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全套14册 陈卫平 11-14岁 儿童历史故事 第十届文津奖获奖书籍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全套14册 陈卫平 11-14岁 儿童历史故事 第十届文津奖获奖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台湾] 陈卫平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故事
  • 儿童历史
  • 中国历史
  • 陈卫平
  • 文津奖
  • 11-14岁
  • 历史读物
  • 少儿读物
  • 历史普及
  • 文化启蒙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浩海书香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ISBN:9787510448188
商品编码:1499127385
丛书名: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出版时间:2014-02-01

具体描述

>
>
>
>
>
>
>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到的图书《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全套14册 陈卫平 11-14岁 儿童历史故事 第十届文津奖获奖书籍》之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 --- 书名: 《少年中华探秘之旅:上下五千年趣味解读》 作者: 王晓华 撰文,李明 绘图 适合年龄: 10-15岁 册数: 全套共12册 --- 图书简介: 《少年中华探秘之旅:上下五千年趣味解读》是一套专为当代少年读者精心打造的中国历史读物。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和年代,而是致力于将波澜壮阔的中华文明史,以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生动的图文结合,以及富含启发性的视角,呈现给年轻一代。本书旨在激发孩子们对历史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重要人物的抉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核心特色与内容构架: 本套书共十二册,每一册都聚焦于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或主题,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历史画卷。叙事风格力求“讲故事”,而非“填鸭式”灌输知识,让历史变得鲜活可感。 第一卷:远古的曙光与文明的起源 (约公元前21世纪前) 内容聚焦: 本卷带领读者回到史前时代,探寻人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足迹。从旧石器时代的狩猎采集,到新石器时代的农耕定居,介绍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重要遗址的发现及其意义。 亮点设计: 重点解读“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等神话传说,并探讨这些神话背后所蕴含的早期先民的生存智慧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通过生动的场景还原,展现氏族部落从分散到联合的早期社会形态。 第二卷:夏商周:礼乐制度的建立与青铜文明的辉煌 (约公元前21世纪 - 公元前771年) 内容聚焦: 深入讲解夏朝的建立,商朝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与甲骨文的发现。重点阐述西周的宗法制度和分封制是如何构建起早期政治秩序的。 亮点设计: 详细剖析“鼎”在古代的象征意义,通过对殷墟和周原遗址的介绍,让读者直观感受三代文明的物质成就。探讨“礼”和“乐”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卷:春秋战国:思想的碰撞与百家争鸣 (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21年) 内容聚焦: 这一卷是全套书中最富戏剧性的部分之一。它不再仅仅关注战争,而是深入解析“士”阶层如何崛起,以及各国变法图强的努力。 亮点设计: 设立专章解读“百家争鸣”的盛况,用对比的方式介绍儒家(仁爱与礼治)、道家(自然无为)、法家(严刑峻法)的核心思想,并附有当时的“思想辩论会”模拟对话,帮助少年理解这些思想在当代的延伸意义。 第四卷:秦汉帝国:统一天下的力量与丝路的开辟 (公元前221年 - 公元220年) 内容聚焦: 讲述秦始皇如何结束分裂局面,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详述郡县制、文字统一、度量衡的标准化。接着过渡到汉朝,重点介绍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亮点设计: 侧重于工程技术,如长城的修建和汉代冶铁技术,并辅以地图解析,让读者清晰看到帝国疆域的拓展和交通网络的形成。 第五卷:三国鼎立与魏晋风度:动荡中的文化嬗变 (220年 - 420年) 内容聚焦: 本卷不以纯粹的军事斗争为主线,而是探讨在国家分裂、战乱频仍的背景下,士族阶层如何形成,以及玄学、文学艺术的兴盛。 亮点设计: 介绍“竹林七贤”的生活哲学,探讨书法(如王羲之)、绘画的艺术成就,解释“魏晋风度”背后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思潮。 第六卷:南北朝:民族交融与佛教东传 (420年 - 589年) 内容聚焦: 本卷着重描绘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的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详细介绍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及其影响。 亮点设计: 重点展示佛教艺术的鼎盛,如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开凿历程,分析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如何相互影响,最终孕育出新的审美。 第七卷:隋唐盛世:开放、包容与万邦来朝 (581年 - 907年) 内容聚焦: 讲述隋朝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随后聚焦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探讨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完善的科举制度以及对外交往的盛况。 亮点设计: 趣味性地描绘长安城的国际化景象,介绍来自世界各地的使节、商人和留学生。通过诗歌片段,展现唐诗的黄金时代。 第八卷:五代十国与宋朝的精致生活 (907年 - 1279年) 内容聚焦: 简述五代十国的短暂动荡后,宋朝的建立。本卷强调宋代的“重文抑武”政策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化,特别是市民阶层的兴起。 亮点设计: 深入描绘宋代的商业革命(如交子、纸币的出现)、发达的市民文化(瓦舍勾栏)、以及精致的士大夫生活美学,如宋词、宋代瓷器和风俗画。 第九卷:元朝:空前辽阔的帝国与多民族的管理 (1271年 - 1368年) 内容聚焦: 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如何建立起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分析元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特点,特别是色目人的地位以及对不同宗教的政策。 亮点设计: 侧重于地理大发现的视角,介绍马可·波罗等人的游记对欧洲的影响,以及元曲的艺术成就。 第十卷:明朝:集权强化与海洋探险的转折 (1368年 - 1644年) 内容聚焦: 讲述朱元璋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丞相制度。重点分析永乐大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以及明代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探讨。 亮点设计: 详细介绍紫禁城的规划与建造,对比分析内阁制度与早期议政体系的差异,并讨论市民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的流行原因。 第十一卷:清朝:盛世的辉煌与帝国的挑战 (1644年 - 1840年) 内容聚焦: 阐述清初康乾盛世的疆域巩固与人口增长。深入探讨“文字狱”对思想文化的压抑,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背景与后果。 亮点设计: 通过分析《红楼梦》等文学作品,窥探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变迁。同时,引入西方科技发展的信息,为下一卷的冲突做铺垫。 第十二卷:近现代的阵痛与民族的觉醒 (1840年至今) 内容聚焦: 本卷处理敏感而重要的历史时期。从鸦片战争开始,介绍救亡图存的历程,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后简要介绍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强调民族精神的传承。 亮点设计: 采用“历史对话”的形式,让读者思考“为什么我们选择了这条道路”,引导他们理解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复杂选择,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现代国民意识。 美术风格: 本套书的插图由多位著名儿童插画师团队完成,风格清新、色彩明快,既有古典写意的中国风,也融入了现代漫画的活泼元素。特别是在人物造型上,注重历史考据与美学表达的平衡,避免了传统历史画的刻板严肃感。 教育理念: 《少年中华探秘之旅》秉持“历史是理解当下的钥匙”的理念,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民族文化认同和家国情怀的潜移默化培养。通过对历史人物决策的分析,鼓励少年读者学会权衡利弊,理解复杂的人性,从而成为具有历史视野的现代公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深得人心,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特别有分量。封面色彩的搭配和插画的风格,那种古典又不失童趣的韵味,一下子就能把人拉回到那个悠远的历史时空里。我特别留意了纸张的质感,印刷的清晰度也无可挑剔,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历史地图和人物肖像,细节也处理得非常到位,这对正在建立视觉认知和空间概念的少年读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加分项。我记得我女儿刚拿到手的时候,她并没有急着去翻阅内页,而是围着书本研究了半天封面和封底的文字介绍,那种对知识的敬畏感和探索欲,很大程度上是被这种精美的外部包装激发出来的。而且,这套书在版式设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每一页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不会显得拥挤,又能保证文字内容有足够的呼吸感,即便是长篇的叙述,读起来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中小学生来说,体验感极佳。看得出来,出版团队在制作这套书时,是抱着对“匠心”的追求的,这不仅仅是一套教科书,更像是一套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

