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負氣成今日:柳如是與她的愛人們(晚明深情的女子,用氣節和愛演繹一生!)

一生負氣成今日:柳如是與她的愛人們(晚明深情的女子,用氣節和愛演繹一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蘇枕書 著
圖書標籤:
  • 晚明。柳如是。女性史。愛情。悲劇。曆史人物。文學。傳記。風流人物。氣節。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耕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日報齣版社(原同心齣版社)
ISBN:9787547702062
商品編碼:15936363879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1-1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一生負氣成今日:柳如是與她的愛人們(晚明深情的女子,用氣節和愛演繹一生!)

定價:36.80元

作者:蘇枕書

齣版社:北京日報齣版社(原同心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12-01

ISBN:978754770206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00kg

編輯推薦


 柳如是,秦淮八艷之首,一個不被世俗所羈的奇女子。
她,敢愛,敢恨,敢死;能書,能畫,能詩。
因瞭她,那個時代的所有男人都黯然失色。
300年後,一代國學大師陳寅恪仍對她感佩不已,寫下洋洋80
到底是什麼賦予瞭她如此魅力?
《一生負氣成今日:柳如是與她的愛人們》將為我們還原這個傳奇女子不同尋常的一生。本書將柳如是的詩文與經曆巧妙交織在一起,通過蘇枕書那溫婉雅緻的文字娓娓道來,讓我們透過這些清新溫潤的文字,去聆聽柳如是與她的愛人們之間那些繾綣旖旎的風月往事,去品味那些滲透於三百多載詩文間的悲喜情懷,去感受那個嘴角帶著一絲倔強笑意的女子的纔情與熾愛,去追憶那段在秦淮河畔畫舫淩波的漿聲中吟詩揮墨、撫琴舞袖的舊時光。

內容提要


  柳如是(1618-1664),晚明女詩人,秦淮八艷之首,浙江嘉興人,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因喜辛棄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句,故自號如是,後又稱河東君、蘼蕪君。幼時被賣為婢,後墮入青樓,嘗與宋徵輿、南明復社陳子龍相戀,無果,24歲嫁與文壇錢謙益。
  清軍入關後,揮師南下,兵臨南京,柳如是勸錢謙益與之一起投水殉國,錢沉思良久,曰:“水太冷,不能下。”如是“奮身欲沉池水中”,為錢謙益所阻。後錢謙益降清,但在柳如是的影響下,不久即辭官迴鄉,與其一起秘密從事反清活動。
  康熙三年,錢謙益死後34天,因不堪傢事糾紛,柳如是自縊身亡,是年46歲。
  柳如是生於清貧之傢,長於明清易代之際,為人放誕不羈,纔華絕代,學者陳寅恪在讀過她的詩詞後,“亦有瞠目結舌”之感,晚年更是不惜以目盲腿臏之軀,不憚辛苦,積十年之功,口述而由助手黃萱女士筆錄成《柳如是彆傳》一書,煌煌八十餘萬言,麯幽旨遠,誠為蘼蕪君的異代知己。

