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加斯·尤薩(Mario Vargas Llosa),1936年生於秘魯的阿雷基帕市(Arequipa),成長於玻利維亞,1946年隨家人搬回秘魯。1959年,他移居巴黎,任職於法新社及法國國家電視臺,之後也曾在美國、南美與歐洲等多所大學講學。1989年前後,尤薩也曾多次來臺訪問。1990年,尤薩曾為秘魯總統候選人但未當選,但文學筆耕至今仍創作不輟,發表過的小說、劇本等超過三十部,其小說作品主題大都描寫社會底層生活,顯現社會改革色彩。他詭譎瑰奇的小說技法、豐富多樣而深刻的內容,為他帶來結構寫實主義大師的稱號。 尤薩與賈西亞·馬奎斯齊名,亦同為拉美文學爆炸時期的重要作家,他於2010年十月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被讚譽為「天賦如有神助的說故事者」,瑞典皇家學院頌詞:「作品構圖法般的有力結構,犀利刻印出個人的掙扎、反叛和挫敗。」而瑞典學院秘書長彼得·恩葛籣德也提到,尤薩的作品「結構龐雜,角度多元,擅於呈現不同的聲音與不同的時空。他還擅長於以一種嶄新的方式去寫作,因此推進了『敘述的藝術』之發展」。 尤薩的創作領域多元而豐富,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即曾獲許多國際大獎的肯定,包括1995年獲頒西班牙文壇的最高榮譽:塞萬提斯獎,2002年獲筆會╱納博可夫文學獎(Premio PEN/Nabokov)等。不過他的文學作品真正開始受人矚目,則可回溯至他首次出版的成名作《城市與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 1963)。此書於1960年代甫出版便遭禁,且被當局者公開焚毀,但卻讓他獲獎無數,包括1962年簡明圖書獎、1963年西班牙文學批評獎,並改拍編電影。1966年出版第二本長篇小說《青樓》,獲該年度文學批評獎。目前在臺上市的繁體中文版小說,有首作《城市與狗》、以高更為主角的《天堂在另一個街角》(El paraiso en la otra esquina, 2003)、文集《給青年小說家的信》(Cartas a un joven novelista, 1997)(聯經),以及這部勾勒獨裁者特魯希優的小說《公羊的盛宴》(2000),此作亦曾改拍為電影。他的劇本與長篇小說亦創作甚多,包括《潘達雷昂上尉與勞軍女郎》、《愛情萬歲》等。 陳小雀,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文哲學院拉丁美洲研究博士,專研拉丁美洲歷史、文化及文學。因成績優異,獲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頒發「一九九八年亞爾豐索·卡索研究獎章」。曾任淡江大學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現為同校美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著有《加勒比海諸國史:海盜與冒險者的天堂》、《加勒比海的古巴:雪茄與蔗糖的革命之歌》等,譯有《玻利維亞日記》(El Diario del Che en Bolivia)。 蘇逸婷,淡江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畢業,淡江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系碩士,目前就讀於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博士班。
精彩书评
巴爾加斯·尤薩是我們最偉大,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他這部新作證實了其重要性。在小說的世界裡,他持續探索政治的交錯點,他的人生也豐富了二十世紀的文學。《公羊的盛宴》一書中,巴爾加斯·尤薩描繪出一幅黑色喜劇般強烈並且令人驚駭的絕佳寫照。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本書引領讀者們進入恐懼的險境,使我們走入這殘暴的深淵並且窺視其所引發、回應的疑問:為何人民不反抗獨裁者?他已藉其作品晉身為我們這個時代偉大的作家之一。 ──《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