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毛边书)蒋介石与现代中国-毛边书(杨天石作序,史景迁推荐,前美驻华外交官、哈佛学者、《蒋经国传》作者陶涵力作,完整引用蒋介石日记的传记) | 作者 | (美)陶涵,林添贵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ISBN | 9787508633336 | 出版日期 | 2012-08-01 |
| 字数 | 636000 | 页码 | 546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922Kg |
| 内容简介 | |
一九四九年两岸分治,此后蒋介石的历史评价始终摆脱不掉“丢掉中国的人”。其专制性格,加上白色恐怖的印象,也似乎掩盖了他的复杂功过。然而蒋介石是唯一在中国大陆与台湾都曾掌权的政治领袖,终其一生不断参与具世界影响力的政治事件,且其时间长度近代少有人能及。蒋介石的一生牵动着现代中国的挣扎以及世界局势的复杂变换。 哈佛学者、前美国驻华外交官陶涵的这本《蒋介石与现代中国》,通过近几年公开的蒋介石日记以及一系列难得一见的档案,在历史还原到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以第三方视角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政治家。他一方面敌视中共,却敬佩他们的纪律与效率;他多次受史迪威侮辱、冒犯,但训斥后便不再记恨;他年少时曾经风流,却对宋美龄情有独钟;他思念儿子却谨守家国分际,不愿用条件与斯大林换回蒋经国。他要求属下忠诚至上,却也会行径残暴,运用一些拙劣的外交手腕。本书是一本紧扣时代、贴近人物的蒋介石传记。不论你怎么看待蒋介石一生动荡岁月的功过,这本书里他的故事大有可观。 |
| 作者简介 | |
| 陶涵(JayTaylor):美驻华外交官,哈佛学者,通晓中国事务。曾任职美国驻台北使馆,负责政情报告与分析;美国与中国建交后,任美国驻华(北京)大使馆政治参事,后任职白宫国家安全会议,现为哈佛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 |
| 目录 | |
| 杨天石推荐序 |
| 编辑推荐 | |
| 1、《蒋介石与现代中国》是中国百年最受瞩目的传记作品,英文版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本以2006年最新公布的蒋介石日记为素材写的传记,紧扣时代、贴近人物、血肉丰满。此书揽获海内外各项大奖! |
| 文摘 | |
| 序言 | |
读到这本书的开头,我就被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所包裹。作者仿佛一位耐心的向导,引领我穿越回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我特别关注的是,书中是如何呈现蒋介石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与抉择的。从北伐战争的统一,到抗日战争的浴血奋战,再到国共内战的艰难岁月,每一个时期都充满了戏剧性的冲突和深刻的教训。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挖掘他在关键时刻的内心挣扎,他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他如何试图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中寻找出路?我希望能看到,作者不仅仅是罗列史实,而是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这位历史人物在面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交织时的复杂情感。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这位历史人物会做出那些我们今天看来或许难以理解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又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站在更宏观的层面,重新审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评分从这本书的书名和推荐语来看,它有望为我们揭示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视角。《毛边书》的出现,本身就带有一种特殊的历史印记,仿佛让我们窥见了尚未完全定型的历史碎片。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通过对“毛边书”的深入解读,展现出蒋介石和现代中国之间更具层次感和复杂性的联系。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在历史书写的过程中,那些“毛边”的、未被完全加工的细节,反而更能触及历史的真实肌理?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细致的研究,揭示出隐藏在官方叙事之下,蒋介石作为一个人,他的情感、思想、甚至是矛盾之处。这本书会不会让我们看到,在那些被广泛传颂的事件之外,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挣扎与思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一些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蒋介石,以及他与现代中国之间那种纠缠不清、相互塑造的复杂关系。这种对历史细节的挖掘,无疑会为我们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提供更多元的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中国现代史的机会。从序言和推荐语中透露出的信息来看,这本《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并非一本简单的传记,而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洞察力的作品。我尤其好奇的是,作者将如何处理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之间的关系。他是否仅仅被视为一个政治领袖,还是被放置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背景下进行考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蒋介石的个人经历和政治生涯,是如何与中国现代化的艰难探索相互印证,又如何共同塑造了今天的中国。书中会不会探讨他在经济建设、教育改革、文化政策等方面的作为,以及这些作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长远的影响?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或者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事件进行新的解读,从而帮助我们打破固有的认知,对这位历史人物和那个时代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更具象的“现代中国”的起点,让我们理解我们从何而来。
评分这本书的引人之处,还在于它所蕴含的国际视野。前美驻华外交官和哈佛学者的身份,预示着作者在审视蒋介石及其所处的时代时,很可能具备一种跨越国界的观察角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在冷战的大背景下,蒋介石的政治决策与国际格局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他与美国、苏联等大国的关系,他如何在中美关系中扮演角色,这些都会是我特别关注的内容。这本书会不会揭示出,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中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整个世界紧密相连?作者是否能够通过分析蒋介石与国际势力之间的互动,来解释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以及这些互动如何最终影响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走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一种更加宏大的历史叙事,让我们能够跳脱出单一的民族视角,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理解蒋介石和现代中国。这种跨文化的解读,无疑会为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评分这本《蒋介石与现代中国》让我沉浸在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从字里行间,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命运的沉浮,以及蒋介石这位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书的序言和推荐语就足够引人入胜,杨天石先生的视角和史景迁先生的背书,无疑为这本书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我尤其期待作者如何将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置于更广阔的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进行审视。历史人物的书写,最怕流于片面或脸谱化,而从前美驻华外交官和哈佛学者的身份来看,作者应该能带来一种更加客观、多元,甚至带有国际视野的解读。这本书会不会像拨开迷雾一样,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蒋介石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是如何做出那些影响中国走向的重大决策的?他的政治智慧、军事韬略,甚至是性格中的局限,都将如何被层层剖析?我很想知道,作者是否能够跳脱出简单的“功过是非”的评判,而是深入探究其决策背后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因素,从而勾勒出一个更加立体、生动,也更加贴近历史真相的蒋介石形象。这本书不只是关于一个人,更是关于一个时代的缩影,我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