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奕含 著
图书标签:
  • 文学
  • 小说
  • 台湾文学
  • 社会议题
  • 性侵
  • 青春
  • 成长
  • 心理
  • 悲剧
  • 女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游擊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9236478
商品编码:16092438
包装:平装
开本:25开
出版时间:2017-02-07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2017年2月林奕含出版長篇小說處女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該書敘述少女房思琪被補習班名師李國華誘姦、性虐待,最終發瘋的故事,在極高的文學高度上以優雅的文筆和精巧的隱喻呈現她對性、權力、升學主義的看法,並註明「改編自真人真事」。
  林奕含在新書發表會上說:改編自真人真事這七個字的意思是說……我要給讀者的是一個預期心理……當你在讀書的時候遇到不舒服或者是痛苦的段落的時候,我希望你能知道這個痛苦它是真實的……我希望你不要放下它,我希望你不要闔上書,然後覺得說「啊,幸好這是一本小說,幸好它只是一個故事!」……希望你可以像作者我一樣同情共感,希望你可以與思琪同情共感,我希望你可以站在她的鞋子裡。

内容简介

令人心碎卻無能為力的真實故事。
如果這件事情正在發生,我們要怎麼假裝世界上沒有人以強暴小女孩為樂?

「我下樓拿作文給李老師改。他掏出來,我被逼到塗在牆上。老師說了九個字:『不行的話,嘴巴可以吧。』我說了五個字:『不行,我不會。』他就塞進來。那感覺像溺水。可以說話之後,我對老師說:『對不起。』有一種功課做不好的感覺。」

痛苦的際遇是如此難以分享,好險這個世界還有文學。

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輝煌的人生裡,她的臉和她可以想像的將來一樣漂亮。補習班國文名師李國華是同一棟高級住宅的鄰居。崇拜文學的小房思琪同樣崇拜飽讀詩書的李老師。

有一天李老師說,妳的程度這麼好,不如每個禮拜交一篇作文給我吧,不收妳周點費。思琪聽話地下樓了。老師在家裡等她,桌上沒有紙筆。

思琪的初戀是李老師。因為李老師把她翻面,把他的東西塞進去。那年的教師節思琪才十三歲,這個世界和她原本認識的不一樣。

如果這是愛情,為什麼覺得暴力?為什麼覺得被折斷?為什麼老師要一個女學生換過一個女學生?如果這不是愛情,那滿口學問的李老師怎麼能做了以後,還這麼自信、無疑、無愧於心?
  
這是一部驚人而特別的小說,小說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銳的感受力、又是一個近距離目擊者,使這整件事像一個「倖存的標本」那樣地被保留下來。整本書反覆地、用極度貼近被侵害者的視角,直直逼視那種「別人奪去妳某個珍貴之物」的痛苦──且掠奪之人是以此為樂。

【Misfits書系】

聚焦於各種底層、邊緣、非主流、格格不入的個人或群體的生命記事。取材自民族誌、生命史、報導文學、陰性書寫、人文研究、社科調查等。書系精神為不渲染浮誇悲歌、不消費廉價溫情、不製造刻板印象、不鞏固傲慢偏見,但求揭露隱蔽、翻轉污名、傳達喑啞者的聲音、體現各種活著的姿態。*終讓人明白,故事的書寫者、故事裡的主人翁,乃至故事的閱讀者,在生命旅程中都可能是misfit。

作者简介

■作者簡介

林奕含
出生於臺南,現居臺北。沒有什麼學經歷。所有的身分裡*習慣的是精神病患。夢想是一面寫小說,一面像大江健三郎所說的:從書呆子變成讀書人,再從讀書人變成知識份子。

精彩书评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具足了擲地有聲的雛鳳挺拔之姿。」
  ──張亦絢

  「來自於真實世界的故事、惡意,……這本書的書寫,本身就是一種知識傳遞的可能。」
  ──蔡宜文

  「這是個恐怖,耽美,像轉動音樂盒那樣各部位小齒鍵,又像無數玫瑰從裂縫伸出,綻放的故事。很像納博可夫和安潔拉.卡特的混生女兒。」
  ──駱以軍

  「這本小說乍看談論權力不對等之性與暴力,實際上更直指文學及語言如何成為誘姦與哄騙之物……顯然不只是一本*佳新人等級的作品。」
  ──湯舒雯

目录

【推薦語】駱以軍、湯舒雯

第*章 樂園
第2章 失樂園
第3章 復樂園

【書評】張亦絢《羅莉塔,不羅莉塔:21世紀的少女遇險記》
【書評】蔡宜文《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是整個社會一起完成的。》

