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散文選(1):1970-2010颱灣 (改版)

天下散文選(1):1970-2010颱灣 (改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梁實鞦 等 著,焦桐 等 編
圖書標籤:
  • 颱灣文學
  • 散文
  • 選集
  • 1970-2010
  • 當代文學
  • 文化
  • 隨筆
  • 改版
  • 文學
  • 颱灣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天下遠見齣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2165898
版次:1
商品編碼:16008353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7-29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6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商品尺寸:20.5*14.8cm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一次看盡颱灣最重要、最精彩、最具代錶性的五十九位作傢的作品。颱灣近四十年的散文風貌,盡在書中。
《天下散文選》共有三冊,Ⅰ,Ⅱ冊的選文範疇在颱灣。
在還沒有齣現一部嚴格意義上的《颱灣現代散文史》學術性論著之前,各種颱灣現代散文選集便成為另類的颱灣散文史藍圖。《天下散文選Ⅰ,Ⅱ:1970-2010颱灣》的編選策略,即是透過一個隱形的散文史架構,精選齣六十四篇颱灣的散文佳作,從梁實鞦(1901~1987)到黃信恩(1982~),跨越颱灣現代散文創作的每一個世代,涵蓋各種重要的主題,讓讀者透過精彩的文本研讀,勾勒齣颱灣散文近四十年來的發展脈絡。
自一九七○年代以降,颱灣散文進入多元發展的時期,從傳統的原鄉和懷舊主題、自然生態的書寫、佛法與哲理的闡釋、現代都市文明的觀察、社會亂象的批判、運動與旅行的記述、飲食文化的描述,到個人的神思與冥想。以這四十年作為選稿的時間跨度,足以呈現颱灣現代散文最豐富的內容。

作者簡介

梁實鞦等二十七位。
編輯顧問
焦桐(1956~),詩人、作傢、「二魚文化」事業、《飲食》雜誌創辦人。已齣版著作包括詩集《青春標本》、《焦桐詩集:1980-1993》,及散文《在世界的邊緣》、《我的房事》、《暴食江湖》、《臺灣味道》,等等二十餘種,詩作被翻譯成英、日、法文多種在海外齣版。編有年度飲食文選、年度詩選、年度小說選、年度散文選及各種主題文選四十餘種。

鍾怡雯(1969~),颱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元智大學中語係教授。曾獲:中國時報散文首獎、聯閤報散文首獎、九歌年度散文獎、星洲日報散文首獎及推薦獎等重要大獎。著有:散文集《河宴》、《垂釣睡眠》、《聽說》、《我和我豢養的宇宙》、《飄浮書房》、《野半島》等十七部著作。

陳大為(1969~),颱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颱北大學中文係教授。曾獲:颱北文學年金、聯閤報新詩及散文首獎、中國時報新詩及散文評審獎、新聞局圖書金鼎獎等重要大獎。著有:詩集《再鴻門》、《盡是魅影的城國》,散文集《流動的身世》、《火鳳燎原的午後》,論文集《中國當代詩史的典律生成與裂變》等十九部著作。

目錄

蟹 梁實鞦
看戲 琦君
添鞦膘.吃螃蟹.炰烤涮 唐魯孫
鑰匙 羅蘭
小花與茶 張秀亞
紅頭繩兒 王鼎鈞
迷眼流金 王鼎鈞
大夥兒的舊情人 張拓蕪
聽聽那冷雨 餘光中
催魂鈴 餘光中
齣門訪古早 逯耀東
潮州魚翅 林文月
蟋蟀 司馬中原
樹猶如此──記我的朋友王國祥 白先勇
江嘉良臨陣 劉大任
藏 楊牧
十一月的白芒花 楊牧
隻因為年輕啊 張曉風
你真好,你就像我少年伊辰 張曉風
瓶裡乾坤 亮軒
懷舊 張錯
風裡的哈達 席慕蓉
懸壺濟世 三毛
店仔頭 吳晟
罈子及其他 愛亞
蝴蝶樹 喻麗清
地上歲月 陳列
無關歲月 蔣勳
相逢有樂町 陳芳明
惆悵舊歡如夢 洪素麗
清明上河圖 高大鵬

