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 公考一本通

中公教育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 公考一本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公务员考试
  • 国考
  • 教材
  • 中公教育
  • 2018年
  • 一本通
  • 考试用书
  • 备考
  • 行测
  • 申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世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05668
商品编码:1506170154
品牌:中公教育
丛书名: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

具体描述






《中公版·2018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公考一本通》由中公教育图书编研团队倾心打造,严格依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编写而成。全书一共分为两篇内容,具有以下几大特色:  

    1.""覆盖大量考点"":全书分为两篇共18章涵盖了行测、申论的常见考点和解题技巧与方法,对真题的剖析均有文字视频双解读。  

    2.""考试复习指南"":复习指南从更高层次上对行测、申论考试的关键信息进行提炼,总结出整体应考策略及备考方向。 

    3.""科学应试攻略"":在每篇篇页后分别附有行测、申论应试攻略,既有对历年真题的深刻解读,也有对国考趋势的命题预测,帮助考生清晰把握考试走向,科学备考。  

    本教材为国家公务员考生量身定制,让考生明确复习方向,深入把握命题趋势,致力帮助您更快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购书享有移动自习室:

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看"


"《中公版·2018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公考一本通》系统讲解了行测、申论两个考试科目的常见考点,并结合颇具代表性的典型真题讲述了各科目的解答步骤及技巧,同时对读者进行解题思维训练,以求在考场上能够节约时间,提高答题效率,从而尽力突破分数瓶颈。

    除此之外,针对本教材中的真题,我们配套了同步高清微视频,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文字视频双向学习,在中公老师的帮助下轻松学习作答技巧和相关知识。"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应试攻略(2)

第一章  数量关系——数学运算(7)

第一节  数学运算快解必备(8)

一、数学运算必备知识(8)

二、数学运算快解技巧(15)

第二节  数学运算必会考点(21)

一、几何问题(21)

二、工程问题(27)

三、利润问题(29)

四、行程问题(30)

五、浓度问题(35)

六、其他经典问题(37)

第三节  数学运算高分考点(42)

一、排列组合(42)

二、概率问题(46)

三、容斥问题(47)

四、和定值(49)

第二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逻辑填空(51)

第一节  分析对应关系(52)

一、解释关系对应(52)

二、反对关系对应(53)

三、并列关系对应(55)

四、递进关系对应(56)

五、顺承关系对应(57)

第二节  辨析词语差异(59)

一、词义辨析的角度(59)

二、相异语素分析法(65)

三、扩展组词法(66)

四、反义推导法(67)

第三节  锁定优势选项(68)

一、相同语素选项(68)

二、形象色彩选项(69)

三、专业术语选项(70)

第三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语句表达(71)

第一节  语句排序题(72)

一、根据首尾句(72)

二、根据关联词(73)

三、根据指代词(73)

四、根据逻辑顺序(74)

五、根据承启关系(74)

第二节  语句填充题(75)

一、话题统一(75)

二、前后照应(76)

三、句式一致(77)

第四章  言语理解与表达——阅读理解(79)

第一节  主旨观点题(80)

一、关注提示信息(80)

二、把握行文结构(83)

三、排除错误选项(85)

第二节  细节判断题(86)

一、偷换概念(87)

二、无中生有(87)

三、过于绝对(88)

四、强加因果(88)

五、颠倒黑白(89)

第三节  推断下文题(89)

一、关注尾句(89)

二、排除三种信息(91)

第四节  标题添加题(92)

一、标题拟定的原则(93)

二、标题提炼的方法(94)

第五节  词句理解题(96)

一、遵循就近原则(96)

二、分析句子结构(96)

三、注意修辞手法(97)

四、代入验证法(97)

第六节  文章阅读(98)

一、题型简介(98)

二、考点梳理(100)

三、方法精讲(105)

四、真题详析(108)

第五章  判断推理——逻辑判断(111)

第一节  必然性推理核心考点(112)

一、直言命题重基础(112)

二、复言命题重推理(115)

三、智力推理重方法(119)

第二节  可能性推理核心考点(124)

一、论证分析(124)

二、题型介绍(135)