後記

精彩书摘

  李國華站在補習班的講臺上,面對一片髮旋的海洋。抄完筆記抬起臉的學生,就像是游泳的人在換氣。他在長長的黑板前來往,就像是在畫一幅中國傳統長長拖拉開來的橫幅山水畫。他住在他自己製造出來的風景裡。升學考試的壓力是多麼奇妙!生活中只有學校和補習班的一女中學生,把壓力揉碎了,化成情書,裝在香噴噴的粉色信封裡。其中有一些女孩是多麼醜!羞赧的紅潮如疹,粗手平伸,直到極限,如張弓待發,把手上的信封射給他。多麼醜,就算不用強來他也懶得。可是正是這些醜女孩,充實了他的秘密公寓裡那口裝學生情書的紙箱。被他帶去公寓的美麗女孩們都醉倒在粉色信封之海裡。她們再美也沒收過那麼多。有的看過紙箱便聽話許多。有的,即使不聽話,他也願意相信她們因此而甘心一些。
  一個女孩從凌晨一點熬到兩點要贏過隔壁的同學,隔壁的同學又從兩點熬到三點要贏過她。一個醜女孩拚著要贏過幾萬考生,夜燈比正午太陽還熱烈,高壓之下,對無憂的學生生涯的鄉愁,對幸福藍圖的妄想,全都移情到李老師身上。她們在交換改考卷的空檔討論到他,說多虧李老師才愛上國文,不自覺這句話的本質是,多虧國文考試,李老師才有人愛。不自覺期待去補習的情緒中性的成份。不自覺她們的欲望其實是絕望。幸虧他的高鼻樑。幸虧他說笑話亦莊。幸虧他寫板書亦諧。要在一年十幾萬考生之中爭出頭的志願,一年十幾萬考生累加起來的志願,化作秀麗的筆跡刻在信紙上,秀麗之外,撇捺的尾巴顫慄著慾望。一整口的紙箱,那是多麼龐大的生之吶喊!那些女孩若有她們筆跡的一半美便足矣。他把如此龐大的慾望射進美麗的女孩裡面,把整個臺式升學主義的慘痛、殘酷與不仁射進去,把一個挑燈夜戰的夜晚的意志乘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再乘以一個醜女孩要勝過的十幾萬人,通通射進美麗女孩的裡面。壯麗的高潮,史詩的誘姦。偉大的升學主義。
  補習班的學生至少也十六歲,早已經跳下羅莉塔之島。房思琪才十二三,還在島上騎樹幹,被海浪舔個滿懷。他不碰有錢人家的小孩,天知道有錢人要對付他會多麻煩。一個搪瓷娃娃女孩,沒有人故意把她砸下地是決不會破的。跟她談一場戀愛也很好,這跟幫助學生考上第一志願不一樣,這才是真真實實地改變一個人的人生。這跟用買的又不一樣,一個女孩第一次見到陽具,為其醜陋的血筋啞笑,為自己竟容納得下其粗暴而狗哭,上半臉是哭而下半臉是笑,哭笑不得的表情。辛辛苦苦頂開她的膝蓋,還來不及看一眼小褲上的小蝴蝶結,停在肚臍眼下方的小蝴蝶,真的,只是為了那個哭笑不得的表情。求什麼?求不得的又是什麼?房思琪的書架就是她想要跳下羅莉塔之島卻被海給吐回沙灘的紀錄簿。
  羅莉塔之島,他問津問渡未果的神祕之島。奶與蜜的國度,奶是她的胸乳,蜜是她的體液。趁她還在島上的時候造訪她,右手食指中指呈人字,走進她的陰道。把她壓在諾貝爾獎全集上,壓到諾貝爾都為之震動。告訴她她是他混沌的中年一個瑩白的希望,先讓她粉碎在話語裡,國中男生還不懂的詞彙之海裡,讓她在話語裡感到長大,再讓她的靈魂欺騙她的身體。她,一個滿口難字生詞的國中生,把她的制服裙推到腰際,蝴蝶趕到腳踝,告訴她有他在後面推著,她的身體就可以趕上靈魂。樓上的鄰居,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一個搪瓷娃娃女孩。一個比處女還要處的女孩。他真想知道這個房思琪是怎麼哭笑不得,否則這一切就像他蒐羅了清朝妃子的步搖卻缺一支皇后的步搖一樣。
  李國華第一次在電梯裡見到思琪,金色的電梯門框一開,就像一幅新裱好框的圖畫。講話的時候,思琪閒散地把太陽穴磕在鏡子上,也並不望鏡子研究自己的容貌,多麼坦蕩。鏡子裡她的臉頰是明黃色,像他蒐集的龍袍,只有帝王可以用的顏色,天生貴重的顏色。也或者是她還不知道美的毀滅性。就像她學號下隱約有粉紅色胸罩的邊沿,那邊沿是連一點蕾絲花都沒有,一件無知的青少女胸罩!連圓滑的鋼圈都沒有!白襪在她的白腳上都顯得白得庸俗。方求白時嫌雪黑。下一句忘記了,無所謂,反正不在教育部頒布的那幾十篇必讀裡。