前言/序言


《颱灣經典散文選集(2):1970-2010 颱灣本土書寫》 編纂與導讀: 颱灣文學研究學會 齣版社: 颱灣文匯齣版社 齣版年份: 2023年(修訂版) --- 內容提要 《颱灣經典散文選集(2):1970-2010 颱灣本土書寫》是一部深度聚焦於颱灣社會變遷、本土意識覺醒與個體生命經驗探索的散文精選集。本書匯集瞭自1970年代政治高壓時期至2010年間,颱灣文壇上最具代錶性、思想穿透力與文學創新性的散文作品。它並非對現有“天下散文選”的簡單替代或重復,而是基於對特定曆史階段“本土書寫”主題的獨立梳理與再定位,旨在展現颱灣散文在戒嚴與解嚴後的思想光譜和敘事轉嚮。 本選集側重於那些深刻植根於颱灣這片土地,關注鄉土、族群、記憶重構與後殖民身份認同的文本。它與任何單一齣版社或特定主題的選本(如您提及的“天下散文選”)在選材標準、篇目側重和時代解讀上存在顯著差異。本書的編纂哲學是挖掘那些在主流視野下可能被忽略,但對理解颱灣精神麵貌至關重要的“另類聲音”與“地方性知識”。 全書分為四大輯,共收錄三十餘位作傢的近四十篇經典散文。 --- 捲首語:在變動中錨定書寫的坐標 1970年代,颱灣社會正處於由威權嚮民主過渡的復雜階段。文學不再是純粹的抒情或形式探索,而承載瞭沉重的社會責任感。本土意識開始從邊緣走嚮中心,對“我是誰”的追問,對土地的依戀,以及對曆史創傷的審視,成為散文創作的核心母題。 進入八〇年代解嚴後,思想桎梏的鬆動帶來瞭爆發性的創作自由。散文傢們開始更直接地探討族群差異、性彆議題、都市化衝擊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個體迷失。九〇年代及新世紀以來,書寫更趨嚮內省化、精微化,但對颱灣曆史記憶與身份的追溯從未停歇。 本選集拒絕采取“麵麵俱到”的羅列方式,而是以“本土書寫”為清晰的地理與精神坐標,遴選齣最具時代烙印與藝術高度的作品。我們力求呈現的,是颱灣散文如何迴應時代巨變,如何將宏大敘事拆解為細微的生命體驗,最終完成對“颱灣性”的立體構建。 --- 第一輯:鄉土的根柢與記憶的重塑(1970s – 1980s 初) 本輯收錄的作品,多帶有濃厚的鄉土文學精神,關注農業社會嚮現代工業社會的轉型對傳統生活秩序的衝擊。作傢們以細膩的筆觸描摹瞭颱灣鄉村的日常肌理、人際關係的倫理張力,以及個體在快速變遷中的疏離感。 選篇側重: 早期作品對於“根”的焦慮感十分強烈,無論是對逝去農耕文明的追憶,還是對故鄉人情世故的深度挖掘,都體現齣一種強烈的“紮根”姿態。選入的篇目,在敘事上兼具樸素與力度,深刻反映瞭那個年代颱灣人對土地情感的復雜性,以及在政治高壓下通過書寫地方來抵抗主流意識形態的努力。 代錶性主題: 農忙記事、童年記憶的田野調查、傳統傢族結構的瓦解、自然環境的變遷與人文精神的消退。 --- 第二輯:都市化進程中的漂泊與個體覺醒(1980s 中期 – 1990s) 隨著經濟起飛和都市人口的激增,社會結構發生瞭根本性變化。這一輯的散文開始大量聚焦於都市生活經驗。個體在擁擠的現代性空間中尋找自我定位,成為普遍的主題。 選篇側重: 作品的筆調轉嚮更為現代、疏離和批判。作傢們不再滿足於對鄉村的懷舊,而是直麵都市的冷漠、通勤的疲憊、身份認同的斷裂感。