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徐焰講軍史:戰爭與經濟
原價:28.00元
作者:徐焰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010124193
字數:122000
頁碼:164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從戰爭與經濟的視角解讀曆史,透過種種曆史事件的錶象,分析內含的深層次原因,就能看齣:人類戰爭的發端都是經濟原因,自古至今始終如一。
內容提要
迴顧人類韆年的文明史,各個國傢、各個民族、各個階級相互間徵戰不斷,根本原因是什麼呢?過去有的解釋是當權者的貪欲和恩怨,有人說是宗教和信仰差異,甚至還有人認為女人是紅顔禍水 ??其實,若透過種種曆史事件的錶象,分析內含的深層次原因,就能看齣:人類戰爭的發端都是經濟原因,打仗的根本目的都是要爭奪人口、財産和土地資源的控製。不論軍事鬥爭的手段怎樣韆變萬化,這個根本原因卻是從古至今始終如一。
目錄
講述現代公民社會需要的戰爭史(自序)
進行戰爭的動因和基礎——經濟
第一章 奪地掠人劫財引戰端
原始社會是人吃人社會,俘虜往往成瞭食物
奴隸社會戰俘能活命,有組織的掠奪形成戰爭
奴隸社會嚮封建社會轉變,戰爭殘酷程度有所降低
商鞅以首級評功鼓勵殺戮,秦政殘暴終緻 “二世而亡 ”
第二章 農業經濟能決定中國古代戰爭的成敗
東周以前常備軍很少,交戰時期通常當天決勝負
秦朝亡於過量的兵役、勞役,西漢由徵兵發展為募兵
東漢財權下移導緻軍閥壯大,董卓進京引發天下崩壞
用兵多少要靠經濟保障,古代軍隊數的記載常有誇張
第三章 曾國藩靠攔路收費發展湘軍
湘軍建立時朝廷不能發餉,靠賣文憑、賣官獲得資金
得不到政府固定薪餉,便靠設 “厘金 ”即攔路收費
湘軍裁撤成為大難題,靠分期付款等方式終於解決
第四章 大英帝國為何靠海軍越打越富
用海盜當海軍,“黑吃黑 ”的打劫搞到船炮之資
打敗 “無敵艦隊 ”後成為強國,接著再鬥 “海上馬車夫 ”
特拉法加一場海戰,抵消瞭拿破侖所有陸上勝利
英國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後來卻走嚮經濟衰落
第五章 爭奪市場為何會導緻第一次世界大戰
德國人發動戰爭並非天生好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黷武
有歐洲最強的尚武精神,“第二帝國 ”建立後震驚歐洲
科技先行推動經濟,德國産值躍居世界第二
建立 “大艦隊 ”挑戰英國,海陸並重導緻分散瞭力量
布爾戰爭令德軍作齣誤判,威廉敢於發動戰爭
第六章 關東大地震怎樣刺激瞭日本“開拓滿濛”
關東大地震天災引發屠殺,又成為驅動侵略的動因
“大陸政策 ”瞄準滿濛,軍事經濟手段並重
日本嚴密控製溥儀,積極準備占領東北
麵對經濟危機衝擊,日本軍部發動 “九一八 ”事件
第七章 經濟危機怎樣促使希特勒上颱
一戰結束種下二戰種子,德國復仇情緒推齣希特勒
民族癲狂造就法西斯主義,退伍下士竟然組建納粹黨
下士希特勒發起暴動,上將魯登道夫充當後颱
經濟危機使納粹得票大增,財團、軍隊支持又是關鍵
第八章 經濟落後於德國的蘇聯為何能生産齣更多武器
希特勒事先輕視蘇聯,開戰後二十幾天便感到後悔
蘇聯建立起強大的重工 —軍工業,戰前軍費投入巨大
為保衛祖國蘇聯人忍受睏苦,勒緊腰帶保障軍工
希特勒為保證掠奪戰爭的士氣,要求國內消費品生産優先
注重實用而不求精,蘇製武器産量高於德國
“冒煙鐵筒 ”迫擊炮成主角,簡易武器仍形成火力優勢
作者介紹
徐焰,國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校軍事思想和軍事曆史學科帶頭人,專業技術少將。現兼任中國軍事科學學會曆史分會副秘書長,先後曾任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兼職教授、中山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四川大學、延安乾部學院等十幾所院校的兼職教授;連續三次被評為國防大學傑齣教授;“全軍優秀教師”稱號和“全軍傑齣科技人纔”奬獲得者。曾在瀋陽軍區邊防總隊任過戰士、班長、宣傳乾事、副指導員。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到軍事院校工作,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做過訪問學者。二十餘年來單獨撰寫的學術著作已齣版二十餘部,有些還被翻譯成日、英文齣版,有的著作還獲全軍科研一等奬、中國圖書奬和解放軍圖書奬。還撰寫過幾十部電視片並在中央電視颱、北京電視颱播齣。長期擔任中央電視颱、中國人民廣播電颱特邀嘉賓,並發錶過一些美術作品。
文摘
序言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戰爭的宏大敘事中,經濟因素究竟扮演著一個怎樣的角色?它是一個被動的承載者,還是一個主動的驅動者?《徐焰講軍史:戰爭與經濟》這本書,恰好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疑惑。我渴望看到作者是如何將經濟學的視角融入到軍事史的解讀中,去揭示那些被掩蓋的真相。書中是否會探討,在不同曆史階段,經濟的發展水平如何限製或促進瞭軍事技術的進步?又或是,戰爭的頻發,如何影響瞭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遷?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經濟戰”的論述,貿易封鎖、金融製裁,這些非傳統的戰爭手段,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愈發凸顯。我希望能從中獲得一些關於如何理解和分析國際衝突背後經濟動因的深刻洞見,從而更清晰地認識曆史的脈絡,以及對當下和未來的思考。
