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葛剑雄文集三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 | 作者 | 葛剑雄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18094748 | 出版日期 | 2014-09-01 |
| 字数 | 568000 | 页码 | 632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葛剑雄修订了此前曾经面世的《谭其骧前传》《谭其骧后传》中若干错讹,根据近年出版的《顾颉刚日记》《夏鼐日记》等新资料增补,收集参考谭其骧日记、书信、文稿、照片和大量资料,由谭其骧弟弟自审阅部分初稿。葛剑雄遵照恩师谭其骧嘱托,“求是师求真”,客观记录事实,公正发表议论,为传记能尽可能真实作大努力。本书经十五年补充完善修订,客观记录事实,真实还原一代学人形象。 |
| 作者简介 | |
| 葛剑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年12月出生于浙江吴兴县南浔镇(今属湖州市南浔区)。1965年当中学教师,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研究生,师从谭其骧教授。1981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留校工作。1983年在职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85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6年至2007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1999年至2007年兼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至2014年3月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现任复旦大学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常委。 |
| 目录 | |
| 引言 卷首 章 家世和童年 盛极而衰的家庭 发蒙海盐 求学秀州 第二章 短暂的革命和大学生活 革命大学中的革命生涯 暨南三年 第三章 “应列”的燕大研究院毕业生 师生之争:步入学术之始 邓之诚--------另一位恩师 篇论文--------《湖南人由来考》 丰收的两年 第四章 “值得怀念的岁月” 登上大学讲台 编纂馆藏方志目录:北图三年 故都风物宜人 第五章 编《禹贡》始末 学会发轫 《禹贡》出版 和而不同:顾谭之争 南下广州 告别《禹贡》 第六章 失望的婚姻 第七章 重回北平 第八章 遵义六年 奔向大后方 流亡大学乐育英才 替杨保立传 为霞客正名 正义结成师生情 第九章 复员杭州 东归途中 两校教授:谭其骧与谭季龙 艰难岁月 锲而不舍 迎接新中国 第十章 参加土地改革运动 五河县乔集村土改 灵璧县西叶村土改 次政治运动 第十一章 从思想发行到肃反运动 反贪污轰轰烈烈 刘大杰事件 运动降温 第二阶段运动:思想改造 反胡风和肃反运动 第十二章 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上) 一个千年的梦想 “杨图委员会”成立 应召进京 八年辛劳 功亏一篑 第十三章 从反右到文化大革命前夜 整风反右 有惊无险 跃进再跃进 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 自愿作典型 与郭沫若商榷 乍寒还暖时节 知识分子“神仙会” 不速之客 叶群就教 山雨欲来 第十四章 的遭遇 在劫难逃 “一批二用” “政治任务”——接待外宾和出访 为注释“大字本” “当选”四届人大代表 第十五章 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下) “批”字当头 恢复编绘 忍辱负重 主客易位:上海市革会成了主办单位 “为政治服务” 北京审图 西北边界 波澜又起 《中国历史地图集》修订出版 “政治错误”种种 出版阻力重重 艰难的胜利 第十六章 从沿革地理到历史地理学 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疆域的界定 创立“七大古都”说 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硕果 让古代瑰宝重现光彩 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 “守旧”和创新 第十七章 荣誉和烦恼 加入中共 从匡谬到正误:对《李白与杜甫》的批评 会见美国总统里根 《历史时期渤海湾西岸大海侵》“剽窃”事件 “老师”成了“白字先生”——与何光岳的关系 流产的“路线斗争” “诸葛亮躬耕地”风波 名人的另一面 第十八章 后的奉献 “我不会死,我还要好起来继续工作” “你们应该过我”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编绘《国家历史地图集》 “我还是要说真话” 越死亡 后记 重版后记 年谱 |
| 编辑推荐 | |
| 谭其骧,新中国历史地理学奠基人,由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获封500位“影响重大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的经历反映了共产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成功的典型,从“资产阶级反动学术”到73岁入党,他一辈子都在紧跟,从土改、三反五反、“大跃进”到“”,伴随着无休止的检查、批判。 他的一生,折射风云时代知识分子精神历程。 葛剑雄作为谭其骧的学生,也是他后十余年的助手,朝夕相处,情同父子。作者不仅有回报师恩情的深情,也有历史学家的求实和严谨,既有身经历,也掌握了大量原始资料和丰富的口述史料,为这部传记的真实性与可读性提供了大限度的保证。 《葛剑雄文集》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学人文库”之一,七卷精装本,囊括葛剑雄先生迄今重要的研究成果及作品,是我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史人口史领域的研究丰碑。文集由葛剑雄重新编订,当中很多为市面上已经绝版的书目,如修订版《悠悠长水:谭其骧传》增补更多历史细节,第四卷《南北西东》发表《北极日记》等。 