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找迴中國人的信仰世界 《華夏地理》雜誌社

江西:找迴中國人的信仰世界 《華夏地理》雜誌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江西
  • 地域文化
  • 信仰
  • 文化地理
  • 華夏地理
  • 中國文化
  • 民俗
  • 曆史
  • 社會學
  • 風土人情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唐人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齣版社
ISBN:9787108048196
商品編碼:1568796897

具體描述

下麵是唐人圖書專營店提供在京東平颱上的圖書基本信息,僅作參考。
圖書名稱: 江西:找迴中國人的信仰世界
作者或編譯者: 《華夏地理》雜誌社 著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齣版社
ISBN: 9787108048196
原價: 49元
齣版日期[僅參考]: 2014年5月
裝幀及開本: 平裝16K
頁數[僅參考]: 169頁
其他參考信息: Tangren其他參考信息

內容簡介及編輯推薦
《江西:找迴中國人的信仰世界》從曆史的源流、地理與風土人情的角度考察瞭江西的文化特點,分彆從道教、禪宗、風水、文學、古村落等方麵進行瞭較為深入細緻的探秘,展示齣江西文化的秀與奇。本書內容源自華夏地理雜誌的江西專題,文圖並茂。除本書之外,該係列圖書還有另外4種,均係與華夏地理閤作的項目。
《江西:找迴中國人的信仰世界》的編輯工作。本書原名為“國寶係列”。“國寶”二字顯得有點籠統。從內容上看,該係列聚焦點在特定地域的曆史文化遺跡上。因此,編輯考慮用“文化遺産係列”代替原有的“國寶係列”。內容加工方麵,理順章節之間的關係,重新製作目錄;為個彆文章增加小標題,使之適閤一定的閱讀節奏。總體來說,文字較為乾淨,無需太多加工。另一個工作是配圖。雜誌與圖書有彆。因此,需要將大量的圖片重新配置,符閤圖書的容量與版式設計。
本書是“華夏地理係列叢書”——國寶中國的一輯。《華夏地理》“國寶中國”係列專題,通過對一些列文物實體的尋訪、追述,用圖文結閤的方式,每個專題集中於一個省,介紹可以傳承的中國文化精華,讓讀者瞭解、認識一個具體的、實在的、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目前國寶中國係列有四種圖書,分彆聚焦江西、山西、四川和西藏,計劃於年內齣版。本專輯聚焦於江西省。
宋代開始,由於經濟的發展,江西的文化也得到迅速的發展,宋、元、明三代,江西的書院、知名文人數量一直居於全國之首,清末民國以來,由於交通方式的改變等原因,江西逐漸落後,但江西保留瞭大量宋元以來與文化、教育、宗教有關的建築。所以可以說,要看宋元到江西。本書擬通過對江西佛教、道教、堪輿、文學以及江西的古村落等幾個方麵的描述,展現江西的文化風貌。

作者簡介
本套叢書主編艾紹強為《華夏地理》高級編輯,生於1968年元旦,陝西米脂人。西北大學中文係畢業,先後從事地方誌編纂、高中語文教師、雜誌文字編輯、報紙攝影記者等職業;曾在《女友》、《華商報》、《同學》、《北京紀事》、《中國文藝傢》等媒體就職,現為《華夏地理》高級編輯。著有“絕版中國”係列之《永遠的敦煌》《誰毀瞭我們的長城》《短瞭半截的大運河》等書,編輯“細節中國”係列叢書《當戲樓已成往事》《遊牧世界最高處》《誰傢的夜郎》《生命怒放在神秘之境》以及《那年那月》《花季心事蝴蝶結》《同桌的你》《知心父母》

目錄
序:文化江西的巔峰
第一章道在江西——國教宗壇的隆盛
第二章江右的巨匠時代
第三章祖庭煙雨——禪宗的黃金時代
第四章雲居山問禪
第五章風水三僚堪輿第一村
第六章靖安東周墓

精彩內容及插圖
江西自古巫風就盛,舞儺以驅鬼逐疫,是直到現在都還極為流行的,風氣盛於他省。據近年發現的《金沙餘氏儺神辨記》說秦漢間吳芮將軍已「祖周公之製,付儺以靖妖氛」,可見由來已久。
但我要特彆提醒讀者:一般人看道教,或許覺得它與巫覡類似,學界也不少號稱研究道教的朋友老是把巫視為道教的源頭或一部分,但實際上道與巫是兩迴事。道教之興起及發展,恰是以消滅巫為重點之一的。
東漢順帝期間,豫章太守欒巴,《後漢書》說他「素有道術,能役鬼神,乃惡毀壞房祀,剪理奸巫。於是妖異自消。百姓始頗為懼,終皆安之」,就是明證。葛洪《神仙傳》也記載瞭他過宮廷湖以符斬殺妖巫的故事。所謂房祀,就是民間祭拜的鬼神,巫即迎神降鬼、助人祈禳的一類人。而欒巴這種道術之士,正好是要治理巫鬼的。後世天師道等各派道士之所以被政府重用,除奸巫、墮淫祀,便是他們主要的職責;而欒巴之類道術士,即是他們的前輩。
可是欒巴還不是最早的。江西道教淵源可以上溯至黃帝時的樂官伶倫,據說他曾隱居西山洪崖,李商隱《碧城詩》:“不逢蕭史休迴首,莫見洪崖又拍肩”,即指這位洪崖仙人。其次是駕鶴成仙的周靈王太子晉,亦曾憩於西山鸞崗。
到周威烈王時,楚人匡俗在南障山隱居飛升,留下茅廬。該山遂被人稱為廬山,又稱匡廬,李白詩:“匡廬讀書處,頭白好歸來”,即用此典。秦始皇、漢武帝都登過廬山,望氣求仙,故廬山又有神仙廬之稱。
秦隱士華子期則居丹霞山,漢昭帝時仙人浮丘公及弟子亦在該山修道。東漢桓帝時因有麻姑成仙的故事,該山又稱麻姑山。
峽江的玉笥山,則據說是因漢武帝曾於該地受西王母白玉笥上清寶籙圖而得名。
再就是西漢末年的九江人梅福。他本是經生,治《尚書》《榖梁傳》,因上書成帝數王莽之罪而不見納,掛冠隱居豫章城南青雲譜。
諸如此類,雖真僞揉雜,半真半假,但亦可令人想見江西道風早在秦漢以前就很盛瞭。這些“仙人”,以修真、隱居為主,與巫覡降神祈福、詐哄民眾的作風也顯然不同。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