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书名: | 转念:发现并感知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
作者: | [美]拜伦·凯蒂 |
市场价: | 38.00元 |
ISBN号: | 9787201121314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7-08-01 | 版次:1 | 页数:304 |
印刷时间:2017-08-01 | 用纸:胶版纸 | 字数:150000 |
作者简介 |
拜伦·凯蒂(Byron Katie) 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一念之转创始人。《时代周刊》称她为这个时代的精神创新者,《伦敦时报》称她为这个时代激励人心的导师,《洛杉矶时报》称她的一念之转是简单和有效的清除烦恼的方法。她的理论曾影响了包括著名身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韦恩?戴尔等数千万追求心灵成长的人,她自创的“转念作业”是我们每个人改善婚姻、家庭、人际关系、职场、工作等各层面生活的法宝。作品被译为法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 |
内容简介 |
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总会对爱情从憧憬到失望?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让所有人都喜欢我们却终身受困?伴侣的爱、孩子的尊敬、爱人的温柔,或者老板的尊重……似乎我们一直都在忙着追求他人的爱、认可和欣赏,可为何常常处于痛苦之中?当你受够了以后,怎样才能彻底解放自己? 在本书中,凯蒂将带领你进行寻找真相的探索之旅。而探索的过程主要运用到了四个提问和一个反转,也即凯蒂的转念作业:真是这样吗?你能确定真是这样吗?当你相信那个念头时,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假如没有那个念头,你会怎样?然后把那念头反过来。凯蒂的转念练习,是一个简单得让人惊讶的方法,无论任何年龄或背景的人都可以运用。但当你在凯蒂的指导下进行探询步骤时,你会发现,给你带来痛苦的信念——关于生活,关于他人,或者关于自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而你的生活也将从此永远改变。 在本书中,凯蒂揭示了如何解开寻找到爱、认可以及欣赏的结,并给你带来真正的爱和改变自我的幸福,活出成熟、完整、内在安宁的自己。 |
编辑推荐 |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张德芬强烈推荐阅读! ★1%的转念改变99%的人生! ★深度影响著名身心灵导师艾克哈特·托利、韦恩·戴尔等,享誉世界心灵导师一念之转创始人拜伦·凯蒂倾心力作!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心灵开悟书! ★知乎众多回答强力推荐情绪疗法! |
在线试读 |
第三章追求他人的认可 运动场上,有一个小女孩正在愉快地玩耍,她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游戏中。突然,她翻了一个跟头,这让她自己大吃一惊。这时,周围的一些小孩鼓起掌来,而且欢呼雀跃,小女孩此时才注意到周围小朋友们的存在。于是,她又翻了一个跟头,想看看他们是否会再次为她鼓掌。 刚才,那个小女孩虽然不确定自己究竟发现了什么;然而,此刻,她感到兴奋极了。她想,她知道能让别的小朋友接纳她的方法了。于是,她开始试着在翻跟头时换一个新花样,不过,这次比过去多了一个动机——她不再只是为了自己高兴而翻着玩了。此时,她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反应上了,这让她产生了会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的焦虑。 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是,许多人依旧在为得到别人的回应而翻着这样或者那样的“跟头”。我们几乎在追求着所有人的认可——我们的爱人、孩子、父母、同事,甚至在某个场合相遇的陌生人。追求并获得认可,在我们生活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可以说,它其实是完全自动自发的——我们几乎或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追求别人的认可。 你应该比较容易注意到它在朋友和同事之间引发的焦虑。例如,一位朋友跟你在一起时谈笑风生;然而,当她的未婚夫一出现,就变得非常安静了;一个同事在工作中总是热衷于拍老板的马屁,而且,这个人时刻都想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个跟你一起练瑜伽的朋友,每当看到老师走过来,就马上表现得极其平静和愉悦;另外还有一位朋友,她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得忍气吞声。 你之所以会被这些行为吸引,原因在于本应该发生的并没有发生。比如,友人聚餐的初衷是为朋友们提供一个放松和相互了解的机会,结果却变成了一次为了自我表现而故作姿态、让人不自在的作秀;一个初衷是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的会议,却变成了一次试图在领导面前留下好印象的难得机会。 怎么会这样呢?是我们关注的中心——追求认可造成的。 如果这使你的好奇心大发,或许,你会发现,自己正在猜测隐藏在这些事背后的那些还没有被说出来的念头。