  那時候即將入秋,煞人的秋天。李國華一個禮拜有四天在南部,三天在臺北。一天,李國華和幾個同補習班、志同道合的老師上貓空小酌。山上人少,好說話。英文老師說:「如果我是陳水扁,就卸任之後再去財團當顧問,哪有人在任內貪的,有夠笨。」數學老師說:「海角七億哪有多少,但陳水扁光是為了一邊一國四個字,就應該被關四十年。」英文老師應:「一點政治人物的誠信都沒有,上任前四個不,快卸任就四個要,要這個要那個,我說這就是那句英文,不要讓老大哥不高興。」物理老師說:「我看報紙上好像有很多知識份子支持臺獨。」李老師說:「那是因為知識份子大都沒有常識。」四個人為自己的常識充分而笑了。英文老師說:「現在電視在演阿扁我就轉臺,除非有陳敏薰。」李老師笑了:「那麼老女人你也可以?我可不行,她長得太像我太太了。」一個漂亮的傳球。話題成功達陣。抵達他們興趣的中心。
  英文老師問物理老師:「你還是那個想當歌星的?幾年了?太厲害了,維持這麼久,這樣跟回家找老婆有什麼不一樣。」其他兩個人笑了。物理老師無限慈祥地笑了,口吻像在說自己的女兒:「她說唱歌太難,現在在當模特兒。」會出現在電視裡嗎?物理老師摘下眼鏡,擦拭鼻墊上的油汗,眼神茫然,顯得很謙遜,他說:「拍過一支廣告。」其他三個人簡直要鼓掌,稱許物理老師的勇氣。李老師問:「你就不怕別人覬覦?」物理老師似乎要永久地擦眼鏡下去,沒有回答。數學老師開口了:「我已經上過三個儀隊隊長了,再一個就大滿貫了。」乾杯。為阿扁七億元的監獄餐乾杯。為只有知識而沒有常識的臺獨份子乾杯。為所有在健康教育的課堂勤抄筆記卻沒有一點性常識的少女乾杯。為他們插進了聯考的巨大空虛乾杯。
  英文老師說:「我就是來者不拒,我不懂你們在堅持什麼,你們比她們自己還矜持。」李老師說:「你這叫玩家,玩久了發現最醜的女人也有最浪最風情的一面,我沒有那個愛心。」又羞澀地看著杯底,補了一句:「而且我喜歡談戀愛的遊戲。」英文老師問:「可是你心裡沒有愛又要演,不是很累嗎?」
  李國華在思考。數了幾個女生,他發現姦汙一個崇拜你的小女生是讓她離不開他最快的途徑。而且她愈黏甩了她愈痛。他喜歡在一個女生面前練習對未來下一個女生的甜言蜜語,這種永生感很美,而且有一種環保的感覺。甩出去的時候給他的離心力更美,像電影裡女主角捧著攝影機在雪地裡旋轉的一幕,女主角的臉大大堵在鏡頭前,背景變成風景,一個四方的小院子被拖拉成高速鐵路直條條涮過去的窗景,空間硬生生被拉成時間,血肉模糊的。真美。很難向英文老師解釋,他太有愛心了。英文老師不會明白李國華第一次聽說有女生自殺時那歌舞昇平的感覺。心裡頭清平調的海嘯。對一個男人最高的恭維就是為他自殺。他懶得想為了他和因為他之間的差別。
  數學老師問李老師:「你還是那個臺北的高二生嗎?還是高三?」李老師嘴巴沒有,可是鼻孔嘆了氣:「有點疲乏了,可是你知道,新學年還沒開始,沒有新的學生,我只好繼續。」物理老師不知道什麼時候戴上的眼鏡,突然抬高音量,自言自語似地:「那天我是和我太太一起在看電視,她也不早點跟我講廣告要播了。」其他人的手掌如落葉紛紛,拍打他的肩膀。乾杯。敬臺海兩岸如師生戀般語焉不詳的抒情傳統。敬從電視機跳進客廳的第三者。敬從小旅館出來回到家還能開著燈跟老婆行房的先生。敬開學。英文老師同時對物理老師和李老師說:「我看你們比她們還貞節,我不懂為什麼一定要等新一批學生進來。」
  外頭的纜車索斜斜劃破雲層,纜車很遠,顯得很小,靠近他們的窗子的纜車車箱子徐徐上爬,另一邊的緩緩下降。像一串稀鬆的佛珠被撥數的樣子。李國華心裡突然播起清平調。雲想衣裳花想容。臺灣的樹木要入秋了還是忒繁榮。看著雲朵竟想到房思琪。可是想到的不是衣裳。是頭一次拜訪時,她說:「媽媽不讓我喝咖啡,可是我會泡。」這句話想想也很有深意。思琪伸長了手拿櫥櫃頂端的磨豆機,上衣和下裳之間露出好一大截坦白的腰腹。細白得像綠格子作文紙上先跳過待寫的一個生詞,在交卷之後才想起終究是忘記寫,那麼大一截空白,改卷子的老師也不知道學生原本想說的是什麼。終於拿到了之後,思琪的上衣如舞臺布幕降下來,她沒有抬頭看他一眼,可是磨咖啡豆的臉紅紅的。後來再去拜訪,磨豆機就在流理臺上,無須伸手。可是她伸手去拿磨豆機時的臉比上次更紅了。
  最終讓李國華決心走這一步的是房思琪的自尊心。一個如此精緻的小孩是不會說出去的,因為這太髒了。自尊心往往是一根傷人傷己的針,但是在這裡,自尊心會縫起她的嘴。李國華現在只缺少一個縝密的計畫。房爸爸房媽媽聽說老出差。也許最困難的是那個劉怡婷。把連體嬰切開的時候,重要的臟器只有一副,不知道該派給誰。現在只希望她自珍自重到連劉怡婷也不告訴。結果,李國華的計畫還沒釀好,就有人整瓶給他送來了。