href='#' target='_blank'> 葛剑雄文集一:《普天之下》 点击购买 href='#' target='_blank'>葛剑雄文集二:《亿兆斯民》点击购买 href='#' target='_blank'>葛剑雄文集三:《悠悠长水:谭其骧传》 点击购买 href='#' target='_blank'>葛剑雄文集四:《南北西东》 点击购买 href='#' target='_blank'>葛剑雄文集五:《追寻时空》点击购买 href='#' target='_blank'>葛剑雄文集六:《史迹记踪》点击购买 葛剑雄文集七:《冷眼热言》(暂未出版)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给予我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葛剑雄先生笔下的谭其骧先生,并非高高在上的学术神坛,而是有血有肉,有理想有坚持的普通人。我看到他如何在战火纷飞中坚持治学,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历史研究中。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书中对于谭先生学术思想的阐述,深入浅出,即使对于非专业读者,也能领略到历史研究的魅力和深度。葛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的人生轨迹,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学术成就,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人格的升华和精神的传承。
评分初次翻开《悠悠长水--谭其骧传》,便被其沉静而富有力量的叙事风格所吸引。葛剑雄先生以一种近乎朝圣般的虔诚,描绘了中国现代史学巨擘谭其骧先生的学术人生。书中不仅详述了谭先生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更深刻地挖掘了他作为一个人,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成长与思考。那些关于文献考证的细节,那些对历史事件的细致梳理,无不体现出治学者的严谨与耐心。葛先生的叙述,如同一条悠悠长水,看似平缓,实则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将读者引入谭先生的学术世界,感受他澎湃的求知欲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一位学者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学术精神的颂歌,它提醒我们,在浮躁的时代,依然有人甘愿沉潜,为人类知识的积累贡献毕生之力。
评分《悠悠长水--谭其骧传》是一部厚重而充满智慧的作品。葛剑雄先生通过对谭其骧先生一生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一位杰出历史学家的学术成就,更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我被书中对谭先生治学态度的刻画所震撼,那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是现代社会所极度需要的。葛先生的叙述,以史料为基石,以情怀为底色,将谭先生的学术人生娓娓道来,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人性的温度。这本书让我感受到,历史研究并非枯燥的数据和文字,而是一种对过去深刻的理解和对当下不懈的反思。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历史的沧桑,也照见了学者的坚守。
评分阅读《悠悠长水--谭其骧传》,仿佛走进了一位智者的内心世界。葛剑雄先生用极其克制而又饱含深情的笔墨,勾勒出谭其骧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我被书中对学术道路上探索与坚守的描绘深深打动。从青年时期对历史的热爱,到中年时期在学术上的高峰,再到晚年对学术传承的关注,谭先生的人生轨迹清晰而有力。葛先生巧妙地将谭先生的个人经历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紧密结合,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重要见证。书中的许多细节,都让我对学术研究的艰辛与伟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明白,每一个伟大的学者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付出和坚持。
评分这本《悠悠长水--谭其骧传》让我对历史学家的生活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葛剑雄先生的笔触,细腻而深情,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亲眼见证谭其骧先生治学严谨、孜孜不倦的一生。书中不仅仅是叙述一位大师的学术成就,更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他对家国情怀的坚守,以及在动荡年代中,学术研究如何成为他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我尤其被其中描绘的学术争鸣和思想碰撞所吸引,那些智识的火花,穿越时空,依然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葛剑雄先生在刻画谭其骧先生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对历史、对学术的深刻思考,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传记本身,它更像是一堂生动的历史学史课,引导读者去探寻历史的真相,去理解学术的传承。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与谭其骧先生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他的智慧和精神,至今仍能给予我启迪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