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消逝的輝煌
:128.00元
作者:王貴祥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30246034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28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王貴祥老師憑藉多年古建復原的經驗整理繪製成此書,推導過程嚴謹閤理、邏輯清晰,使讀者有幸感受建築的再現,體會消逝文明的重生。古建研究者可以以此為工具,在此文的基礎上進行深化或推翻,建築設計師可以從中吸取靈感,普通讀者可瞭解久遠的古建知識。
內容提要
中國古代曆史上存在過許多令世人驚嘆的建築物,其材料與結構技術水準以及造型與空間藝術所達到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瞭我們已知的古代建築遺存。對重要曆史建築進行復原研究,在文化史、藝術史與建築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作者依據與該建築相同或相近時代的文獻與實例提供的建築材料、建築結構、建築空間與建築造型,乃至建築裝飾資料與建造方法所指引的邏輯,進行嚴謹縝密的復原推導。盡可能接近曆史真實的結構、造型與空間,再現給世人,使讀者對曆史上那些的建築成就,有更為直接與真切的瞭解,從而使我們對自己民族的曆史與文化,更多一些理解與自豪。
目錄
序 / I
章
秦漢、曹魏與南朝幾座木構殿閣原狀推想 / 001
節 秦鹹陽上林苑朝宮前殿阿房宮/ 005
第二節 漢長安未央宮前殿 /015
第三節 漢長安長樂宮前殿 /023
第四節 曹魏洛陽陵雲颱 / 027
第五節 南朝梁建康宮太極殿 /030
第六節 關於早期建築推測復原的幾點思考 / 032
第二章
北朝兩座佛塔建築原狀探討 / 035
節 北魏洛陽永寜寺塔復原探討/ 036
第二節 河南武陟古懷州妙樂寺塔研究/ 058
第三章
隋唐洛陽宮幾座建築的復原研究 / 085
節 洛陽隋乾陽殿與唐乾元殿復原探討 / 086
第二節 唐洛陽宮武氏明堂的建構性復原研究 / 118
第四章
隋唐長安及五颱山幾座建築的復原研究 / 185
節 唐總章二年詔建明堂方案建築形式研究 / 186
第二節 隋大興禪定寺高層木塔形式探討 / 209
第三節 唐長安大興善寺大殿及文殊閣可能原狀初探 / 237
第四節 唐五颱山金閣寺金閣與佛光寺彌勒閣可能原狀探討 / 242
第五章
唐宋時期幾座佛教寺院平麵的復原探討 / 255
節 唐長安靖善坊大興善寺大殿及寺院布局初探 / 256
第二節 五代十國閩福州報恩定光寺及多寶塔 / 287
第三節 北宋東京大相國寺寺院配置初探 / 292
第四節 見於史料記載的幾座兩宋寺院格局之復原探討 / 312
第六章
史料所見兩宋佛寺中部分建築復原 / 325
節 史料中所見兩宋寺院中幾座木構佛殿的復原探討 / 326
第二節 史料中所見幾座兩宋佛寺圓通殿與法堂復原探討 / 355
第三節 史料中所見兩宋寺院中幾座鍾樓、僧堂與懺殿的復原探討 / 367
第四節 見於史料記載的幾座宋代佛教樓閣復原探討 / 386
第五節 史料中所見兩宋寺院中幾座佛塔建築的復原探討 / 432
第七章
幾座元代重要殿閣建築的復原探討 / 445
節 元上都開平宮殿建築大安閣復原研究 / 446
第二節 史料中所見幾座元代佛教寺院及其單體建築 / 468
第三節 元大德麯阜孔廟大成殿 /478
第四節 元哈剌和林佛寺興元閣可能原狀探討 / 480
第八章
明代相國寺大殿與普陀山佛寺復原探討 / 503
節 明代文獻中所載開封大相國寺大殿原狀探討 / 504
第二節 明代普陀山“敕建護國永壽禪寺”復原研究 / 510
第三節 見於史料的兩座明代寺院單體建築及其主要尺寸一覽 / 524
結束語 關於古代建築復原研究的幾點討論 / 529
作者介紹
王貴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建築曆史與理論領域學術帶頭人,長期從事研究與教學工作。於1981年獲工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工學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曆史與文物保護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學位委員會委員、建築學院分委員會主席,並兼任中國文物學會古建園林分會副會長、紫禁城學會副會長。先後獲得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成果奬、北京市科學技術奬、清華大學教學成果一等奬、清華大學教書育人先進個人與研究阿爾伯蒂奬等奬項。
文摘
序言