三、选项分析(142)

第六章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147)

第一节  图形推理题型概要(148)

一、分类分组型(148)

二、类比型(149)

三、顺推型(150)

四、九宫格型(150)

五、条件型(151)

第二节  平面图形推理(152)

一、图形的位置性(152)

二、图形的叠加性(157)

三、图形的对称性(159)

四、图形的数量性(162)

五、图形的同一性(169)

第三节  空间图形推理(172)

一、空间折叠(172)

二、立体组合(174)

三、立体截面(175)

四、三视图(175)

第七章  判断推理——定义判断(177)

第一节  定义判断核心考点(178)

一、定义要点分析(178)

二、关键信息归纳(181)

三、定义间关系判断(182)

四、特殊选项理解(184)

五、学科知识积累(186)

第二节  定义判断快解技巧(187)

一、找关键词法(187)

二、选项对比法(188)

第八章  判断推理——类比推理(189)

第一节  类比推理核心考点(190)

一、逻辑关系(190)

二、言语关系(192)

三、常识关系(194)

第二节  类比推理快解技巧(197)

一、代入排除法(197)

二、遣词造句法(197)

三、横纵对比法(198)

第九章  资料分析(199)

第一节  核心统计概念(200)

一、基期与现期(200)

二、量与率(200)

三、百分数与百分点(201)

四、利润率与贡献率(202)

五、进出口贸易(203)

第二节  核心考查体系(204)

一、增长(204)

二、比重(208)

三、倍数与翻番(212)

四、平均数(215)

五、隔年增长(218)

六、年均增长(219)

第三节  十大快解技巧(220)

一、数据定位法(220)

二、首数法(221)

三、尾数法(221)

 

四、特征数字法(222)

五、有效数字法(223)

六、错位加减法(224)

七、特值法(225)

八、同位比较法(226)

九、差分法(227)

十、反算法(228)

第十章  常识判断(229)

第一节  政治(230)

一、时事政治(230)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233)

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234)

第二节  经济(237)

一、经济学名词(237)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238)

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238)

四、供给与需求(239)

五、世界重要经济组织(239)

第三节  法律(240)

一、宪法(240)

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41)

三、民法与民事诉讼法(243)

四、刑法与刑事诉讼法(245)

第四节  历史文化(247)

一、我国古代史(247)

二、我国近现代史(248)

三、文化常识(251)

第五节  地理与环境(256)

一、自然地理(256)

二、区域地理(258)

三、人文地理(259)

四、环境问题及防治(260)

第六节  科技生活(261)

一、科技常识(261)

二、物理常识(263)

三、化学常识(266)

四、生物常识(267)

五、医学常识(268)

六、安全常识(269)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应试攻略(272)

第一章  申论考试依据(277)

第一节  申论大纲(278)

一、透过大纲看国考(278)

二、大纲能力·自我评估(279)

第二节  申论试卷(291)

一、题本(291)

二、答题卡(293)

三、草稿纸(293)

第三节  命题规律与阅卷标准(294)

一、申论命题规律(294)

二、申论阅卷标准(295)

第二章  申论核心思维(303)

第一节  问什么答什么(304)

一、问什么答什么(304)

二、审题五大要素(305)

第二节  材料为王(308)

一、材料何以为“王”(308)

二、阅读材料与作答申论的关系(309)

第三章  玩转申论材料(311)

第一节  材料的来源(312)

一、来源于互联网(312)

二、来源于报纸杂志(312)

三、来源于官方文献(313)

第二节  材料的作用(313)

一、体现主题(313)

二、反映问题(314)

三、包含原因(314)

四、暗含影响(315)

五、蕴藏对策(315)

第三节  阅读材料的思维(316)

一、从整体到局部(316)

二、从阅读到理解(317)

第四节  阅读材料的方法(319)

一、标注关键词(319)

二、勾画核心句(320)

三、理清段落层次(321)

四、把握全篇主旨(322)

第四章  归纳概括题(327)

第一节  题型概述(328)

一、题型分类(328)

二、作答基本要求(330)

第二节  作答方法及真题点拨(333)