同時,隨著社會議題的開放,女性書寫、少數族群書寫開始嶄露頭角,展現齣多元化和挑戰禁忌的勇氣。散文在形式上也更加自由,藉鑒瞭後現代的拼貼手法,在意識流和意象的跳躍中錶達復雜心緒。 代錶性主題: 城市風景的符號學解讀、通勤族的精神狀態、異鄉人的孤獨、身份政治的萌芽、對集體主義的反思。 --- 第三輯:曆史的創傷與和解的嘗試(1990s 末 – 2000s 初) 解嚴後的“曆史清算”浪潮深刻地影響瞭散文創作。作傢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迴溯殖民曆史、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等曆史傷痕,並試圖在文學文本中尋找和解與療愈的可能性。 選篇側重: 本輯的作品具有強大的曆史意識和倫理關懷。作傢們不再將曆史視為抽象的教條,而是將其融入具體的傢族敘事和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通過對舊照片、遺物、口述曆史的重訪,散文成為重構被壓抑的集體記憶的重要載體。這些作品在情感處理上極為剋製而深沉,追求在承認創傷的基礎上,建立一種麵嚮未來的韌性。 代錶性主題: 傢族史中的政治隱喻、遺忘與銘記的拉扯、代際創傷的傳遞、對“真相”的文學追問、後殖民的自我審視。 --- 第四輯:精微世界的哲思與身體的在地性(2000s – 2010) 進入新世紀,颱灣散文的創作進入瞭一個更趨嚮內觀與哲思的階段。作傢們將目光投嚮更微小的世界,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極緻捕捉,探討普遍的哲學命題,並重新強調“身體”在感知世界中的核心地位。 選篇側重: 風格趨嚮成熟、洗練。無論是對自然現象的描摹,對日常物品的深層解讀,還是對自我身體經驗(如疾病、衰老、性彆身體的感知)的坦誠書寫,都體現瞭極高的文學技巧。這些作品試圖在高度復雜的現代語境下,尋覓片刻的寜靜與永恒的價值,是颱灣散文在技術與思想深度上達到頂峰的體現。 代錶性主題: 時間的感知、物性研究、個體化與疏離感的哲學反思、對日常瑣碎的儀式化處理、身體政治與精神漫遊。 --- 本選集的獨特性與價值 與許多側重於特定主題(如旅遊、飲食或特定流派)的選本不同,《颱灣經典散文選集(2):1970-2010 颱灣本土書寫》的核心價值在於其時代關懷的完整性與本土經驗的代錶性。 1. 跨越藩籬的視野: 本書的選目經過嚴格的文本比對,確保收錄的作品是真正推動颱灣散文在思想和形式上産生變革的關鍵篇章,而非僅是“名傢作品”的簡單集閤。 2. 本土化敘事導嚮: 選集明確拒絕瞭純粹的抒情或形式主義的傾嚮,所有作品都必須緊密關聯於颱灣的社會、文化或曆史語境,以“本土書寫”作為唯一的篩選標準。 3. 清晰的時代脈絡: 通過四個輯子的劃分,讀者可以清晰地追蹤颱灣散文在近四十年間,從對土地的依戀,到對都市的迷惘,再到對曆史的叩問,最終走嚮對個體生命深處探索的完整軌跡。 本書不僅是文學愛好者的珍藏,更是研究颱灣近四十年社會變遷、思想動態與身份認同建構的不可或缺的文學檔案。它所呈現的,是颱灣散文在巨變時代中,如何以其獨特的韌性與深刻性,為我們留下瞭最真實的時代注腳。

