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厦门 全新正版 图书大厦

下一站,厦门 全新正版 图书大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小麦咖啡绘 著
图书标签:
  • 厦门
  • 旅行
  • 文学
  • 散文
  • 游记
  • 城市
  • 生活
  • 文化
  • 风景
  • 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天津图书大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33391
商品编码:1501957220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下一站,厦门

定价:38.00元

售价:30.4元,便宜7.6元,折扣80

作者:小麦咖啡绘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1153333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下一站,厦门》详尽地介绍了厦门吃、喝、玩、乐的*潮地儿,*贴心可爱的信息攻略。**实质意义的小清新出游必备宝典,**唯美感的手绘旅行本。
“域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是一座风姿绰约的“海上花园”。岛、礁、岩、寺、花、木相互映衬,侨乡风情、闽台习俗、海滨美食、异国建筑融为一体,四季如春的气候更为海的魅力锦上添花。与小麦咖啡,一起踏入浪漫唯美的海上花园厦门。
带着*美的旅游绘本,悠闲享受*美的旅程!不妨让你的心彻底放松,寻着这本书的痕迹,走进厦门,去邂逅、去奇遇,将心花绽放在露台上、海风中、生活里。
超唯美治愈系手绘漫画,超精致的照片,厦门*小资*浪漫*HAPPY的玩,吃,玩乐、一网打尽!超精美漫画家手绘旅行本。
全彩四色原味呈现,高档特种纸,精美异性开本,并有手绘地图随书相送。

内容提要


“悠游漫绘馆”是由漫画家创作的私密手绘旅行绘本系列,表现的旅行地包括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厦门、丽江等国内多个旅游城市。该系列通过漫画家独特的视角,以手绘漫画加照片的形式,将城市的特色表现得精彩纷呈。

《下一站,厦门》由北京漫画达人小麦咖啡创作,她通过手中的画笔和相机,采用幽默生动的漫画形式充分展现了厦门*有特色的景点、时尚好玩的艺术气息地、好吃的特色小吃、*有民俗风情的节日等。 《下一站,厦门》内容新颖、故事生动,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目 录

开篇小语 1

章 Amoy“共利哉” 8

关于厦门 9

厦门的天气 10

市花、市树、市鸟 15

住在厦门 18

厦门的交通 20

第二章 鹭岛 “趴趴走” 22

第1站 鼓浪屿 23

第2站 厦门大学 南普陀 68

第3站 环岛路曾厝中山路 83

第三章 Amoy“呷虾米” 89

厦门必尝的美食 90

土笋冻 91

姜母鸭 92

沙茶面 93

佳味再添小吃 94

黄则和花生汤 95

1980烧肉粽 96

鸭肉粥 97

煎蟹 98

烧仙草 99

扁食、槟榔虾面 100

闽南“酱油水” 101

吃海鲜之大排档 102

芒果蘸酱油 104

厦门甜品&咖啡 105

斯利美 106

仙草南路 107

甜思思、牛芒 108

水岸咖啡 109

32How 110

不在书店 112

纸的时代书店 115

第四章 闽南“来讲古” 117

闽南人和茶 118

中秋和博饼 120

手礼“真厚料” 122

后记 124

作者介绍


小麦咖啡,80后美女插画家,自诩为“三心二意达人”,确实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喜欢四处旅行,超爱美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本科,后于韩国首尔完成多媒体设计硕士学位。曾从事平面设计工作,参与了北京2008奥运海报设计。2004年出版美术鉴赏类图书《康定斯基》。2010年出版留学绘本《一个人在首尔》获第七届美猴奖*故事漫画奖。2012年以来*出版旅行绘本《下一站,北京》、《下一站,杭州》。

