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机械设计与选用手册

塑料机械设计与选用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兴天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塑料机械
  • 塑料加工
  • 机械设计
  • 塑料设备
  • 工程塑料
  • 注塑成型
  • 挤出成型
  • 热成型
  • 模具设计
  • 工业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29236
商品编码:1638776161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作  者:王兴天 主编 定  价:268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07月01日 页  数:864 装  帧:精装 ISBN:9787122229236 本书编者队伍汇集了相关领域多位知名专家,内容既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引荐大量的教学科研资料及工程技术资料,以及专利等,反映了近年近期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的科技成果。 第1章绪论
1.1塑料原料与塑料加工间的重要关系1
1.2我国塑料机械现状及其发展2
第2章加压式捏炼机
2.1概述4
2.1.1用途4
2.1.2分类4
2.2工作原理4
2.3基本结构与作用5
2.3.1总体结构5
2.3.2翻转机构6
2.3.3捏炼部件6
2.3.4压料装置7
2.3.5主传动系统7
2.3.6加热、冷却系统7
2.3.7气控系统7
2.3.8电控系统7
2.4主要技术参数9
2.4.1密炼总容积9
2.4.2捏合总容积9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15章,堪称当今塑料机械装备制造领域之巨著。全书图文并茂,既融汇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多年科研实验成果。本书对塑料装备制造业中的几大重点成型设备,如压延、挤出、注塑、中空等机械设备及其机组,从设计到选用,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可为塑料装备业设计人员、工艺人员的工作创新提供参考;亦可为塑料加工业技术人员合理选用设备提供参考。本书从机电一体化角度,对设备的工作原理、成型原理、制造原理、控制原理等有较深入的探讨和论述,并提供大量的图文资料,可供从事塑料机械设备制造的科研人员、大学生、研究生学习参考。
《模具制造工艺与设备》 本书详尽阐述了现代模具制造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从基础的模具设计原理出发,深入剖析了各种类型模具(如注塑模、冲压模、压铸模、吹塑模等)的设计要点、结构组成及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特色。 在工艺方面,本书系统介绍了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各项关键工序。模具钢材的选择与热处理是保证模具性能和寿命的基础,书中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各种模具钢材的性能特点、淬火、回火、调质、渗碳、氮化等热处理工艺的原理、方法及应用。机械加工工艺部分,详细讲解了车削、铣削、刨削、磨削等传统加工方法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以及高精度加工技术,如电火花加工(EDM)、线切割加工(WEDM)在复杂型腔模具制造中的作用和参数优化。表面处理技术,如抛光、镀层、氧化等,对于提高模具的光洁度、耐磨性、耐腐蚀性至关重要,本书对此类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及效果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设备方面,本书全面介绍了与模具制造相关的各类先进设备。数控机床,包括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CNC Machining Centers)等,是实现模具高精度、高效率制造的关键。书中不仅介绍了这些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还重点讲解了其在模具零件加工中的具体应用、刀具选择、编程指令及操作要领。特种加工设备,如电火花加工机床、线切割机床,因其独特的加工能力,在模具制造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书对其工作原理、工艺参数设置、电极选择等进行了详尽介绍。此外,还涵盖了测量与检测设备,如三坐标测量机(CMM)、光学影像测量仪等,用于保证模具尺寸精度和质量控制。辅助设备,如焊接设备、研磨设备、抛光设备等,也是模具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书特别强调了模具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优化。从原材料检验、加工过程监控到成品检验,全方位地介绍了质量保证的体系和方法。同时,针对模具制造中常见的问题,如尺寸精度不达标、表面粗糙度不合格、模具寿命不足等,提出了相应的诊断和改进措施。 最后,本书还触及了模具制造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如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智能制造在模具生产中的融合等,为读者提供前瞻性的视野。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集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于一体,适合从事模具设计、制造、维修的技术人员、工程师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是了解和掌握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重要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我的工作台边,耐心地拆解着那些复杂的塑料机械。我一直以为,机械设计无非就是一些齿轮、轴承的堆砌,但翻开它,我才发现自己对这个领域是多么的“门外汉”。它没有用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公式吓唬我,而是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从最基础的部件讲起,比如注塑机的螺杆,它不仅仅是一根简单的杆子,书里详细讲解了螺杆的几何形状、材质选择、表面处理对熔胶效果的巨大影响,甚至还列举了不同聚合物对螺杆设计的具体要求。我记得有一章节讲到冷却系统,我之前觉得不就是水管子吗?结果这本书告诉我,冷却水道的设计、循环介质的选择、甚至水温的精确控制,都直接关系到产品成型的质量和效率,它还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说明了错误的冷却设计是如何导致产品变形、缩痕等问题的。

