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蔣勛說美與文學(套裝共5冊)》是蔣勛先生在颱灣“中國文學之美”的主題係列講座整理而成,分為《蔣勛說文學:從詩經到陶淵明》《蔣勛說唐詩》《蔣勛說宋詞》《蔣勛說文學:從唐宋散文到現代文學》《美,看不見的競爭力》五冊,並隨書附贈《生命裏的善與美》演講光盤。
蔣勛把中國文學史從古代一直講到現代,是一套完整的文學通史。一是講得美,對中國文學中的美有非常不一樣的解讀,二是文字通暢優雅,沒有艱深的學術詞匯和框架。“蔣勛說文學之美”係列對讀者從頭到尾完整瞭解中國文學及美學,是不可多得的入門讀物。
文學之美時而浪漫溫暖,使人超然於簡單的生活之上,掙脫現實的糾葛;時而傷感落寞,通過對傷痛的悲憫,使人反觀內心深處,獲得靈魂的淨化。
蔣勛先生將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一一細細解讀,將文學內在的力量呈現於世人麵前,古典情懷與現代感悟彼此映照,為讀者帶來美的感動。
在娓娓的講述中,文學有如照進現實的一道光,彌閤瞭世界與內心的縫隙,成就更加豐盛的自己。
內容簡介
《蔣勛說美與文學(套裝共5冊)》包括五本圖書:《蔣勛說唐詩》、《蔣勛說宋詞》、《蔣勛說文學:從<詩經>到陶淵明》、《蔣勛說文學:從唐代散文到現代文學》和《美,看不見的競爭力》。隨套裝贈送蔣勛先生《生命裏的善與美》演講光盤。
唐代是中國詩歌的盛世。纔華超卓而風采各異的詩人紛紛登場,呈現齣令人沉醉的生命意境。唐詩的迷人在於豐富,有發亮的激情,有纏綿的幽思,有昌盛時代的張揚,有繁華過後的悵惘,帶著我們迴到真實的世界,去感受美,去構築私人的文學空間。《蔣勛說唐詩》一書,既是在講文學之美,也是在講自己的生命情懷。珍視每一個個體的存在,珍視不同個性的美,珍視自由意誌的價值,這些寶貴的經驗,都是唐詩留給我們的財富。
“詞”並非始於宋代,卻與宋代的文化品質渾然天成。有淺吟低唱,有大江東去,有柔腸粉淚,有傢國愁思,美有不同的麵孔,卻未必要分齣高下。在《蔣勛說宋詞》裏,不僅講宋詞本身,也講宋詞的來路與根基。嘗試以一朵花或一枚雪片的姿態體會宇宙自然,在柔性與烈性之間遊刃有餘,與宋詞之美結一段善緣。這種美不僅存在於文字或音韻當中,也存在於古今共通的情感以及揮之不去的鄉愁裏。
在《蔣勛說文學:從<詩經>到陶淵明》、《蔣勛說文學:從唐代散文到現代文學》兩冊中,蔣勛先生憑藉深厚的美學功底及對現實生活的敏銳洞察,以平實的語言將《詩經》至現代中國文學中的經典作品娓娓道來,以文學特有的意境,觀照當下人們的內心世界,幫助大傢重拾對美與生命的感動。《詩經》的初民情懷,《楚辭》的南方激情,漢樂府的田陌市井,《古詩十九首》的文人憂思,魏晉文學的自在奔放,陶淵明的悠然恬淡,韓柳文章的質樸自然,《遊園驚夢》的夢幻純真,《紅樓夢》的青春與孤獨,張愛玲的荒涼淒艷,瀋從文的平和衝淡……韆年的文學之美、詩意與情思,經由蔣勛先生細緻入微的解讀,被賦予瞭新的生命。
在蔣勛先生眼中,美是無處不在的:花朵的綻放是美,花朵的凋落是美,“一枝紅艷露凝香”是美,“梨花一枝春帶雨”是美,繁華是美,蒼涼是美,收獲是美,遺憾是美,真是美,善是美……美常常凝結在具體的實物當中,也作為精神底色流傳於世間。
美並無定法,感受美、認識美卻有路可循。美不僅帶來感官上的觸動,也是曆練生命、豐沛情感、釋放思想的動力。《美,看不見的競爭力》一書,涵蓋7篇文章,包括《美,看不見的競爭力》、《山水閤璧:從<富春山居圖>說起》、《生命裏的善與美》等,在充塞著聲音、色彩與形體的世界,為讀者指畫一條通嚮美的小徑。
美潛伏於每個人的生命當中。珍重美,也就是珍重自己。
作者簡介
蔣勛,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長樂人。颱灣文化大學史學係、藝術研究所畢業,後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颱。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係主任。現任《聯閤文學》社長。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著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的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精彩書評
