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合理使用年限”的具体化。本次修订依照以上两个上位标准,并参考铁路、市政、建筑等行业的规定,针对桥涵和隧道的安全和耐久性,给出了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可保证桥涵与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尽量避免频繁的维修、拆除与重建。关于路面类型、路面结构形式选择的原则以及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可以有效提高路面使用年限,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10.着眼未来:对改扩建作出原则规定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逐步进入改扩建的新阶段,根据标准修订课题“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研究”以及部新近下发的《关于西部沙漠戈壁和草原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执行技术标准的若干意见》,本次修订按照“保证安全、功能主导、适度灵活,合理利用”的总原则,首次系统地针对公路桥涵、隧道和路基路面改扩建作出了原则规定,以保证行车安全和结构安全为底线,以使用功能和重要性为主导,适度灵活地降低原有工程利用时的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原有工程,实现改扩建工程效果与经济性的合理平衡。
11.因地制宜:给出特殊地区公路建设标准和指标
本次修订,首次提出特殊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和指标的概念,并规定:diyi,特殊地区是指戈壁、沙漠、草原和交通末端的小交通量地区,小交通量是指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万辆以下。第二,特殊地区分离式断面的高速公路“可采用分期分幅修建,先期建成的一幅按双向交通通车时,应按二级公路通车条件进行管理”。第三,西部沙漠、戈壁、草原地区的高速公路分离式断面路段利用现有二级公路改建为一幅时,其设计洪水频率可维持原标准不变,设计时速不应大于80公里,并应设置完善的标志、港湾式紧急停车带等安全设施。第四,“沙漠、戈壁、草原地区硬路肩路面可分期修建”。第五,硬路肩宽度可论证采用“zui小值”。第六,提出沿线城镇分布稀疏,水、电等供给困难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间距可适当增大。第七,小交通量高速公路的监控设施,可以采用分段监控的模式,实施全线重点监控、动态信息发布和交通诱导。
12.细节决定成败:调整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配置标准
本次修订取消了原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等级划分,以公路的功能分类、技术等级和交通量为基础,三大设施各自建立相对独立的规模配置体系;按照公路功能类别提出了安全设施的配置标准,提高了低等级公路的安全保障水平;对服务设施提出了按功能需要配置的规定,总体上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对管理设施提出了与公路功能相适应配置规定,对监控设施根据公路功能划分为四个等级并明确了适用范围,对高速公路根据需求分为全程监控和分段监控两种模式。对收费设施的交通量规划年限、ETC收费系统的设置、通信管道的容量与使用效率、配电系统的负荷等级、照明设施的设置与技术要求等,做了修订或补充规定。
标准修订是实际工程经验的高度总结,“新标准”与国外代表性国家的标准对比来看,技术指标的确定充分考虑了与我国国情、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现状和建设条件的适应和协调,整体特点是安全、实用、经济,在国际标准体系中属于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的公路工程建设标准。
本文作者:交通运输部公路局 李彦武 中交diyi公路勘察设计院 霍明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路线
5 路基路面
6 桥涵
7 汽车及人群荷载
8 隧道
9 路线交叉
10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
这本书的到来,为我这位沉浸在工程项目管理一线多年的“老兵”带来了一股新的思考。我们每天都在和标准打交道,但往往只是执行,而很少有机会去深入理解标准的“前世今生”以及它背后的逻辑。这次《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装版)》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深入学习和回顾的机会。我特别关注的是,这份标准是如何在不断的技术进步和实践经验中演进的,它在哪些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更新和完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标准制定的背景信息,例如它解决了哪些实际工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采纳了哪些国际先进的经验。同时,我也想了解,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和解读这份标准,如何将标准的条文转化为有效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需要多方协调的工程环节,例如地质勘察、设计变更、材料审查等,我希望能从书中找到更具指导性的方法。这本书的平装版,也让我看到了其在普及和推广上的意图,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更多的工程师,尤其是年轻的工程师,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份重要的技术标准,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平。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让我在公路工程领域看到了希望。我一直有一个创业的梦想,是想在这个行业里有所作为,但苦于缺乏最核心、最权威的技术指导。现在,《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装版)》这本书,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大门。我非常看重它所包含的系统性和权威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创业蓝图,让我知道从何处着手,应该掌握哪些关键的技术和知识。比如,在项目立项和前期准备阶段,我需要了解哪些必备的审批流程和技术要求?在工程设计方面,我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在施工管理上,我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的质量控制点和安全风险?还有,在工程验收和后期服务方面,我又需要遵循哪些标准和规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我理解这些复杂的流程,让我能够自信地迈出创业的第一步。这本书的平装版,也让我看到了它对于普惠和推广的重视,这对于像我这样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创业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能够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基础,为我的创业梦想插上翅膀。