讀《消逝的輝煌》的過程,就像是在解開一個巨大的曆史謎團。作者並非直接給齣答案,而是通過層層鋪墊,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和發現。我被這種“留白”式的敘事所吸引,它鼓勵我主動參與到對曆史的解讀中來。書中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事件,都像是一個綫索,等待著我去串聯和分析。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反復咀嚼作者的文字,思考其背後隱藏的深意。作者對於曆史事件的分析極為獨到,他能夠看到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細節,並從中挖掘齣深刻的內涵。我被他對“輝煌”消逝原因的探討所吸引,他並沒有將原因簡單歸結於某一個因素,而是從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揭示齣其復雜性和多因性。這種深入的剖析,讓我對曆史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也對“輝煌”的脆弱性有瞭更深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述故事,更是在進行一次深刻的史學探索,它挑戰瞭我原有的認知,激發瞭我對曆史的求知欲。
評分《消逝的輝煌》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和精神上的洗禮。我被書中那些蕩氣迴腸的故事深深地打動瞭,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閃耀過的璀璨星辰,雖然如今已黯淡,但它們曾經的光芒,卻永遠留在瞭我的心中。作者用一種詩意的語言,描繪瞭一個又一個令人唏噓的場景。我看到瞭英雄的崛起與隕落,看到瞭文明的興盛與衰亡,看到瞭無數生命在曆史舞颱上的短暫舞蹈。那些曾經顯赫的人物,他們的野心、他們的榮耀、他們的無奈,都在作者的筆下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我仿佛能聽到他們在大聲疾呼,又或是低聲嘆息。而那些平凡的人物,他們的堅韌、他們的付齣、他們的愛恨情仇,同樣被刻畫得入木三分。他們的故事,雖然不如那些顯赫人物那般轟轟烈烈,但卻更加真實,更加觸動人心。這本書讓我明白瞭,輝煌並非遙不可及,它也存在於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存在於那些不為人知的堅持與犧牲之中。而當輝煌消逝時,留下的不僅僅是曆史的殘跡,更是對後人無盡的啓示。它讓我更加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也讓我對未來有瞭更深的思考。這種滌蕩心靈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作品,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長者,在嚮我娓娓道來人生的真諦。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消逝的輝煌》,光是聽這個名字,就帶著一種莫名的吸引力,仿佛背後隱藏著一個沉寂瞭無數歲月的傳奇,又或是某種失落的智慧。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心中充滿瞭好奇,仿佛即將要踏上一段未知的旅程,去探尋那些被時間塵封的秘密。翻開第一頁,我被一股濃鬱的懷舊氣息所包圍,字裏行間流淌著對過去那個時代的深情迴望。作者並沒有直接陳述曆史事件,而是通過細膩的人物刻畫,將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展現在讀者麵前。我仿佛能聽到古老的鍾聲在耳邊迴響,看到昔日輝煌的宮殿在眼前重現,感受到那個時代特有的風土人情和人情冷暖。每一個人物的塑造都栩栩如生,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堅持,都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弦。他們不再是冰冷的曆史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個體,他們的命運與那個時代的變遷緊密相連,他們的故事摺射齣時代的縮影。我被那些宏大的敘事所吸引,也為那些微小的細節所感動。作者的筆觸時而激昂,時而低沉,時而又充滿瞭哲思,引導著我去思考曆史的意義,去探究輝煌的本質,以及輝煌消逝後留下的深層影響。這本書不僅僅是對過去的追憶,更是一種對當下現實的審視,它讓我思考,我們所處的時代,又將留下怎樣的“輝煌”?又將如何麵對未來的“消逝”?這種思考,讓我對這本書的感悟久久不能平息,它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內心深處對曆史和人生的求索。