★蔣勛善於把低眉垂睫的美喚醒,讓我們看見精燦灼人的明眸。善於把沉啞喑滅的美喚醒,讓我們聽到恍如鶯啼翠柳的華麗歌聲。蔣勛多年在文學和美學上的耕耘,就時間的縱軸而言,他可算為人類文化的孝友之子,他是一個恭謹謙遜的善述者。就空間上的橫軸而言,蔣勛是這個地域的詩酒風流的産物,是從容、雍雅、慧黠、自適的人。
——颱灣著名作傢 張曉風
★長久以來,弱勢者視美為奢&侈,不敢言美;利益者視美為誇富,役使糟踐,美感已為GDP所犧牲。直到經濟轉型,苦於品牌升級、設計加值之時,纔迴首茫然,心虛自卑,模仿失據,而先生卻早數十年已藏寶救亡。齣之於小說、散文、藝術史、論述、繪畫,苦心孤詣,重構民族美學與曆史記憶,啓濛俗民生活中的感官審美享樂,獻身為美的傳道者,謙卑明亮,氣象恢宏,給瞭我們歡喜感動與榮耀自豪。
——2010年颱灣齣版界“齣版風雲人物”獲奬原因
目錄
《蔣勛說唐詩》001 / 第yi講 大唐盛世023 / 第二講 春江花月夜051 / 第三講 王維081 / 第四講 李白127 / 第五講 杜甫157 / 第六講 白居易197 / 第七講 李商隱《蔣勛說宋詞》001 / 第yi講 李煜029 / 第二講 從五代詞到宋詞069 / 第三講 範仲淹、晏殊、晏幾道、歐陽修103 / 第四講 柳永115 / 第五講 蘇軾137 / 第六講 從被宋詞到南宋詞155 / 第七講 秦觀、周邦彥183 / 第八講 李清照213 / 第九講 辛棄疾、薑夔《蔣勛說文學:從<詩經>到陶淵明》001 / 第yi講 《詩經》:初民的情懷051 / 第二講 《楚辭》:南方的激情071 / 第三講 漢樂府:市井田陌的歌聲109 / 第四講 《古詩十九首》:文人的憂思131 / 第五講 魏晉文學:多元時代的歸宿185 / 第六講 陶淵明:生命的齣走蔣勛說文學:從唐代散文到現代文學》001 / 第yi講 韓愈與柳宗元049 / 第二講 元麯與關漢卿075 / 第三講 《水滸傳》:小說與曆史103 / 第四講 遊園驚夢121 / 第五講 唐寅、徐渭與張岱157 / 第六講 《紅樓夢》:青春王國203 / 第七講 民國文學231 / 第八講 颱灣文學《美,看不見的競爭力》001 / 美,看不見的競爭力023 / 美的起源067 / 山水閤璧:從《富春山居圖》說起093 / 桃花源的塑造者——陶淵明107 / 《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127 / 《長恨歌》187 / 生命裏善與美精彩書摘
《蔣勛說文學:從唐代散文到現代文學》節選
第四講 遊園驚夢
寫情
明朝的正統文學是八股文,寫的東西很死闆,裏麵不能有一點點個人的性情愛恨。明朝後期,“公安派”和“竟陵派”齣現瞭,文人階層在自我反省,想要改變僵化、死闆的文學狀況。這兩個流派以“性靈”為主張,認為寫文章應該直接抒發自己的心靈、情感,反對虛假的道德文章。
“性”是指人的本性,可是道德卻是對本性的一種限製,如果連本性都忘記瞭,那這種限製的意義又何在?所以,這些人主張直接書寫自己真正所愛、所恨、所渴望的東西,迴到人的本性,重新去問人的本性是什麼。這兩個流派的主張和我們後麵要講到的湯顯祖有關。湯顯祖最有名的戲劇作品閤稱“臨川四夢”,是四個與夢有關的故事,都在寫情,或者用我們今天的語言來講,其實他是在寫性。
很有趣的是,所有文化自我覺醒的時候,性的部分常常是重點,因為道德壓抑的第一個重點是性,首先忌諱談及的是肉體欲望。明朝也在性這方麵發生瞭反彈。說到這裏,大傢可能就會理解為什麼明朝會齣現
《金瓶梅》這樣驚世駭俗的小說。《金瓶梅》全書都在描寫性,與傳統道德發生瞭衝撞。大傢都在講道德文章,這部書卻提齣瞭很直接的問題:當涉及到性的本質的時候,你的衝動是什麼?在那個時刻,你的肉體本能反應會是什麼狀況?這樣的顛覆是衛道人士所不能接受的,所以《金瓶梅》長期是一部禁書。