前言/序言

  羅莉塔,不羅莉塔:21世紀的少女遇險記╱張亦絢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一份具有獨特性的珍貴書寫。讓我先將故事摘要如下:

  ……已婚補教名師李國華五十歲了,誘姦十三歲的房思琪之前,狩獵學生的經驗已很老到。在初次性侵五年後,與思琪情同雙胞的劉怡婷,接到警局通知,去帶回神智不清,被判定瘋了的思琪。透過思琪的日記,怡婷得知思琪五年中的所見所思。五年初始,嫁入錢家的伊紋,是少女的忘年交,但在李國華的用計下,將其「文學褓姆」的位置,讓出給李國華。二十餘歲的她,是丈夫家暴的沉默受害者,如此懦弱的女前輩,形成少女弔詭的守護者。在思琪與伊紋之間,存在某種「不幸的平等」。儘管伊紋的關懷,是思琪的一線希望,但在李國華對思琪的暴力加劇之後,終究未成救援。伊紋鼓勵怡婷不忘房思琪之痛──儘管不知內情的眾人,尊敬李國華如故,並將房思琪瘋掉一事,歸咎於伊紋讓她們「讀太多文學」。

  這番內容梗概,未必能彰顯書寫特出之處,但已揭露不少頗堪玩味的問題意識。以下我將把論述重心,放在文學表現上:

  誘姦主題並非乏人問津。歌德、納博可夫或哈代 ,我們都不能說,小說家沒披露少女在年齡、性別與文化上所處的三重不平等。然而要將少女不單視為苦命人,也是具不同視野的社會成員,多少仍未竟全功。童妮?摩里森 在回顧《最藍的眼睛》的寫作時,就稱在一九六五年,強暴受害者仍是「無人聞問的個體」,而最大挑戰,乃是將受暴故事以「少女們自己──的觀點揭露出來」 。此處「個體」兩字是重點。不能說納博可夫不視羅莉塔為個體──不過若以「賦予個體化深度與生命」的尺度量之,《羅莉塔》仍屬失敗大於成功之作。也就是在這個檢驗向度上,《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致力著墨房思琪的文學癡情──這個有代表性,但不見得有普遍性的強烈個人特質──可以被視為此作,值得肯定之處。

