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技术手册

热泵技术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东 著
图书标签:
  • 热泵
  • 制冷
  • 暖通
  • HVAC
  • 节能
  • 能源
  • 技术手册
  • 工程
  • 应用
  • 环保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41996
商品编码:1676993048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页数:630
字数:1058000

具体描述

作  者:陈东 著作 定  价:168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09月01日 页  数:630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2141996 篇 设计基础资料
第1章 热泵简介2
1.1 热泵特点及相关术语2
1.2 热泵原理及基本类型5
1.3 热泵国家标准简介9
第2章 流体力学基础数据资料14
2.1 流体流动基本方程14
2.2 流体流动阻力计算公式14
2.3 沿程阻力系数计算公式17
2.4 局部阻力系数经验数据资料18
2.5 典型风道相关数据资料22
2.6 典型水管相关数据资料37
第3章 热力学基础数据资料38
3.1 常用热物性及单位换算38
3.2 热力学基本定律40
3.3 典型介质热力特性43
3.4 部分材料的常用热物性数据50
第4章 传热学基础数据资料56
4.1 传热方式及其计算公式56
4.2 传热过程及其计算公式63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陈东等编著的《热泵技术手册》包括五篇,分别为设计基础资料、热泵材料、热泵部件、热泵装置设计、热泵应用示例。 靠前篇为设计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典型热泵特点,二十余项热泵相关国家标准摘要,十余种驱动能源、六类低温热源以及流体力学、热力学、传热学数据资料。 第二篇为热泵材料,主要包括二十余种常用热泵工质及其溶液的综合资料及二百余种工质的基本物性数据,五种载能介质的热物性数据资料,十二种热泵系统管路的数据资料。 第三篇为热泵部件,主要包括压缩式、吸收式、喷射式热泵中二十余种常用部件的数据资料及选型或计算方法。 第四篇为热泵装置设计,主要包括常用热泵装置的基础数据资料与设计方法,包括三类基本热泵装置、六类热泵空调装置、七类热泵热水装置、四类热泵干燥装置的流程及其特性,给出了十五种典型热泵装置的设计示例。 第五篇为热泵应用实例,主要包括热泵在民用、工业、等
《热泵技术手册》—— 深度解析热泵系统原理、应用与前沿进展 本书旨在为热泵领域的专业人士、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对可持续能源技术充满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本详尽且实用的技术参考。它并非对某一具体热泵产品的使用说明,而是系统地梳理了热泵技术的核心理论、工作机制、不同类型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细节,并深入探讨了其在建筑供暖、制冷、热水供应以及工业过程中的广泛应用。 核心技术与原理剖析: 本书首先从热力学基础入手,详细阐述了制冷剂的性质、相变过程以及循环中的能量传递。随后,深入解析了热泵系统的四大基本部件——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的功能、工作原理及其关键技术参数。针对不同的循环方式,如蒸汽压缩循环、吸收式循环、吸附式循环等,本书均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并辅以详细的图表和公式推导,帮助读者理解各种循环的优劣势和适用性。 多样化热泵系统类型详解: 理解不同热泵系统的特点是选择和设计合适方案的关键。本书全面介绍了市面上主流的热泵类型,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空气源热泵(ASHP): 详述了其工作原理,包括空气与制冷剂的热交换过程,以及不同工况下(如低温制热、高温制冷)的性能表现。特别关注了翅片式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传热优化技术、风机功耗控制、除霜策略等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水源热泵(WHP): 详细阐述了利用地下水、河流、湖泊等水体作为冷热源的原理。深入探讨了水-制冷剂热交换器的设计要点,以及不同水源的温度波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了水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和夏季高温地区的优势。 地源热泵(GSHP): 重点介绍了土壤(或岩石)作为稳定热源/冷源的原理,并详细分析了水平埋管、垂直埋管等不同形式的地下换热器设计与布置。讲解了地质条件、土壤热物性参数对换热效率的影响,以及钻孔深度、间距等关键设计因素。 吸收式热泵(Absorbing Heat Pump, AHP): 详细阐述了利用低品位热能(如废热、太阳能)驱动的吸收式制冷/制热原理。深入分析了常用的吸收剂(如溴化锂、氨)和制冷剂(如水、氨)的性质,以及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等关键部件的设计与优化。 其他新型热泵技术: 还会涉及一些前沿或特种热泵技术,如变频热泵、多联机系统、吸收式冷水机组、相变材料(PCM)辅助热泵技术等,介绍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潜在应用领域。 系统设计与优化策略: 本书不仅讲解了理论,更注重实际应用。在系统设计部分,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建筑负荷、气候条件、能源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热泵类型和容量。涵盖了换热器选型、管道系统设计、控制策略设置、回油、排污等关键工程细节。同时,针对如何提升热泵系统的能效和运行可靠性,本书提供了详尽的优化策略,包括: 制冷剂选择与充注量优化: 探讨不同制冷剂的特性及其对系统性能和环保性的影响,以及精确的充注量控制。 压缩机技术与变频控制: 详细介绍涡旋、螺杆、离心等不同类型压缩机的优缺点,以及变频技术在调节容量、提升效率和降低噪音方面的应用。 换热器设计与性能提升: 深入分析翅片换热器、套管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结构、材料和涂层来提高传热效率。 除霜技术与能耗管理: 针对空气源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除霜问题,系统介绍了不同除霜方式(如热气除霜、电加热除霜)的原理、优缺点及控制策略,并阐述了如何通过智能控制降低能耗。 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 探讨热泵系统与其他供暖、制冷设备(如地暖、风机盘管)的集成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实现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故障诊断和能效优化。 应用领域与案例分析: 本书的另一亮点在于其丰富的应用案例分析。从住宅建筑的供暖、制冷和生活热水,到商业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再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热回收和低温干燥,本书都提供了详细的案例解析。通过真实的工程项目数据和运行经验,展示了热泵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际效益和技术挑战。 建筑节能: 重点探讨了热泵技术在提高建筑能效、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实现绿色建筑目标方面的作用。 工业应用: 阐述了热泵在工艺过程加热、低温余热回收、制冷剂替代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区域能源系统: 讨论了热泵在集中供暖、区域制冷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本书还将介绍热泵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包括: 超低温空气源热泵技术: 应对极寒地区应用挑战的新进展。 热泵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 如与太阳能光热、光伏发电的协同工作。 智能热泵与物联网(IoT): 实现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和用户体验提升。 新型制冷剂的开发与应用: 关注环保型、低GWP(全球变暖潜能值)制冷剂的研究进展。 热泵的制冷与制热耦合技术: 提高系统整体效率和适应性。 《热泵技术手册》致力于成为一本全面、深入、实用的技术工具书,为推动热泵技术的创新与普及贡献力量,为构建更加可持续的能源未来提供技术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限于理论和工程实践,它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热泵技术前沿的大门。我惊喜地发现,《热泵技术手册》并没有回避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挑战。例如,书中对新型制冷剂的性能和环境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热泵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和面临的挑战。同时,对于智能化控制和物联网技术在热泵系统中的融合,书中也进行了前瞻性的阐述,描绘了未来热泵系统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运行。这些内容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让我看到了热泵技术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评分

