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料理的故事——餐桌上的日本文化史 | 作者 | 宫崎正胜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8902496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锁线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以饮食作为主题来描写日本历史,书中以日本岛在地理上的形成历史讲起,来阐述自古以来的日本本土食材,进而在大陆文化——中国大陆(唐朝)影响下的日本饮食发生的变化:筷子的引进、游牧民族的吃食开始登上餐桌、砂糖和蚕豆的传入以及从鱼酱到味增汤的转变等。之后,在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中东人、荷兰人等带来的新的饮食都丰富了日本的饮食结构。到了江户时代,日本本土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又促进了日本饮食的多样性。在近代全球化的今天,日本的饮食也开始出现如:咖喱饭、汉堡、香肠、饺子、色拉和生菜这些新的饮食变化。这些饮食更新背后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值得我们去认识和思考。 |
| 作者简介 | |
| 作者简介: 宫崎正胜,1942年出生,曾担任北海道教育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文学部史学系,专业为近代以前的国际交流,世界史教育。著作有《从海而来的世界史》《不得不知的世界史》《不得不知的酒的历史》《不得不知的食的历史》等。 译者简介:| 许建明,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震东日语专修学院,曾任《SHANGHAI WALKER漫步》日语杂志副主编、周末画报编辑等职,现为独立译者/自由撰稿人身份,并为《生活月刊》长期特约日语译者。独立翻译图书《关于山本耀司的一切》、《管饱十年的漫画家入门》等,并多次担任中日民间工艺艺术家讲座专场翻译,作为媒体人,从事中日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 |
| 目录 | |
| 1.自古而来的丰富“饮食” 003受自然惠泽的时令食材 011大米文化的开始 017粥、赤饭和寿司 028曾经贵重的盐 032凉粉、日本酒和鲇鱼 2.从大陆而来的“饮食”文化 038遣唐使和“食”文化 043时髦的筷子的由来 049醍醐味是游牧民族的滋味 052纳豆、团子与乌东面 3.“饮食”的文艺复兴——室町时代 092室町时代改变了的“饮食”文化 101新的“吃法”和“茶之汤(茶道)” 110怀石料理与点心 115非常活跃的豆腐 124味噌汤和芝麻 130酱油、昆布与鲣节 138大阪烧和馒头的根源在点心 144羊羹和米粉糕的有趣来源 149“日本酒”的 065砂糖、蚕豆、莲藕的意外传入 076从鱼酱到味噌 083荞麦、蒟蒻、鰯鱼和牛蒡 5.诞生于江户时代的饮食文化 200日本料理的完成与江户、大阪 208富裕化的商人和会席料理、幕之内便当 213江户庶民的快餐 223全国化了的浅草海苔和佃煮(甜烹海味) 228从新香 (泡菜)到泽庵(日本萝卜泡菜) 235西瓜、豆角、红薯 4.从葡萄牙和荷兰运来的“食物” 156葡萄牙人带来的饮食文化 164漂洋过海的胡椒和辣椒 172砂糖曾是品 177面包与饼干的到来 180天妇罗和油炸豆腐 188黄瓜和南瓜的吃法 195取名叫“荷兰”的食物 6.“洋食”的诞生和全球化了的餐桌 264日本式的“西洋料理” 269文明开化与寿喜锅、牛肉锅 274被日本人喜爱的咖喱饭 279“初恋之味”来自蒙古 283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战俘所传授的香肠 287中日战争带来的饺子 293由美军普及开来的色拉和生菜 298汉堡肉饼和全球化的“汉堡包” 307餐桌和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 315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金枪鱼为何被认为是“下等鱼”被食客嫌弃? 豆腐为何会变身为关东煮? 大白菜如何与中日甲午战争扯上了关系? 《料理的故事——餐桌上的日本文化史》让你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吃货, 本书是一部日本料理“演进史”也是一部日本与世界的发展史。 |
| 文摘 | |
| 序言 | |
说实话,我当初选择这本书,纯粹是被“满58包邮”这个诱惑吸引,再加上“日本文化史”这几个字,觉得应该能学到点东西。结果,这本书的内容简直是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历史教科书,也不是那种只有高冷学术理论的读物,而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都融入了“餐桌”这个载体。我可以想象,作者一定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考证和研究,才能将这些零散的历史信息,用如此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关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饮食习惯的对比,非常引人入胜,让我看到了日本文化是如何在地域差异和时代变迁中,不断融合与创新的。比如,对味噌、酱油等基础调味料的深入剖析,背后竟然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叹。它让我明白,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味偏好,而是承载着其历史、信仰、哲学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日本文化更深层次的探索之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多元和迷人的日本。