評分這本《徐焰講軍史:戰爭與經濟》的書我一直很想讀,但總被一些其他的讀物吸引走瞭注意力。最近終於下定決心要深入瞭解軍事史與經濟之間的復雜糾葛。我一直認為,戰爭從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背後必然有深刻的經濟根源和影響。從古代的糧草先行,到現代的軍工復閤體,經濟在戰爭中的作用顯而易見。我尤其好奇書中會如何解析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文明在發動和維持戰爭時,其經濟體製所扮演的角色。是資源短缺逼迫徵服?還是經濟繁榮為擴張提供瞭動力?書中會不會涉及到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某個國傢的崛起與衰落,是否與軍事投入和經濟發展存在直接或間接的聯係?我很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梳理這些龐雜的綫索,將經濟學理論與軍事曆史事件巧妙地結閤起來,為讀者展現一幅宏大的曆史畫捲。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未來戰爭經濟形態的思考,在這個全球化和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戰爭的經濟邏輯又會有怎樣的變化?這對我理解當前國際局勢和潛在衝突也大有裨益。
評分在翻閱《徐焰講軍史:戰爭與經濟》之前,我一直對“經濟決定論”在軍事史中的應用持保留態度。畢竟,戰略思想、政治決策、將領的個人能力等等,似乎纔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然而,當我真正開始接觸這部著作時,纔逐漸意識到經濟基礎對於軍事行動的支撐作用有多麼強大且不可或缺。書中關於工業化戰爭的論述尤其令我印象深刻。那些龐大的生産能力,源源不斷的物資供給,以及科技研發的投入,都直接轉化為戰場上的優勢。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那些看似簡單的戰術動作背後,是整個國傢經濟機器在高效運轉。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深入剖析不同國傢在工業化進程中的差異,以及這種差異如何影響瞭它們在戰爭中的錶現。是擁有更發達的重工業就能贏得戰爭?還是靈活高效的資源調配能力更為重要?書中是否會提及一些被經濟因素嚴重製約,最終走嚮失敗的軍事案例?這對我理解曆史的走嚮,以及認識經濟力量的實際影響,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啓迪。
評分我之所以對《徐焰講軍史:戰爭與經濟》這部作品抱有極大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對軍事史中一些“隱形”因素的探索欲。除瞭顯而易見的武器裝備和戰術策略,支撐一場場血腥廝殺的背後,往往是錯綜復雜的經濟利益鏈條。書中能否清晰地揭示這些利益是如何驅動戰爭的爆發?比如,資源爭奪、貿易路綫的控製、殖民地的掠奪,這些經濟目標又是如何轉化為軍事行動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宏觀層麵的分析,例如國傢間的經濟實力對比,如何影響瞭戰爭的規模和烈度;又或者,戰爭的勝利或失敗,對參戰國經濟體係又會産生怎樣的長期影響?我希望作者能夠避免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曆史事件和數據,讓讀者直觀地感受到經濟力量在戰爭中的“無形之手”。這對於理解人類文明發展中,戰爭與經濟相互塑造的辯證關係,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評分對於《徐焰講軍史:戰爭與經濟》這部書,我最期待的是作者如何將抽象的經濟概念具象化到具體的軍事行動中。戰爭需要的不僅僅是士兵,更是槍炮、彈藥、糧食、醫療物資,以及維護這一切運轉的龐大後勤體係。而這些,都直接與經濟生産和資源分配緊密相連。我好奇書中會如何分析不同曆史時期,不同政權為瞭維持戰爭而采取的經濟政策。是依靠稅收?還是掠奪?或者是發行國債?戰爭的勝利是否與經濟的韌性、資源的持續供給能力息息相關?我特彆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成本效益分析”在軍事決策中的應用,雖然聽起來有些冷酷,但這無疑是戰爭殘酷現實的一部分。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探討戰爭對經濟帶來的破壞性影響,以及戰後重建中的經濟挑戰。這有助於我們更全麵地理解戰爭的代價,以及和平的寶貴。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