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史:基督教经典译丛

教会史:基督教经典译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教会史
  • 基督教
  • 历史
  • 宗教
  • 神学
  • 经典
  • 译丛
  • 基督教史
  • 西方史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英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32065
商品编码:14941956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教会史:基督教经典译丛

原价:49.00元

作者:(古罗马)优西比乌;(美)梅尔英,(美)梅尔英注;瞿旭彤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108032065

字数:397000

页码:53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教会史,在史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书试图重现从使徒时代到公元324年这三个世纪的教会历史。全书共十卷,第一卷记载耶稣基督的生平,第二至第七卷叙述从基督教产生一直到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上台的时期,第八卷记述戴克里先统治时期对基督教的大逼迫,第九卷记载了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西方的胜利和马克西敏在东方的再次逼迫,最后一卷记述了教会获得宽容、和平以及罗马帝国支持的历史过程。
优西比乌的《教会史》是了解早期教会和罗马帝国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该书不仅为早期的教会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而且为教会史的写作立下了一种典范。这部著作使优西比乌跻身于约瑟夫、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伟大的历史学家之列。

目录


中译本导言
引言
第一卷 耶稣其人其事
从奥古斯都到提庇留
评注优西比乌论耶稣
第二卷 众使徒
从提庇留到尼禄
评注优西比乌论众使徒
第三卷 传道与迫害
从加尔巴到图拉真
评注优西比乌的资料来源
第四卷 主教、作品与殉道
从图拉真到马可·奥勒留
评注信仰的捍卫者与辱没者
第五卷 西部英雄与东部异端
从马可·奥勒留到塞普蒂默斯·塞维鲁斯
评注基督徒的苦难与申辩
第六卷 奥利金与亚历山大的暴行
从塞普蒂默斯·塞维鲁斯到德西乌斯
评注优西比乌的视野
第七卷 狄奥尼修斯与异议者
从加鲁斯到戴克里先
评注亚历山大的狄奥尼修斯
第八卷 大迫害
从戴克里先到加勒里乌斯
评注四位皇帝
第九卷 大解放
马克西敏、马克森狄和君士坦丁
评注迫害的终结?
第十卷 君士坦丁与和平
评注优西比乌与君士坦丁
附录1 优西比乌对约瑟夫之耶稣记载的征引
附录2 皇帝和主教更替年表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教会史:基督教经典译丛——一部跨越千年的信仰之旅 从耶路撒冷初燃的火种,到遍布全球的信仰殿堂,一部波澜壮阔的教会史,勾勒出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为深刻而持久的篇章。 《教会史:基督教经典译丛》并非仅仅是一部枯燥的史料堆砌,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是一场与历代圣徒、思想家、改革者和普通信徒的心灵交流。这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宏大的历史视野,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基督教从一个不起眼的犹太教分支,发展成为影响世界格局、塑造人类精神的伟大宗教的完整画卷。 第一编:萌芽与奠基(公元1世纪 - 313年)——圣火初燃,在逼迫中成长 本书的开篇,将带领读者回到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耶稣基督的降生、受难与复活,成为一切的起点。作者将细致地描绘使徒们的脚步,他们如何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后,勇敢地走向世界各地,传播福音。从耶路撒冷到安提阿,从罗马到远东,早期教会的传教士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心和无畏的精神,克服了语言、文化的障碍,也承受了来自犹太教和罗马帝国统治者的巨大压力。 这一时期,教会面临着严峻的外部挑战。罗马帝国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复杂的政治体系,对基督教这一“新生事物”充满了疑虑甚至敌意。本书将深入探讨罗马帝国对早期教会的迫害,从尼禄皇帝的纵火案,到戴克里先皇帝的大逼迫,每一次的流血牺牲,都成为了信仰坚贞的见证。然而,历史的辩证法在此显现——每一次的逼迫,反而激发了信徒更深的殉道精神,使得真理的光芒在黑暗中愈发耀眼。 在内部,早期教会也经历了思想的形成与组织的建立。本书将详细介绍教父们的贡献,如坡旅甲、依纳爵、游斯丁,他们用清晰的逻辑和有力的论证,驳斥异端,阐述信仰的核心要义。同时,教会的治理结构也逐渐成形,从地方性的会众,发展出主教、长老、执事的职分,为日后的教会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重要的信仰告白,如使徒信经,也在这一时期孕育而出,成为历代信徒共同持守的信条。 第二编:帝国教会的崛起与分裂(313年 - 1054年)——从地下到地上,荣耀与纷争并存 米兰敕令(313年)的颁布,标志着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地位的转折点。君士坦丁大帝的皈依,为教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书将详细阐述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探讨基督教如何从一个被压迫的少数群体,一跃成为帝国的官方宗教。教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兴建宏伟的教堂,召集影响深远的宗教会议,如尼西亚公会议(325年)和迦克墩公会议(451年),这些会议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确立了基督论等核心教义。 然而,权力的膨胀和世俗的诱惑也随之而来。教会的财富和影响力日益增长,一些教会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世俗化的倾向,也引发了内部的改革呼声和对信仰纯粹性的担忧。 与此同时,教会内部的思想碰撞从未停止。奥古斯丁等伟大的教父,以其深刻的神学思想,如《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修道主义的兴起,则代表着一种回归原始信仰、追求属灵生命的努力,修道士们在寂静的山林中,通过祈祷、禁食和劳动,寻求与上帝的亲密连接,他们的精神对教会的复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东方和西方教会之间的差异也逐渐显现。语言、文化、政治环境的不同,以及在礼仪、神学解释上的分歧,为日后的大分裂埋下了伏笔。