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蘇軾傳(新修訂版)
定價:54.00元
作者:王水照
齣版社:天津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20108405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558kg
編輯推薦
詩詞 書畫 政治 東坡肉=一肚皮不閤時宜
*失意的官員
*得意的文人
復旦大學中文係首席教授、中國宋代文學學會會長王水照先生及其學生同濟大學崔銘博士曆史十年,三易其稿,精心撰寫齣、全麵、獨特的蘇軾傳記,堪比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
於傳記中解讀蘇詞、蘇詩、蘇文,這將是多麼大的喜悅、快意!
內容提要
本書將蘇軾一生的經曆與他一生璀璨的作品相互編織,講述瞭那些感人肺腑的詩詞後麵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全麵的為讀者解讀瞭蘇軾的思想性格、生活風貌及心態意趣,使讀者於詩詞中讀傳記,於傳記中解讀詩詞。當我們迴望蘇軾六十多年的人生就會發現,青年的意氣風發,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達觀淡泊,竟然如此完美地結閤在他的身上,連綿韆年依然餘音繞梁。
目錄
引言 物華地靈鑄偉纔
章 奮厲當世雄鷹齣
第二章 世事維艱力難任
第三章 德澤雅韻滿餘杭
第四章 唯有憫農心尚在
第五章 柏颱霜氣夜淒淒
第六章 吟嘯徐行迎風雨
第七章 三詠赤壁成絕唱
第八章 投老江湖終不失
第九章 華燈飛蓋寓京華
第十章 四任知州澤生民
第十一章 白須蕭散謫嶺海
第十二章 皇天後土同悲悼
結束語 浩瀚淵深贊“蘇海”,流風餘韻遺人間
附錄一 蘇軾生平創作年錶
附錄二 蘇軾著作重要版本錄
後記
作者介紹
王水照,男,浙江餘姚人,1934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即進中國科學 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現任復旦大學文科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文係學術委員會主任,並擔任中國宋代文學學會會長、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名譽會長等職。齣版有《蘇軾傳》、《當代名傢學術思想文庫王水照捲》、《王水照自選集》、《唐宋文學論集》、《宋代文學通論》(閤著)、《蘇軾研究》、《鱗爪文輯》等著作,編有《曆代文話》、《日本宋學研究六人集》、《復旦宋代文學研究書係》等。
崔銘,女,湖南南縣人,1964年生。1986年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學士學位;2000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博士學位;2000年至2002年在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現任同濟大學中文係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發錶多篇學術論文,並齣版《歐陽修傳:達者在紛爭中的堅持》(閤著)等著作。
文摘
序言
總的來說,這本書帶給我的閱讀感受是非常充實且有迴味的。它沒有采用時下流行的快餐式閱讀風格,而是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品咂每一段文字背後的深意。我個人對書中對蘇軾晚年,尤其是流放嶺南和晚年返北途中的描寫尤為動容。那種曆經滄桑後的淡泊與對人性的深刻洞察,通過作者細膩的文字,幾乎是躍然紙上。閤上書捲時,心中湧起的不是一個曆史人物的終結,而是一種精神的延續。這本書成功地將曆史的厚重感、文學的優美性與人物的復雜性融為一體,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蘇軾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它提供瞭一個廣闊而深邃的視角去重新審視這位偉大文人的生命軌跡和不朽精神。
評分這本書的章節劃分和時間綫索處理得非常精妙,使得整部傳記的節奏張弛有度。它沒有拘泥於流水賬式的記錄,而是巧妙地將蘇軾的文學創作、政治抱負、個人情感與時代背景緊密地編織在一起。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烏颱詩案”前後的描述,作者對那種山雨欲來的緊張氣氛捕捉得絲絲入扣,通過對相關人物對話和書信的引用,成功地營造齣一種令人窒息的氛圍。這種敘事技巧讓讀者不僅是旁觀者,更像是被捲入瞭那段曆史洪流中的一員。讀到他被貶謫黃州時期的心境變化,那種從憤懣不平走嚮與自然和解的曆程,讀來讓人心頭一暖,也為他後期的偉大成就做瞭最好的鋪墊。它成功地將一個曆史偉人的“神性”與其作為“人”的掙紮完美地結閤瞭起來。
評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頗為考究,字體大小適中,行距寬鬆,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過於疲勞。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用史料和解讀詩詞方麵的嚴謹態度,每一個關鍵的轉摺點,都有詳實的考證作為支撐,這極大地增強瞭文字的說服力。它不是那種為瞭迎閤大眾口味而進行過度浪漫化的敘事,而是盡可能地還原一個有血有肉、有優點也有局限的蘇軾形象。比如在處理他與王安石變法的關係時,作者並未采取簡單的非黑即白的立場,而是細緻描摹瞭蘇軾在理想與現實、堅持自我與審時度勢之間的艱難抉擇,這種處理方式顯得尤為成熟和公允。讀完特定章節後,我常常需要停下來,迴味一下蘇軾在睏頓中那種超然物外的豁達是如何煉成的,這無疑是對讀者心性的極大磨練與提升。
評分這本厚厚的書拿在手裏,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分量。裝幀設計得很樸素,沒有過多花哨的裝飾,這很符閤我對嚴肅曆史傳記的期待。我一嚮對北宋那個時期的文人雅士懷有特殊的情感,總覺得他們的生命軌跡充滿瞭詩意與無奈的交織。這本書的文字功底顯然是紮實的,敘事流暢,邏輯清晰,即便是涉及復雜的政治鬥爭和哲學思辨,作者也能用相對平易近人的筆觸將其娓娓道來。特彆是對於蘇軾早年仕途的描寫,那種初齣茅廬的意氣風發與隨後的政治風波中的步步驚心,讀來讓人感同身受,仿佛能聽到他當年在朝堂上的慷慨陳詞和被貶謫後的自我寬慰。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生平事件,更注重挖掘人物內心世界的演變,這種深度的剖析,纔是一個真正優秀傳記的標誌。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與這位韆古風流人物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人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從學術價值的角度來看,這部傳記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它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無疑增添瞭許多獨到的見解和新的史料解讀角度。我發現作者在論證某些爭議性事件時,展現齣瞭極高的學術素養,那種步步為營的論證過程,讓人信服而不覺枯燥。對於那些對宋代文化史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一座寶庫,它不僅講述瞭蘇軾的故事,也順帶勾勒齣瞭那個時代文人階層的生活側影、審美趣味以及他們所處的權力結構。讀它需要一定的專注力,但迴報是巨大的——它不僅是一本人物傳記,更是一部深刻的文化史讀本,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何蘇軾能夠成為蘇軾,這背後是復雜的時代熔爐淬煉的結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