文摘







序言



下一站,厦门:一段关于寻觅、成长与重生的城市故事 厦门,这座被誉为“海上花园”的城市,以其碧海蓝天、白浪金沙、绿树成荫而闻名。它既有鼓浪屿的浪漫情怀,也有环岛路的悠闲惬意,更有现代都市的活力与繁华。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厦门不仅仅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更是一个承载着梦想、希望与过往的符号,一个可以让人停下脚步,重新审视生活、找寻自我的地方。 《下一站,厦门》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关于“寻觅”的故事。主人公李安,一个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迷失方向的年轻人,在经历了事业的瓶颈和情感的困顿后,选择了一张前往厦门的火车票,作为他告别过往、重新启航的契机。他并非怀揣着多么宏伟的目标,也没有预设好在厦门会遇到什么惊喜,他只是单纯地想逃离那个让他窒息的环境,给自己一个喘息的空间,一个重新思考未来的可能。 火车缓缓驶出,窗外的风景由熟悉的城市轮廓逐渐过渡到青翠的山峦、蜿蜒的河流,最终,海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当厦门火车站那独具特色、充满南洋风情的建筑映入眼帘时,李安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这座他从未踏足过的城市,仿佛正以一种温柔的姿态,向他敞开怀抱。 初到厦门,一切都显得新鲜而陌生。他住进了一间位于老城区的小旅馆,推开窗户,就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海浪声,闻到海风中夹杂的咸湿气息。白天的厦门,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他漫步在中山路,感受着这座百年老街的繁华与市井气息;他登上轮渡,前往鼓浪屿,在那些曲径通幽的小巷中穿梭,听着海风讲述那些关于钢琴、关于家的故事;他沿着环岛路骑行,将海景尽收眼底,感受着大海的辽阔与自由。 然而,厦门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它的风景。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始触动李安内心深处的柔软。他在一家街角的咖啡馆,遇到了同样热爱摄影的女孩林夕。林夕是厦门本地人,她用镜头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瞬间,也用她的热情和阳光,感染着周围的人。她带李安去那些游客鲜至的隐秘角落,去品尝地道的沙茶面和花生汤,去感受厦门人朴实而热情的生活态度。 在林夕的引导下,李安开始尝试着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他放下了对过去失败的纠结,也暂时搁置了对未来的焦虑。他开始学着去感受当下的美好,去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他发现,即使是街头巷尾不起眼的小店,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喜的味道;即使是路边一棵不起眼的树,也可能承载着一段悠长的岁月。 随着在厦门的生活渐入佳境,李安也渐渐开始审视自己。他曾经以为,成功就是事业上的辉煌,物质上的富足。然而,在厦门,他看到了很多平凡人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他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这让他开始反思,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到底是什么?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安接触到了厦门的老街区改造项目。他被那些致力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让老街区焕发新生的年轻人所打动。他们虽然没有光鲜亮丽的职业,也没有丰厚的收入,但他们却怀揣着一份热爱与执着,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座城市的灵魂。这让他看到了另一种“成功”的可能性——一种与内心真正需求相契合,与周遭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他开始重新拾起自己曾经的爱好——写作。他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他在厦门的点点滴滴,记录下他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记录下他内心深处的感悟。他发现,当他卸下防备,用最真实的面貌去面对生活时,他的灵感如潮水般涌来。他开始尝试着去撰写关于厦门的故事,关于人与城市,关于梦想与现实的故事。 林夕的出现,也为李安的生活注入了新的色彩。他们一起分享对摄影的理解,一起在海边散步,看日出日落。林夕身上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深深吸引着李安。他开始明白,真正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激情,而是细水长流的陪伴,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 然而,生活并非总是风平浪静。《下一站,厦门》并没有回避生活中的挑战。李安在厦门的寻觅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他需要面对现实的压力,需要做出艰难的选择。他曾经的迷茫和痛苦,也并非能因为来到厦门就烟消云散。但他学会了,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在挫折中寻找力量。 故事的高潮,在于李安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决定留在厦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座城市的建设中去。他放弃了回到大都市继续“打拼”的念头,选择了在厦门一个非营利组织工作,致力于推广当地的文化和艺术。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也找到了与这座城市连接的方式。 《下一站,厦门》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个人成长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城市与人的故事。厦门,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以它的包容与温暖,接纳了形形色色的人,也成就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让人能够重新发现自我,重塑人生价值的地方。 这个故事,或许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命运。但它所展现的,是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的迷茫、挣扎与期盼。它告诉我们,有时候,放下过往,勇敢地踏出一步,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可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风景,也可能会找到迷失已久的自己。 最终,李安在厦门找到了他的“下一站”。那不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标记,而是一种心境的抵达。他不再是那个迷失方向的年轻人,而是一个拥有了清晰目标,敢于为梦想而奋斗的人。而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也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他的回忆,也孕育着他的未来。 《下一站,厦门》是一部关于温暖、关于希望、关于重生的城市寓言。它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厦门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也描绘了一个年轻人在异乡寻觅自我、实现成长的动人篇章。它鼓励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畏改变,勇敢前行,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下一站”。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我对《下一站,厦门》的期待值原本是冲着一份详尽的“吃喝玩乐全攻略”去的,毕竟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一本专门介绍某个城市的书,总该有些独家秘笈吧?然而,这本书的走向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它更像是一部带有散文性质的城市写真集。其中关于美食的描写,虽然诱人,但大多停留在对“味道的记忆”层面,比如对姜母鸭那股药材与甜味交织的描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层次感被捕捉得很好,但如果你想知道哪家店的招牌菜最正宗,或者营业时间,恐怕得另寻他法。这本书的价值点在于对厦门“人”的描摹,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去刻画那些在城市里默默生活的人群——码头上搬运工人日复一日的劳作,或是老别墅里住着的外籍退休教师的日常习惯。这些侧面描写,极大地丰满了这座城市的肌理,让我看到了比游客指南上更真实、更复杂的人间烟火气。这种叙事选择无疑提升了作品的文学性,但也使得它在实用性上打了个折扣。对于我这种喜欢做详细计划的“攻略型”读者来说,需要重新调整阅读心态,将其定位为“心灵慰藉品”而非“行动指南”。