其实,想象那些让朋友觉得焦虑不安的念头并不是什么难事——所有人其实都有过相同的念头:“他若是看清了我的真面目,我一定会被他拒绝的”,“如果没人注意我,我就不高兴”,等等。你不一定会为这些念头而付诸行动,不过,若你仔细看,你可能会注意到,这些念头确实存在。 在上一章里,我们已经知道,纠缠在我们心中的那些念头只是看似真实而已,不一定值得我们信任。在接下来的几章里,我们将会把那些隐藏的念头揪出来。要知道,它们对我们怎样与亲人相处,怎样对待友谊,怎样在工作中与同事建立和谐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还将有机会发现,那些念头是否也同样影响着你。此外,我们还会探索爱情、婚姻等其他亲密关系;看看建立在没有经过质疑的、不可靠的信念基础上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的;检验这种关系为什么会经常走向破裂。从而认识到,我们实际上还有别的选择。 你可以以读小说的心态来阅读这部分内容,看看他人在追求爱和认可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然而,当你发现自己也同样存在与这些故事中的人一样的念头时,请一定要留意,因为它们就是你自我觉察的切入口。 从你发现自己也在生活中坚信那些念头的那一刻起,你就开始逐渐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了——这将为心灵的自由拉开帷幕。但是,要想发现那些念头,也许,你不得不将一些令你痛苦的事情重新在脑子里过一遍,例如:“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旧无法原谅他?”“为什么我明明想要挂断他的电话,却还在与他通话?”“为什么我不能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 在这些让你不舒服,甚至痛苦不堪的事情中,只要你能发现隐藏在一件事背后的念头,便意味着你生命的回归之旅开始了。 正是那些没有经过质疑的念头,引发了我们的分离感与痛苦。当你发现其中任意一个念头的时候,认真地问问自己:这个想法是否真实?你会注意到它给你带来的那些痛苦。你还将发现,当你不相信它时,那一直存在于你内心的宁静和爱。 认可与面具 接下来,我们先探索一下这样一个念头——你需要赢得别人的认可。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念头都是根深蒂固的。往大处说,其实,整个社会都是建立在这个信念上的。它好像应该是真的。不过,这是真的吗?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要想赢得别人的认可,要从给对方留下的zui初印象开始。“试图在某人心里留下一个好印象”就意味着你要给他人强加一个你认为理想的印象。例如,当你面对心仪的女子时,你可能希望自己在她心里是一个正直、坦率的人,觉得你聪慧过人或者充满吸引力。你希望自己留给她一个完美的印象,就好比你拿着一个大橡皮印章来到她的跟前,要将你zui完美的形象印在她的心上一样。“若是能够给她留下那样的好印象,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有好的开端”——大部分人都认为如此,不过,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一种方法,可以验证这个观点是不是与实情相符:留心一下,如果有人试图故意给你留下好印象,这时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当有人走到你的跟前,不停地朝你晃动着一个巨大的橡皮印章,而且上面还刻着“我真的需要你的爱”或者“我希望从你那里获得点什么”等字样,那么,你会对他(她)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呢? 你可能只是有些反感;你也可能会尝试着主动跟他聊上几句。然而,他若是依旧不停地冲你挥动着他那枚“我需要赢得你的认可”的大印章,你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呢?在一段尝试之后,你可能会不想再与他交流;或者,若是你的确对这个人很感兴趣,那么,你可能会想尽办法绕过他想要给你留下良好印象的一切努力。 人们想留下好印象的企图,是不是真的有利于你对他们产生喜爱之情呢?“你需要建立对他人的某种印象”——这个念头真的有意义吗?源于他人的印象,事实上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注意聆听他们的话语,注意观察他们的举止,对他们的印象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你的脑海中了。 觉察自己是怎样追求认可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追求别人的认可仿佛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念头。或许,我们很难发现它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到底占据了多大一部分。但以下的几个练习,能够帮助你开始注意到,你是怎样追求他人认可的。 其实,有一个开始注意自己念头的好机会——打电话。电话那头的人无法看到你,不过,你却能够看到自己。当你给某个重要的人打电话时,注意观察一下你此时此刻的想法。当你拿起电话之前,你是不是已经想好了该怎么说?你是不是想用某种方式在他面前好好展现自己?请注意那个时刻——那迅速闪过你的大脑的念头。 当你回顾这类情形的时候,你会产生怎样的情绪呢?试着将你身体上能够感觉到这些情绪的具体部位找出来,并观察它们影响你的程度有多大。 当你跟某个对你很重要的人见面之前,你是不是提前想象过你们见面时的情景?你是不是在心里排练过一些机智、有趣的对话?你是不是已经基本上想好了要谈论的内容?