評分《消逝的輝煌》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對曆史的“人性化”處理。作者並沒有將曆史人物塑造成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神祇,而是賦予瞭他們真實的情感和復雜的內心世界。我看到瞭帝王的雄纔大略,也看到瞭他們的猜忌與孤獨;我看到瞭英雄的無畏,也看到瞭他們的恐懼與迷茫;我看到瞭藝術傢的纔華橫溢,也看到瞭他們的掙紮與失意。這些飽滿而立體的人物形象,讓我對曆史人物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的理解。我不再是從課本上冰冷的文字中去認識他們,而是仿佛與他們並肩而立,感受著他們的呼吸,傾聽著他們的心聲。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能夠捕捉到人物內心最細微的情感波動,並將之轉化為讀者能夠深刻體會的文字。我常常被他們的命運所牽動,為他們的選擇而嘆息,又為他們的堅持而感動。這種情感上的共鳴,讓我對曆史産生瞭強烈的興趣,也對那些消逝的輝煌有瞭更深切的認同感。這本書讓我明白,曆史是由無數鮮活的生命所書寫的,每一個生命都曾有過自己的輝煌,也可能經曆過自己的消逝。這種對個體生命的關注,讓這本書充滿瞭溫暖和力量,也讓我對人生的意義有瞭更深的思考。
評分我必須承認,《消逝的輝煌》是一部極具藝術價值的作品。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他能夠用最精煉的語言,勾勒齣最生動的畫麵,錶達齣最深刻的思想。我被作者詩意的筆觸所深深吸引,他的語言時而如行雲流水,時而又如驚濤拍岸,充滿瞭感染力和錶現力。我仿佛看到瞭那些已經消失的城市,聽到瞭那些已經遠去的歌謠,感受到瞭那些已經模糊的麵容。作者對於“輝煌”的描繪,充滿瞭浪漫主義的色彩,他讓我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美好與繁榮,也讓我們對那些曾經存在的輝煌充滿瞭嚮往。然而,他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以一種更加深邃的視角,探討瞭“輝煌”的脆弱性以及其必然走嚮“消逝”的原因。這種詩意的敘事與深刻的思考相結閤,讓這本書充滿瞭獨特的魅力。它讓我不僅看到瞭曆史的壯麗,更看到瞭曆史的無奈與悲涼。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輝煌,或許在於其短暫而絢爛的存在,在於其給後人留下的無盡啓示,而不是在於其永恒不變的存在。
評分《消逝的輝煌》是一本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的書。它所描繪的那些曾經的輝煌,雖然已經成為過去,但卻在我的心中留下瞭深刻的印記。我被作者對那些逝去年代的深情迴望所感動,仿佛能感受到作者本人也對那個時代有著復雜的情感。他並沒有以一種旁觀者的冷漠態度來審視曆史,而是帶著一種深深的同情與敬意,去描繪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我看到瞭他們在時代的洪流中掙紮,看到瞭他們在追求夢想時所付齣的努力,也看到瞭他們在麵對命運時的無奈與堅強。作者對於人物命運的刻畫,極其細膩和真實,讓我仿佛能聽到他們內心的呼喚,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這種情感上的連接,讓我對那些消逝的輝煌有瞭更深的認同感,也讓我對曆史人物有瞭更深切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曆史不僅僅是冰冷的事實,更是由無數個鮮活的生命所串聯起來的情感史詩。它讓我更加珍惜當下,也讓我對生命的意義有瞭更深的思考。
評分我不得不說,《消逝的輝煌》是一本極具深度和廣度的作品。作者並沒有局限於某一個特定的曆史時期或地域,而是將目光投嚮瞭更為廣闊的時空,探討瞭“輝煌”與“消逝”這一普遍存在的曆史現象。我被書中宏大的曆史視野所震撼,它如同站在高處俯瞰大地,將無數王朝的興衰、文明的更迭盡收眼底。作者巧妙地將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輝煌”與“消逝”進行對比和聯係,揭示齣其中共通的規律與道理。我看到瞭古老文明的璀璨,也看到瞭它們最終走嚮沉寂的原因;我看到瞭新興勢力的崛起,也看到瞭它們在發展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這種跨時空的比較,讓我對人類曆史的發展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對“輝煌”的本質有瞭更清晰的理解。它不再是某個特定時期的獨有産物,而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一種周期性的現象。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否也在經曆著某種“輝煌”?而這種“輝煌”又將如何演變,是否也會走嚮“消逝”?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跳齣瞭狹隘的思維,對曆史有瞭更深刻的敬畏感。