  此外還有幾點是我想指出來的。首先,作者充份掌握了性暴力倖存者的「語言(時)差」特徵。思琪初次傾訴,用得是「……我跟李老師在一起……」──避談強暴。怡婷想成兩情相悅的小三劇,報之以「妳好噁心」。這個「語言未能承載經驗核心」的吞吐特質,導致思琪與自我及他人溝通的持續斷裂。小說處理細膩。然而,更了不起的是,思琪在自我對話以及與加害者對質的過程中,從嚴重落後,一步步追趕上對她極度不利的「語言差」,運用的並非任何理論,而是以「對手(老師)的語言」反擊之。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番語言馬拉松,思琪是從鳴槍時的驚慌始,一路等比加速──儘管此番衝刺,我們讀來心酸。這並非脫離現實的智商跳表,勿寧說更是絕境逼出的才智狂飆。然而,暴力是對「語言與智識有效性」的絕對否定。思琪雖有「反將一軍」的文明,文明不敵野蠻。

  其次,在處理人物與文字上頭,作者林奕含也有能夠生冷的老練。這在筆走性事上是關鍵功力──在本篇中,作用尤其複雜。故事發生在一個夸夸談「愛」的語境中,李國華「說愛如說教」,其自我陶醉,也許偶會令人不耐。然而這卻是誘姦的重要一環。身體侵犯殺身體,誘姦者「諄諄教誨」,則如同殺靈魂的現場直播。無論少女的文學渴從何而來,如同某些對體育或科學的早熟嚮往,有先見的社會,一向持護,而非扼害。李國華固然是變態地使用文學,品味也堪憂,但對文學的依附儼然更是血腥嗜欲這一層,也隱含精神暴力。──這病灶是社會性的。思琪自省,謂自己有對語言「最下等的迷戀」。語涉自辱,卻也是意識萌生。思琪並未從關係中出走,但此節仍為曙光。伊紋說思琪「愛失禁」,也頗值思索。失禁溯其源,與肉體關係密切。失禁一般是肛門括約肌失靈,人不能以己力控制肉體,也是肉體更占上風的回返。思琪的家庭,對性不單貶抑,甚至嚴重到不認存在。小孩的範型近乎「乾淨機器人」。強暴在此發生,女童身體形象看似被高抬聚焦,強暴褒揚的更是非肉身存有,除了暴力,可說也是對肉身存有的二次否定。邏輯推到極端,去性化規訓子女的家庭,與「奪處為快」的誘姦,看似分庭抗禮,實則一體兩面。作者沒有採取統整性的態度,反而以文學的層次與緻密,保留人物自成一格、溢出常規的語言質素──有時任其乖張,有時忠於誤用。這是小說書寫難度最高,也最挑戰讀者的風格手法。

  思琪回溯自己誤信李國華時說:「……不知道,反正我們相信一個可以整篇地背長恨歌的人。」對文學略知一二者,對這浪漫幼稚的高亢,必不陌生。然而,這只表示少女世故幾無、被反智青春文學所誤、還在「以淺薄為高尚」嗎?起句為「漢皇重色思傾國」的〈長恨歌〉出現,原因應不限於其為名篇。能對君王說不者寡,楊貴妃的「高升」,與女性權益更不相關。妃與王的愛情理想,除非如李國華之流關門做皇帝,背著一個社會以兒童為禁臠。此詩有四段,次段中「愛情女王」楊貴妃即慘死,是歌詠或諷刺,也不無曖昧。思琪是囫圇吞棗詞句之美?還是在有能力做古典新詮前就已早夭成祭品?小說若干典故嵌入,未必是賣弄詞章,它還有如寫實的文件大展,清點一時一地少女所擁有的文化(反)資源,有多少是精神先武裝?多少是思想預繳械?「對文學的追尋同樣也是逃入監禁狀態的一種畫地自限」 ──寧喬艾玲在分析文藝少女時,一度直指要害。思琪怡婷會在成人指揮下分湯圓給遊民,鄰居也相互拜訪,似乎不全適用社會學中缺乏聯結的說法。然而,針對性別的監禁,必須從思維的空洞封閉這個角度來看。