东西方教会的互动与摩擦,如罗马教皇与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之间的权力斗争,最终在1054年导致了东西方教会的分裂,这是教会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影响至今犹存。 第三编:中世纪的教会(1054年 - 1517年)——信仰的辉煌与时代的局限 东西方教会的分裂,并没有阻碍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的发展。罗马天主教会,在教皇的领导下,逐渐形成了统一而强大的组织。本书将深入探讨中世纪教会的辉煌成就,如宏伟的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其高耸的尖顶和精美的彩绘玻璃,象征着人们对上帝的敬畏与对天国的向往。 修道院在中世纪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更是保存古典文化、发展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像本笃会、熙笃会等修道会,在教育、农业、医疗等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经院哲学的发展,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试图用理性来理解和阐述信仰,将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神学相结合,构建了庞大而精密的思想体系。 然而,中世纪教会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危机。十字军东征,虽然初衷是为了收复圣地,但其过程中的暴力和贪婪,也给教会的声誉带来了损害。异端裁判所的设立,虽然旨在维护教义的纯洁,但也常常伴随着对人权的侵犯和思想的压制。教会内部的腐败和世俗化问题,如贩卖赎罪券,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埋下了导火索。 在这一时期,教会对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伟大的艺术品和音乐作品都以宗教为主题。教会不仅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也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其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第四编:宗教改革与新教的兴起(16世纪)——信仰的觉醒,世界的重塑 16世纪的欧洲,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宗教改革的烈火席卷而来。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如同惊雷般炸响,挑战了当时教会的权威和许多传统教义。本书将详细梳理这场波及整个欧洲的改革运动,从路德在维滕贝格的呐喊,到加尔文在日内瓦的改革,再到慈运礼在苏黎世的实践,不同改革家的思想和行动,共同推动了新教的诞生。 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回归《圣经》的权威,强调因信称义,强调信徒皆祭司。改革家们将《圣经》翻译成各种民族语言,使得普通人能够直接接触到上帝的话语,这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促进了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繁荣。 然而,宗教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它伴随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政治冲突甚至宗教战争。天主教方面也开始了反宗教改革,如特伦特会议,对教义进行了重申和改革,力图挽回教会的声誉和影响力。 宗教改革的结果,是基督教世界的彻底分裂,形成了天主教、路德宗、改革宗、再洗礼派等多个宗派。这场改革不仅重塑了欧洲的宗教版图,也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近代西方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五编:普世宣教与现代教会(16世纪至今)——传播的脚步,时代的挑战 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推进,基督教的传播也走向了世界各地。本书将追溯早期传教士的脚步,他们勇敢地前往美洲、亚洲、非洲,将福音带给不同的民族。本书将探讨宣教的策略、遇到的挑战以及其对当地文化带来的影响。 19世纪以来,宣教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各种宣教组织和差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书将关注这一时期的宣教事工,以及其在教育、医疗、社会救济等方面所做的贡献。 进入20世纪,教会面临着新的时代挑战。世俗主义的兴起,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都对传统的宗教信仰提出了质疑。本书将探讨教会如何回应这些挑战,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其生命力,并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教会内部的发展,如五旬节运动的兴起,普世教会运动的推进,以及不同宗派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教会的社会关怀、人权呼吁、环保行动,都体现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责任与担当。 《教会史:基督教经典译丛》是一部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论述严谨的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梳理了基督教的宏大历史脉络,更深入地探讨了信仰的内涵、教会的演变以及其对人类文明的深刻影响。阅读这本书,就像踏上了一段穿越千年的信仰之旅,我们将在历代圣徒的生命中,汲取力量;在他们的思想中,获得启迪;在他们的奋斗中,看见希望。这是一部值得所有对人类历史、思想文化以及信仰生命感兴趣的读者深入研读的经典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部令人肃然起敬的著作,它成功地将数千年的复杂变迁压缩进一个清晰而富有条理的框架中,同时又没有牺牲任何关键的细节。我喜欢它对“普世性”概念的持续追踪和反思——教会如何从一个犹太教的小分支成长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结构,这个过程中的文化适应与身份重塑,是全书最引人入胜的主线之一。书中对教会与世俗权力关系的处理也极其精妙,无论是君士坦丁的皈依对教会结构的影响,还是教皇权力的兴衰起伏,都写得鞭辟入里,充满了历史的讽刺感和宿命感。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虽然过程略显艰辛,但一旦登顶,视野便豁然开朗。它不仅是一部资料汇编,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韧性与组织力量的史诗。我期待能有更多类似这样深入浅出、洞察力极强的历史著作问世。

