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怪杰卡莱尔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完全依照自身角度写出的法国大革命史,酝酿于黑暗、风暴和痛苦之中。”
★结构精巧,文笔华美,以文学家之笔写尽法国革命二十年沧桑,约翰·密尔盛赞的“史诗”之作。
★塑造了平庸的国王、“国王身边的男人”王后、两面派米拉波、雄狮丹东、海绿脸罗伯斯庇尔、女神罗兰夫人等众多人物,“篝火葬礼”、“米拉波之死”、“午夜狂奔”、“夏绿蒂·科黛”、“撤退的十一人”、“丹东不是孬种”等经典情节让你有“汉书下酒”的阅读快感。
本书是浪漫主义史学的代表作,论述了1774—1795年法国大革命发生前后二十余年的动荡历史。全书分三卷,从国王路易十五之死着笔,生动细致地论述了三级会议的过程、无套裤汉的崛起、攻克巴士底狱、长矛节、王室逃亡之路、吉伦特派的上台和覆灭、雅各宾派的恐怖政治和热月党人的胜利等。在众多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著作中,本书以亦史亦文的叙述、用典比喻的结合、绵密精巧的论证著称,出版后轰动一时,多年来已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一直畅销不衰。卡莱尔以独有的澎湃激情和华美文笔,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演绎出一部悲情浪漫的史诗,这也是本书的特点。
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19世纪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和评论家、文坛怪杰,一生著作颇丰,散文、评论、历史、社会批评无不涉足,主要著作有《法国大革命》、《论英雄、英雄崇拜和历史上的英雄事迹》、《腓特烈大帝传》等。
一卷 巴士底狱
一章 路易十五之死
第一节 可爱者路易 003
第二节 成就的理想 007
第三节 临终圣餐 016
第四节 难忘者路易 018
第二章 纸张的时代
一节 伸张正义 027
第二节 用象形文字写成的请愿书 033
第三节 疑惑 035
第四节 莫尔帕 038
第五节 草根阶层伸张正义 041
第六节 肥皂泡 045
第七节 社会契约论 049
第八节 出版物 051
第三章 巴黎高等法院
一节 备受争议的法案 057
第二节 财政总监卡洛纳 061
第三节 贵族 064
第四节 洛梅尼法令 072
第五节 洛梅尼的雷电弹 076
第六节 洛梅尼的阴谋 079
第七节 两败俱伤 083
第八节 洛梅尼大势已去 088
第九节 篝火葬礼 098
第四章 三级会议
一节 贵族卷土重来 103
第二节 选举 108
第三节 狂轰滥炸 113
第四节 游行队伍 117
第五章 第三等级
一节 惯性 133
第二节 布雷泽的使者 141
第三节 战神布罗利 147
第四节 拿起武器 152
第五节 给我们武器 156
第六节 进攻和胜利 162
第七节 不是造反 169
第八节 征服你们的国王 173
第九节 路灯杆 176
第六章 全力以赴
一节 制定宪法 183
第二节 制宪议会 188
第三节 危机四伏 192
第四节 排队抢购 200
第五节 第四等级 202
第七章 妇女暴动
一节 扫荡 207
第二节 哦,理查,哦,我的国王 211
第三节 黑色的帽徽 215
第四节 疯女人 216
第五节 执达员马亚尔 220
第六节 到凡尔赛去 224
第七节 在凡尔赛 228
第八节 吃饭平等 231
第九节 拉法耶特 236
第十节 从大门觐见 239
第十一节 从凡尔赛返回 243
第二卷 宪法
第八章 长矛的节日
一节 在杜伊勒里宫 253
第二节 在骑术院大厅 257
第三节 阅兵 267
第四节 新闻界 273
第五节 政治俱乐部 277
第六节 我发誓 280
第七节 奇才 283
第八节 庄严的契约联盟 286
第九节 符号 291
第十节 人类 292
第十一节 像黄金年代一样 297
第十二节 喧嚣和烟雾 302
第九章 南锡
一节 布耶 309
第二节 拖欠军饷和贵族阶层 311
第三节 布耶在梅兹 316
第四节 南锡拖欠军饷319
第五节 马尔塞涅督察 323
第六节 布耶在南锡 326
第十章 杜伊勒里宫
一节 埃庇米尼得斯 335
第二节 警觉 339
第三节 手持宝剑 344
第四节 逃走还是留下 349
第五节 身藏匕首的日子 356
第六节 米拉波 362
第七节 米拉波之死 365
第十一章 瓦莱纳
一节 圣克鲁的复活节庆典373
第二节 巴黎的复活节庆典 377
第三节 佛森伯爵 379
第四节 态度 385
第五节 崭新的轿式马车 389
第六节 老龙骑兵德鲁埃 392
第七节 午夜狂奔 395
第八节 返回 403
第九节 沉重一击 405
第十二章 第一个议会
一节 全体通过 411
第二节 法律之书 418
第三节 阿维尼翁 424
第四节 食糖短缺 431
第五节 国王与移民 434
第六节 匪徒和亚莱斯 442
第七节 宪法将举步维艰 445
第八节 雅各宾派 449
第九节 大臣罗兰 452
第十节 佩蒂翁–国家–长矛 456
第十一节 世袭代表 458
第十二节 黑套裤汉的游行 461
第十三章 《马赛曲》
一节 不作为的执行委员会 467
第二节 让我们前进 473
第三节 对人类的些许安慰 475
第四节 地下暗流涌动 479
第五节 吃晚餐 481
第六节 午夜钟声 485
第七节 瑞士人 492
第八节 宪法支离破碎 498
第三卷 断头台
第十四章 9月
一节 即兴成立的市镇 505
第二节 丹东515
第三节 杜穆里埃 519
第四节 巴黎的 9 月522
第五节 三部曲 530
第六节 通告 536
第七节 阿尔戈纳的 9 月 543
第八节 谢幕 551
第十五章 弑君者
一节 协商会议 559
第二节 执行委员会 567
第三节 废黜国王 570
第四节 失败者必须付出代价 573
第五节 延伸的公式 575
第六节 被告席 580
第七节 三轮投票 587
第八节 革命广场 592
第十六章 吉伦特派
一节 前因后果 599
第二节 套裤汉和无套裤汉 605
第三节 刺耳的尖叫 609
第四节 祖国处于危急关头 612
第五节 穿上裤子的无套裤汉 620
第六节 叛徒 623
第七节 短兵相接 627
第八节 殊死搏斗629
第九节 亡国灭种 634
第十七章 大恐怖
一节 夏绿蒂 · 科黛 641
第二节 内战 648
第三节 撤退的十一人 651