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位公路工程领域的“小白”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修路这件事充满了好奇,但又苦于没有专业的背景知识,市面上那些动辄厚如砖头的技术手册,看得我头昏脑胀。直到我无意间翻到了这本《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装版)》。首先,它的“平装版”这个词就让我眼前一亮,心想这可能不是一本束之高阁、只供专家参阅的“天书”,而是更贴近实际、更容易被普通读者理解的工具书。拿到手后,它的装帧设计也很朴实,没有花哨的封面,就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很“专业”的风格,但又没有那种压迫感。我翻开第一页,看到的不是冰冷的公式和晦涩的术语,而是清晰的目录和引言,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严谨而又实用的态度。我尤其关注的是它对于公路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介绍,是否能够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复杂的工程概念化繁为简。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比如不同等级公路的设计要点、路基路面材料的选择原则、排水系统的作用等等。同时,我也期待它能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上有所侧重,能够让我通过实际的例子来理解书中的理论。毕竟,理论脱离实际,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是很难消化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公路工程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可以通过系统学习触及的领域。我希望它能成为我探索公路工程世界的“启蒙导师”,带领我一步步走入这个充满挑战又富有意义的行业。
评分作为一名公路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一直渴望能够拥有一本既权威又易于理解的教材,能够帮助我构建起坚实的专业基础。当我得知《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装版)》出版的消息时,我感到非常兴奋。这份标准在业内享有盛誉,是我学习和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参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公路工程的各个关键环节,从宏观的线路规划到微观的材料性能,都能够有清晰的阐述。我希望它能够深入讲解公路设计的基本原理,例如曲线和坡度的计算、横断面设计的要求等,并能结合图示和实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在路基和路面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关于不同土质和材料的特性分析,以及各种施工工艺的详细介绍,包括压实度、密实度等关键指标的控制方法。此外,桥涵和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是公路工程中的难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其进行详尽的讲解,并提供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作为一名学生,我也非常关注这本书在教学上的应用,希望它能够作为一本优秀的教材,帮助我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我未来从事公路工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评分我是一名在乡镇负责道路建设的基层技术人员,我们这里的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经常会遇到一些技术难题。这次《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装版)》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及时雨。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做的工程,虽然能用,但总感觉不够规范,不够科学。我希望这本书能用最实在、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比如,在路基填筑方面,我们经常会遇到土源不足、质量不达标的情况,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如何选择和处理就地取材的土料,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压实和检测的方法。在路面施工上,我们使用的沥青和水泥质量参差不齐,我希望书中能有关于如何辨别材料质量,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现场检测的技术指导。还有,很多小型的桥梁和涵洞,我们缺乏专业的设计力量,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设计图例和施工要点,让我们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这些工程。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强调在基层施工中,如何做到经济实用,同时又能保证工程质量,让我们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本书的平装版,让我觉得它离我们基层工作者更近了。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常年在项目现场摸爬滚打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武装升级”。我们平时工作中,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很多时候,缺乏一个权威、系统性的标准来指导和规范我们的操作。我一直关注着公路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也知道《JTG B01-2014》这份标准的重要性。这次它出了平装版,我第一时间就入手了。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了目录,看到里面涵盖了从路线设计、路基路面、桥涵、隧道,到交通工程、绿化、景观等方方面面,内容之全面,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关心的是,这份标准是如何将最新的技术和理念融入其中,例如在新材料的应用、BIM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推广、绿色公路建设的理念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阐述这些前沿技术如何落地,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实施细则。