评分

我特别喜欢这本书中关于“特殊塑料加工”部分的讲解。随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传统的通用塑料加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这本书针对一些高性能工程塑料,如PEEK、PPS、LCP等,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殊加工要求,包括更高的加工温度、更精密的设备控制、以及特殊的模具设计。它还探讨了如何应对这些特殊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降解”、“气泡”等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意识到,塑料机械的设计和选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发展的。

评分

我之前一直认为,塑料机械的设计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学科,只有那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才能掌握。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轻松而愉悦。它并没有用过于复杂的术语,而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在讲解“螺杆压缩比”时,它类比了挤压牙膏的过程,形象地说明了压缩比对熔融和塑化效果的影响。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我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而是与书中的作者进行着一场有趣的对话,一起探索塑料机械的奥秘。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图文并茂做得非常出色,每一页都好像在给我播放一场生动的教学视频。它对于各种塑料加工设备,例如吹塑机、挤出机、压延机等,都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不仅仅是列举它们的参数和型号,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核心技术。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模具设计的章节,它详细地阐述了如何根据塑料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模具结构,比如分型面的设计、浇口和流道的优化、排气系统的设置等等。这些细节对于提升产品合格率至关重要,而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很多实用的指导。它还提到了不同塑料的流动性、收缩率、热稳定性等参数对模具设计的影响,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设计一个能完美生产出产品的模具,需要如此多的考虑。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理论的讲解,它充满了实践智慧。书中的案例分析环节,让我受益匪浅。它选取了许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典型问题,然后详细分析了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机械参数、优化工艺流程,甚至改进设备设计来解决。我特别对其中关于“废品率控制”的章节印象深刻,它不仅仅罗列了常见的产品缺陷,更重要的是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针对“表面划伤”问题,它分析了可能是进料口设计不当、送料装置磨损、或者模具表面粗糙等多种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检查和改进方法。这让我明白,很多时候,解决问题并非难事,关键在于能否找到症结所在。

评分

我一直对塑料机械的选型感到头疼,市场上的品牌和型号琳琅满目,价格差异巨大,到底哪种才最适合我的项目?这本书的“选用”部分简直是我的“救星”。它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买这个品牌”,而是教我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从技术参数、能耗、维护成本、售后服务等多个维度去评估和选择。书中提供了一套非常系统的评估框架,让我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比较。它还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塑料机械的优缺点,例如,对于大批量生产,它推荐了哪种设备更具成本效益;对于精密部件,它又会倾向于哪种设备。我记得有一段内容是关于“动态性能指标”的解读,这让我对机械的响应速度和精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节能减排”理念的融入。在讲解各种机械设备的设计和选型时,它都非常注重考虑设备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讨论注塑机液压系统时,它不仅介绍了传统的液压泵,还重点讲解了伺服节能系统,并详细分析了其在节能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进行选型。它还提到了一些绿色环保的材料选择和工艺优化方法,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机械设计者,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让机器运转起来,更要考虑如何让机器更“环保”。这本书让我开始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机械设计。

评分

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思想启蒙”的书。它让我从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塑料机械。它不仅仅关注机械本身的性能,还将其置于整个生产流程和企业运营的大环境中去考量。例如,它会分析不同设备对厂房布局、电力供应、甚至人员培训的要求。它还提到了“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引导读者在选购设备时,不仅要看初始投资,还要考虑运行、维护、以及报废处理的成本。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对“如何做一个成功的项目”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认为,机械设计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让我印象深刻。它详细讲解了机械设备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故障模式,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以及防护措施来避免这些故障的发生。它还强调了人机工程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例如,操作界面的设计、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等,都与操作人员的安全息息相关。书中的一些图示,清晰地展示了哪些地方是潜在的危险区域,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护。

评分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智能化”和“自动化”塑料加工的大门。在讲解现代塑料机械时,它不止步于传统的机械结构,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将电子控制、传感器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到机械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它介绍了如何利用PLC、HMI等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如何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参数,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这本书让我看到,未来的塑料机械设计,将是机械、电子、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产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