第四节 哦,自然女神 655
第五节 锋利的剑 660
第六节 奋起反抗暴君 662
第七节 玛丽 · 安托瓦内特 666
第八节 二十二人 668
第十八章 恐怖盛行
一节 形势危殆 673
第二节 玉石俱焚 677
第三节 万劫不复 683
第四节 卡马尼奥拉套服 690
第五节 恰似电闪雷鸣 696
第六节 履行你的职责 699
第七节 燎原烈火 705
第十九章 热月
一节 诸神渴了 709
第二节 丹东不是孬种 714
第三节 双轮运货马车 719
第四节 怪诞的偶像 724
第五节 监狱 727
第六节 结束大恐怖 730
第七节 乾坤颠倒 734
第二十章 葡月
一节 衰落 741
第二节 卡巴鲁斯 745
第三节 基伯隆 748
第四节 雄狮没有死 751
第五节 雄狮最后的叹息754
第六节 烤鲱鱼 760
第七节 排炮齐射 763
在阅读卡莱尔的《法国大革命》之前,我对法国大革命的印象,大多来自于课本上的枯燥叙述。而这部著作,则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卡莱尔的笔触,如同火焰般炽热,又如同寒冰般犀利。他用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所有细节,从最微小的个体情绪,到最宏大的社会变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革命人群的描绘,那种原始的、狂野的、不可遏制的能量,被他渲染得淋漓尽致。他并不回避革命的血腥和残酷,反而将其置于历史的宏大叙事之中,去探究其发生的必然性和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种直面历史真相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而且,卡莱尔的语言,充满了力量和节奏感。他善于运用短句、排比和重复,营造出一种催人奋进、振聋发聩的效果。阅读他的文字,仿佛能够感受到革命的鼓点,感受到人民的呐喊。拿到这套精装全二册,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真相,也感受到了卡莱尔作为一位历史学家的良知和勇气。他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更是在用他的文字,去拷问人性,去反思历史。
评分在我漫长的阅读生涯中,鲜少有哪部历史著作能像卡莱尔的《法国大革命》这样,让我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这本书,仿佛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又像是一场关于人性的深刻剖析。卡莱尔的笔触,时而激昂澎湃,时而沉静内敛,但他始终紧紧抓住历史的脉搏,将读者带入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我尤其欣赏他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他们并非完美的英雄,也不是纯粹的恶棍,而是充满了复杂性和人性的挣扎。他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有时是推动者,有时是被推者,有时是牺牲者。而且,卡莱尔的语言,充满了力量和感染力。他善于运用排比、反问和感叹,营造出一种极具煽动性的效果。阅读他的文字,仿佛能够感受到革命的热情,感受到人民的苦难。这套精装全二册,更是为我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年代,去感受历史的温度。
评分读卡莱尔的《法国大革命》,尤其是在拿到这套《汉书下酒》版本之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文字的力量,以及历史洪流的滚滚向前。卡莱尔的叙事方式,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在高低起伏的海浪中掌舵,时而惊涛骇浪,时而风平浪静,但总能准确地将读者引向历史的深处。他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充满了一种近乎先知的洞察力,仿佛他亲身经历过那一切,又能够以超然的视角进行审视。书中那些关于巴士底狱的场景,关于三级会议的辩论,关于国民公会的决议,都被他赋予了生命力。我尤其着迷于他对于“命运”这个概念的运用,似乎一切都在冥冥之中注定,又似乎是无数个微小的偶然汇聚成了历史的必然。这种宿命论的色彩,反而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悲剧色彩。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他那些精妙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例如,他对“混沌”的描绘,对“理性”的质疑,都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似乎在提醒我们,历史的进程并非总是线性的、可预测的,而充满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他对革命的看法,也并非简单地赞扬或批判,而是试图去理解这场革命背后的深层动因,以及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这种审慎的态度,让我对作者的敬意油然而生。拿到这套精装全二册,每一页都充满了墨香,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卡莱尔进行了一场跨越世纪的对话。这种感觉,是任何电子版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卡莱尔的《法国大革命》,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的百科全书。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人类所有的情感:爱与恨、勇气与恐惧、希望与绝望。卡莱尔的笔触,如同一个精密的显微镜,将历史的每一个细节都放大,呈现出最真实、最动人的一面。