一、考场攻略(333)

二、典型题型讲解(341)

第三节  提高特训班(361)

第五章  综合分析题(369)

第一节  题型概述(370)

一、题型分类(370)

二、作答基本要求(371)

第二节  作答方法及真题点拨(374)

一、词句理解阐释(374)

二、启示型分析(379)

三、评论型分析(383)

四、关系型分析(389)

第三节  提高特训班(393)

第六章  提出对策题(401)

第一节  题型概述(402)

一、题型分类(402)

二、作答基本要求(403)

第二节  作答方法及真题点拨(405)

一、考场攻略(405)

二、典型题型讲解(408)

第三节  提高特训班(419)

第七章  贯彻执行题(425)

第一节  题型概述(426)

一、题型分类(426)

二、作答基本要求(427)

第二节  作答方法及真题点拨(428)

一、通用结构型公文(428)

二、灵活写作型公文(445)

第三节  提高特训班(452)

第八章  文章论述题(463)

第一节  题型概述(464)

一、题型分类(464)

二、作答基本要求(466)

第二节  文章写作六大要素(472)

一、立意(472)

二、标题(477)

三、开头(480)

四、布局(485)

五、论证(492)

六、结尾(502)

第三节  妙用修辞(505)

一、比喻(505)

二、对偶(506)

三、排比(506)

四、对比(507)

五、拟人(508)

第四节  零基础写作课堂(508)

一、标题(508)

二、开头(509)

三、分论点段(512)

四、结尾(515)

第五节  提高特训班(517)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528)

 