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餐桌”这个日常的载体,变成了一个解读日本文化的 prism。我当初选择它,是因为对日本文化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料理”这个词,更是让我觉得它会是一本轻松有趣的读物。然而,它所展现的内容,却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期待。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菜肴或者烹饪技巧,而是深入挖掘了饮食背后的历史根源、社会结构以及哲学思想。我被书中那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文化的敏锐洞察所打动。比如,书中对不同时期日本贵族、武士、平民阶层在饮食上的差异分析,让我看到了社会阶层的变迁和影响;对宗教信仰与饮食禁忌的探讨,则揭示了文化与精神层面的关联。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都是其历史、地理、宗教、哲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日本饮食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日本社会、历史和人文精神的百科全书,让我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虽然名字里有“料理”二字,但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单纯介绍日本菜谱或者美食的读物,没想到它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缓缓道来了日本文化的宏大画卷。它没有像很多美食书籍那样,上来就甩出一堆复杂的食材和烹饪步骤,而是通过餐桌上那些看似寻常的食物,巧妙地串联起了日本历史的变迁、社会的演进以及人们生活的点滴。从食材的起源、种植方式的演变,到饮食习惯的形成、节日庆典中的食物意义,再到器皿、用餐礼仪的文化内涵,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将这些元素一一展开。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时期社会阶层饮食差异的描写,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日本。它不仅仅是在讲“吃”,更是在讲“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亲身经历了一次日本文化的长河之旅,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远超出了我对一本“料理书”的期待,可以说是一次关于文化、历史和人性的深度探索。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实在是太大了,完全超出了我一开始的预期。我本以为会是一本关于日本料理制作的实用手册,或者是一些关于日本美食的文化介绍,但它却以一种更加宏大和深刻的视角,审视了日本文化的发展脉络。作者巧妙地将“餐桌”作为一个观察日本文化的窗口,通过对各种食物、烹饪方式、用餐礼仪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日本社会各个层面的变迁与演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与饮食之间的联系的探讨,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具象、更有温度的历史。它不仅仅是在讲述日本的饮食文化,更是在通过饮食文化,折射出整个日本社会的历史轨迹和精神内核。我从书中看到了日本人对食物的敬畏之心,对食材的尊重,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极致追求,这些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导师,引导我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日本文化,去感受日本人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本“料理”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历史和人文精神的哲学书。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主要关注的还是“料理”这个词,想着能学到一些地道的日本菜的做法。但读了几章之后,我才意识到,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得多。它没有将重点放在具体的菜谱上,而是通过对日本饮食文化背后历史、社会和精神层面的挖掘,展现了一个更加立体和完整的日本。我被书中那种将历史事件、社会变迁与饮食习惯巧妙联系起来的叙述方式深深吸引。例如,书中对茶道、花道等日本传统艺术与饮食的融合的探讨,让我看到了日本文化中那种追求精致、和谐与禅意的精神。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食材来源、季节性以及食物对人体和自然影响的关注,这体现了日本人对自然之道的尊重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这本书让我明白,饮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它引导我去思考,去体会,去感受,去发现隐藏在餐桌背后的,那一个个鲜活的日本文化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