他对于法国大革命的描写,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仿佛是在阅读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我尤其喜欢他对革命者心理的刻画,那种狂热的理想主义,那种不顾一切的牺牲精神,都被他渲染得淋漓尽致。他让我们看到,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无数个个体的情感、欲望和意志交织的结果。而且,卡莱尔的语言,充满了独特的韵味。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将抽象的历史事件,转化为生动鲜活的画面。阅读他的文字,仿佛能够听到革命者的呐喊,感受到人民的愤怒。这套精装全二册,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并非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充满温度的生命。卡莱尔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壮丽画卷,也让我们对人类的未来,多了一份深思。
评分作为一位对英国历史和文学都颇有兴趣的读者,卡莱尔的《法国大革命》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文学与历史的盛宴。初次翻开这部作品,就被其开篇那磅礴的气势所震撼。卡莱尔的文字,与其说是在叙述历史,不如说是在创作一首史诗。他用一种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将读者拉入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我特别喜欢他对于“象征”的运用,例如,将法国大革命比作一个“火山爆发”,将革命者比作“被命运之手推向舞台的演员”。这种充满力量感的意象,让抽象的历史事件变得具体而鲜活。而且,卡莱尔并非仅仅关注宏大的政治事件,他同样关注普通人的命运,关注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淹没的个体。他对于饥饿的人民、对于失业的工匠、对于绝望的贵族的描绘,都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光辉。这种对历史细节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立体和真实。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惊叹于卡莱尔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以及他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洞察。他能够从细枝末节中挖掘出人物的性格特质,从微小的动作中解读出复杂的情感。这让我觉得,他不仅仅是一位历史学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文学家。拿到这套精装全二册,沉甸甸的分量,古朴典雅的设计,都让我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卡莱尔的《法国大革命》初版时,正是欧洲政治格局剧烈动荡的年代,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思潮风起云涌。我选择阅读这部巨著,很大程度上是被其“历史”二字所吸引,同时我也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笔触,能够描绘出那场波澜壮阔、血雨腥风的革命。拿到这套精装全二册的《法国大革命》,首先就被其沉甸甸的质感和考究的装帧所打动。我一直认为,阅读经典,特别是历史著作,不仅仅是汲取知识,也是一种对过往时代的致敬,而这样的装帧,恰恰给予了我足够的仪式感。书中的内容,如同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在卡莱尔充满激情的笔下徐徐展开。他并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按时间顺序罗列史实的叙述方式,而是以一种近乎诗意的、充满戏剧张力的方式,将读者带入那个混乱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我特别欣赏他对人物的刻画,无论是路易十六的优柔寡断,还是罗伯斯庇尔的铁血无情,抑或是马拉的煽动性演讲,都仿佛跃然纸上。他不仅仅是记录事件,更是在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究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这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让我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不再是脸谱化的,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复杂和无奈。而且,卡莱尔对语言的运用,也堪称一绝。他善于运用排比、反问、感叹等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阅读他的文字,仿佛置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能够感受到人民的疾苦、对自由的渴望,以及那种不计后果的狂热。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许多现代历史著作所难以企及的。总而言之,这部《法国大革命》,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法国大革命,也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部能够让我真正理解“历史”二字的著作,而卡莱尔的《法国大革命》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个期待。这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复杂性、矛盾性和不可预测性。