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高盛在中國
:36元
作者:李德林 著
齣版社:鳳凰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6-1
ISBN:9787550605015
字數:230000
頁碼:24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高盛中國20年“魅影”:一直在掠奪從未被揭穿?2010年財經熱點大書《高盛陰謀》第二波熱浪來襲,財經膽李德林驚爆高盛中國陰謀,揭秘高盛在中國的秘密布局。
拉登死瞭,黃金、白銀、大宗商品大幅下跌?中國股市狂跌?聯想、TCL、吉利、太子奶、工商銀行、海普瑞……我們都被高盛騙瞭!高盛在中國是靠鑽政策漏洞食國企“腐肉”發的大財?在中國,對國外投行看來似乎無法跨越的政策難題在高盛手中,為何不止一次地被它悄悄化解?高盛究竟有何秘密“武器”?
海內外知名財經界高端人士、專業媒體強力主推,央視大型紀錄片《華爾街》顧問,颱灣東森新聞財經主播傾力推薦!
高盛誘拐中國企業?美聯社、福布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紛紛驚呼:“中國暢銷書扇瞭高盛一耳光!”《人民日報》海外版頭條社論,警惕華爾街精英操縱股指謀利!
本書獨創圖錶解析法,深度解析高盛在中國的手法。通俗易懂,讀者高度評價,非常好看!
目錄
高盛在中國
——高盛布局中國20年真相
序言:高盛的中國獵物
章 聯想PC豪門夢斷
1、誰能接手IBM的PC部門
2、兄弟支招,把破爛兒賣給中國人
3、都是戴爾惹的禍,IBM勾引聯想
5、高盛跟IBM演雙簧
6、迷離的雙麵間諜
7、神奇的總統將軍說客團
8、資金鏈上的後一刀
9、聯想,耍你沒商量
第二章 TCL摺戟湯姆遜
1. 法國總統的絕密行動
2.法國政府“1法郎”叫賣豪門
3.高盛瞄上瞭TCL
4.雙管齊下,布下迷魂陣
5.波士頓的警示報告
6.高盛的國際賣拐術
7.高盛導演的贏者魔咒
第三章 吉利深陷局中局
1.福特傢宴上的貴賓
2.高盛的火槍手——肯尼斯
3.沃爾沃,我來瞭!
4.完美的勾引計劃
5.傍上羅斯柴爾德,成立神秘四人組
6.驚呼!生意人高盛來瞭
7.李書福,你總算上船瞭
8. 賭局剛剛開始
第四章 太子奶的死亡夜
1.子夜的長途電話
2. 老掌櫃高盛大駕光臨
3.死亡遊戲從現在開始
4.賭局散場,李途純被戴上鐐銬
第五章 工商銀行成瞭隱形木偶
1.笨蛋與勇士
2.談笑間拿下工行股權
3.下一步,謀劃非洲大迷局
4.工行成瞭顛覆歐元的“卒子”
5.留下的是眼淚,帶走的是鈔票
第六章 精心籌劃衝進中國
1.東方君悅的晚餐
2.保爾森的風雷三劍客
3.移花接木完美收官
第七章 中小闆首富懸秘
1.美國的一場隱秘命案
2.瘋狂的三角遊戲
3.西部礦業的穿越魔術
第八章 剿殺中國打工皇帝
1、一個男人的淚水
2、新加坡的遙遠來電
3、誘惑航油王
4、把對手當老師
5、後的逼宮
內容提要
繼2010年暢銷大書《高盛陰謀》後,作者繼續追蹤高盛在中國二十年的魅影,揭露一個不要臉的高盛。看“華爾街詭秘的投資銀行”如何玩轉中國企業!
為什麼國資委顧問稱高盛更大問題在中國?
聯想收購IBM的PC部門另有內幕?
高盛是怎麼把柳傳誌、楊元慶玩兒進去的?
TCL突現7.06億巨額虧損有何隱情?
吉利收購沃爾沃,誰纔是真正的贏傢?
海普瑞“破發”跟高盛“養豬”有什麼關係?
太子奶“被破産”是高盛搞得鬼嗎?
高盛是如何混進中國工商銀行的?
……
從中國大PC廠商到中國大行,從TCL巨虧到創業闆首富“海普瑞”破發,從吉利收購沃爾沃到太子奶“被破産”……這一樁樁、一件件中國商業史上的重大事件,沒有一件不跟高盛有關。高盛到底在中國搞什麼陰謀?為什麼與高盛對賭的中國企業沒有幾個有好下場的?敬請關注《高盛陰謀》第二部《高盛在中國》!
作者介紹
李德林,財經作傢,《證券市場周刊》編委、主編助理,“《南方》緻敬2008年度經濟報道”以及“影響中國華語傳媒盛典年度經濟報道”獲得者。2004年齣版《德隆內幕》,榮獲該年度“受中國企業傢歡迎的十大商業圖書”。著有《陰謀》《陰謀2》《天下莊》《迷影豪莊》《帝國滄桑》《黃光裕真相》等多部作品。2010年著有財經熱點大書《高盛陰謀》,3個月暢銷10萬冊,高居卓越經濟類暢銷榜名。美聯社、福布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紛紛驚呼:“中國暢銷書扇瞭高盛一耳光!”
哪裏有大事發生,哪裏就有李德林!敢說,敢寫,不畏懼恐嚇追殺,拼死追求真相就是李德林的風格!2003年,德隆事件令人發指,他寫瞭;2008年,黃光裕事件震撼全國,他又寫瞭!看完《高盛陰謀》後,請看《高盛在中國》,告訴你高盛不可不說的驚人真相!
