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广州交通发展简史
:88.00元
作者: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3002363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讲述广州交通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近70年的发展历史。突出展现了新巾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广州市交通系统在公路建设、交通运输、精神文明等领域发展的巨大变化。本书对广州市经济发展可起到资政、教育和存史的作用。本书包括三个篇章,篇为新中国成立的成就,第二篇为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第三篇为新世纪的发展。
目录
章 地理环境及变迁
节 地理位置和自然概况
第二节 珠江河道与广州市区江岸的变迁
第三节 广州市区及周边主要水道变迁
第二章 古代广州城的变迁与城内交通概览
节 城市的创建与拓展
第二节 城内交通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第三节 造船技术的发展
第三章 古代广州对外交通概览
节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第二节 近海和内河运输
第三节 陆上交通的开辟和完善
第四节 内港与外港的变迁
第四章 晚清广州交通发展概览
节 城的拓展与墙的束缚
第二节 近代马路建设
第三节 列强垄断下的海上运输
第四节 铁路与火车站的修建
第五节 航空事业的初兴
第五章 民国广州交通发展概览
节 广州设市与城市规划
第二节 近代道路系统的形成
第三节 公路交通建设
第四节 “南方大港”设想和海上运输发展
第五节 粤汉铁路建成和两路接轨
第六节 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
第七节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
第六章 新中国广州交通发展概览(1949—1978)
节 工业建设与城市规划
第二节 对外交通的修复与发展
第三节 城市道路的发展
第四节 市内公共交通的发展
第七章 新中国广州交通发展概览(1979—2010)
节 经济发展与城市规划
第二节 近期交通治堵与长远发展战略
第三节 对外交通发展日新月异
第四节 “环 放射”的城市道路网
第五节 “公交都市”战略
第六节 交通管理
第七节 发展生态人文交通
后记
作者介绍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长期从事交通规划研究,对广州市交通发展历史非常熟悉,参与了许多广州市重大交通设施工程的建设。
文摘
序言
《广州交通发展简史》这本书,对我这个常年在外奔波的商旅人士来说,简直就是一本“活地图”与“历史百科全书”的结合体。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广州作为早期对外贸易港口,其水路交通的演变。书中描绘了珠江水道在不同朝代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从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到近代洋商往来频繁的码头景象,我都仿佛亲身经历。我了解到,早期的商船往来,受制于风向、潮汐以及简陋的航海技术,每一次航行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而随着蒸汽船的出现,以及航道疏浚和灯塔设施的完善,广州港的吞吐量和运输效率得到了飞跃式提升,这直接推动了广州经济的腾飞。书中对一些著名港口和渡口的历史变迁的描述,也勾起了我许多回忆。我曾经乘坐过那些古老的渡轮,感受过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货物,现在读来,才明白这些日常的场景背后,蕴含着如此悠久的历史积淀。作者不仅关注了商业运输,还对连接城郊与市区的乡村道路、桥梁建设等微观交通网络的发展进行了梳理,这让我看到,广州的交通便利,是自上而下、由点及面,一步步形成的。
评分这本书《广州交通发展简史》,在我手中仿佛变成了一部活生生的视觉记录。我常常会被书中那些详细的图表和历史照片所吸引,它们不仅仅是插图,更是故事的直接载体。尤其是一组关于二十世纪中期广州公共交通系统演变的对比照片,让我对城市发展的速度有了直观的感受。照片上,杂乱的公交线路、简陋的候车亭,与如今设计现代、网络发达的公交站点形成了鲜明对比。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呈现“之前”与“之后”,而是通过对数据和事件的分析,解释了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我了解到,早期的公共交通规划,很大程度上受到当时技术条件和城市规模的限制,但即便如此,那些先行者们在有限的资源下,也展现出了极强的创新精神。比如,书中提到过一段时期,广州尝试引入了一种独特的“轨道电车”系统,虽然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普及,但这种探索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去铭记。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不同时期交通规划理念的对比。早期可能更注重单一交通工具的效率,而后期则逐渐转向了多模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书中对于“潮汐车道”、“快速公交系统(BRT)”等现代交通理念在广州的早期实践和影响,也有着深入的探讨。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交通”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出行工具的集合,更是城市肌理、经济命脉和社会动脉的有机组成部分。
评分拿到《广州交通发展简史》这本书,我最先被书中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部分所吸引。作为一名科技爱好者,我对现代交通技术的进步尤为关注。书中对广州地铁从无到有、从单一线路到覆盖全城的艰辛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我看到了最初的地铁规划是如何克服技术难题、资金困境和复杂的地下环境,一点一点变为现实的。书中对于不同时期地铁线路的建设重点、技术创新,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市民的出行方式和城市格局,都有着非常翔实的记录。例如,我了解到,早期地铁线路的选址,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和人口密集区展开的,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迁移,后期的地铁规划则更加注重连接新城、产业园区,以及构建更便捷的换乘网络。书中还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地铁建设过程中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引进全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次采用盾构法施工等,这些都让我对现代交通工程的复杂性和智慧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读到关于未来轨道交通规划的章节时,我更是感到振奋,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高效、智能的交通网络在广州正在逐步构建。
评分拿到这本书《广州交通发展简史》,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但翻开后,却发现它以一种意想不到的生动方式,勾勒出了这座城市脉搏的每一次强劲跳动。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上世纪初老城区街巷变迁的描述所吸引。那些曾经蜿蜒曲折、仅供人力车和行人通行的小路,如何在城市化浪潮中被拓宽、硬化,成为了今日车水马龙的主干道。书中的细致描绘,仿佛让我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见证了马车与人力车在尘土飞扬的路上呼啸而过,又看到了后来第一批公共汽车小心翼翼地驶入街巷时的那种新奇与不适应。作者不仅仅是罗列了年代和事件,更试图挖掘这些交通方式的变迁背后,所折射出的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市民生活习惯的改变,甚至是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深层影响。例如,蒸汽火车线路的引入,如何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城郊居民的通勤模式,也为广州打开了连接内陆腹地的通道。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交通工具的演进,从最初的驳船、帆船,到内燃机车的出现,再到现代地铁网络的规划与建设,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我惊叹于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挖掘,特别是那些几乎被遗忘的交通节点和设施,如何在书中重获生命。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广州从一个沿海港口城市,一步步成长为南方交通枢纽的宏伟图景。
评分《广州交通发展简史》这本书,在我手中,更像是一本关于社会变迁和时代精神的史书。我被书中描绘的,从人力肩挑、黄包车,到自行车、公交车,再到如今的私家车和共享单车,这一系列交通工具的演变轨迹深深打动。我了解到,每一种交通工具的出现和普及,都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更是社会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和城市形态的重塑。例如,自行车的大规模普及,曾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出行半径,也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使得一些以前难以到达的区域变得触手可及。而私家车的出现,更是带来了个人出行的自由度,但同时也引发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新的挑战。书中对于这些挑战的出现及其应对策略的探讨,让我看到了交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个不断探索、修正、进步的过程。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绿色交通”理念在广州的践行历史的梳理,从早期的倡导公共交通优先,到如今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共享单车,以及建设慢行系统,都展现了广州在可持续交通发展方面的努力。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交通发展,最终关乎的是人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