卡莱尔的叙事方式,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舵手,在高潮迭起的历史浪潮中,引领着读者前进。他并非用枯燥的史实来堆砌,而是以一种充满艺术感染力的方式,将历史事件展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他对“命运”这个概念的运用,似乎一切都在冥冥之中注定,又似乎是无数个偶然的汇聚,造就了历史的必然。他笔下的法国大革命,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也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个体的命运是多么渺小,而集体的力量又是多么强大。而且,卡莱尔的语言,充满了力量和诗意。他善于运用排比、反问和感叹,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阅读他的文字,仿佛能够感受到革命的呼唤,感受到人民的渴望。这套精装全二册,更是为我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年代。
评分在我看来,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不仅仅要记录历史,更要能够引发读者对历史的思考,对人性的探索。卡莱尔的《法国大革命》正是这样一部杰作。初读此书,就被其宏大的叙事和磅礴的气势所吸引。卡莱尔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以一种充满哲学思辨的方式,去解读法国大革命的意义。他探讨了革命的根源,革命的进程,以及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欣赏他对“理性”和“狂热”这两个概念的辩证分析。他认为,理性是革命的火种,而狂热则是革命的助燃剂,两者缺一不可,但也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他让我们看到,在历史的进程中,人类的情感和理智常常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而且,卡莱尔的语言,充满了独特的魅力。他善于运用各种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历史概念,转化为生动鲜活的画面。阅读他的文字,仿佛能够听到革命的鼓点,感受到人民的呐喊。这套精装全二册,更是为我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卡莱尔一同去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历史著作,应该是能够让你感受到时代的脉搏,能够让你与历史人物进行灵魂的对话。卡莱尔的《法国大革命》,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初读此书,就被其宏大的叙事和磅礴的气势所吸引。卡莱尔并非简单地讲述事件的发生,而是试图去揭示历史背后的逻辑和规律。他将法国大革命置于整个欧洲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并试图从中找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某种启示。我尤其欣赏他对“革命”这一概念的解读。他认为,革命并非仅仅是推翻旧政权,更是对人类思想、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一次彻底重塑。他用一种近乎预言家的口吻,描绘了革命的进程,以及它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影响。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去思考卡莱尔所提出的观点,去与书中的人物进行精神上的交流。他笔下的路易十六,并非一个简单的昏君,而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挣扎的个体;他笔下的马拉,也并非一个简单的煽动者,而是一个被狂热所裹挟的灵魂。这种复杂而深刻的刻画,让我对历史人物的理解,充满了人性的温度。这套精装全二册,更是为我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年代。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能够让我“沉浸式”阅读的历史著作,而卡莱尔的《法国大革命》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这部作品,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残酷与美好,理性的光辉与疯狂的黑暗。卡莱尔的叙述方式,堪称一绝。他并非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故事,而是以一种极具戏剧性的笔触,将事件推向高潮。他善于运用悬念、反转和出人意料的转折,让读者始终保持高度的紧张感。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群众”的描绘,那种集体的情绪,那种不可预测的力量,被他刻画得淋漓尽致。他让我们看到,历史并非仅仅由少数伟人书写,更是由无数普通人共同推动。而且,卡莱尔的文字充满了哲学的思辨。他不断地在探讨历史的意义,探讨人类的命运,探讨理性的局限性。他的观点,常常会引发我深入的思考,让我对历史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拿到这套精装全二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感受卡莱尔所描绘的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他笔下的法国大革命,不再是一个冰冷的史实,而是一群鲜活的生命在历史舞台上的悲欢离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也让我对人类的未来,多了一份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