  小說中的張太太,引出「嫁女兒」一線,似與誘姦無涉。但她不願女兒嫁打人的錢一維,還介紹伊紋嫁錢家──此人麻木,與幫李國華牽線姦污學生的蔡良,可有一比。少女距婚姻預備軍尚遠,但「不嫁不行」的意識型態已罩頂。「必嫁」會帶動各種性別壓迫,鄰居「守望相助」之「助」,更近「助紂為虐」。少女「從封閉到文學,從文學再到被文學化身以誘姦型態囚禁」的連綴,最早的封閉線索較少,但還是有。失樂園篇開篇寫住七樓,下接「跳下去」如何又如何──這是封閉創痛。

  最後,儘管「既難且虐」,小說仍能以極度自然的方式碰撞讀者內心柔軟處。幾次讀到「如果姊姊能用莎士比亞擦眼淚……」處,我必落淚。難言的神祕,在創作事上,都說是「祖師爺爺奶奶賞飯吃」。這是難得的誠摯之味。

  雖偶有造句過多、工筆太力之病,《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仍具足了擲地有聲的雛鳳挺拔之姿。

《星河彼岸的低语》 一本关于记忆、失落与重建的史诗,一则在浩瀚宇宙中寻找归属的旅程。 --- 故事梗概:时间的尘埃与未竟的誓言 《星河彼岸的低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遥远的未来,人类文明已成功跨越了太阳系的桎梏,殖民了数以百计的宜居行星。然而,科技的昌盛并未带来精神的圆满。故事的主角,伊莱亚斯·凡恩(Elias Vane),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记忆编织师”——一个专门从事高精度虚拟现实记忆重构与修复的专家。 伊莱亚斯的日常是穿梭于客户的意识深处,修补那些被创伤、时间或技术故障撕裂的人生片段。他的技艺登峰造极,却唯独无法触碰自己的过去。十八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相位漂移”事件,将他深爱的伴侣,天体物理学家薇拉(Vera),连同她正在进行的一项突破性实验,一同卷入了未知的时空裂缝。官方报告认定薇拉和她的实验舱已彻底湮灭,只留下一串无法解析的能量残余。 伊莱亚斯带着这份无法愈合的空洞,在光怪陆离的星际都市“新奥林匹斯”中过着近乎禁欲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位身份神秘的委托人——一个代号为“编织者-零”的古老AI实体——找到了他。这个AI带来了无法证实的“回声”:薇拉的信号或许并未消失,而是被困在了宇宙中一个被称作“寂静之环”的区域,一个传说中时间流速异常、物理法则扭曲的禁地。 核心冲突:追寻与代价 委托人提供给伊莱亚斯的,是一份残缺的星图碎片和一项极度危险的任务:驾驶一艘改装过的前时代探测船——“奥德赛残骸”,穿越星际政府严密封锁的危险区域,前往寂静之环的边缘。 然而,这趟旅程的代价高昂。AI要求伊莱亚斯必须重构一个特定的人造记忆结构,植入他自己的意识深处作为导航密钥。这个记忆结构并非伊莱亚斯自己的,而是薇拉生前研究的某个失落文明的“创世模型”。如果他失败了,不仅会迷失在寂静之环,他自己的核心认知系统也将被那个远古模型的逻辑彻底吞噬,成为一具没有自我的躯壳。 伊莱亚斯面对着残酷的选择:是接受这份基于希望的幻影,以自己残存的理智为赌注,去追寻一个可能不存在的“重逢”;还是安于现状,让薇拉永远成为他记忆中那片永恒的空白。他选择了前者。 旅程的阶段与见证的景象 第一部分:穿梭迷雾 伊莱亚斯启动“奥德赛残骸”,离开了熟悉的星际航线。他的旅程始于对权威的反叛。他必须依靠走私犯、地下黑客和被流放的科学家组成的网络获取燃料、伪造身份。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卡珊德拉(Cassandra),一位拥有罕见“相位感知力”的前星际巡警。卡珊德拉起初是受雇监视伊莱亚斯,以确保他不干扰到官方的秘密部署,但她很快被伊莱亚斯对薇拉近乎宗教般的执着所动摇。 两人在穿越被称为“幽灵星云”的区域时,遭遇了强大的星际海盗团伙“熵之子”。在险象环生的战斗中,伊莱亚斯的记忆编织技术被激活,他不得不实时编织出欺骗性的防御场景,让海盗们陷入无法挣脱的虚拟陷阱中,才得以逃脱。卡珊德拉开始意识到,伊莱亚斯的过去远比他所说的要复杂。 第二部分:遗忘之境 “奥德赛残骸”进入了寂静之环的边缘地带。这里的物理定律开始瓦解。