目錄


章 點點香魂清夢裏懊儂001
“是誰傢少俊來近遠,敢迤逗這香閨去沁園,話到其間靦腆。他捏這眼,奈煩也天。咱這口,待酬言。”檀闆清歌,畫眉心事。柳如是隻是惺惺初開眼,開闢鴻濛個見到的就是陳子龍。筆墨詞章,書紙堆疊,她聽從他,順服他,模仿他,為之沉醉癡迷。縱然情深不壽,她也要“何如長作一心人,白頭至死不相絕”。
01 摺梅
02 潭水
03 斷弦
04 劍氣
05 鞦夕
06 洛神
07 南樓
08 風箏
09 暮春
第二章 桃花得氣美人中流離051
昔日滿目歡情恩愛,照見今日孤寂冷落,所有的溫存好夢,原來都會化作灰煙。柳如是後來是否迴想過,她人生中另一端因緣的開始,冥冥之中仍然與陳子龍有關?在這一刻,她與他已如錯身而過的星辰,各自去往完全不同的彼端。那廣袤無際的宇宙中,天河寂靜且輝煌,他們被隔開,永無相逢之日。
01 懷人
02 送彆
03 詩稿
第三章 珍重君傢蘭桂室初訪077
後人迴想起柳如是,總會提及她儒生裝束、一葉小舟翩然到訪虞山半野堂的風姿。在人們的迴憶與想象中,那時的她如此風華絕代:蘼蕪脈脈柳疏疏,想見文君放誕初。柳如是留下瞭那樣多的詩句,似乎連名震江左的文壇宿儒在她跟前也黯然失色。
01 初見
02 同舟
03 除夕
04 珍重
05 元日
06 賞梅
07 上元
第四章 為君開作閤昏花結縭119
略一恍惚,柳如是就能看到逝去光陰中的自己,那些如履薄冰的日子,永遠沒有明天,每一個今天都是昨天的重復。與錢牧齋走到花燭閤歡的一日,如同一幕韆迴百轉、步步驚心的戲劇。多年以後,她是否仍能記得那一日的韶華盛極?那一夜的燈燭太明亮,是否灼痛瞭她的雙目?或者這是她生命中亮烈的時刻,好似煙花綻放到天幕高處。
01 元夕
02 鴛湖
03 兩地
04 有美
05 綠萼
06 春分
07 黃山
08 來歸
第五章 風床書亂覓搔頭絳雲157
很多年後,柳如是迴想起過去的年光,依然覺得為清寜恬靜的歲月,永遠留在崇禎十四年來歸虞山後,至崇禎十七年甲申國難為止的這段時日。她總不能阻止自己反復重溫那些流逝的日夜,仿佛那是她所有希望的來處。
01 說劍
02 病中
03 瓶花
第六章 不唱卿傢緩緩吟劫灰169
亂世的流離、變動、生死,細化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片段,其實仍是細水長流的消磨。十年生老病死,八苦交煎。柳如是有很多機會死去。如果當年與陳子龍在一起,那麼她應該在順治四年的五月殉節。如果崇禎十四年的鼕天她真的病死,那麼她現在的墳頭應已芳草萋萋。如果甲申乙酉她能隨牧齋死節,那麼就不會有女兒,大概也不會有剪落的殘燭,就不會有絳雲樓的大火。而現在她還活在人間。這個無論有多麼深重的傷痛都可以淡忘乃至消弭的人間。
01 閨閣
02 國難
03 玉京
04 絳雲
05 離散
第七章 一剪金刀綉佛前入道195
所有的希望幻滅後,柳如是依然留有一雙眼睛看著人間。然而再好的如花美眷,終抵不過似水流年。多少姹紫嫣紅,都付與瞭斷井頹垣。錢謙益老瞭,柳如是也老瞭。康熙二年鞦,四十六歲的柳如是剪發遁入空門。可是,佛真的能度她麼?
01 金甌
02 式微
03 紅豆
04 不歸
第八章 還記得舊時飛絮燼餘209
沒有人知道柳如是後一刻想到瞭什麼,也許是很遠的過去,也許是二十五年間的光景,也許隻是某一個瞬間,那驚鴻一瞥。又或者她什麼都沒有想,她在戰栗,在悲傷,在恐懼,她充滿絕望。她從那一道被隔開的空間裏看到瞭生死的界限。她從未有過僥幸,卻沒有料到這樣的倉皇淒慘,連後的作彆也沒有。
01 歲除
02 文債
03 傢難
末章 踏青先上柳娘墳餘音223
離柳如是近的時候,是看到她的《月堤煙柳圖》。看到她的筆墨,她的畫跡,次有怦然心動之感:原來她是這樣近的,她的畫就在我的眼前。原來三百餘年的流光並不漫長,那紙上墨跡猶新,仿佛那煙柳風花正是昨日剛剛見過的景物。

作者介紹


  蘇枕書,生於春日,江蘇南通人。作品風格沉靜舒展,戀舊,喜閱讀。為《花溪》、《南風》、《新蕾》等雜誌新銳作者。齣版短篇小說《相見歡》、長篇小說《連生》、《闌珊》等多部作品。
  現留學於日本。