我讀中學的時候,媽媽對我說“你不要看《金瓶梅》”,但是媽媽不讓看的東西,你都會想偷偷去看一看。可是看來看去也看不齣任何東西,因為涉及性描寫的地方都被刪掉瞭。現在坊間流傳的《金瓶梅》很少有全本,我讀大學的時候纔看到日本齣版的明刊本《金瓶梅》,內容比較完整。這部書這麼大膽,在明朝就直接去談身體、談性,可它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藉性諷刺道德:人在談到性的時候滿口道德、冠冕堂皇,可是私下所做的事情完全與所說的背道而馳。也就是說,我們其實知道性在一個人的生活裏麵是什麼情況,卻假裝看不到,假裝這個城市沒有情趣商店,沒有A 片,沒有相關的廣告,可是它們都是存在的。《金瓶梅》直接把這些挑明,要你麵對它。那你再寫文章的時候該怎麼辦?繼續用衛道的方式去講那些假話,還是去麵對人的真實本性?所以,《金瓶梅》這部書,不僅在當時顛覆性非常大,恐怕直到今天我們討論起來都不是很容易。
湯顯祖的《遊園驚夢》把性的問題包裝得比較唯美,讓大傢可以接受。因為文字太美瞭,所以會讓人忘瞭他也在講性。舞颱上的《牡丹亭》其實是一場性的錶演,但是它不直接去展示,比如它會把性的行為變成花來講,講得好美好美,讓人不知不覺去欣賞。《金瓶梅》則比較粗野,寫性的時候用瞭許多非常俚俗的方言。書中的潘金蓮、李瓶兒等都是齣身低微的人,這些女性的身體被如何對待,在我看來是這部書真正重要的部分。但這個部分在人們把它當成一部淫穢小說以後,其實是不容易被看到的。你不能想象有這麼多女孩子在十歲左右就被這樣齣賣,她們的身體是可以被隨便糟蹋的,無論如何她都不能抗拒,這些實在是驚心動魄。
我常常跟很多朋友講,刪掉《金瓶梅》中“淫穢”內容的人真的很奇怪,因為我覺得《金瓶梅》是我看過的最恐怖的小說——竟然可以把人的身體那樣對待。我一點兒都不覺得它是對性欲望的挑逗,而是看瞭之後會好難過,那些男性為瞭刺激感官,就把女孩子綁起來,玩弄女孩子的身體,性變成瞭強勢者對弱勢者的糟蹋,《金瓶梅》的一部分重點其實是在這裏。這樣的情況今天未必不存在。《金瓶梅》非常詭異,描述的幾乎都不是正常的身體行為,如果看這部書還看到會有性的欲望,我覺得是一件很怪的事。這部書很有深意,那些女孩子也是人,怎麼會用那樣的方法去對待人的身體,當中根本沒有愛。書中把愛與性完全分開瞭——性變成遊戲,變成玩弄的方式,大概就是齣於這樣的原因,我們的文化特彆不敢麵對它。有時候我也懷疑,過去的讀者大多是男性(因為古代女性有很多文盲),是不是他們特彆不敢麵對自己這個“恐怖”的部分。很明顯,男性是當時社會中的強勢者,根本不把買來的女性當成理應被閤理對待的人,往往也談不上愛與情。
生命中的溫暖和知己
在明代戲劇史上,甚至在整個中國戲劇史上,湯顯祖都被比作莎士比亞一樣的人物。湯顯祖的《牡丹亭》裏其實隱藏瞭比較多情的部分,情甚至可以使人死而復生。杜麗娘曾經夢到柳夢梅,並在夢裏和他發生瞭情感,有瞭肉體上的接觸,醒來後悵然若失。她麵對的現實生活是什麼樣的呢?一個十六歲的女孩子,每天被教導著去讀關於“後妃之德”的書,然後準備由父親給她找一個不知是誰的人嫁掉。但她覺得自己要找的是夢裏的那個人,要追求夢裏的愛情,以緻抑鬱而終。當時的女性對自己的愛情生活幾乎是沒有希望的,《牡丹亭》的影響和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在德國“狂飆突進運動”中的影響可堪一比。
十六歲的青春,遊園之中做的一場夢,她要把那個夢找迴來,用死亡去找迴這個夢,所以變得感人至深。對於這些女性來講,她渴望的其實既不是性,也不是道德,而是愛;當愛不見瞭,她就會藉著這樣的戲劇、小說試圖找迴一種生命裏的溫暖和知己之情。我想這大概是明代文學,尤其是民間傳唱文學非常重要的一點。
明代戲劇從元麯係統中發展齣瞭江南的“昆山腔”,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昆麯。昆麯的影響很大,現在有很多人在研究。二〇〇〇年,紐約、巴黎都在演《牡丹亭》。對於我們來講,這些戲麯的文辭太優美,其實不是很容易懂,而昆麯的身體動作和文辭內容是結閤在一起的,所以我們不妨看看舞颱上的杜麗娘是怎樣錶達的,藉助舞颱錶演來認識它、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