《国家公务员考试精析与备考》 内容概述: 本书是为报考国家公务员的考生精心打造的全面备考指南。它深入剖析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规律、考查重点以及最新趋势,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梳理知识体系,高效地进行备考。全书内容涵盖了笔试的全部考试科目,包括但不限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部分: 本部分旨在提升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完成大量题目。我们将该部分内容细分为以下几个核心模块: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重点讲解不同题型(如主旨概括、细节理解、推断判断、意图判断、寓意推断等)的识别技巧和解题思路。分析常见干扰项的设置规律,提供多种快速锁定正确答案的方法。通过大量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专项训练,帮助考生掌握精准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在阅读材料中快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作者意图的能力。 逻辑填空: 深入分析词语辨析的常见考点,如近义词辨析、语境填词、成语填空等。详细讲解词语的褒贬色彩、感情色彩、搭配习惯以及使用范围,帮助考生建立扎实的词汇基础。提供 systematic 的词汇记忆方法,并针对性地训练考生通过语境推断词义、选择最恰当词语的能力。 语句表达: 聚焦病句辨析与修改,系统梳理各种病句类型(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的特点和成因,并提供有效的修改策略。同时,涉及语序调整、关联词使用、句子衔接等考点,训练考生准确、流畅、连贯地表达思想的能力。 数量关系: 数字推理: 详细讲解各类数字推理的常见规律,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差比数列、分组数列、周期数列、递推数列、规律数列等,并提供从基础到复杂的递进式练习。分析数字推理的出题思路,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识别规律,做出准确推断。 数学运算: 涵盖小学数学、初中数学以及部分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但不限于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概率问题、统计问题、几何问题、数列问题、方程问题等。本书不只是罗列公式,更侧重于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提供多种解题技巧,如代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赋值法、转化法等,强调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针对数学基础较弱的考生,提供基础知识点回顾和专项训练,帮助考生克服畏难情绪,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 系统总结图形推理的常见考点,如数量类、属性类、位置类、组合类、立体图形类等,并逐一讲解分析方法。教授考生如何观察图形的组成元素、运动规律、位置变化、叠加关系等,提供多种速解技巧,如“找相同、找不同、找规律、找变化”。通过大量不同风格的图形题目,训练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力。 定义判断: 强调准确理解定义是关键。本书将详细解析定义判断的题型特点,指导考生如何抓住定义的核心要素、限定条件和排除条件,并运用类比、排除等方法,将选项与定义进行比对,选出最符合定义的选项。 类比推理: 深入分析类比推理的逻辑关系,包括对应关系、因果关系、功能关系、组成关系、主谓关系、动宾关系、转折关系等。提供多种分析词语之间关系的方法,并结合大量例题,训练考生在不同词语组合中找到最相似逻辑关系的准确度。 逻辑判断: 核心在于掌握基础逻辑学的基本原理。本部分将深入讲解命题及其推理(如假言推理、选言推理、联言推理)、模态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形式逻辑谬误等。通过对这些基本概念的清晰阐释和大量实际应用题目的训练,帮助考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识别论证的有效性,准确理解和分析命题之间的关系。 资料分析: 阅读技巧: 教授考生快速阅读和理解各种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表格等)和文字材料的能力。指导考生如何抓住材料的主题、关键数据和信息点。 计算技巧: 重点讲解估算、速算、尾数法、特征数法、增长率计算、比重计算、平均数计算等资料分析特有的计算方法,帮助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完成计算任务。 常考题型: 针对性训练各种常考题型,如增长量、增长率、比重、平均数、指数、倍数等,并提供相应的解题策略和技巧。 《申论》部分: 本部分旨在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提出对策和文字表达的能力,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体现考生综合素质和政治素养的关键科目。 申论写作基础: 材料分析: 详细讲解如何精准、全面地解读申论材料,包括审题、提炼要点、概括材料主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等。教授考生分析材料的结构、层次和逻辑关系,识别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隐含信息和矛盾信息。 常见题型解析: 针对申论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如概括题、分析题(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对策分析)、应用文写作(通知、报告、讲话稿、宣传稿等)、文章写作等,逐一进行深入剖析,提供系统的解题思路和写作方法。 语言表达: 强调申论写作的语言规范性、条理性、逻辑性和生动性。指导考生如何运用准确、精炼、有力的语言,组织好文章的结构,做到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热点时政与政策理解: 时政热点梳理: 对近一年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重要时政热点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解读,帮助考生了解国家发展大政方针,培养政策敏感度。 政策分析与运用: 引导考生理解和分析国家重大政策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意义,并学习如何在申论写作中恰当运用这些政策知识,体现对国家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 高分写作技法: 文章结构设计: 教授多种行之有效的文章结构模式,如总分总结构、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等,帮助考生构建清晰、有力的文章骨架。 论点提炼与论证: 指导考生如何从材料中提炼出鲜明、深刻的论点,并运用充分的论据进行有力论证。强调论据的典型性、代表性和说服力。 语言润色与升华: 提供多种语言表达技巧,如运用名人名言、典型事例、数据支撑、哲理思考等,使文章更具文采、思想更深刻、更具感染力,从而有效提升文章的整体分数。 模拟演练与点评: 配备高质量的模拟题,并提供详尽的写作指导和范文分析,帮助考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熟练掌握申论写作的各个环节。 本书特色: 内容全面系统: 覆盖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全部科目,知识点梳理清晰,逻辑严谨。 命题趋势精准: 紧密结合历年真题和最新考试动态,把握命题方向。 方法技巧实用: 提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直击考点。 实战演练充分: 大量精选真题和高质量模拟题,帮助考生巩固提升。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针对不同基础的考生,设计由易到难的学习路径。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力求让考生轻松理解。 本书将是您备战国家公务员考试最值得信赖的伙伴,助您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顺利实现公务员梦想!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这套教材的体量确实有点吓人,我刚拿到手时,一度担心自己是不是选了一套“大而空”的书。毕竟,国考的知识点繁杂,想要做到面面俱到又不失深度,是非常考验编撰功力的。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它的结构设计是很有逻辑的。它采取的是“基础理论精讲—模块专项突破—历年真题串讲—全真模拟测试”的递进式学习路径。最让我惊喜的是,在数量关系的“排列组合”那一块,它不是直接抛出复杂的公式,而是先用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分发奖品、排座位等场景来引入概念,让抽象的数学逻辑变得具象化。等我完全理解了“先乘法后加法”的逻辑关系后,再去看那些复杂的排列组合公式,瞬间就感觉清晰多了。这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很多死记硬背的资料无法比拟的。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教材,而是在接受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一对一”辅导,他深知学习的难点在哪里,并提前为你铺设好了最平坦的道路。