读完《热泵技术手册》,我感觉自己对热泵技术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导师。它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开始能够更自信地分析和评估热泵系统的性能,也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表现。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技术视野,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拿到这本《热泵技术手册》后,我首先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详实的工程案例所吸引。书中的每一章节都仿佛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从最基础的热力学循环讲起,循序渐进地剖析了不同类型热泵的工作原理,无论是蒸汽压缩式、吸收式,还是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书中都提供了极其细致的讲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压缩机、换热器、膨胀阀等核心部件时,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深入到它们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性能参数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例如,在介绍螺杆式压缩机时,书中不仅列出了不同类型的优势和劣势,还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分析了不同排量、不同制冷剂下的效率差异和噪音控制策略。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在理解抽象概念时,能够找到具体的物理模型和工程实现。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涵盖了热泵技术的所有重要方面。从基本原理到具体应用,从设备选型到系统调试,从理论计算到实践案例,这本书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章节,它强调了热泵技术在降低碳排放、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书中还探讨了如何将热泵技术与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构建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系统。这些内容让我认识到,热泵技术不仅是工程技术,更是关乎环境保护和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

评分

作为一名非专业背景的读者,我起初对“热泵技术”这个概念有些畏惧,担心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然而,《热泵技术手册》出乎意料地易于理解。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力求用最清晰、最直观的方式来解释复杂的技术原理。即使是涉及到高深的数学公式或物理概念,书中也配有大量图表和示意图,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书中对于一些工程术语的解释也十分到位,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旁边耐心讲解。这种“接地气”的讲解风格,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

《热泵技术手册》的实用性是我最为看重的一点。书中提供的知识和方法,都能够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无论是设备选型、系统设计,还是故障诊断,书中提供的步骤和建议都非常具体、可操作。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能效评估工具”的介绍印象深刻,它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软件工具和计算方法,能够帮助用户快速评估热泵系统的节能效益。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难题。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编排十分合理,逻辑清晰,循序渐进。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再到前沿展望,每个章节都承上启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认为,作者在组织材料时,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学习路径。比如,在讲解复杂的热力学循环之前,会先介绍基本的能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确保读者有必要的基础知识。在介绍某个具体的热泵类型时,会先从其核心部件的功能说起,再逐步分析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这种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编排方式,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丝滑流畅,不会感到突兀或迷茫。

评分

《热泵技术手册》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案例的丰富性和典型性。书中收录了多个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热泵系统案例,从大型商用建筑的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到小型住宅的独立供暖系统,再到工业生产中的余热回收利用,几乎涵盖了热泵技术的各个应用领域。每个案例都详细介绍了项目的背景、热泵系统的设计方案、设备选型、运行效果以及经济性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节能效益评估”的部分,它提供了多种量化的评估方法,让我能够客观地衡量热泵技术的节能潜力,并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这些真实的案例,让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和具有说服力。

评分

我非常欣赏《热泵技术手册》在细节上的严谨和专业。书中对于各种技术参数的引用和计算,都经过了严密的推导和验证。即使是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比如管道连接的坡度、冷媒充注量的计算方法,书中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参考标准。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在热泵技术领域的深厚功底和高度的责任感。对于我这样的工程师来说,这种专业而严谨的内容,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潜在的风险。

评分

对于我这种在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技术难题的读者来说,《热泵技术手册》提供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简直是雪中送炭。书中大量篇幅都围绕着系统设计、选型、安装和调试展开,涵盖了从项目初期的需求分析,到设备布置、管路设计,再到控制策略的制定和现场调试的每一个细节。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系统能效优化”的部分,它提供了多种实用的方法,比如通过优化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减小管路阻力、合理设置回气过热度等,来提升整体的能效比。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变频技术在热泵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变频控制的原理、优势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节能效果分析。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系统故障排除,书中也提供了非常系统化的诊断流程和维修指南,这对于缩短故障处理时间、降低维修成本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