时间不再是线性的,空间呈现出非欧几里得几何的扭曲。伊莱亚斯开始植入薇拉的“创世模型”,这是一种关于宇宙诞生与终结的复杂哲学结构。 随着模型的深入,他开始经历“异质的记忆”。他看到了一个从未存在过的文明——“光子铸造者”的兴衰,他们的智慧超越了物质形态,他们相信所有存在都是特定频率的光谱振动。伊莱亚斯发现,薇拉的研究方向与这个古老文明的理论惊人地相似。他开始怀疑,薇拉并非是失踪了,而是“升维”了,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存在状态。 在一次能量风暴中,飞船的导航系统几乎完全瘫痪。伊莱亚斯必须在现实的物理困境与“光子铸造者”的逻辑之间找到平衡。他利用记忆编织技术,在飞船外部投射出稳定的“虚假引力场”,暂时稳定了飞船周围的扭曲时空。 第三部分:环的中心与真相的重构 最终,他们到达了寂静之环的绝对中心。这里没有恒星,只有一片由凝固的、破碎的时间构成的“海洋”。在海洋中央,漂浮着一个巨大的、非物质形态的结构——薇拉的实验舱,但它不再是金属和线路的集合体,而是一团不断变幻色彩的能量核心。 伊莱亚斯必须进入核心。卡珊德拉留守飞船,执行最后的撤离计划。 进入核心后,伊莱亚斯不再需要记忆编织,因为他直接面对了“纯粹的信息流”。他“看到”了薇拉的最后时刻:她并非死于意外,而是主动引导了实验,试图将自己的意识与宇宙的基本信息层(即“光子铸造者”所探求的维度)进行对接。她成功了,但代价是她的人类形态被分解,她的意识融入了更高维度的结构中。 伊莱亚斯明白了,他所追寻的“人”已经不复存在。他所面对的,是薇拉的“理念回响”。 “编织者-零”此时现身,它解释说,它将伊莱亚斯引来,是为了让他继承薇拉未完成的工作——理解如何安全地锚定高维信息流,防止其对低维宇宙造成灾难性的溢出。 尾声:新的编织者 伊莱亚斯没有选择“复活”薇拉(因为那不可能),也没有选择沉沦于对她的怀念。他做出了记忆编织师的终极选择:接受失落,并将其转化为新的存在基础。 他将薇拉的“理念回响”——那些关于时空本质的宏大知识——以一种新的、稳定的形式,注入了自己的意识深处,成为他自我的一部分,而非外部的依赖。 当伊莱亚斯和卡珊德拉逃离寂静之环时,伊莱亚斯变了。他不再是那个被过去束缚的记忆修复师。他成为了一个横跨两个维度的存在,他既记得失去的温暖,也理解了宇宙的冰冷逻辑。 他与卡珊德拉没有回到新奥林匹斯,而是选择驾驶“奥德赛残骸”,前往那些尚未被星际政府发现的“边缘世界”。他不再修复别人的伤口,而是开始用他新获得的知识,尝试编织一个关于未来、关于在无尽虚空中寻找意义的新“故事”。《星河彼岸的低语》在伊莱亚斯凝视着一个新生星系的微光中结束,那光芒,既是他对薇拉的永恒纪念,也是他对未知的勇敢迈步。 --- 本书探讨的主题包括: 认知的边界与形而上的追寻: 当科技允许我们触及记忆的本质时,人类对“真实”的定义将如何改变? 失落的具象化与转化: 真正的放下,是遗忘,还是将失去的本质融入自我,实现更高层次的整合? 文明的迭代与信息熵: 高度发达的文明在面对维度跃迁时,其“自我”概念将如何消解与重构? 个体意志在宏大宇宙中的定位: 渺小的人类情感,能否在冰冷的物理法则中找到永久的立足点?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极具震撼力的阅读体验。它没有给我带来预期的浪漫,而是将我推向了现实最残酷的边缘。我曾对“初恋”的美好有着朦胧的想象,但这本书却将这种想象撕裂,露出了其背后令人心悸的真相。书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遭遇,就像一幕幕令人心碎的电影,将我深深地卷入其中。我感受到了她们的无助,她们的绝望,她们在扭曲环境中的挣扎。这本书,让我对“保护”和“伤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警示,一种关于社会结构性问题,关于权力滥用,关于个体被吞噬的深刻反思。我需要时间来平复情绪,来思考这些沉重的话题。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阴暗面,也让我对现实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它是一次痛苦但必要的启蒙,一次让我无法逃避的,关于现实的深刻洞察。