同时,对于施工的细节,比如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我也希望能有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指导。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我更看重的是这份标准能否帮助我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能否在我面对复杂工况或新兴技术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宝典”,在我每一次的决策和操作中,都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评分我是一名热爱旅行,并且喜欢自己规划行程的驴友。每次踏上新的旅程,我都会对沿途的公路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候会惊叹于它的平坦宽阔,有时候也会好奇它的蜿蜒曲折。当我看到《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装版)》这本书时,我萌生了一个想法:我想通过这本书,来更深层次地了解公路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一个旅行者的视角出发,来解读公路工程的魅力。比如,我想知道,为什么有些公路设计得那么人性化,转弯半径适中,视线开阔,让我开起来感觉非常舒适;而有些地方的公路,却总是让人感觉不那么顺畅,甚至有些危险。我想了解,在不同地形地貌下,工程师们是如何巧妙地设计出适应环境的公路,比如在山区如何避开陡峭的坡度,在湿地如何保证地基的稳定。我还想知道,公路的颜色、宽度、以及两侧的植被,是否也都有其科学的含义?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我所走的每一条路,让我对这项伟大的工程,产生更多的敬意和好奇。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学者,我对道路交通系统在城市功能实现中的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这份标准,无疑是理解中国公路工程发展的重要窗口。我期待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在公路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的最新技术和实践。我特别关注的是,这份标准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例如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考量。我想了解,它是否包含关于绿色公路建设的详细规定,比如如何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和噪声污染,如何推广使用环保型材料,以及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同时,我也对这份标准在提升公路安全性和韧性方面所做的努力感兴趣,例如它在防灾减灾、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方面的技术要求。作为一名学者,我也希望能够从这份标准中,找到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课题,例如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公路的智能化水平,如何更好地将公路工程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以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交通系统。
评分我是一位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市民,平日里就喜欢关注身边发生的各种变化,尤其是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的道路。当我了解到《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装版)》这本书的出版,我感到非常好奇,想通过这本书来了解一下,我们脚下的这条条道路,究竟是如何被设计和建造出来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揭示公路工程的奥秘。比如,我想知道不同类型的道路,比如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乡间小路,在设计和建造上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为什么有些路面看起来很平整,而有些路面则会出现坑洼?路面的材料到底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优缺点?还有,我在路上看到的各种交通标志、标线,以及防撞栏、排水沟等设施,它们的设计背后又有什么样的考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为我解答这些疑问,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公路工程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其中蕴含的科学和智慧。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了解工程建设的窗口,我希望它能够满足我对这份神秘领域的好奇心。
评分作为一名对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我一直关注着公路工程领域的技术动态。《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无疑是这一领域的核心文献之一。这次它以平装版的形式推出,更方便了广泛的传播和使用,我对此表示高度的肯定。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公路工程技术框架,涵盖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养护管理的各个环节。我尤其关注它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阐述:首先,关于公路网规划和线位设计的最新理念和方法,特别是如何结合交通需求预测、环境影响评价和经济可行性分析来优化设计方案。其次,在路基路面工程方面,我希望看到关于高性能材料、新型施工技术以及耐久性设计的最新研究成果的体现,例如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理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处理等。再次,对于桥梁、隧道等长大工程,我期待书中能有关于结构设计、施工安全以及风险控制的详细指导,并能反映最新的抗震、抗洪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最后,作为一份技术标准,它的更新和修订过程也至关重要,我希望能够了解这份标准在遵循国际通用做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适应中国具体国情和发展需求。这本书的出版,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公路工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不错
评分好
评分质量挺好的,很满意!
评分不错
评分不错
评分质量挺好的,很满意!
评分质量挺好的,很满意!
评分还不错,值得!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