评分

作为一名职场老手,我这次转战公考,最大的劣势在于对申论的“文体”要求不适应。我们平时写工作总结习惯了平铺直叙,但申论讲究的是公文格式、篇章结构和气势的拿捏。我试过看一些零散的技巧文章,但总觉得不成体系。这本《公考一本通》在申论的“公文写作”部分,简直就是一本“操作手册”。它不仅给出了不同文种(如调研报告、简报、评论员文章)的严格格式要求,还配了大量的“优秀范例”和“错误示范”,对比极其鲜明。最妙的是,它对“如何提炼核心观点”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操作步骤:第一步审题圈画关键词,第二步建立多维度的分析框架,第三步用政策术语进行包装。我按照书中的步骤练习了三篇申论文章后,自我感觉在“结构分”上的提升非常明显,不再是那种东拉西扯、逻辑跳跃的文字了。它真正做到了将理论和实战紧密结合,而不是空谈应试技巧。

评分

这套厚重的砖头书,光是捧在手里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对里头的干货充满了期待。我算是那种对考试有着深深敬畏感的人,尤其面对国考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初翻这本书时,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覆盖面之广。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判断推理、言语理解、数量关系,还有申论那让人头疼的组织管理和综合分析题型,似乎都被它囊括进去了。它不像某些辅导资料只是简单地罗列历年真题,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数量关系部分,作者群对各种工程问题、行程问题背后的数学原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这对于我这种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考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它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的解法,而是引导你去理解“为什么是这个公式”,这种“授人以渔”的思路,比单纯的刷题有效得多。我特别喜欢它在“申论热点”部分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仅是把当年的热点事件堆砌起来,而是将这些热点背后的政策逻辑和政府治理的难点进行了提炼,这对于我们在考场上构建有深度、有高度的论述框架至关重要。整体来说,这本书像是为初次挑战国考的考生准备的一份详尽的“作战地图”,指引清晰,让人心里踏实不少。

评分

说实话,在决定入手这套教材之前,我在网上搜集了大量关于不同版本公考用书的对比信息,最终选择了这本。我最看重的是它在细节处理上的“较真劲儿”。很多辅导书在讲解行测的图形推理时,往往只是简单地指出规律,但对于那些边缘情况或者容易混淆的图形变化(比如旋转角度的微小差异、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转换规则),往往一笔带过。然而,这本书里,我发现有一章专门梳理了那些“易错点陷阱”,作者用对比图的方式,清晰地标注了哪些细微的差别会导致判断结果的南辕北辙。这对我这种容易“想太多”的考生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此外,申论的模拟试卷部分,它的评分标准也设置得相当严谨,几乎是参照了官方的判卷细则来逆向设计的。我按照书上的时间限制做完一套题后,对照它的解析,发现我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对策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上。这促使我跳出了“背诵万能模板”的误区,开始真正思考如何结合材料的实际情况来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这套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记住多少“标准答案”,而在于它教你如何像一个合格的公务员一样去思考问题,去组织语言。

评分

我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在书本空白处做大量的笔记和标注。这套书的纸张质量和版面设计在这方面给了我极大的便利。它的排版留白非常充裕,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它在知识点的总结和串联上做得非常到位。比如,行测中的常识判断部分,涉及的知识面极广,这本书采取了一种“主题式”归纳法,将零散的法律常识、人文历史、科技前沿知识点,按照“国家治理”、“社会文明”、“自然科学”等大主题进行了整合。这样一来,知识点之间就形成了有效的记忆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碎片信息。当我复习时,我不是在重复记忆单个知识点,而是在回顾整个主题下的知识脉络。这种系统性的梳理,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复习效率,让我对国考的整体知识地图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本书无疑是为备考者提供了一套扎实、系统的训练体系。

评分

不错呦

评分

用了 很不错 挺好用的 下回还回来买

评分

还可以的

评分

很不错,要好好学习。

评分

不错,很有帮助,应该是正品

评分

书还可以,就是没有看到赠品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

还可以的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