你会提出哪些建议?优先讨论哪些话题?尽量回避哪些话题? 当你们见面的时候,你心里是不是产生了焦虑的念头?是不是担心他人会如何看待你?比如:“他为什么会笑,是因为不相信我吗?”“她为什么没有笑,是因为我这个人太闷吗?我该怎么做呢?” 事后,你是不是在心里多次回忆当时的场景?你是不是想要发现,自己哪些地方表现得还可以?哪些地方表现得很不好?自己是不是有该说但还没有说的话,或者该做但还没有做的事?当你如此检查自己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不错,还是压力增大呢? 当你与恋人约会时,你心里是不是有过这类的念头:“她有没有注意到我?”“她会不会觉得我很虚伪?”“我是不是说错话了?”“我应该不应该吻她?”“我是不是应该故意装作喜欢他住的地方?”“他是不是已经不爱我了?”“她是不是想要跟我分手?”“他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她并不是真心想跟我在一起。” 在以上这个练习中,你不需要对这些念头付出任何行动,你要做的仅仅是注意这究竟是些怎样的念头。 练习:注意当你相信自己的念头时,有什么情况发生? 当你与别人说话的时候,注意去聆听你内心的那些念头。当你相信它们时,注意去观察有什么情况发生?留意你企图以解释、合理化或者证明来控制他人的那些时刻,留意你企图以奇闻趣事来给他人留下某种你想要的印象的那些时刻,留意你是怎样试图以你的声音、表情、眼神、身体语言和你的笑声来达到掌控他人目的的。 回忆你生命里的某个时刻——或许,就在今日,你正在竭力寻求某人的爱与认可。就在那时,你做了哪些令自己不舒服的事情,说了哪些令自己不舒服的话? 接下来,将下列问题的答案写出来: 1.你希望从那个人身上得到些什么?把你想要的东西写下来。 2.你是怎样企图影响他对你的看法的?把你使用的方式写出来。 3.你希望他具体如何看待你?将其一一列出来。 4.你是不是说了谎或者夸大其词?请举出几个例子。你具体都说了些什么?请详细地将其列出来。 5.你是不是真的,认真听他说话了呢?还是,你更想让他觉得,你是一个多么风趣、多么明智或者多么有吸引力的人? 6.当你追求他人的爱与认可时,你不喜欢的有哪些?将其逐一列出来。 7.当你不去追求他人的爱与认可时,你喜欢的又有哪些呢? 当你看到自己对爱与认可的执着追求时,你或许会觉得很不自在,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在我的“九日学校”里,大家做这个练习的时候是可以相互支持的,因此,使得这个练习难度降低了一些。 一般情况下,我会叫一名志愿者当着大家的面读出他(她)写的答案。结果,所有人都发现,即便觉得自己写的是些zui无耻的例子;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那些事情我们都经历过,这个世上根本不存在任何新的有压力的念头——只要是你有的,实际上,所有人都有。 以下是一个来自“九日学校”的例子。它可能会帮你认识到,不管你有什么发现,你都绝对不是wei一一个心怀这些念头的人。这位起身发言的妇女发现,即便在进行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她也没有停止对认可的追求,她说: zui终,我注意到自己所写下的,是跟这个练习相关的练习。我并没有选择一个具体的事件,原因在于,我发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认可。眼下,我就想很好地完成这个练习,从而赢得你们每个人的认可。 你想得到什么?我想得到你们的喜爱和称赞;我希望你们能够发现,我是一个有意思的、特别的、漂亮的人;我希望你们夸赞我聪明、可爱、强过他人。(指着听众里的一位男士说)我希望你觉得我非常性感。那个长相俏丽的美女在哪儿?(环视了一圈)你在哪里?嗯……我希望,你觉得我非常年轻;我希望这个屋子里其他所有美女都认为,我与她们相比更加成熟、更加有见识。我希望这里的每个人都觉得我美丽极了;我希望你们每个人都接纳我,将我视为自己人;我想要你们每个人都对我赞赏有加,能够理解我说的每一句话;我想要你们所有人都需要我;我想要成为你们心向往之的那个人;我想要你们永远都记得我;我想要你们所有人都认为,我是一个聪慧、体贴、善解人意、善于表达、坚强、优秀、美好的人。 我有没有企图左右,你对我的看法?那是当然,我在用我能够采取的所有方式,来左右或影响你对我的看法:我以我说话的、行走的、站立的、微笑的、严肃的、睁大眼睛或者舔嘴唇的、看着你或不看你的、与你站得近或者站得远的方式,来影响你对我的看法。我是不是说过谎话或者有没有夸张?次数简直是太多了。一般情况下,我都试图表现得比你更加优秀;此时此刻,我也正在这样想、这样做。 我是不是在用心听你说话?没有,我并不是真的在听你说话,就比如说昨天晚上,(对一名学员说)我根本没有听清楚你说的话,我只不过是在等你把话说完,以便继续我的表演。 我是不是已经得到了你的认可?虽然我并不确定有没有得到你的认可,但是,我心里很清楚,我并没有得到自己的认可。我知道,我愧对自己的内心。这让我感觉很空虚、缺乏安全感。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得到满足,我总是想要得到更多的东西。我开始对自己的一切产生怀疑,我很确定我还不够好。例如,此时此刻,我脑子里想的就是,刚才克莉丝汀到底在说什么?我再次遗憾地错过了。 我能不能想起,一个我拒绝追求爱与认可的时刻呢?此时此刻,我头脑一片空白。不过,我可以想到,我若是可以那样的话,那将会是一次真正亲密的体验,一次真诚的、充满爱的、无欲无求的难忘体验。 以下是另一位志愿者所分享的故事——关于她是怎样在父亲的葬礼上追求他人认可的故事。这个故事听起来是极为陌生,还是熟悉呢? 我想要得到些什么 …… |
挺励志的,朋友很喜欢
评分这本书很好,讲的内容我很需要。
评分物流不是很快
评分很好,也很实惠,提高修为。
评分好
评分收到 非常好
评分好
评分挺好
评分真相可以给我们终极的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