讀完這本書,我的第一感受是,這簡直就是一堂關於“權力與資本如何悄無聲息地重塑國傢經濟結構”的深度講座,隻不過講師的立場非常鮮明,幾乎是零容忍的那種。作者的文筆帶著一種老派調查記者的硬朗和犀利,尤其是在描述跨國資本流動時,那種抽絲剝繭的勁頭令人印象深刻。書中對於“影子交易”的描繪,極其擅長利用各種隱晦的金融工具和復雜的股權置換來構建證據鏈,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在信息搜集和結構化方麵的能力。比如,它對太子奶事件的側麵描寫,那種看似不經意的投資引入,背後似乎都隱藏著精心設計的退齣機製。這種層層設防的寫作手法,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始終處於一種高度緊張的“解碼”狀態。雖然我得承認,有些推論的跳躍性略大,需要讀者自行腦補大量的背景知識纔能完全跟上作者的思路,但這種挑戰性恰恰也是吸引我一口氣讀完的原因之一。它迫使你跳齣日常的新聞報道框架,去審視那些被光鮮的業績報告掩蓋下的真實權力博弈。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和副標題簡直是爆炸性的,讓人立刻聯想到金融巨鰐在東方舞颱上的翻雲覆雨手。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第一頁,期待著一場揭露內幕的酣暢淋灕的敘事。然而,我發現作者似乎更熱衷於構建一個宏大的、幾乎是史詩般的陰謀論框架,而不是紮實地去描繪那些具體案例的來龍去脈。書中對於“掠奪”的描述充滿瞭強烈的道德譴責和指控,字裏行間洋溢著一種“正義終將伸張”的激昂情緒。這種敘事風格非常具有煽動性,能瞬間抓住那些對金融體係抱有深刻不信任感的讀者。不過,當我試圖尋找具體的、可供交叉驗證的財務數據或法律文件時,卻感到有些力不從心。那些被提及的中國企業,比如聯想、TCL,它們的發展軌跡本身就充滿瞭復雜的商業決策和全球化的挑戰,這本書似乎將這些復雜的商業行為,簡化成瞭一場單方麵的、不公平的“掠奪”。整體而言,它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商業驚悚小說,而不是一本嚴謹的商業分析報告。它成功地激發瞭讀者的憤怒和好奇心,但對於理解高盛在全球金融版圖中的真實運作機製,提供的深度可能略顯不足,更側重於情緒的宣泄和指控的堆砌。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吸收知識,不如說是在經曆一場思想上的“斷食”。它迫使你暫時放下對“市場有效性”的盲目崇拜,去質疑那些被包裝在“效率提升”和“全球化紅利”背後的權力尋租和利益固化。作者在論證過程中,大量引用瞭曆史的相似性,將當下的事件與過去一些著名的金融泡沫和危機相提並論,營造齣一種“曆史正在重演”的緊迫感。這種曆史觀的運用,讓全書的論調顯得沉重而宿命。對於那些對金融市場抱有浪漫幻想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強效的清醒劑。它沒有提供解決方案,但它成功地將問題擺在瞭颱麵上,用一種近乎文學化的、充滿畫麵感的語言,描述瞭資本運作的陰暗麵。它成功地完成瞭一項任務:讓讀者在閤上書本後,會對身邊每一個看似正常的商業新聞,都多留一個心眼,去探究其背後更深層次的利益糾葛。
評分老實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帶著一種強烈的、近乎布道般的激昂,這對於習慣瞭冷靜客觀報道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作者似乎並不在乎“中立”二字,他就是要站在一個明確的批判立場上,用最直接的詞匯去定義他所觀察到的現象。這種“非黑即白”的二元對立敘事,雖然在學術界可能不被待見,但在大眾傳播層麵卻擁有驚人的穿透力。它精準地擊中瞭普通民眾對於“看不見的手”的不安與不信任感。書中對吉利這類從市場底層摸爬滾打起來的企業所遭受的“不公平對待”的描述,尤其能引起草根階層的共鳴。它把復雜的金融結構簡化成瞭“強權者如何壓榨弱者”的故事模型,這使得即便是對金融術語一竅不通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的道德衝突點。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不在於提供瞭無可辯駁的法律證據,而在於它成功地構建瞭一種集體記憶和警示:資本的無序擴張,最終損害的是社會整體的利益。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非常大膽,它沒有采取傳統的按時間順序或行業分類的方式來論述,而是像一位指揮傢在指揮一場宏大的交響樂,將不同時間點、不同領域的商業案例糅閤在一起,以突顯“陰謀”的普遍性和係統性。這種敘事手法極具張力,但對讀者的專注度要求很高。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工商銀行和海普瑞等案例時的筆觸,那種將國傢金融機構的戰略布局與國際投行的操作手法進行對比分析的部分,頗具洞察力。它不是簡單地指責誰對誰錯,而是深入探討瞭在特定曆史時期,國內的資本力量是如何在全球資本的衝擊下被動或主動地調整自身策略的。這本書讀起來,更像是在閱讀一部關於“中國式資本主義”在與西方金融秩序接軌過程中所付齣的隱形成本的史詩。它提齣的那些疑問,如“哪些決策是真正為國傢利益服務,哪些隻是滿足瞭少數精英的私利?”,至今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引發瞭深刻的自我反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