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毛澤東選集 第二捲 | 作者 | 毛澤東 |
| 定價 | 48.00元 | 齣版社 | 人民齣版社 |
| ISBN | 9787010009155 | 齣版日期 | 2003-07-01 |
| 字數 | 326000 | 頁碼 | 360 |
| 版次 | 2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商品重量 | 0.722Kg | |
| 內容簡介 | |
| 這一捲包括毛澤東在抗日戰爭前期,即1937年7月至1941年5月間寫的40篇著作。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抗日戰爭時期(上) 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和前途(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 反對自由主義(一九三七年九月七日) 國共閤作成立後的迫切任務(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和英國記者貝特的蘭的談話(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上海太原失陷以後抗日戰爭的形勢和任務(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 陝甘寜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布告(一九三八年五月十五日) 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五月) 論持外戰(一九三八年五月) 中國共産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一九三八年十月十四日) 統一戰綫中的獨立自主問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五日) 戰爭和戰略問題(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 五四運動(一九三九年五月一日) 青年運動的方嚮(一九三九年五月四日) 反對投降活動(一九三九年六月三十日) 必須製裁反動派(一九三九年八月一日) 關於國際新形勢對新華日報記者的談話(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 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一九三九年九月十六日) 蘇聯利益和人類利益的一緻(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八日) 《共産黨人》發刊詞(一九三九年十月四日) 目前形勢和黨的任務(一九三九年十月十日) 大量吸收知識分子(一九三九年十月一日) 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産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 斯大林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日) 紀念白求恩(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新民主主義論(一九四0年一月) 剋服投降危險,力爭時局好轉(一九四0年一月二十八日) 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一九四0年二月一日) 嚮國民黨的十點要求(一九四0年二月一日) 《中國工人》發刊詞(一九四0年二月七日) 必須強調團結和進步(一九四0年二月七日) 新民主主義的憲政(一九四0年二月二十日) 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一九四0年三月六日) 目前抗日統一戰綫中的策略問題(一九四0年三月十一日) 放手發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頑固派的進攻(一九四0年五月四日) 團結到底(一九四0年七月五日) 論政策(一九四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為皖南事變發錶命令和談話(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日)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後的時局(一九四一年三月十八日) 關於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總結(一九四一年五月八日) |
| 編輯推薦 | |
| |
| 文摘 | |
| 序言 | |
說句實在話,買這本《毛澤東選集 第二捲》之前,我有點擔心內容會過於陳舊,畢竟時代背景已經相去甚遠。然而,實際閱讀後,我發現其中關於群眾路綫、自我批評等核心精神,具有超越時空的普適性。這本書裏對復雜人際關係的梳理,以及在危機時刻保持戰略定力的論述,對於當今任何一個組織或領導者來說,都具有極強的現實藉鑒意義。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其中關於“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的精妙平衡。它教導人們在麵對看似無法逾越的睏難時,必須保持宏觀上的信心,但在每一個具體環節的操作上,又必須保持十二分的謹慎和細緻。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在第二捲中顯得愈發老練和自信,不再是早期那種帶著探索性的試探,而是充滿瞭一種對曆史進程的掌控感。這本書不僅僅是政治文獻,更是一部充滿辯證法思想的哲學著作,值得反復品讀,每次都會有新的領悟。
評分這本《毛澤東選集 第二捲》的定價策略確實很有意思,“滿58包郵”這個標簽,一下子就把這本書從一個單純的閱讀材料,變成瞭一個帶有明顯商業導嚮的商品。但撇開價格不談,光從內容本身來看,這本書的厚重感和曆史分量是毋庸置疑的。我拿到手的時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紙張的質感,雖然是普及版,但裝幀得體,拿在手裏沉甸甸的,讓人油然而生一種莊重感。我特意翻閱瞭其中關於土地革命時期的一些論述,那些文字直擊當時中國社會最深層的矛盾,那種對舊製度的徹底批判和對未來藍圖的堅定描繪,即便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依然具有強大的思想穿透力。這本書不是那種輕鬆的睡前讀物,它需要讀者帶著批判性的思維去閱讀,去理解特定的曆史語境下,為什麼會産生那樣的理論和決策。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纔啃完其中關於“遊擊戰術”和“根據地建設”的幾篇核心文章,那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論證方式,展現瞭那個時代革命者非凡的智慧和堅韌。可以說,這本書是理解那段波瀾壯闊曆史的一把不可或缺的鑰匙,它的價值遠超其標價。
評分我對這套選集的興趣,源於我對中國近代革命史的持續關注。購買這本書,與其說是為瞭“收藏”,不如說是為瞭“校準”自己對曆史脈絡的認知。我習慣於交叉對比不同版本的文獻,而這本《毛澤東選集 第二捲》,尤其是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部分內容的處理上,體現齣一種極其審慎和成熟的理論構建。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將書中的觀點與當時國民黨方麵的宣傳進行對比分析,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信息不對稱、資源極度匱乏的條件下,共産黨如何通過精妙的政治動員和理論闡釋,凝聚起磅礴的力量。更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其中關於統一戰綫策略的論述,其靈活性和目標導嚮性,至今仍是政治學和戰略學研究的經典案例。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論述,那種樸素的唯物主義精神,貫穿瞭整捲書,是理解其思想體係的基石。這本書讀起來不費力,但思考起來卻很費神,需要反復揣摩字裏行間所蘊含的深刻戰略意圖。
評分我對這本《毛澤東選集 第二捲》的評價,必須聚焦於其作為曆史文獻的“工具性”。我主要用它來輔助我撰寫一篇關於中國早期革命根據地經濟政策的學術論文。這本書中的若乾篇關於財政、貿易和物資調配的文章,提供瞭極其詳盡的原始數據和政策背景,這些都是二手資料難以替代的。例如,其中對“剪刀差”現象的早期分析,其深刻程度令人咂舌。在閱讀過程中,我采取瞭非常細緻的筆記方法,將書中的理論闡述與後來的曆史發展進行對照分析。這種對比視角,讓我對當時決策者的遠見卓識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我很少會去評論其政治立場,而是將其視為研究特定時期社會經濟運行模式的寶貴文本。這本書的排版雖然是標準的教科書式,但其內容的密度和信息量是驚人的,每一頁都充滿瞭需要深入挖掘的細節,對於專業研究者而言,它是一座挖掘不盡的知識寶庫。
評分坦白講,我買這本書時其實是有點“湊單”的心態,畢竟“滿58包郵”的誘惑很大,但沒想到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竟如此齣乎意料地好。我對政治理論的學習一直比較淺嘗輒止,但這本《毛澤東選集 第二捲》的文字風格,相比於一些官方的、高度抽象的文本,要鮮活得多,更有煙火氣。比如,在描述戰爭的艱苦和人民群眾的支持時,那種質樸的語言,仿佛能把我帶迴到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我特彆留意瞭其中的一些書信和電報的原文摘錄,那種急促、直接的交流方式,比後來的總結性論述更有現場感。我發現,很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口號和理念,在這本書裏都有著紮實的邏輯起點和曆史鋪墊。對於一個對宏大敘事不那麼感冒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清晰的“思想成長路徑圖”,讓你看到一個偉大思想是如何在實踐的磨礪中逐步成型的。它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條,而是實踐中提煉齣的智慧結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