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教会史:基督教经典译丛
原价:49.00元
作者:(古罗马)优西比乌;(美)梅尔英,(美)梅尔英注;瞿旭彤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108032065
字数:397000
页码:53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教会史,在史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书试图重现从使徒时代到公元324年这三个世纪的教会历史。全书共十卷,第一卷记载耶稣基督的生平,第二至第七卷叙述从基督教产生一直到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上台的时期,第八卷记述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对基督教的大逼迫,第九卷记载了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西方的胜利和马克西敏在东方的再次逼迫,最后一卷记述了教会获得宽容、和平以及罗马帝国支持的历史过程。
优西比乌的《教会史》是了解早期教会和罗马帝国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该书不仅为早期的教会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而且为教会史的写作立下了一种典范。这部著作使优西比乌跻身于约瑟夫、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伟大的历史学家之列。
目录
中译本导言
引言
第一卷 耶稣其人其事
从奥古斯都到提庇留
评注优西比乌论耶稣
第二卷 众使徒
从提庇留到尼禄
评注优西比乌论众使徒
第三卷 传道与迫害
从加尔巴到图拉真
评注优西比乌的资料来源
第四卷 主教、作品与殉道
从图拉真到马可·奥勒留
评注信仰的捍卫者与辱没者
第五卷 西部英雄与东部异端
从马可·奥勒留到塞普蒂默斯·塞维鲁斯
评注基督徒的苦难与申辩
第六卷 奥利金与亚历山大的暴行
从塞普蒂默斯·塞维鲁斯到德西乌斯
评注优西比乌的视野
第七卷 狄奥尼修斯与异议者
从加鲁斯到戴克里先
评注亚历山大的狄奥尼修斯
第八卷 大迫害
从戴克里先到加勒里乌斯
评注四位皇帝
第九卷 大解放
马克西敏、马克森狄和君士坦丁
评注迫害的终结?
第十卷 君士坦丁与和平
评注优西比乌与君士坦丁
附录1 优西比乌对约瑟夫之耶稣记载的征引
附录2 皇帝和主教更替年表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是一部令人肃然起敬的著作,它成功地将数千年的复杂变迁压缩进一个清晰而富有条理的框架中,同时又没有牺牲任何关键的细节。我喜欢它对“普世性”概念的持续追踪和反思——教会如何从一个犹太教的小分支成长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结构,这个过程中的文化适应与身份重塑,是全书最引人入胜的主线之一。书中对教会与世俗权力关系的处理也极其精妙,无论是君士坦丁的皈依对教会结构的影响,还是教皇权力的兴衰起伏,都写得鞭辟入里,充满了历史的讽刺感和宿命感。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虽然过程略显艰辛,但一旦登顶,视野便豁然开朗。它不仅是一部资料汇编,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韧性与组织力量的史诗。我期待能有更多类似这样深入浅出、洞察力极强的历史著作问世。
评分说实话,我抱着非常审慎的态度拿起这本厚重的历史著作,担心它会是一部枯燥乏味的学术堆砌。然而,一旦翻开,我就被它那种史诗般的叙事魅力所吸引住了。它不仅仅记录了“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更深入挖掘了那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驱动力和文化语境。比如,作者对罗马帝国晚期,异教思潮与基督教如何拉锯、渗透,直至最终成为主导力量的描绘,简直是大师级的剖析。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修道主义兴起那一部分,它揭示了一种对世俗化抵抗的深层渴望,以及这种运动如何重塑了中世纪的社会面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震撼的,它强迫你跳出当代视角,去理解那些古人的信仰结构是如何构建世界的。它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但语言却出奇地具有画面感,仿佛历史场景就在眼前徐徐展开,让人欲罢不能。读完后,我对“教会”这个概念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我通常认为历史书读起来会比较吃力,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储备,但这本书的编写方式非常体贴。它似乎非常了解普通读者在面对庞大史实时可能感到的迷茫,因此在关键概念的引入和重要人物的介绍上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读起来,我感觉就像有一位学识渊博、又不失热情的导师在旁边循循善诱。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对于“异端”的论述。他没有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审判那些被主流教会排斥的群体,而是深入探究了他们思想产生的土壤——他们试图解决的那些真正棘手的神学问题。这种理解性的历史观,让我对信仰内部的张力有了更深层次的共鸣。它教会我,历史的进步往往伴随着内部的撕裂与整合,而教会正是这种人类精神探索的缩影。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人文关怀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信仰与斗争的时代。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早期教会的形成、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他叙述那些关键人物——比如那些在逼迫中坚守信仰的殉道者,以及那些为构建教义体系呕心沥血的神学家——时的那种敬畏与理解。整个阅读过程,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学习历史,更是在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深刻的对话。书中对不同地域教会的差异性分析也十分精辟,让我认识到基督教的传播从来不是一条单一直线,而是充满了多元的张力和适应性。特别是关于尼西亚信经形成过程的论述,那种思想上的交锋和最终达成共识的艰难,读来令人深思,体会到信仰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逻辑清晰,即便是对教史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轻松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步走进基督教的宏大叙事之中。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信仰本质和历史演变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宏伟的图书馆,里面的每一页都散发着古老羊皮纸的香气和智慧的光芒。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充满争议性的历史节点时的公正态度。历史记载往往带有强烈的立场倾向,但这本书努力呈现了多方位的证据和解释,让读者自己去判断。比如,关于东西教会大分裂前夕的权力斗争和神学分歧,作者没有简单地将一方描绘成绝对的“正统”,而是展示了双方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这种克制而深刻的叙事,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对于长期关注西方文明源头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不可或缺的参照系。它不仅是教会史,更是理解西方政治哲学、艺术风格乃至伦理观念演变的关键钥匙。我建议大家在阅读时,不妨准备一些笔记,因为其中蕴含的信息量极大,值得反复咀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