好的,這是一份基於您提供的書名《一生負氣成今日:柳如是與她的愛人們(晚明深情的女子,用氣節和愛演繹一生!)》所創作的、不包含該書具體內容的、詳細的圖書簡介。 --- 《詩心未泯,風骨長存:晚明閨閣纔情錄》 引言:一闋未竟的清詞 晚明的風雲變幻,如同濃墨重彩的畫捲,在曆史的舞颱上徐徐展開。那是一個士人階層在傳統與革新、忠誠與背叛之間掙紮的時代,也是文人雅士、青樓名妓、乃至尋常女子,都以自身獨特的方式書寫命運的時期。本書並非專注於某一位傳奇人物的生平軼事,而是試圖以一種更為廣闊的視角,捕捉那個時代女性精神世界的細膩與堅韌。 本書內容聚焦 《詩心未泯,風骨長存:晚明閨閣纔情錄》將深入探索晚明時期,那些纔華橫溢、卻往往被曆史敘事邊緣化的女性群像。本書將側重於以下幾個核心議題: 第一部:風雅的土壤——晚明士人文人的交遊與風氣 晚明時期,市民文化興盛,文人圈子尤為活躍。青樓妓院不再僅僅是聲色之所,更成為瞭詩詞唱和、藝術交流的重要場所。本書首先會描繪這一獨特的社會背景,剖析文人墨客如何在這種環境下,形成一種既崇尚個體情感,又流於空泛清談的復雜風氣。 士林生態: 探討晚明士大夫階層對傳統禮教的反叛與妥協,他們對“真性情”的追求,以及這種追求如何投射到他們與女性的關係中。 藝術的邊界: 詳細分析宋詞、元麯、以及新興的文人畫在這一時期的發展,以及女性如何成為這些藝術形式的載體或直接的參與者。我們探究的重點在於,在這些藝術交往中,情感的錶達究竟是真誠的,還是被時代風尚所裹挾的“錶演”。 第二部:閨閣中的心性——纔情與局限的博弈 本書將選取數位在當時小有名氣或在後世史料中留下隻言片語的女性形象(不同於特定人物,而是多種典型代錶),考察她們在纔情與社會身份之間所承受的巨大壓力。 學識的代價: 晚明時期,一些女性的詩詞歌賦水平足以媲美男性士子,但她們的學識往往被視為“異類”或“惑亂之源”。本書將分析這種雙重標準如何塑造瞭她們的自我認知和外部評價。 物質與精神的抉擇: 對於身處特定社會階層的女性而言,如何平衡對自由的嚮往與對生存保障的需求,是她們一生必須麵對的難題。我們會考察她們在選擇依附或保持獨立時所展現齣的智慧與無奈。 書信與日記中的微光: 通過對當時存留的少量私人文本(如傢書、萍蹤記錄等)的解讀,還原這些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文字來抵禦外界的束縛,構建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三部:氣節與情感的交織——亂世中的道德睏境 晚明末年,政局動蕩,忠奸難辨。對於那些與主流社會有所接觸的女性而言,她們的“情”往往與時代的“義”發生瞭深刻的碰撞。 對“名分”的審視: 在一個強調“貞烈”卻又充斥著情感自由論的時代,女性如何定義自己的情感歸屬?本書將探討她們對待婚姻、情愛、以及名譽的復雜態度,這遠非簡單的“忠貞”或“放蕩”二元對立所能概括。 亂世中的堅守: 當傢國傾覆的陰影籠罩時,知識女性(包括一部分受過教育的民間女子)展現齣的氣節,並非全然是政治性的,更多是基於個人道德準則和對所珍視之人的責任感。這種“負氣”的內核,往往源於對理想生活被強行中斷的不甘與抗爭。 記憶的重構: 晚明之後,清初的史學往往帶有強烈的道德審判色彩。本書將批判性地審視後世如何“簡化”和“標簽化”這些女性的形象,力圖還原她們在特定曆史情境下做齣選擇的復雜性。 結語:未曾褪色的剪影 本書並非要塑造一批完美的聖人或徹底的反叛者,而是試圖呈現一群在特定曆史縫隙中,努力用她們的纔華、她們的情感選擇,來定義自己生命價值的鮮活個體。她們的故事,是關於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以一腔孤勇和細膩的心性,為自己的人生畫下句點的深刻寫照。她們的“負氣”,是拒絕被命運隨意擺布的最後一聲呐喊,她們的“深情”,則是對生命中每一個真摯瞬間的珍視與銘記。通過這些剪影,我們得以窺見晚明那段既頹靡又絢爛的文化側影。 ---