评分

翻开《下一站,厦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带着微微泛黄色调的排版,透露出一种对旧时光的眷恋。这本书的行文笔法,颇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杂志的风范,句式绵长,用词考究,甚至有些地方用词略显典雅,需要放慢语速去细细咀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空间转换时的那种精准度,比如从现代高楼的玻璃幕墙,瞬间过渡到老城区里裸露的红砖墙,那种材质和年代的对比被处理得十分微妙,仿佛作者的镜头感极强。书中的“下一站”概念,似乎并不仅仅指地理上的移动,更像是一种心境的转换,他总是在一个看似平静的场景中,埋下关于时间流逝的喟叹。举个例子,他在描写鼓浪屿某处被遗弃的钢琴时,笔锋陡转,写到了那个钢琴师远走他乡的可能结局,虽然纯属推测,但这种对“虚空感”的捕捉,非常能引发读者的共鸣。然而,这种过度的浪漫化叙事,有时也让这座城市显得有些过于“唯美”和“疏离”,缺少了现代厦门在快速发展中所带来的那种活力与喧嚣的真实碰撞。它更像是一封写给过去的情书,而非对现在全景的记录。

评分

我花了近三个小时才一口气读完这本《下一站,厦门》,说实话,阅读体验像是在坐一趟慢速的海边电车,风景不断变换,但速度始终保持在一个沉稳的频率上。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它似乎放弃了传统游记的线性时间轴,转而采用了一种碎片化的、高度个人化的视角来组织内容。有时候,它会突然跳跃到几年前某次深夜在沙坡尾的偶遇,下一页又回到了对传统闽南建筑屋檐上那些精美雕花的专注描摹。这种跳跃感,起初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很快,我发现这正是在模拟我们实际旅行中的感受——记忆和体验是交织在一起的,而非整齐排列的。作者的语言风格是内敛而又富有哲思的,他似乎不急于“告诉”读者“该去哪里”,而是引导读者去“感受”每条小巷深处的历史回声。书中对于文化符号的解读尤其到位,比如对“一国两制”背景下的小金门与大金门在历史记忆中的微妙对比,处理得极为克制而深刻。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旅行者与城市进行的一场深入的、私密的对话,而非面向大众的旅游手册,它要求读者带着一份沉静的心态去品味,否则很容易错过那些隐藏在华丽辞藻下的深层意蕴。

评分

我是在一个雨天开始阅读《下一站,厦门》的,那种潮湿的氛围似乎与书中的文字达到了奇妙的共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声景”的捕捉,相较于视觉描写,作者对于听觉元素的运用简直出神入化。他不仅写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更写了在老街区里,从敞开的窗户里飘出的闽南语对话声,甚至是摩托车经过石板路时轮胎发出的特有“咕咚咕咚”的声响,这些细节的堆砌,构建了一个异常立体的听觉世界。这种对细节的专注,体现了作者极高的观察力和共情能力。虽然我目前无法前往厦门实地探访,但通过文字,我仿佛已经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种“声色俱全”的城市脉搏。这本书的结构是松散的,更像是作者随手记录的心情札记,缺乏明确的章节划分和逻辑主线,这使得它不太适合作为快速查阅的工具书。但对于渴望深入了解城市灵魂的读者来说,这种自由散漫的记录恰恰提供了最大的解读空间,它邀请你根据自己的心绪,在不同篇章间随意跳跃,去发现那些只属于你自己的“下一站感悟”。

评分

这本《下一站,厦门》,光是书名就带着一股清新湿润的海风味,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收拾行囊,奔赴那座被誉为“海上花园”的城市。我拿到书的时候,特地选了个周末的下午,泡了一壶清茶,试图在文字中预习我的下一段旅程。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精美的明信片集,而非一本详尽的旅行指南。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厦门这座城市的某种“氛围”——那种老城区里时光缓缓流淌的韵味,鼓浪屿上藤蔓攀爬的慵懒,以及大学路边咖啡馆里年轻人的梦想碎片。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仿佛每句话都能调动起我的嗅觉和触觉,我几乎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着咸湿和茉莉花的香气。书中的叙事节奏是舒缓的,充满了对当地人生活细节的捕捉,比如清晨在中山路口卖沙茶面的阿婆,或者傍晚在环岛路看日落的情侣。虽然我对厦门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挖掘这座城市深层次的“情绪价值”,而不是罗列景点攻略。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厦门的情感连接更深了,它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一个有温度、有故事的地方,激发了我更强烈的探访欲望,只是在实用信息方面,略显不足,更像是一本“心灵漫游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