用戶評價

評分

終於等到這本《天下散文選(1):1970-2010颱灣 (改版)》重新問世,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我記得第一次讀到它還是在大學時期,那時候對颱灣文學的瞭解還很有限,但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悄悄地為我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書中收錄的那些篇章,文字樸實卻蘊含深情,描繪的颱灣風土人情,有的是我從未親身體驗過的,有的卻是傢鄉記憶裏模糊卻溫暖的片段。我尤其喜歡其中一些關於自然景色的描寫,那種細膩入微的觀察,仿佛能讓我聞到泥土的芬芳,聽到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作者們用各自獨特的筆觸,勾勒齣瞭那個時代颱灣社會變遷的縮影,有時代的印記,有個人命運的沉浮,也有對生活點滴的感悟。閱讀這些散文,就像是與一群誌同道閤的朋友在深夜的咖啡館裏促膝長談,時而沉思,時而莞爾,時而又會因為某些觸動心弦的句子而眼眶濕潤。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集閤,更是時代的迴響,是情感的共鳴,是人文的滋養。時隔多年,這次的改版,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重溫那些曾經打動我的篇章,也期待著在熟悉的文字中發現新的感動和領悟,看看歲月是否在我的心中留下瞭不同的印記,又是否讓我對這些文字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

翻開這本《天下散文選(1):1970-2010颱灣 (改版)》,一股濃厚的時代氣息撲麵而來。我一直對颱灣的現代文學發展史頗感興趣,而這本書無疑是一部極具代錶性的選集。它跨越瞭四十載光陰,從1970年到2010年,這中間颱灣社會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些散文,就像一個個時代的切片,真實而生動地記錄瞭這些變遷。我特彆注意到一些文章中對社會議題的觸及,它們沒有強烈的批判,更多的是一種平和的觀察和深刻的體察,反映瞭作者們對土地、對人民、對未來的思考。我曾經在學術研究中接觸過這個時期的部分颱灣作傢,而這本書將他們不同風格的作品匯集在一起,提供瞭一個更宏觀的視角來審視這一時期的文學創作。我喜歡那種看似平淡卻飽含深意的敘述方式,它們不嘩眾取寵,卻能直擊人心。讀這些文章,我仿佛能聽到那個年代人們的呼吸聲,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本書不僅是文學愛好者的寶藏,對於想要瞭解颱灣近代社會變遷和文化發展的人來說,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我對這次的改版非常期待,希望能在這些經典作品中,進一步挖掘齣更深層次的社會文化內涵。

評分

我一直對颱灣的當代文學抱有一種特彆的興趣,《天下散文選(1):1970-2010颱灣 (改版)》這本書,可以說是我認識颱灣散文藝術的一個重要窗口。這次的改版,讓我有機會再次走進這些文字的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充滿人文關懷的作品,作者們不僅僅是在記錄生活,更是在觀察和反思。我記得有一篇文章,描繪的是城市中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卻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瞭這個人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輝,讓我為之動容。還有一些文章,作者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珍視,也讓我深受啓發。我一直認為,好的散文,就像一麵鏡子,能夠照見我們內心深處的某些角落,也能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廣闊的世界。這本書裏的作品,恰恰具備瞭這樣的力量。它們用最樸素的語言,訴說著最深刻的道理。我希望在這次的改版中,能夠找到更多這樣能夠引發思考、觸動心靈的作品,也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更多觀察生活、錶達情感的方式,讓自己的閱讀體驗更加豐富和深刻。

評分

這本《天下散文選(1):1970-2010颱灣 (改版)》帶給我的,是一種久違的寜靜與思考。在如今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閱讀如此厚重的散文集,本身就是一種奢侈。我一直認為,散文最能體現作者的真實情感和生活態度,而這本書裏的每一篇文章,都充滿瞭作者真摯的個人錶達。我尤其欣賞那些描寫日常生活片段的篇章,它們可能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正是這些平凡的細節,勾勒齣瞭人生的百味。我讀到過一些文章,裏麵對親情的描繪,對我觸動很大,讓我想起瞭自己的父母,那些日常的瑣碎,在迴首時都顯得彌足珍貴。還有一些關於鄉愁的篇章,那種淡淡的憂傷和對故土的眷戀,讓我感同身受。這本書就像一個情緒的容器,承載瞭作者們豐富的情感,而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在不自覺地與這些情感産生連接。我期待著這次的改版,能夠讓我重新拾起那些曾經讓我沉思的片斷,或許在不同的心境下,會有新的感悟和理解,也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找到內心深處的那份平靜。

評分

一直以來,《天下散文選》係列都是我書架上的常客,而這本《天下散文選(1):1970-2010颱灣 (改版)》更是我期待已久的作品。我喜歡這種跨越時代的文學選集,它能夠讓我們一窺不同年代的文化風貌和思想軌跡。這次改版,我更關心的是它在選編上的新意,是否能帶來一些新的視角和不為人熟知的佳作。我一直認為,颱灣散文在近幾十年來,發展得非常成熟且多元,既有根植於本土的深情,也有對普遍人性的探索。我尤其喜歡那些帶有地域特色的散文,它們能夠讓我們通過文字“看見”颱灣的街景,聽見颱灣的聲音,感受到颱灣的風土人情。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找到那些讓我耳目一新,能夠刷新我對颱灣散文認知的篇章。我希望作者們能夠用他們獨特的筆觸,為我們呈現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颱灣,也希望通過這些文字,能夠與作者們産生跨越時空的對話,理解他們的思考,感受他們的情感。這次的改版,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閱讀,更是一次文化的探尋和心靈的交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