評分閱讀《消逝的輝煌》的過程,就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已經遠去的時代,親身經曆著書中人物的悲歡離閤。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他並沒有采用傳統的時間綫索,而是通過一種碎片化、多角度的呈現方式,將曆史的畫麵一點點地拼湊起來。起初,我可能會感到些許睏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迷宮,但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漸漸被這種獨特的敘事魅力所吸引。每一個片段都像是一顆璀璨的寶石,散發著獨特的光芒,它們看似獨立,卻又彼此呼應,最終匯聚成一幅波瀾壯闊的曆史畫捲。我沉浸在那些細膩的描寫中,感受著古老城市的繁華與沒落,體會著人們在時代洪流中的渺小與偉大。作者對於細節的把握極為精準,無論是建築的風格,服飾的色彩,還是人們的言談舉止,都充滿瞭濃鬱的曆史氣息,仿佛真的將我帶迴瞭那個時代。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描繪輝煌的同時,也深刻地揭示瞭其背後隱藏的危機與衰敗的根源。這讓我不禁反思,真正的輝煌是否在於錶麵的繁盛,還是在於內在的精神與價值?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曆史並非簡單的事件堆砌,而是一個充滿復雜性和多維度的存在。它教會我用更廣闊的視角去審視曆史,去理解那些消逝的輝煌之所以消逝的原因,以及我們應該從中汲取怎樣的教訓。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發現新的意涵,這種深刻的啓發性,讓我對這本書愛不釋手。
評分《消逝的輝煌》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說書人,用他那充滿磁性的嗓音,嚮我講述著一個個古老而又動人的故事。我被作者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所深深吸引。他並沒有采用枯燥乏味的學術語言,而是用一種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來呈現曆史。每一個章節都仿佛一幅精心繪製的畫捲,色彩斑斕,充滿張力。我看到瞭戰場的硝煙彌漫,看到瞭宮廷的陰謀詭計,看到瞭市井的喧囂熱鬧,也看到瞭文人墨客的雅集揮毫。作者對於場景的描繪極其細膩,無論是宏偉的建築,還是細微的服飾,都充滿瞭曆史的質感。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香料味,聽到遠方傳來的駝鈴聲,感受到昔日繁華的市井氣息。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完全忘記瞭時間的流逝,沉醉在那個已經遠去的時代。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描繪輝煌的同時,也毫不避諱地揭示瞭其背後的陰影和危機。這種寫實的態度,讓我對曆史有瞭更真實的認知,也讓我明白瞭,任何輝煌的背後,都可能伴隨著代價。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復雜性和多麵性,也讓我對“輝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讀完《消逝的輝煌》,我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仿佛剛剛結束瞭一場精彩絕倫的演齣,但腦海中仍然迴蕩著悠揚的鏇律。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深邃的思想內涵,它並沒有簡單地講述一個故事,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情節,引發讀者對曆史、對人性、對文明的深刻思考。作者對於“輝煌”的定義,並非局限於物質的繁榮或權力的頂峰,而是更注重其精神層麵的意義。他探討瞭何為真正的偉大,何為永恒的價值,以及那些曾經照亮曆史的“輝煌”背後,是否承載著我們忽略的代價。我被書中那些充滿哲思的段落所吸引,它們如同深夜中的星辰,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指引我穿越迷霧,去探尋事物的本質。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的周期性,看到瞭盛衰的必然性,也看到瞭人類在追求進步過程中所付齣的努力與代價。它提醒我,任何輝煌的背後,都可能隱藏著隱患,任何繁榮的頂峰,都可能預示著轉摺。這種辯證的視角,讓我對曆史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也對我們所處的時代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讀物,更是一部關於人生和文明的寓言,它讓我更加審慎地麵對當下,更加珍惜那些真正值得我們去追求和守護的東西。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