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在平衡历史的“趣味性”和“严肃性”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很多面向儿童的历史读物,为了追求阅读体验,往往会过度地“卡通化”或“娱乐化”历史,导致一些关键的历史概念被简单化甚至歪曲。但这套书则不然,它在讲述精彩故事的同时,始终坚守了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和深度。它会很巧妙地引入一些相关的考古发现、历史文献的只言片语,作为补充的“小知识点”穿插其中,既满足了好奇心强的孩子对“内幕”的探求,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对史料的尊重。这种处理方式,为孩子建立了一个健康、扎实的早期历史观,让他们明白,历史研究是一个严谨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传说再现。这种对教育责任的承担,让我对这套书的作者和编辑团队充满了敬意。

评分

从教学和阅读的反馈来看,这本书对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有显著的帮助。历史的魅力在于其因果链条的展现,而这套书在梳理历史脉络时,逻辑清晰得如同精密的手术刀。它不仅仅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着重于分析“为什么会发生”和“接下来的影响是什么”。例如,在讲述朝代更迭时,它会清晰地勾勒出前一个王朝衰败的社会背景和触发点,使得下一个兴起的政权显得顺理成章。这种对“变化”和“连续性”的强调,帮助孩子们建立起早期的系统思考模式。同时,通过对古代社会制度、思想流派的介绍,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了不同的价值体系,拓宽了他们看待世界的视角,为未来的公民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得说,这套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非常符合青少年的语言习惯,既不过分幼稚,也完全没有成年人阅读时的那种拗口和距离感。它大量运用了富于画面感的词汇和精准的动词,使得文字仿佛自带了动态的影像效果。读起来,你好像能“看”到秦始皇的威严、“听”到唐朝市井的喧闹。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某些关键的历史人物描绘上,保持了一种复杂的、多维度的视角,没有脸谱化地将人物简单地划分为“好”与“坏”。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引导着小读者去思考历史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局限性,这比单纯的道德评判要高明得多,培养的是一种更为成熟和富有同理心的历史观,让他们学会用更包容和审慎的态度去面对复杂的现实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手法简直是一绝,它完全摆脱了传统历史书那种干巴巴的“时间线罗列”和“事件堆砌”,而是采用了非常高明的“故事化”和“情景代入”的策略。作者仿佛是一位耐心的老爷爷,坐在孩子面前,用最生动、最贴近少年人思维的方式,将那些遥远而宏大的历史事件,拆解成一个个可以被理解、能被感同身受的微观场景。比如,在描述某个重大变革发生时,作者不会直接抛出复杂的政治术语,而是会聚焦于当时普通人的生活细节,通过他们的视角去观察和感受历史的脉动,这种“由小及大”的叙事逻辑,极大地降低了历史的门槛,让孩子们觉得历史不是高不可攀的精英学问,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老故事”。这种亲和力,是很多同类读物望尘莫及的,它真正做到了“引人入胜”,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发现新奇、充满乐趣的探险。

评分

很好的图书,留着慢慢看。

评分

写给小孩子的中国通史,感觉对于培养历史感很好

评分

寓教于乐,不错的童书,儿子二年级,看的不亦乐乎。推荐

评分

京东图书还是不错的,种类齐全,方便快捷。

评分

书别人推荐的应该不错,但发票怎么又没给!

评分

京东图书还是不错的,种类齐全,方便快捷。

评分

很好,送给儿子的,本来想给5星,但是有两本封面破损,自己补了,印刷精美,内容适合。

评分

历史是要传承的,谢谢你们出版的好书!老人孩子都喜欢!

评分

物美价廉,适合小孩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