评分

说实话,我抱着非常审慎的态度拿起这本厚重的历史著作,担心它会是一部枯燥乏味的学术堆砌。然而,一旦翻开,我就被它那种史诗般的叙事魅力所吸引住了。它不仅仅记录了“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更深入挖掘了那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思想驱动力和文化语境。比如,作者对罗马帝国晚期,异教思潮与基督教如何拉锯、渗透,直至最终成为主导力量的描绘,简直是大师级的剖析。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修道主义兴起那一部分,它揭示了一种对世俗化抵抗的深层渴望,以及这种运动如何重塑了中世纪的社会面貌。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震撼的,它强迫你跳出当代视角,去理解那些古人的信仰结构是如何构建世界的。它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但语言却出奇地具有画面感,仿佛历史场景就在眼前徐徐展开,让人欲罢不能。读完后,我对“教会”这个概念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

我通常认为历史书读起来会比较吃力,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储备,但这本书的编写方式非常体贴。它似乎非常了解普通读者在面对庞大史实时可能感到的迷茫,因此在关键概念的引入和重要人物的介绍上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读起来,我感觉就像有一位学识渊博、又不失热情的导师在旁边循循善诱。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对于“异端”的论述。他没有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去审判那些被主流教会排斥的群体,而是深入探究了他们思想产生的土壤——他们试图解决的那些真正棘手的神学问题。这种理解性的历史观,让我对信仰内部的张力有了更深层次的共鸣。它教会我,历史的进步往往伴随着内部的撕裂与整合,而教会正是这种人类精神探索的缩影。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人文关怀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精神食粮,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信仰与斗争的时代。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对早期教会的形成、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描绘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他叙述那些关键人物——比如那些在逼迫中坚守信仰的殉道者,以及那些为构建教义体系呕心沥血的神学家——时的那种敬畏与理解。整个阅读过程,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学习历史,更是在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深刻的对话。书中对不同地域教会的差异性分析也十分精辟,让我认识到基督教的传播从来不是一条单一直线,而是充满了多元的张力和适应性。特别是关于尼西亚信经形成过程的论述,那种思想上的交锋和最终达成共识的艰难,读来令人深思,体会到信仰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合理,逻辑清晰,即便是对教史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轻松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步走进基督教的宏大叙事之中。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信仰本质和历史演变感兴趣的朋友。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宏伟的图书馆,里面的每一页都散发着古老羊皮纸的香气和智慧的光芒。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充满争议性的历史节点时的公正态度。历史记载往往带有强烈的立场倾向,但这本书努力呈现了多方位的证据和解释,让读者自己去判断。比如,关于东西教会大分裂前夕的权力斗争和神学分歧,作者没有简单地将一方描绘成绝对的“正统”,而是展示了双方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这种克制而深刻的叙事,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对于长期关注西方文明源头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是不可或缺的参照系。它不仅是教会史,更是理解西方政治哲学、艺术风格乃至伦理观念演变的关键钥匙。我建议大家在阅读时,不妨准备一些笔记,因为其中蕴含的信息量极大,值得反复咀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