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超級學霸:受用終身的速效學習法|6550990 |
| 圖書定價: | 49元 |
| 圖書作者: | (挪)奧拉夫·捨韋(Olav Schewe) |
| 齣版社: | 機械工業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7/9/1 0:00:00 |
| ISBN號: | 9787111577980 |
| 開本: | 16開 |
| 頁數: | 0 |
| 版次: | 1-1 |
| 目錄 |
推薦序 前言 學習技巧有什麼用 為什麼要拿到高分 為什麼閱讀本書 第一部分 高效學習 第1章 時間和時間管理 003 時間管理 004 宏觀瞭解,做好計劃 014 第2章 學習和理解 019 關於學習 020 重要的學習原則 025 理解 034 第3章 個人獨立學習及與他人共學 040 個人獨立學習 041 課堂學習 049 學習夥伴/學習小組 054 第4章 閱讀技巧 056 閱讀 057 快速閱讀 063 第5章 筆記技巧 070 傳統筆記 071 思維導圖 076 高亮文本 079 第6章 記憶技巧 082 傳統記憶技巧 083 圖像化 088 位置記憶法及其他圖像化記憶法 093 第一部分要點小結 099 第二部分 成功應試 第7章 復習準備 105 復習備考 106 考試前一天 113 第8章 書麵考試 117 迎戰書麵考試 118 項目任務和作業 131 第9章 口語考試 134 口頭報告或演講 135 迎戰口語考試 141 課堂學習 146 第10章 考試結束後 149 考試結果和成績申訴 150 第二部分要點小結 153 第三部分 正確思考 第11章 動力和態度 158 動力決定一切 159 對你的學習和錶現負責任 165 第12章 思維技巧 168 給自己設定目標 169 找到樂趣 174 相信自己 178 積極正麵地思考 181 剋服緊張和壓力 185 自律 190 習慣:習慣成功 196 第三部分要點小結 199 結束語 祝你好運 201 參考文獻 203 譯者後記 205 |
這本書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完全顛覆瞭我對學習的傳統認知。我以前總覺得,想要學得好,就得花大量的時間去“磨”,背瞭又忘,忘瞭再背,陷入瞭一種低效的循環。但作者在這本書裏提供的那些方法,簡直就像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他不是在教你死記硬背的技巧,而是深入到大腦運作的底層邏輯,教你如何更聰明地學習,而不是更辛苦地學習。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主動迴憶”的部分,過去我總是在被動地看筆記,閤上書就什麼都不記得瞭。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學習發生在信息被提取而不是被輸入的那一刻。這種從“輸入導嚮”到“輸齣導嚮”的轉變,對我這個常年與考試作鬥爭的人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我開始嘗試著在學完一個章節後,立刻閤上書,試著嚮自己復述核心內容,雖然一開始有點磕絆,但堅持下來後,效果肉眼可見地好。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讀起來就像是有一個經驗豐富的學長在旁邊手把手教你一樣,充滿瞭實用的指導和鼓勵。我強烈推薦給所有覺得自己在學習上遇到瞭瓶頸,或者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子”的朋友們。這不僅僅是一本學習方法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指南。
評分當我拿起這本厚厚的書時,說實話,我內心是有點抗拒的,因為市麵上關於“學習法”的書太多瞭,大多都是韆篇一律的空泛口號,看完後感覺什麼都沒學會,書也隻能堆在書架上落灰。然而,這本書卻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紮實感和係統性。它沒有停留在“你應該如何努力”這種雞湯層麵,而是非常細緻地拆解瞭高效學習的各個環節,從如何選擇學習材料,到如何構建知識體係,再到如何應對遺忘麯綫的挑戰,每一個步驟都有清晰的理論支撐和可操作的步驟。特彆讓我受益的是它對“間隔重復”的深入講解,我以前隻是模糊地知道要復習,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不同時間間隔復習的科學依據,甚至提供瞭具體的復習時間錶建議。這讓我一下子從“憑感覺復習”的盲目狀態,轉變為“科學規劃復習”的精確狀態。這種結構化的知識輸入,讓我感覺自己手中的學習工具箱一下子充實瞭許多,不再是零敲碎打的幾個小竅門,而是一個完整的、可以運行的係統。對於我這種習慣於將所有事情都流程化和係統化處理的人來說,這種嚴謹的編排方式簡直是完美契閤我的思維模式。
評分我一直認為,學習效率的低下,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沒有找到適閤自己的“節奏”。這本書非常強調個體差異和定製化學習路徑的重要性,這一點讓我深有感觸。它沒有試圖用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公式來套用所有人,而是提供瞭框架和原則,鼓勵讀者根據自己的生物鍾、注意力周期和知識背景去靈活調整策略。比如,書中關於“番茄工作法”的變種應用,就非常靈活,它建議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高能時段”來調整工作時長和休息頻率,而不是死守固定的25分鍾。這種對學習者主體性的尊重,讓這本書讀起來充滿瞭“被理解”的感覺。我不再焦慮於彆人一天能學多少,而是專注於如何讓自己的投入産生最大的産齣。它幫助我建立瞭更加健康、可持續的學習習慣,這比短期內提高幾分成績要重要得多。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帶來的長期效應,它不僅優化瞭我的學習技巧,更重塑瞭我對“終身學習”的信念和實踐方式。
評分老實說,我是一個拖延癥晚期患者,也是一個“完美主義”的受害者,經常因為害怕開始得不夠完美,所以乾脆就不開始瞭。這本書中關於“如何啓動學習”的部分,簡直是為我量身定製的解藥。作者提到瞭一種“五分鍾啓動法”,其核心思想是降低任務的啓動門檻,先做一小部分,用行動帶動意願。我嘗試著用這個方法來開始閱讀那些我一直拖延的專業文獻,神奇的是,一旦我真正坐下來,哪怕隻看五分鍾,那種“我已經開始”的成就感就會湧上來,接下來的學習就順理而為地進行瞭。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直麵瞭我們作為人類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心理障礙,而不是假裝它們不存在。它不是一味地鼓吹“意誌力萬能論”,而是提供瞭繞過或剋服這些心理壁壘的巧妙策略。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被動地等待“學習的靈感”降臨的人瞭,我學會瞭如何主動地去創造進入學習狀態的條件。這本書的每一章都像是在幫我清理心靈上的灰塵,讓我能更輕盈、更專注地投入到知識的海洋中去。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令人愉悅,這對於一本“方法論”書籍來說是相當難得的。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流暢且富有感染力,他似乎很懂得如何通過故事和比喻來闡釋復雜的認知科學原理。比如,在解釋“深度加工”的重要性時,他沒有用枯燥的神經科學術語,而是用瞭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像給一個新朋友介紹一個概念一樣去理解它”,這一下子就點亮瞭我對知識的理解深度。它教會我,學習不應該是知識的“搬運工”,而應該是知識的“創造者”和“連接者”。我開始有意識地去尋找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聯係,試圖搭建一個更大的認知網絡,而不是讓知識點孤立地散落在我的腦海裏。這種探索和建構知識的樂趣,是之前任何死記硬背都無法給予的。這本書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它給的不是魚,而是讓你自己去建造捕魚工具的藍圖,而且這個藍圖是經過實戰檢驗的、可靠的。我感覺我的學習動力不再是外部壓力,而是內在的好奇心和掌控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