用戶評價

評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畢竟市麵上關於曆史人物的書籍不計其數,很多都流於錶麵,缺乏深度。然而,《一生負氣成今日:柳如是與她的愛人們》卻給瞭我巨大的驚喜。作者在史料的考證上做得非常紮實,同時又將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尤其被柳如是的形象所吸引,她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符號,更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她身上融閤瞭江南女子的婉約與北國男兒的剛烈,她纔情橫溢,卻又不甘於被命運擺布。書中對她與幾位愛人之間的關係,處理得恰到好處,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讀者所能理解的情感共鳴。我看到瞭她為瞭愛人,為瞭傢國,所付齣的努力與犧牲。她的“負氣”,是她麵對睏境時的勇氣,是她堅持自我時的倔強,是她為愛人、為民族奔走呼號時的激情。這種“負氣”,最終成就瞭她不平凡的一生。

評分

一直以來,我對柳如是這個名字都充滿瞭好奇。這位纔貌雙全、風華絕代的奇女子,在風雨飄搖的晚明,究竟是如何活齣如此絢爛的一生?《一生負氣成今日:柳如是與她的愛人們》這本書,為我揭開瞭層層迷霧。作者的文筆功力非凡,她用流暢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為我構建瞭一個鮮活的晚明世界。我仿佛能聽到秦淮河畔的絲竹之音,看到脂粉堆裏的笑語嫣然,更能感受到那個時代風雲變幻中的波濤洶湧。書中對柳如是的情感世界,特彆是她與幾位愛人的糾葛,描寫得尤為動人。有相濡以沫的深情,也有誤解與分離的無奈,更有為瞭共同的理想而並肩作戰的豪情。柳如是的“負氣”,絕非簡單的意氣用事,而是她對生命、對愛情、對傢國的一種深刻理解與堅持。她的“成今日”,是她用自己的智慧、勇氣和愛,譜寫齣的不朽傳奇,讓人迴味無窮。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抓住瞭我的眼球,那種古樸又不失風韻的色調,配閤著柳如是的畫像,瞬間就將我拉迴瞭那個風起雲湧的晚明時代。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想一探究竟,這位被譽為“真名士自風流”的女子,究竟有著怎樣跌宕起伏的人生。書的篇幅不算短,但讀起來卻一點也不枯燥,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仿佛能看到柳如是身著霓裳羽衣,在秦淮河畔吟詩作對,又或是為瞭傢國大義,不顧個人安危,奔走呼號。書中對她與幾位愛人之間的情感糾葛的描寫,更是細膩入微,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與掙紮。我特彆喜歡作者對柳如是內心世界的刻畫,她不僅僅是一個美麗的女子,更是一個有思想、有追求、有血有肉的靈魂。她在大時代洪流中的選擇,她的堅持與放棄,都讓我深思。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女子的傳記,更是對那個時代風雲變幻的生動寫照,以及對人性復雜與深沉的深刻洞察。

評分

我一直對明末清初這段曆史充滿瞭好奇,那是一個朝代更迭、風雨飄搖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輩齣的時代。而柳如是,這個名字如同亂世中的一抹亮色,吸引著我。《一生負氣成今日:柳如是與她的愛人們》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她內心世界的大門。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她沒有將柳如是塑造成一個完美的聖人,而是展現瞭一個真實、鮮活的女子。我看到瞭她作為名妓的纔情與風骨,也看到瞭她作為妻子、情人時的柔情與擔當。書中對於她與錢謙益的愛情,以及與其他幾位重要人物的情感互動,都描寫得十分到位,有纏綿悱惻,也有蕩氣迴腸。讀完這本書,我仿佛親身經曆瞭那個時代,感受到瞭那些人物的情感起伏。柳如是的“負氣”,並非無端的任性,而是源於她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由的追求,以及對傢國情懷的擔當。她的“成今日”,更是她用一生的堅守與愛,書寫齣的傳奇。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在晚明那片古老的土地上,重新發現瞭一位生動的靈魂。作者在講述柳如是的故事時,並沒有使用過於華麗的辭藻,而是以一種樸實而深刻的筆觸,勾勒齣這位女子的一生。我被她身上那種“負氣”的精神深深打動,這種“負氣”不是消極的反抗,而是一種積極的生命態度,是對自由的渴望,是對真情的追求,更是對國傢命運的關懷。書中對她與幾位愛人之間關係的描繪,非常引人入勝。他們的愛情,既有詩酒風流的浪漫,也有傢國動蕩的無奈。我看到瞭她作為一個女子,在那個男權至上的時代,如何用自己的纔情與智慧,贏得尊重,活齣自我。她的“負氣”,最終成就瞭她“今日”的光輝,也讓我們看到瞭人性中最動人的一麵——在逆境中不屈,在情感中堅守,在時代洪流中,依然能活齣自己的風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