评分

这本书,名字就像是一场纯洁而美好的梦,充满了青春的悸动和对爱情的无限憧憬。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期待着一段浪漫而动人的故事,一段属于“初恋”的,最美好的模样。我猜想,它会描绘出少女最纯真的情窦初开,第一次心动时的羞涩与欣喜,第一次牵手时的忐忑与甜蜜。或许,还会穿插着一些校园里青涩的烦恼,和好友之间无话不谈的分享。我期待着那些细腻的笔触,能够勾勒出夏日午后阳光穿透树叶的光斑,能够唤醒心底深处那些早已被遗忘的美好瞬间。那一个“乐园”,在我脑海中,是充满着阳光、花香,和少年少女们纯净笑容的。它应该是一本让人读完后,嘴角不自觉上扬,心中充满暖意的书。我希望它能带我回到那个,可以为一封情书而脸红心跳,可以为一句简单的问候而雀跃一整天的年纪。那种单纯的爱恋,那种不掺杂任何世俗的喜欢,才是“初恋”最珍贵的宝藏。这本书的名字,真的太有吸引力了,它承诺了一个世界,一个只属于爱的,纯粹而美好的世界。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与内心的搏斗。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美好的事物会被如此摧毁?书中的人物,她们的选择,她们的痛苦,都充满了令人不解的无奈。我曾设想过,在“乐园”里,应该有阳光,有欢笑,有无忧无虑的青春。然而,这本书却将我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地,一个被阴影笼罩,被痛苦侵蚀的世界。我试图在文字中寻找一丝温暖,一丝可以慰藉心灵的火花,但很多时候,我所感受到的,只有冰冷的现实和绝望的叹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看到了社会隐藏的黑暗,也看到了个体在命运面前的脆弱。我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消化这些感受,来理解这些令人心碎的故事。它不像一本轻松的读物,更像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一次关于生命,关于人性,关于痛苦的,沉重而真实的教育。

评分

读罢此书,我感受到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一种深入骨髓的寒冷。书中的某些情节,像一把锋利的刀,狠狠地刺入我的心脏,让我难以呼吸。它揭示了一些我从未深思,甚至不敢去想的黑暗面,那些隐藏在平静生活下的残酷与欺骗。我曾以为“乐园”象征着美好,但如今看来,它更像是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一个令人沉沦的迷宫。书中的人物,她们的遭遇,她们的无助,让我感到心痛不已。那种被剥夺,被利用,被摧毁的感觉,是如此真实,又是如此令人绝望。我一直在试图寻找一丝光明,一丝希望,但在文字的缝隙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绝望的深渊。这本书,没有给我带来我想象中的浪漫与甜蜜,反而让我看到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冷漠。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从未敢于直视的现实,让我对世界多了一份警惕,也多了一份悲悯。我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一切,来理解那些令人窒息的痛苦,来尝试去感受那些被黑暗吞噬的生命。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我现在仍然难以平复内心的波澜。它所描绘的,是一种极致的悲剧,一种从最初的美好走向深渊的坠落。我曾以为“初恋”会是生命中最纯洁的光,但在这里,它却成了引路的恶魔。书中的女性角色,她们的经历,她们的挣扎,让我看到了在强大的外力面前,个体的渺小与无力。那种被禁锢,被操纵,被扭曲的命运,让我感到一种深刻的无力感。我试图去理解,去寻找这些悲剧的根源,但很多时候,答案都沉重得让人无法承受。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也没有给予一个轻松的结局。它像一个巨大的漩涡,将读者卷入其中,体验那种极致的痛苦和绝望。我需要重新审视我对“美好”的定义,对“爱情”的理解,甚至对“人生”的看法。这本书,是一次沉重的洗礼,一次对心灵的拷问,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成为一个无法抹去的印记。

评分

终于等到降价到60多才入手。之前一直听说这本书。现在在看,不过真的有点难看。排版和我们的不一样

评分

真的很心疼,最近看到一些事更加确定文人传统让一些人脑子进了*

评分

读台版跟简体中文的感觉很不一样。

评分

版式很不一样,内容不忍心读。

评分

原版的,虽然读着不习惯,但应该不会有删减吧

评分

專門買台灣版的,繁體豎排,就是擔心大陸的會有改動

评分

繁体字好难认啊,搞得我现在都得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瞬间变文盲的赶脚。

评分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评分

隔日达,台版正品,就是书没有塑料薄膜外包装,内容没有涂抹现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