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鄭培凱
山東人,1949年隨父母赴台。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於1970年負笈美國,獲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教於紐約州立大學、耶魯大學、佩斯大 學、臺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現為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教授兼主任。著作甚多,所涉學術範圍甚廣,以明清文化史、藝術思維及文化美學為主。編著有《湯顯祖與晚明文化》、《中國歷代茶書匯編(校注本)上下冊》(合編)、《茶飲天地寬:茶文化與茶具的審美境界》、《茶與中國文化:茶文化、茶科學、茶產業》、《口傳心授與文化傳承 – 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現狀與討論》、《陶瓷下西洋研究索引:十二至十五世紀中國陶瓷與中外貿易》及《陶瓷下西洋:十二至十五世紀中國外銷瓷》、《在紐約看電影:電影與中國文化變遷》、《高尚的快樂》、《真理愈辯愈昏》、《樹倒猢猻散之後》、《 游于藝:跨文化美食》等三十餘種。
繪者簡介
咪兔8號(2.0繪者)
本名龔偉傑,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愛畫畫、愛創作、愛設計、愛搜玩具;曾是迪士尼玩具設計師、產品設計師、多媒體設計師,插圖設計師等。
封面及網站插畫繪者
林怡芬
Tokyo designer college畢業。2000年起以插畫創作為主。作品主要發表於出版、廣告、雜志、商品設計等。出版繪本作品《橄欖色屋頂公寓305室》,獲2007年金鼎獎「最佳插畫獎」。作品收入於日本玄光社之專業誌《Fashion illustration File》之中。曾於台北、東京舉辦過多次展覽。目前工作以台灣與日本兩地為主。工作範圍涉及出版、廣告、雜誌、商品設計、自由創作等。
读一本关于茶道的书,对我来说,就像是开启一场心灵的旅行。《茶道的開始:茶經》这个名字,就充满了这种召唤感。我一直认为,茶道不仅仅是技艺,更是一种修为。它关乎礼仪,关乎美学,关乎哲学,甚至关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勾勒出一幅完整的茶道图景,让我明白,从一片茶叶的诞生,到最终化为杯中甘露,这其中凝聚了多少自然的馈赠和人类的智慧。我期待它能够带我深入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看看茶是如何从一种药用到一种饮品,再发展成一种深刻的文化符号。同时,我也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些关于茶道实践的指导,比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如何布置一个简单的茶席,如何在家中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品茶空间。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培养一种“慢”的生活态度,让我能够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个可以停下来,细细品味生活,品味茶香的角落。
评分初读《茶道的開始:茶經》,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宁静与期待。一直以来,我对茶道都怀着一种朦胧的好奇,总觉得那不仅仅是简单地冲泡饮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凝练,一种对天地万物细致体察的哲学。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引人入胜的魔力,“開始”二字仿佛为我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而“茶經”二字则暗示着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典价值。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我,从一个门外汉,逐渐领略茶道的精髓。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关于茶叶的种类、冲泡的水温、器皿的选择这些具体的技艺,更希望能够触碰到隐藏在这些表象之下的精神内核。这本书是否能够带领我,在袅袅升起的茶香中,感受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在一次次注水与出汤的间隙,寻找到内心的平静?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慈祥的长者,用最朴实却最深刻的语言,为我揭示茶道世界的奥秘,让我明白,原来一杯茶,可以承载如此厚重的人生智慧。
评分翻开《茶道的開始:茶經》,我首先被其精美的装帧所吸引,古朴典雅的设计,似乎已经预示了书中内容的非凡。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知识,不应仅仅是冰冷的文字堆砌,更应具备一种触动人心的力量。这本书能否做到这一点,是我最为关注的。我期待它能够打破我以往对茶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茶的更多可能性。也许,它会讲述一些关于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茶文化的趣闻轶事,让我了解到茶是如何在漫长的岁月中,与人类的生活、情感、甚至政治紧密相连的。我希望它能带我走进茶园,去感受茶叶生长的环境,去理解采摘的辛劳,去体会制作的匠心。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去“品”茶,不仅仅是用舌尖去辨别味道,更是用心去感受茶的色、香、味、形,以及它所蕴含的生命力和季节的韵味。我渴望这本书能成为我的一位良师益友,在我感到迷茫时,给予我启迪,在我感到疲惫时,给予我慰藉,让我在这繁忙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评分我对《茶道的開始:茶經》的期待,是一种对生命仪式感的追寻。在现代社会,很多事物都被简化、被速食化,而茶道,恰恰是与之截然相反的存在。它强调的是过程,是细节,是对每一个环节的尊重与投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通过品饮一杯茶,来找回那种失落的仪式感。它是否能够为我揭示,在泡茶的每一个步骤中,蕴含着怎样的哲学意味?例如,为何要选用特定的水,为何要控制特定的水温,为何要选择特定的茶具?我希望它能将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与更深层次的中国哲学思想联系起来,例如道家的“无为而治”,儒家的“中庸之道”,又或者佛教的“禅茶一味”。我更希望它能引导我,在每一次的泡茶过程中,不仅仅是完成一个流程,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冥想,一种与自我对话的方式。通过这杯茶,我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当下”,理解“空”与“有”,理解“静”与“动”的辩证关系。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迈向更深层次精神探索的起点。
评分对于《茶道的開始:茶經》,我抱持着一种审慎而又充满好奇的态度。我深知,任何一门学问的入门,都需要扎实的基础和循序渐进的引导。《茶經》作为茶道领域的经典,其内容必然博大精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的是,既不失经典的严谨与权威,又能以一种现代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呈现。它能否将那些古老的智慧,转化为现代生活中的可实践之法?我希望它能带领我,从最基础的“识茶”开始,了解不同茶叶的特质,它们是如何被发现、被培育,又如何被赋予独特的风味。然后,逐步深入到“泡茶”的艺术,这其中包含了水温的控制、冲泡时间的把握、茶具的选择与搭配等等。我相信,每一次细微的调整,都可能带来茶味上的巨大变化。更让我期待的是,它能否触及茶道中的“品茶”环节,这不仅仅是品味,更是一种对自我、对生活、对人生的反思。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通过一杯茶,来观照内心,澄澈思绪,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这个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